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更新时间:2023-05-25 22:58:40 阅读:4 评论:0

杨老令公-数学几何图形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励志摘抄)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的:彭氏眼针疗法是我院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1973年发明的一种微针疗法,

30余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本试验以缺血性中风患者为

研究对象试图利用蚴'Tc-ECD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研究彭氏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

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迸一步探讨彭氏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8年1

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符合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西医诊断为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患者8例,将入选病例进行编号、记录观察项目,先行

SPECT检查,空腹口服过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甲状腺和鼻粘膜,减少显影剂

的吸收和分泌;30分钟后静脉注射显影剂双半胱乙酯(99-1’c-ECD),立即进行数据采集,

并记录结果,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入选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具体分型为:风痰火

亢、痰热腑实、风痰瘀阻、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五型。根据辨证取穴原则:眼针主穴:

取上焦区、下焦区。眼针配穴:风痰火亢型加肝区、肾区、脾区;风痰瘀阻型加肝区、

脾区;痰热腑实型加胃区、大肠区;气虚血瘀型加心区、脾区;阴虚风动型加肝区、肾

区。对入选患者分别取不同的眼区穴位施眼针治疗,病人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

外刺法,与皮肤呈10。-15。角沿皮刺入穴位,进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不行针。出针

时,以刺手的拇、食指捏持针柄,轻轻转动后缓慢出针1/2,然后慢慢出针,拔针后即

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宜按压1---,3分钟。眼针操作完毕,按照之前的程序再次行SPETC

检查,并记录结果。两次成像均在相同条件下行处理,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计算治

疗前后rCBF的变化,并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的差异。

结果:

1.目测法:患者眼针治疗后脑部的8个区域均表现为放射性分布浓聚,而且患者眼针治

疗后病灶处的放射性较治疗前呈现明显的放射性分布浓聚。

2.半定量法:患者眼针治疗后平均脑血流速度较眼针治疗前明显增高;患者眼针治疗前

后局部脑血流量对比有显著变化,患者眼针治疗后脑部的8个区域的脑血流量ROI摄取比

值均较眼针治疗前明显增高,而且病灶处的脑血流量RO[摄取比值增高情况较其他区域

更加明显。

结论:

1.眼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脑供血。

SPBCT-rCBF现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2.眼针疗法改善脑供血的机制可能为改善病灶周围的半暗带组织供血。

3.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即时效应是存在而且有效的。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脑成像技术、眼针疗法、缺血性中风、局部脑血流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Purpose:一Pang

eye—acupuncture

therapyhospital

iniswell—knownProfessor

our

Peng1973,inventedtherapy,

Jingshan

oldChinesemedicineinmicro—needle

more

than30usedinfortheof

years,iswidelyclinical,especiallyefficacy

ischemicstrokethiswithischemicstrokein

Significantly.Instudy,patients

thicerebralionof

studyattemptedperfusimagingstudy

to

use印c—ECDSPECT

Pang’Stherapypatients

eye—acupuncture

inwithischemicstrokelocal

on

cerebralbloodof

flow(rCBF)the

impactPang’Sexplore

eyes

to

furtherthe

treatment

ofmechanismsofdisease.

stroke,acupuncture

MaterialTraditional

andof

method=Objective:Methods:Liaoning

University

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

Hospital,ChinaUniversityHospital

MedicalFourth

from2008October2008theofine

January

to

duringDepartmentNeurology,in

with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

diagnosis

stroke(in

Meridian)acute

phase,diagnosispatients

ofWesternmedicineatheroscleroticthrombosisinwith

cerebralinfarctionwillbeselectednumberof

8cases.Arrangements

cases,

recordedobservationoftheSPECTchlorate

project,first

examination,potassium

havebeenoralbeclosedchoroidandnasal

fasting400mg,toplexus,thyroid

mucosa

to

reducetheandminutesafter

reagent,theabsorptionsecretion:30

theintravenousECDimmediatedatacolrecord

reagent(嘞Tc-ECD),an

lection,and

theaccordancewiththeofTCM

results,insyndromedifferentiation,

principles

willcases,the

beselectedfollows:WindFire

Syndromesspecificsub—type

as

Kang,heat—fuindeed,thephlegmstasis,qideficiency

windandblood

resistance

andbloodoffivethe

stasis,deficiencypneumatictype.Selection

based

on

principlepointsneedle+eye:from

ofthe

differentiation:themainthefocal

areas,areas

underthewiththeneedleCanadianWind

coke.Eyepoint:Kang—based

Fireandbloodstasisresistance

liver,kidneyarea,spleen;windphlegm

type

increasesbowelrealincreasestomach

liver,spleenarea:heatarea,thelarge

intestineheartandbloodstasis

area:increasedeficiencyarea,spleen:

qi

deficiencypneumatickidney

type

increaseliverandarea.Patientsselected

were

fromdifferentoftheShiin

areas

eyeacupuncture

pointseye,thepatientsupine

position

fromconventionalofoutsidethebarbed

disinfection,thelaw,and

use

the

skintheskinneedleinto

was

10。一15。anglealongpiercingpoints,the

.3.

theneedle

Spurs

was

leftafter

the20

gas

minutes,needles.

no

Whenthe

needle

to

hand

thumband

index

fingerhandle

pinchneedle

holders,gently

rotate

the

needleafterthe

slow

1/2,and

then

slowly

the

needle,Needlewithdrv

cotton

ball

immediately

afterthe

pushshould

pin

press

to

minutes.Endof

once

theneedle

eye

operation,inaccordancewith

the

proceduresbeforetheline

againrecordthe

SPETC

inspection,andresults.Two

imagingdown

conditions

in

are

the

same

treatment,usingand

visual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method

to

calculatethein

changesandafter

rCBFbefore

treatment,andbystatistical

the

analysisdifferencesbetweenthe

Results:

1·Visual

method"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brain

needleof

the

anddistribution。

of

two.

eye

performanceof

eightforthe

regionsof

uptakeradioactive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lesions

with

eye

needle

Departmentradioactive

of

than

the

pre—treatment

showed

significantof

uptakeradioactive

distribution.

2·Semi~quantitative

method:the

needlein

eye

patientscerebral

with

bloodflow

after

treatment

the

average

fasterthan

the

needle

eye

befor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Needlebefore

eye

and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with

regionalbloodflow

cerebral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in

changesthe

treatment

ofwith

patientsneedlein

eye

thebrain

afterthe

eightregionalcerebral

blood

flowROI

uptakethoseofthe

rat

iosthan

needle

eyetreatment

before

was

significantlyincreased,andcerebral

bloodflow

lesions

DepartmentuDtake

ROI

ratios

higher

thaninother

Conclusion:

1·

Eye~acupuncturebe

therapy

can

regionsthesituation

becomes

even

more

eyident.

significantlyimproved

in

patientswith

ischemicstrokeofthe

cerebral

2·

circulation.

bloodimprove

supplyimDrove

mayto

be

Eye—acupuncture

therapycerebral

to

the

mechanismof

lesion

penumbraaroundthe

blood

supply

organization.

3·Eye-acupunctureinthe

therapyof

treatment

stroke

pat

ientsandthe

existence

of

an

immediate

effectis

effective.

Keyword:single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brain

imaging

technology

ischemictherapy,

stroke,

regionalcerebralblood

(SPECT),

eye-acupuncture

fl

ow(r—CBF)

.4.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与真实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在我呈交的学位论文中,本人经研究所得的数据、原理、结论等一

切内容均真实,且经本人认真核对无误;我呈交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资料(原始记录、

照片、录像片、检查化验报告单等)确为完整的学位论文研究中的原始资料,本人没作

任何修改;我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没有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人对我完成此论文的帮助以及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我呈交的学位论文及与该论文相关的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疡磁

a舞:6∞7年2乒I}BI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辽宁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

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辽宁中医药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选生色

日期:

学位论文导师签名

02护净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逐年升高,导

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和社会角色的丧失。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临床疗效仍不满意,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彭氏眼针疗法是我院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1973年发明的一种微针疗法,30余

年来广泛应用临床,尤其是对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眼针参与中风治疗各个时期,均取

得肯定的疗效,在基础治疗相同条件下,加用眼针治疗后疗效有显著提高。

本课题以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

层脑成像技术研究了眼针对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彭氏眼

针疗法治疗中风病临床机理。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文献综述

浅谈SPE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核素显像、SPECT、缺血性脑血管病、综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核医学仪器数量的增多,核医

学检查也越来越普及,核素脑灌注显像是一种无创简便而且灵敏的脑功能显像方法,按

照显像原理不同分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

像(PET)两大类。PET显像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

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是活体内分子水平的研究。PET价格昂贵,技术较复杂,目

前多在研究中心使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功能性显像,也称为分子显像,可以探查

脑内细胞的存活和功能活动,通过SPECT显像测定脑血流量,可在发生形态学变化之前

预测脑组织损害。SPECT和PET的广泛应用,不仅成为CT、MRI显像的重要补充,而且

弥补了CT、MRI虽然解剖分辨率高,但不能反映脑功能与代谢的不足。所以SPECS、PET

为神经系统核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SPECT以操

作便捷、价格低廉等优点,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前景,故本文将SPECT显像在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综述如下。

l、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SPEC卜rCBF)原理

目前常用的显像剂具有分子量小((500道尔顿)、不带电荷、脂溶件高的共同特

点,例如,"Tc一六甲基丙烯胺肟(即c-HMPAO),叶c一双胱乙酯(m山Fc-ECD)。静脉注

入能自由的穿过正常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并经水解酶或脱脂酶作用后由脂溶性变为水

溶性,于是进入的显像剂不能反扩散出脑细胞而停留在内,而且在较长时间内无再分布

显现象,其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成正比。故经过数据采集和断层图

像重建,可以得到分层显示大、小脑各个部位的局部血流灌注影像,并可对局部血流量

进行定量分析。当脑内发生病变时,病灶部位的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增加或减少,显像

图上可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或减低区,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局部脑组织血流量一般与局部能量代谢和功能代谢相平行,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

以反映局部脑功能状态n1。

Leveille等瞳1通过试验证明脑血流显像剂∞'Tc-ECD,可以穿过BBB,扩散进入脑组

织。静脉注射lOmin内获得的动态显像显示,lmin内达到最大脑活性,并在以后的lOmin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内几乎保持这一水平。在注射6h内进行的重复的体层显像表明,此药在脑内的分布没有

变化,并与其他灌注显像剂所显示的灌注类型一样,是一种理想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剂,

故在国内普遍使用。

2、脑断层图像采集方法

2.1.病人准备:注射显影剂之前30"--,60min,空腹口服过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

甲状腺和鼻粘膜,减少显影剂的吸收和分泌;于注射前、后各5min,给病人戴上黑色眼

罩和耳塞,并尽量减少候诊室亮度和噪声。

2.2.给予显像剂:静脉注射740---,1110MBq‰Tc-HMPA0或∞叮c—ECD。注意该两种标记药

物在体放置时间,HMPAO不宜超过20min,ECD不宜超过lh。于注射后lOmin至2h期间

进行显像。

2.3.数据采集及图像重建D3:受检者取仰卧位,外眦角与外耳道连线(oM线)严格垂

直于地面。探头尽量贴近头部,以提高显像的灵敏度和分辨力。SPECT探头配置低能高

分辨平行孔准直器,另探头围绕头部旋转360。采集,每5.6。采l帧,每帧采25,-一30s,

计数至少应达到100K,矩阵64×64,共采64帧图像。采集完毕,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

重建,显示出断层图像。

3、脑断层图像分析

3.1正常人局部脑血流断层图像

.两侧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脑干及小脑皮质等灰质结构放射性分布较浓聚,

左右两侧半球基本对称,其中小脑、基底神经节及枕叶视觉皮质区因局部血流量较多,

其影像较其他部位浓。白质和脑室系统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

3.2异常脑断层图像分析

3.2.1目测分析“1

下列情况均属异常:

(1)在断层图像上,大脑有一处或多处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累及2个以上层面。

(2)有一处或多处异常放射性增高区,累及2个以上层面。

(3)脑内放射性弥漫性减低,脑室及白质区域扩大,尾状核间距明显加宽。

(4)两侧丘脑及尾状核明显不对称,一侧放射性明显高于对侧。

(5)小脑两侧明显不对称,累及3个以上层面。

3.2.2半定量分析法“1

在某一横断面或冠状面上的病变区和相应的正常区划感兴趣区(Region

of

SPECT-rCBF观察m幸4-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Interest),计算机描出二区的放射性计数及二者比值。

3.3.3定量测定rCBF晡1

正常情况下全脑血流量约50ml/(min·lOOg);病理情况时当病变区域脑血流量维

持在正常的50%以上时,虽然脑组织缺血,但是没有临床症状;当rCBF低于23

ml/

(rain·lOOg)时则可出现临床症状;只有当rCBF低于8ml/(min·lOOg)时,局部脑

组织才会有明显改变。

4、SPE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4.1

SPECT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即尚未发生梗

死的一过性脑缺血,每次发作出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24h内

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据统计,未经治疗的TIA有1/3将发展成脑梗死,1/3可反

复发作,由于其较高的复发率,已明显成为脑梗死的非常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TIA的

早期诊断是不容忽视的。

4.1.1

SPE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指导意义

TIA患者尽管存在神经功能缺损,但由于不引起脑组织结构的改变,故CT、MRI大

多表现正常,部分病例(发作时间>20min)在MRI弥散加权(DMI)可显示片状缺血灶。

SPECT可发现局部脑灌流量减少程度及缺血部位。

王惠军∞1对32例TIA患者分别行SPECT和CT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SPECT的诊断阳性率为100%;而CT的诊断阳性率仅为21.86%。充分表明SPECT诊断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敏感性及阳性率明显高于CT。与Kuzniecky和Robert所得结论一致

口一,SPECT对TIA患者的诊断有明显的优势,灵敏地反映脑组织的血流变化,及脑的代

谢和功能性损伤。

孙浩杰等∞1对54例TIA患者分别行SPECT和CT检查,观察的TIA患者的脑SPECT

灌注显像均发现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域,其中72.22%的患者脑SPECT灌注显像发现与发

作期临床表现一致的低灌注区,而脑CT仅显示了12.96%的与临床相关的病灶,故SPECT

显示临床责任病灶的能力明显高于脑CT平扫并认为SPECT发现的局部低灌注现象可能

是以前或正在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脑缺血事件的反映。

Chol

let等n川报道TIA早期进行SPECT检查,TIA的确诊率可高达97%,能灵敏反映

rCBF变化,探查到脑的代谢和功能性损伤。Berrouschot等n妇研究认为超早期脑SPECT

显像可鉴别TIA和CT,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客观依据。基础研究发现,TIA患者在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其发作后有8"、'90d的灰质和白质血流异常期,因而SPECT在TIA发作期及缓解期均有较

高的阳性检出率。

周莉华n明提出TIA缓解期阳性的机制可能是:Q)TIA患者jCBF虽高于功能阈值,但

仍低于正常阈值,即处于“慢性低灌注状态’’;②缺血后,部分神经元功能未完全恢复正

常,仍处于功能抑制与低代谢状态。

Bogousslavsky等n31报道TIA发作后的l周左右,存在某些区域脑血流量的下降。

Youn43等研究发现SPECT阳性率与检查时距TIA发作的时间密切相关,时间间隔越短,阳

性率越高。可见,在发作期或发作后早期及时行SPECT检查是必要的,利于早期诊断和及

时治疗,预防脑卒中。治疗前后SPECT对比可作为疗效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间歇期脑SPECT检查的rCBF异常率报道不一,Laloux等n61报道为32%,Isaka掣161

报道为67%,戴艳萍等n71报道为80%:洪军等n砌报道为100%,张桂莲u叫分析了SPECT异常

率明显不同的原因:其一,可能是TIA发病到SPECT检查之间的时间不同,研究表明在TIA

当天约有60%患者可出现异常,次日则仅为40%,一周内这个比例逐渐减小啪1;其二,可能

是统计方法的不同。

4.1.2

SPECT在TIA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利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细胞功能代谢检查可以认识TIA发作间期大部分脑

内低血流灌注区和脑细胞的低代谢区域。针对上面提到的TIA后持续脑低灌注,考虑可

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栓子、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脑缺血有关,因此加强抗凝、抗

血小板聚集治疗及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可能是预防TIA再发的必要手段。另外,对于脑

SPECT显示严重低灌注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改善血流的方法,例如有效的药物治疗或

血管内支架的植入、血管内膜剥脱手术等,对于预防继发脑梗死也非常有意义。

浦岩柏瞻妇应用SPECT检查追踪观察37例头部CT或MRI均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比较:观察巴曲酶治疗组与非巴曲酶治疗组

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其结果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显示治疗后在脑血流

灌注的改善上显著好于治疗前,巴曲酶治疗组治疗结果明显好于非巴曲酶治疗组,降低

一了脑梗死的发生率。并证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巴曲酶的干预治疗,对于防止脑梗死的

发生或延缓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可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4.1.3SPECT与TIA的预后

关于TIA的预后,据统计,未经治疗的TIA有1/3将发展成脑梗死,1/3可反复发

作,由于其较高的复发率,最终可能导致卒中、痴呆和脑萎缩等。文献报道,TIA发作

SPBCT-rCBF现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时,用SPECT检查会发现相应部位的脑血流减低,当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这种低灌注状

态可能持续存在乜2’231。张桂莲n卵的研究表明脑内有持续低灌注状态的患者TIA复发率明

显高于无这种状态者,前者复发率为48.3%,后者为22.2%,故可根据发作间歇脑低灌注的

范围、程度来判断患者复发的可能性、估计临床预后、调整治疗方案。

张桂莲乜钔研究了在TIA的发作间歇期用SPECT观测脑血流,发现所有病例都存在低

灌注,且脑SPECT低灌注区范围越大,TIA发作次数越多,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

越重。提示发作间歇的持续的局灶性脑低灌注可能是导致TIA反复发生的一个原因,而

且缺血的范围越大、程度越深,发作时患者的临床表现越严重。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发

作间歇脑低灌注的范围、程度,判断患者复发的可能性,估计临床预后,调整新的治疗方

案。

4.2

SPECT与脑梗死

脑梗死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

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

系统症状体征。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逐年升高,导致了患者生活质

量的严重下降和社会角色的丧失。因此及早诊断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并尽快、合理、有

效地做出处理,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2.1

SPECT对脑梗死诊断的指导意义

在脑循环障碍时,早期出现的是电生理的改变,继而则出现rCBF降低。只要脑血流量

发生变化,脑SPECT便有相应的改变,但此时由于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尚不明显,CT检查

可无异常发现。脑组织局部缺血在一段时间得不到改善,才逐渐出现脑梗死的形态学改

变。

国人刑成名等汹1运用啡I'c-ECD进行猪脑显像,阻断一侧脑供血后短时间I内SPECT图像

就显示出明显放射性缺损,证实SPECT是一种灵敏的、有价值的超早期诊断脑缺血性卒中

的方法。

在脑梗死的超急性期,CT、MRI几乎不能显示异常,其诊断阳性率极低。常红嘶1的

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4h[勾的CT影像检出责任病灶的3例,阳性率为10.34%,而SPECT影

像检出责任病灶的28例,阳性率为96.56%。CT检查,多数病例发病24h后逐渐显示低密

度灶,发病后2—5日可见明显低密度灶;MRI可清晰显示梗死后数小时T1低信号、T2高信

号病灶。在脑梗死发生的即刻,由于血流中断,该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内无放射性核素

显像剂,因此SPECT显像表现为放射性缺损区,其诊断阳性率为95%--一i00%,而且便于观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察多发性梗死的存在。故SPECT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做出超早期诊断。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超早期(指发病1~6小时)的处理,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血

供,抢救缺血半暗带,缩小梗死面积,但传统自勺℃T、MRI并不能在超早期提供相应的病灶,

给临床诊断带来困惑。冯亚青等瞳73通过对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MRI、SPECT对

比观察,发现SPECT能够较早地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提供

了可靠依据。

任艳∞砌等运用‰Tc—ECD进行SPECT显像提示:所显示的梗死病灶范围要明显大于头

部CT所见病灶,其rCBF灌注减低区包括缺血区及坏死区:而CT上只能显示所见低密度区

的缺血坏死区,周边部位CT显示正常。但脑梗死灶在12,---24h内与周围组织尚未见明显密

度上的差异(即等密度阶段)时,CT检查还是不容易发现病灶。

SPECT所显示的病灶数量和病变范围较CT、MRI大而多,其原因是急性脑梗死灶是

由缺血中心的坏死灶及周边的可逆的相对缺血组织缺血半暗带(ischaemic

penumbra,IP)

组成。1977年,Abtrup等通过动物实验首次提出缺血半暗带的概念,1981年,将缺血半

暗带定义为脑缺血后坏死周围的脑组织,其血流灌注水平低于维持正常脑功能的血流

水平,但高于引起脑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脑血流水平拍1。近年来,缺血半暗带有了更广

义的概念认为缺血半暗带脑细胞虽功能丧失,但仍为有活力的组织。SPECT检查是以功

能检查为主,而CT、MRI则是以形态学检查为主。SPECT显示rCBF灌注减低区分别包括

该两部分。而CT显示低密度灶为缺血坏死区,而周边部分CT则显示正常密度。

周莉华等n21用SPECT脑显像将病变区脑组织分为4种亚型:①不可逆损伤组织

(core);②严重低灌注区(penumbra):⑨轻度低灌注区(oligaemia):④再灌注或高灌注

区。严重低灌注区即为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内尚存在许多存活的但不能维持正常突

触传递功能的神经元,如能迅速恢复血供,神经元可恢复功能,缺血时间过长则发生不可

逆性损害。因此SPECT灌注显像识别这些处于梗死危险中的存活组织,显示其范围和程

度,进而指导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国外Heiss硷们在文章中指出急性脑梗死出现症状后3,一--6h内某区域的脑组织的示踪

剂摄取量如相当于对侧组织相应区域的40%--一70%,此区域被认为是半暗带。由于机器型…

号及显像剂和数据处理人员水平存在差异,具体数值目前尚存在争议,可进一步研究肯

定。

目前暂统一的认识是:rCBF下降至对侧半球的20%---'40%的区域为半暗带,缺血半暗

带因rCBF较高,较少发生梗死:低于半暗带rCBF的脑区容易发生梗死:高于半暗带rCBF的一

SPECT-r6"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脑区一般不出现脑梗死。半暗带的寿命有限,如不行再灌注或应用神经元保护剂等治疗

方法,数小时后将出现不可逆损害.啪1。

4.2.2

SPECT对脑梗死治疗的指导意义

对于脑梗塞的治疗,在起病早期进行个体化治疗如给与脱水、溶栓、亚低温和手术

减压等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神经功能。在治疗前获得

的脑SPECT图像对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很重要,急性期局灶性的rCBF缺失表明预后很差,不

可能从治疗中获益:rCBF减低而非缺失则提示可能是治疗的最佳选择;rCBF正常或接近

正常则提示患者不需要治疗。如果发现SPECT的血流低下是广范围的,但CT上尚未见到低

密度灶或范围较小时,表明缺血区的大部分还保持着生命力,则有可能治疗,适合进行血

管再通治疗。

IP的发现更新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观念,目前公认超早期治疗成功的关键之

一是抢救缺血半暗带。SPECT脑血流显像在超早期即可显示缺血半暗带,指导临床积极采

取溶栓、扩血管和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及脑保护剂治疗,利于改善预后。

4.2.2.1溶栓治疗

溶栓是脑梗死超早期的一项重要治疗,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成功的关键在于

确认缺血半暗带是否依然存在,早期选择恰当的治疗,可挽救更多的半暗带组织,加快脑

功能的恢复。SPECT能灵敏反映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辅助溶栓适应症选择及溶栓疗效评

价。根据急性脑卒中rCBF钡JJ定结果确定治疗方法,同时结合头颅MRI灌注和弥散加权差值

显示的梗死组织与缺血存活组织的相对面积判断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Umemura口¨等报道急性脑卒中rCBF>O.35mi/(g×L),未经再灌注治疗发生梗死可

能性低;rCBF为0.25---0.35ml/(gXL),早期再灌注治疗局部能康复,应尽早治疗;

rCBF<O.2ml/(g×L),有脑内出血和严重水肿危险,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应用溶

栓、抗凝剂治疗有加重水肿和出血的风险,加重病情。所以以功能检查为主的SPECT检查

对于溶栓治疗前后的比较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SPECT对溶栓治疗后疗效判定及并发症预测的帮助证实溶栓的有效性Kuniaki等∞铂

对大脑中动脉堵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局部动脉内溶栓(LIT)后3h内进行"To—HMPAO

SPECT和‰Tc-ECD

SPECT检查,发现在最初SPECT检查显示为灌注缺损的部位可见血管再

通后重新血流灌注,如果‰Tc-ECD也能在再灌注区显示相同的活性,则不会发生异常组织

改变:与此相反,若显示为低活性,继续随访可观察到梗死和出血。

溶栓后出血及水肿带等并发症的预测已经证实: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通过rt-PA进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行溶栓,溶栓治疗最大的问题是继发性出血。它可以发生在溶栓后的几小时内,并使患者

的神经功能迅速减退。脑SPECT扫描可以获得缺血程度、范围及部位的相关信息,有助于

判断溶栓的预后。

4.2.2.2药物治疗

在脑梗塞的药物治疗方面,SPECT常用于证明药物的有效性。赵语等∞1应用SPECT研

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关系。在治疗前后

应用SPECT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局部

脑血流量变化。得出结果:服用通心络胶囊组患者原脑血流减低区和对侧大脑半球镜像

区域脑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应用SPECT显像,可以客观、灵敏地为临床疗效评

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般而言,患者脑供血功能的改变先于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核素显像对血流改变

较敏感,当患者病变区出现血流改变时即可有放射性分布的变化。认为SPECT可以有效的

证明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而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亦显著改善,说明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4.2.2.3针刺治疗

吴志强Ⅲ1研究应用单光子发射CT(SPECT)研究针刺治疗中风的三组常用腧穴组合对

脑功能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在单光子发射CT下观察了70例中风患者电针刺激腧穴组合前

和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和脑功能活动的变化,通过比较认为电针刺激腧穴组合治疗均可

明显改善中风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脑功能的活动,所选腧穴组合均能有效激发有关大脑

区域的功能状态。证实了针刺治疗中风的肯定疗效,为建立治疗规范,指导临床实践打下

了基础与提供借鉴。在单光子发射CT显示下,比较了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病灶部位(即实验

设置的感兴趣区ROI)定量分析显示:治疗前缺血区脑局部血流量和脑细胞功能在电针治

疗后的变化比自身相对正常区改变更加明显。通过单光子发射CT客观直接的证实针刺能

明显改善局限性缺血区的局部脑血流量,激发脑细胞的功能活动的作用。

贾氏等口铂渊、利用SPECT·rCBF发现针刺一侧肢体穴位足三里,以对侧大脑皮层,对

侧丘脑,同侧基底节和双侧小脑皮质的脑血流和脑功能活动增高变化为主,并且缺血性

脑血管病患者比正常人反应更敏感。’

王氏∞71及贾氏啪1等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SPECT)观察针刺前后正常人及

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局部脑血流量和脑功能活动的变化,显示针刺一侧肢体穴位时以对侧

大脑皮质、对侧丘脑、同侧基底节和双侧小脑皮质局部脑血流量和脑功能活动增高变化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为主,缺血性中风病人比正常人反应更敏感。

海英等口91观察施眼针前后局部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探讨眼针治疗脑梗死疗效机

理,视觉观察和半定量分析均提示眼针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限局性缺血区的rCBF,激发脑

细胞的功能活动。并认为眼针疗法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机理是眼针

能增加局部脑血流量。SPECT功能影像技术不但无损伤还能直观定量地反映脑部血流量

及代谢情况,对研究针刺效应有较高的价值。

4.2.2.4康复治疗

熊海等“们观察22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及脑血流量的变化。分别

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和6月行SPECT脑显像检查rCBF。SPECT检查后视觉阅片

和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康复治疗后1月、3月和6月的显著填充率和显著填

充+填充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康复组3月和6月与康复组1月相比,其填充+显著填充率

仍有明显提高,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同时,可

以明显提高缺血区的rCBF,我们认为脑SPECT显像能及时客观反映脑功能状态,是评价脑

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又一可靠方法。

凌振芬等Hu应用SPECT动态观察探讨药物治疗合以早期康复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性治

疗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治疗的优越性及脑SPECT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动态

变化,部分病人采用脑放射性核素显像SPECT于发病时、治疗1个月后各检查1次,观

察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情况:康复组SPECT变化显示1个月后局部脑损伤灶周围及对侧脑

组织的血供有明显改善。最终肯定药物治疗合以早期康复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性治疗模式

下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比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具有优越性,单纯追求药物在疾

病转归中的价值可能是个误区。康复体疗可以促进局部脑损伤灶周围及对侧脑组织的血

供,有利于瘫痪肢体的功能康复。

4.2.3SPECT对脑梗死预后的指导意义

脑卒中治疗前SPECT脑灌注功能显像,测定CBF是预测预后的良好定量指标,CBF

值越大积极治疗预后越好,CBF值越小发生出血危险越大。Ogasawara等∞卜嘲报道溶栓

后早期SPECT脑显像检查可用于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预测。Hirano等m1研究发现,在没

有早期再灌注或临床恢复的前提下,超早期(发病后6h内)1c—HM-PAOSPECT脑显像

CBF阈值63.17%是预测最终梗死面积的可靠指标。Barthel等H鄙研究认为发病后6h内

∞-1-c—ECDSPECT脑显像所示的放射性缺损是演变为脑梗死的最好预测指标,且放射性缺

损的程度与发病后90d的临床预后相关。Song等“删则认为‰I'c-ECDSPECT脑显像显示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项士学位论文

的梗死体积与‰Tc—ECD-MNSPECT脑显像显示的乏氧体积的差值与1个月时的NIHSSs明

显相关,是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Akopov等

H力报道鲴吁6一HM—PAO标记的白细胞脑SPECT显像显示多形核白细胞在梗死区的积聚与脑

组织的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预后相关。上述方法均可用于脑梗死预后估计。

5.SPECT与腔隙性梗死

SPECT对直径<15mm且位置较深的腔隙性梗死,由于其信息量小、清晰度差以及空间

分辨率等原因,而不易诊断。

6.介入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

由于脑组织血流供应丰富,大脑的动脉供血互相交联吻合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因

此脑血流灌注的储备能力较强,使得轻微的脑储备血流下降时,常规的脑血流灌注断层

显像往往不能发生异常。而通过介入试验了解脑血流和代谢的反应性变化,提高缺血性

病变特别是在潜在的缺血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根据介入试验原理分为负荷试验和激活试验两类,乙酰唑胺试验是较常用的药物负

荷方法,而针刺试验是较常用的激发试验。

乙酰唑胺(ACZ)是一种脑血管扩张剂,用于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以评价脑血管储备

功能,在国外已被肯定并称之为“ACZ脑负荷试验"。赵永波等n羽通过49例ACZ脑负荷

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得出结论:ACZ脑负荷试验安全可靠,可以提高探测缺血性脑血

管疾病的灵敏性及准确性:用于CVD,其图像、分型有助于预测治疗、决定治疗方案。

有研究发现,用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法可提高脑SPECT灌注显像对TIA恢复期的低

灌注检出率汹1,达到早期判断血流状况、早期预防的目的。

刘新通等㈨应用口服乙酰唑胺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早期诊断TIA,正常志愿者

组服药后大脑各部位的放射性浓集较服药前增高,正常脑血管储备功能良好,对ACZ有较

好的反应性,服药后局部脑血流增加。而TIA患者ACZ负荷试验后阳性率提高,表现病灶扩

大,显像阳性率提高。可见ACZ口服法同样具备静脉注射法的临床价值。

张凯军等旧1建立一种新的尼莫地平负荷脑血流显像的方法,并结合rCBF定量方法,

评价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利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的扩管作用,选

择性扩张脑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并能抑制和对抗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

NE、52HT和PG等引起的血管收缩,表明尼莫地平负荷试验可以提高对脑血管疾病的诊

断阳性率,可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郭氏嘞1研究表明:用针刺激增即时SPECT脑显像技术可以检测判定CVD患者脑内广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泛存在的SCT,其敏感性为94.59%,特异性为70%,阳性预测值为83.33%。其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了现有CVD诊断技术的不足,对指导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提示电

—针刺对SCT功能的即时激增效应有助于迸一步阐明针刺治疗CVD快速发挥疗效的机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目前仍是治疗中的难点,在早期

作出准确诊断,是指导治疗达到最佳预后的重要保障。SPECT在TIA的发作间期发现在解

剖形态学改变前的脑功能状态的变化,从而可以对异常的脑功能状态进行干预,预防TIA

的再发,同时还可以根据其低灌注状态的程度判断其预后。对于脑梗死的急性期,SPECT

可以在第一时间测定梗死灶的部位、范围以及其IP的缺血程度及范围,并根据所测定的

CBF值的大小,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所以

说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疾病的诊断发展及治疗预后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缺

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患者的定位诊断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简单易行检查手段,因此

SPECT是目前值得广泛推广的核素显像技术。

参考文献:

1.章翔.现代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8—89.

2.LeveilleJ,DemonceauG,RigoP,etal.Braintomographicimagingwith

99mTc2ethylcysteinatedimer(99mTc—ECD)

agent[J].JNuc

lMed,1988,29(5):758.

:anewstablebrainperfusion

3.李少林.核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6—97.

4.姜永生.SPECT在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

册,1993,20(1):33—35

5.何洁.SPECT和PE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生理病理状态的评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1(12):573-575

6.王惠君,SPECT与CT扫描对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比较。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6,7

(11):2456-2457

7.KuznieckyR,Guthrietogenesis

B,Mounta[J],etal.Intrinsicepilep

ingelasti-cepilepsy[J].Ann

of

hypothalamichamartomasNeurol,1997,42:60267.

8.RobertRS.Anoverviewofthecontributionof

S,HeIimanregional

RS,Tikofsky

cerebralbloodflowstudiesincerebrovasculardiseaseIsthererolefo

phocomputedNuclMed,1999,20:303.

ton

em

single

ission

tomography[J]Semin

9.孙浩杰,袁彬,袁晓梅,TIA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的意义探讨.中国误诊

.16.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学杂志,2007,1,’7(1)

10.CholletF,CelsisP,ClanetM,etal.SPECTstudyofcerebralbloodflowreactiVityaft

eracetazolamideinpatientswithtransientischemicattackslStroke[J].198920:458—

464

11.Berrouschot[J],BarthelH,HesseS,etal.Differentiationbetweentransientisch

emicattackandischemicstrokewithinthefirstsixhoursafteronsetofsymptomsbyusin

99Tcm2ECD2SPECT[J].JCerebBloodFlowMetab,1998,18:921~929

12.周莉华,孙晓江,SPECT在常见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

13(3)

13.Bogousslavsky[J],Delaioye—BischofA,RegliF,etal.Prolonged

hypoperfusionandearlystrokeaftertransientischemicattack[J].Stroke,1990,2

1:40246

14.YouDL,ShiehFY,TzenKY,etal.

CerebralperfusionSPECTintransient

ischemicattack[J].EurJRadi01.2000,34:48—51

15.LalouxH,etal.Persistingperfusion

ransientischemicattacks:anewsubgroup

P,Jamart[J],Meurisse

defect

in

clinically

useful

Stroke,1996,27

(3):425—430.

16.IsakaY,Ashidao,etprolonged

K,Iiji

a1.Factorscausinghy—

ischemicattack.AnnMed,aftertransient

Nucl

poperfusion

1993,7(1):21—27.

17.戴艳萍,冯

涛,李

听.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TCD与SPECT对照研充中风与神经

疾病杂志,2003,20(5):469.

18.洪军,彭武和.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的SPECT改变.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7,14

(3):173—174.

19.张桂莲,程宏渭,吴海琴,TIA患者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的研究.卒中与神经疾

病,2005,12(3)152—154

20.AssessmentSPECT.Reporttherapeutics

ofbrainofthe

technology

assessment

subcommitteeoftheAmerican

and

academy

of

neurology.Neurology,1996,46(1):278—285.

21.浦岩柏,赵庆杰,SPECT追踪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巴曲酶干预治疗的临床研

.17.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6)

22.You

DL,ShiehFY,TzenKY,etal.Cerebralperfusion

SPECTintransient

isehemicattack_[J].EurRadiol,2000,34(1):48—51.

23.blarti—Fabregas

JA,Catafau

AM,MariC,etal.Cerebralperfusion

and

haemodynamicsbysymptom-freepatients

measured

SPETinwithnsient

tra

ischaemicattack:clinicalMed,2001,28

implications

EJ].Eur

Nucl

(12):1828-1835.

24.张桂莲,李觉慧,刘洁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能力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脑血流显像的关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29(2)203—205

25.刑成名,郑飞波,卢辛明,等SPECT检查在猪脑缺血可逆时相窗诊断中的价值[J]齐鲁

医学杂志,2004,01:39—42

26.常红,田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脑血流变化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2,

17(4):485—486

27.冯亚青,王建华,边艳珠,急性脑梗死患者SPECT、CT、MRI对比分析。

ChinCritCare

Med,2000,20(16),340—341

28.任艳,罗晓光,杨军.尾状核梗死的临床及SPECT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

术,2003,19:978—980

29.HeissWD.Ischemicfromfunctional

penumbra:evidenceimaging

in

man

[J].J

CerebBloodHow

Metab,2000,20:1276—1293

30.Pestaloxxa

F,Di

LeggeS,CalabreaiM,etal.Ischaemicpenumbra:high

lights[J].Clin

ExpHypertens,2002,24:517—529

31.Umemura

A,SuzukaT,Yamada

K.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cerebralbloodflow

by盼叮c—HM—PAO

SPECTdetermining

inischaemicstroke:usefulnessin

acute

therapeuticPsychiatry

options.JNeuro]Neurosurg

2000;69(4):472—478

32.Kuniaki

0,Akira0,MasayukiE,etal.Brain

Single2photon

EmissionCTStudies

UsingEarly

99Tcm2HMPAOand99Tcm2ECDafterRecanalizationby

Local

IntraarterialinPatientswithAcuteEmbolic

Thromboiysis

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AJ-NR

AmJ

Neuroradiol,2001,22:48—53

33.赵语,杨军,董为伟,应用SPECT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

响。重庆医学,2006,2,35(4):355—356

.18—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34.吴志强,杨卓欣,于海波,针刺治疗中风常用穴位组合的SPECT显像比较研究。世界

中医药,2007,7,2(4期)230—232

35.贾少微.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血流量和脑功能影响.中国针灸,1996,16(2):卜4.

36.丁虹,贾少微.神经核医学进展.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

37.王凡,贾少微.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技术观察针刺对局部脑血流量和脑功

能活动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6):340

38.贾少微,王凡,郑溪园,等.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血流量和脑功能的影响.中国针

灸,1996;16(21)l

39.海英,闫也,陈其维,眼针对脑梗死患者脑SPECT-rCBF的观察。辽宁中医杂

志,2007,34(10):1459—1460

40.熊海,杨小明,蒋毅,22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及脑血流量的变

化.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4):593—595

41.凌振芬,赵永波,沈翔,急性脑卒中的综合治疗及SPECT动态观察.神经疾病与精神卫

生,2006,6(1):11一13

42.OgasawaraK,Ogawah,EzuraM,etal.Brainsin91ephotonemissionCT

studiesusing‰rc—HM-PAO

and卯-rc—ECD

earlyafterrecanal

izationby

localintraarterialthrombolysisinpatientswithacuteembolicmiddle

cerebralarteryocclus

ion[J].AJNRAmJNeuroradiol,2001,22:48—53

43.OgasawaraK,OgawaA,DoiM,etal.Predictionofacuteembol

icstroke

outcomeafterlocal

intraarterialthrombolysis:valueofpretreatmentand

posttreatment恤Tc——ethylcysteinatedimmersinglephoton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J].JCerebBloodFlowMetab,2000,20:1579。二1586

44.HiranoT,ReadS5,AbbottDF,etal.Predictionofthefinalinfarction

volumewithin6hofstrokeusingsin91ephoton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withtechnetium299mhexamethypropyleneamineoxime[J]

.CerebrovascDi1:119—127

S,2001,1

45.BarthelH,HesseS,DannenbergC,etal.Prospect

ivevalueofperfus

ion

andX

2rayattenuationimagingwithsingle2photonemissionand

trans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inacutecerebralischemia[J].Stroke,

2001,32:1588—1597

-19.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46.SongHC,BomHS,ChoKH,etal.Prognosticationofrecoveryinpatients

withacuteischemicstrokethroughtheuseofbrainSPECTwith

Technetium299m21abeledmetro五idazole.Stroke,2003,34:982-986

47.AkopovSE,SimonianNA,GrigorianGS.Dynamicsof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accumulationinacutecerebral

infarctionandtheirCorrelation

wi

thbraint

issuedamage.Stroke,1996,27:1739—1743

48.赵永波,郭玉璞,周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研究.中风与神经

疾病杂志,2003,2,20(1):61

49.Marti2FabregasAM,MarlC,etal.Cerebralperfusion

JA,Catafau

and

haemodynamicsby

measuredSPETinwithtransientischaemic

symptomfreepatients

attack:clinical

implications.Eur

JNucl

Med,2001,28(12):1828—1835

50.刘新通,郑芷萍,乔穗宪,口服乙酰唑胺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早期诊断TIA的价

值.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8,21(4):632

51.张凯军,安锐,张永学,介入脑血流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研究。放射学实

践,2005,5,20(5):554

52.郭松鹏,路建平,韩晓玲,针刺激增即时SPECT脑显像识别脑血管病存活脑组织的研

究。中国针灸,2001,11,21(11):673-676

正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8年1月至

2008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病人8例。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

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该标准将中风病中经络证候分为风痰火

亢、风痰瘀阻、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五型。

(1)主症:偏瘫,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饮水反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3)急性起病:病发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或主症一个次症两个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

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2.2中医证侯标准:

风痰火亢: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

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

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风痰瘀阻: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

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咣白,

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

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1.2.3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参照1995年中华全国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

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

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④一般发病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

⑦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1.3病例标准

1.3.1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辨证为风痰火亢、风痰瘀阻、痰热腑实、气虚血瘀、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阴虚风动证,西医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2)中医分期为急性期者,中经络。

(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lO一36分者;

(4)年龄40-75岁,男女均可;

(5)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接受本临床试验者。

1.3.2排除病例标准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

(3)脑栓塞、出血性脑梗塞、无症状性脑梗塞、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4)合并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

(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10分或>36分者。

(6)有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7)40岁以下、75岁以上者。

(8)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9)精神病患者。

(i0)严重关节畸形影响功能恢复者。

1.3.3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1)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应予剔除;

(2)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应予剔除;

(3)疗程中患者自行退出者;

(4)疗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治疗的病例均应视为脱落。

2.针具及针刺方法

2.1针具选用29号0.5寸不锈钢毫针。

2.2针刺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别取相对应的穴位采

用外刺法,与皮肤呈10。-15。角沿皮刺入穴位,进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不行针。出

针时,以刺手的拇、食指捏持针柄,轻轻转动后缓慢出针i/2,然后慢慢出针,拔针后

即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宜按压1'--'3分钟。

2.3辨证取穴

眼针主穴:取上焦区、下焦区。

眼针配穴:风痰火亢型加肝区、肾区、脾区;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风痰瘀阻型加肝区、脾区;

痰热腑实型加胃区、大肠区;

气虚血瘀型加心区、脾区;

阴虚风动型加肝区、肾区。

3.研究方法

3.1按纳入病例标准,纳入病例8人,按入选顺序进行编号、记录观察项目,先行SPECT

检查,并记录结果,即可施眼针,根据辨证取穴原则,分别取不同的眼区穴位,20分钟

后起针,再次行SPETC检查,并记录结果。

3.2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出针后又眼周围出血或血肿的可能。处理方法:不行手法,出针缓慢,干棉球按压

针孔即可避免。出现血肿可冷敷,不影响继续观察。

3.3实验方法:

3.3.1病人准备:注射显影剂之前30一--60min,空腹口服过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

甲状腺和鼻粘膜,减少显影剂的吸收和分泌;于注射前、后各5min,给病人戴上黑色眼

罩和耳塞,并尽量减少候诊室亮度和噪声。

3.3一给予显像剂:静脉注射双半胱乙酯(叩c-ECD)。显影剂为双半胱乙酯药盒,由

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江原制药厂提供。用新鲜“∞-1Ic一"淋洗液标记,放化纯度>90%。

3.3.3显像仪器:E.CamDual

Camera型SPECT。

§.3.4数据采集及图像重建:受检者取仰卧位,外眦角与外耳道连线(0M线)严格垂直

于地面。探头尽量贴近头部,以提高显像的灵敏度和分辨力。SPECT探头配置低能高分

辨平行孔准直器,另探头围绕头部旋转360。采集,每5.6。采1帧,每帧采25~30s,

计数至少应达到100K,矩阵64×64,共采64帧图像。采集完毕,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

重建,显示出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三种断层图像。

3.4SPECT图像诊断标准:

3.4.1目测法:断层图出现一或多处出现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范围大于1.5amX

1.5cm

累及2个以上层面为阳性。放射性分布弥漫性减低,脑室及白质区域扩大,基底节间距

明显加宽为阳性。诊断结果由二名以上核医学医师做出。

3.4.2图像半定量分析:以病变区与对侧相应区域的感兴趣区(ROI)计数之比,即摄取比

值,作为半定量分析的指标。摄取比值=病灶ROI计数/对侧相应区域ROI计数,正常取

比值在O.9—1.10之间,大于1.10或小于0.9均为异常。

SPgfft-rCBF现察眼针冶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本试验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在常规横断面上,将脑部图像分为8个区域:大

脑半球、小脑、基底节区、丘脑、顶叶、颞叶、额叶、枕叶,并在眼针前显像放射性分

布的横断面图像上由计算机自动勾画出以上8个区域的各自的ROI区_而且左右相对应

的面积相同,求出摄取比值。摄取比值=病灶ROI计数/对侧相应区域ROI计数。对眼针

后同一放射性减低区的ROI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求出比值,再以眼针前比值与眼针

后比值进行比较。

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

10.0)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

5.结果与分析

1.目测法:患者眼针治疗后脑部的8个区域均表现为放射性分布浓聚,而且患者眼针治

疗后病灶处的放射性较治疗前呈现明显的放射性分布浓聚。

(如图1_4所见)

2.半定量法:患者眼针治疗后平均脑血流速度较眼针治疗前明显增高;患者眼针治疗前

后局部脑血流量对比有显著变化,患者眼针治疗后脑部的8个区域的脑血流量ROI摄取比

值均较眼针治疗前明显增高,而且病灶处的脑血流量ROI摄取比值增高情况较其他区域

更加明显。(如表l、2所示)

表1:

眼针前后平均脑血流量(X±S)

木眼针前后两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眼针前后患者脑部各部位的脑血流量ROI摄取比值(X±S)

木眼针前后两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

女■_i耥aamE}一“粥lgEij

黪》略≯‘

。”

巍曼够}1

7j姑粤萨≯、

。‰、谚。

·.、≤”ji《。。睁;。甏燮《澎1.÷毫、镒多。l

r_

”。4

蔓4≥.

.。警蓼:

97麓。

:.8睇?

’“1

趋势}瓷≤j:毫。g誊≯I)1整菇叠

t8,’。

罗鼍。。

飞j

k;÷、曲≥≮0

。卑

。。

≮*0

lno*1

姒^

姆毋

鹞魉

4乏誉誊·i

妒汐

毽:劬勘秽霪

≮◇瓣,露棼l

移移霉懋◇j

@@国;露固5

SPECT

rCBF观察《甘%疗中凰#"时蝮口

图3:患者王云虎眼针治疗前

图4:患者王云虎眼针治疗后

辽宁十E药^擘2009月研±学位论i

图5:患者杜文凯眼针治疗前

图6:患者杜文凯眼针治疗后

s咒cT_r口F观察雎计镕疗十足病"时托应

图7:患者李厚民眼针治疗前

图8:患者李厚民眼针治疗后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分析讨论

6.1关于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数年潜心研究《黄帝内经》和《证治准绳》等医学典藉中有

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后汉名医华佗的“观眼识病”学术思想基

础上在1974年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眼针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并根据球结膜

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然后辨证取穴针刺眼周特定区穴,以治疗

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眼针疗法具有经络的客观性,它与十二经脉之间密切相关。在十

二经脉中除肺、脾、肾、心包经外其余八条经脉都是与眼睛为集散之处,然而经脉又具

表里关系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肾与膀肤,心包与三焦故这四条经脉又间接地与

眼睛联系着。眼为五官之一,它与经脉、脏腑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灵枢一邪气脏腑病

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

睛。"《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脉皆属于目。"这些都阐述了眼与脏腑、经络之间

紧密相联。经过30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眼针疗法的临床价值已得到证实;目前,眼针

疗法己广泛应用于数十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其中中风偏瘫和痛症应用最多,疗效也最为

显著。尤其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多数报道总有效率都在80%以上,而且已为国内外许多

学者所认可。

6.2辨证取穴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大多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

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风之发生,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

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

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清

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取穴原则,根据

研究对象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施以不同的眼针穴区,眼针主穴为上焦区、下焦区:上

焦区主治头部、上肢病症:下焦区主治腰骶部、下肢病症。眼针配穴:①风痰火亢型配

以肝区、肾区、脾区以平肝潜阳,滋阴熄风化痰;②风痰瘀阻型配以肝区、脾区以搜风

化痰,行瘀通络;⑨痰热腑实型配以胃区、大肠区以通腑泄热;一熄风化痰;④气虚血瘀

型配以心区、脾区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⑤阴虚风动型配以肝区、肾区以平肝潜阳,

滋阴熄风。眼针主穴配穴共奏熄风化痰,化瘀通络之功。

6.3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脑成像技术(SPEC,r)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核医学仪器数量的增多,核医

学检查也越来越普及,核素脑灌注显像是一种无创简便而且灵敏的脑功能显像方法。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功能性显像,可以探查脑内细胞的存活和功能活动。静脉注入能

自由的穿过正常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的显像剂‰Tc-ECD(双半胱乙酯),经水解酶或脱

脂酶作用后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而且不能反扩散出脑细胞而停留在内,并在较长时间

内无再分布现象,其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他’。故SPECT显像通过测定

脑血流量,可以发现脑血流灌注改变、预测脑组织损害。

6.4

SPECT图像分析

SPELT的图像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复杂,

需通过一定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获得局部脑皮质的血流量[ml/(1009.min)]门’。

其优点是可获得局部脑血流的定量参数,主要用于要求很高的研究工作,其应用也对缺

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半定量分析法则相对简单,临床上较常用,通过ROI

技术分别计算病变部位与对侧皮质、病变部位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本研究采用目测法

和半定量分析法,应用ROI计算病灶区与对侧对称部位脑皮质计数比值来对所得图像进

行分析。目测法:断层图出现一或多处出现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累及2个以上层面为

阳性;放射性分布弥漫性减低,脑室及白质区域扩大,‘基底节间距明显加宽为阳性。

半定量分析法:本试验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在常规横断面上,将脑部图像分

为8个区域:大脑半球、小脑、基底节区、丘脑、顶叶、颞叶、额叶、枕叶,并在眼针

前显像放射性分布的横断面图像上由计算机自动勾画出以上8个区域的各自的ROI区,

而且左右相对应的面积相同,求出摄取比值。摄取比值=病灶ROI计数/对侧相应区域ROI

计数。对眼针后同一放射性减低区的ROI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求出比值,再以眼针

前比值与眼针后比值进行比较。

6.5试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测法:眼针前的放射性分布稀疏区经过眼针刺激后至少连续两个

层面呈放射性分布浓聚。半定量分析法:眼针刺激前的摄取比值明显低于眼针刺激后的

摄取比值。所以从以上结果得出:眼针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低灌注状态。

通过SPECT显像原理可以得知:眼针刺激前的放射性分布稀疏区是缺血性脑中风导

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显像剂不能到达的区域。而经过眼针刺激后,提高了局部脑

血流灌注,使得显像剂也跟随脑血流的灌注而扩散至脑细胞内,所以在眼针刺激后SPECT

显像则呈现出了放射性分布浓聚。而眼针刺激前的摄取比值也因为脑血流灌注的提高而

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届项士学位论文

明显低于眼针刺激后的摄取比值。

关于图像的变化范围考虑是由病灶中心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内仍存

在侧支循环,存在部分血液供应,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因为受到眼针刺激后,脑

血流量增加,使缺血半暗带内血流迅速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挽救了可逆性的损伤,使神

经细胞存活并恢复功能,从而改善了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

眼针前后2次的脑血流对比有显著变化,即眼针刺激后病灶处局部脑血流量较眼针

刺激前明显增多,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了病灶脑组织的供血供氧。本试验眼针刺激

时间仅为20分钟,而眼针刺激后SPECT显像较前有明显改善,说明眼针刺激的即刻效

应是明确的,而且能够被SPECT显像在动态观察下所证实。所以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

中风是通过眼针刺激提高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激发

脑细胞的活性和代谢,促进损伤脑神经细胞的修复等效应实现的。

6.6总结与展望

6.6.1总结

本实验应用SPECT客观的对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即时效应进行了研究,并

证实眼针是通过提高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而实现的。但本次SPECT显像采用目

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存在不能得到定量数据的弊端,因此不能进

行脑血流量的增加与眼针刺激之间具体的相关性研究。但是彭氏眼针疗法对缺血性脑中

风的即时效应是明确的,所以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6.6.2展望

在此次试验的过程中,从查阅资料到具体实施,再到得出比较满意的结论,虽然收

获了很多,但是其中也发现了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眼针效应如何能维持脑供血

达最佳状态;辨证取穴原则是否是改善脑部供血的有效取穴原则;脑血流量的增加是否

是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唯一途径;眼针疗法是否还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的缺血性

脑损害的保护机制,如: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对神经化学的影响;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对细胞形态、代谢及其它方面的作用等,这些还需要更深一步研究,还需要更多的试验

给予证明。

结论

1.眼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脑供血。

2.眼针疗法改善脑供血的机制可能为改善病灶周围的半暗带组织供血。

SPECT-rCBF现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3.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即时效应是存在而且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彭静山.眼针疗法中国针灸.1988.,(6):21

[2]章翔.现代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8—89.

[3]李少林.核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6—97.

齐字五笔怎么打-毕业设计结束语

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22:5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26720178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SPECT-rCBF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病即时效应.pdf

标签:即时效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