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篇
1、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语言本身分析,语言是以语音
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符
号体系。构成语言的要素有三:即语音、词汇、语法。
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把人类从其他
动物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应是人类
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语言由于交流的方式不同,或通过语音直接交流,或通过文字间
接交流,因而称呼也不同。前者叫口实语言,后者叫书面语言。
2、语言有阶级性吗?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现人类社会一起产生,随着人类
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各阶段服务。所以语言具有全民性
的社会性。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语言学问题》一书中指出:语言跟
铁路一样,都是一种工具,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的工具,是没有
阶级性的。谁掌握了它,它就为谁所用。
当然,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都 在利用摇滚乐为自己的阶级利
益服务,因此,语言也就成了社会斗争、社会发展的一种工具和武器。
语言中的词汇,少部分带有一点阶级影响,各个阶级在使用语言时往
往想利用语言来为自己的阶级利益服务,把一些特殊用语夹杂进去,
以造成“阶级习惯语”、“雅语”和“客厅语”之类。但这些词语为数
不多只占词语总量的千分之几,并不能构成独立的语言。所以,它丝
毫也改变不了语言无阶级性的特点。
3、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有何区别?
同样一个意思,既可以用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也可以用书面语
言的方式表达。例如要说明“雪”很白,可以说“下了一场白生生的
大雪”,也可以说“下雪啦!白雪皑皑,覆盖大地。”其中“白生生的
大雪”是口头语言,“白雪皑皑”是书面语言。
两者有何区别呢?
口头语言,多是口头上交际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的
基础。这种语言,灵活、简便、生动和自然,使用方便。
书面语言,多是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主,是经过文学工作者加工和
规范以后的共同语言。这种语言,富于科学性、哲理性和逻辑性,使
用精确、严密,利于规范化。
4、文学语言有哪些牲?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文学语言是作家提炼创
造出来的,它具有形象化、表情化、口语性和独创性的特征。具体表
现在:
(1)大量运用描绘隆语言,词汇丰富;
(2)词语饱含感情色彩;
(3)采用灵活的句式的多种修辞手段;
(4)大量运用群众口语。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些特征。如曹雪芹《红
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
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文学语言把一个多愁善感的病美人简直写活了。文章既突出
了她的美丽多情,又暗示了她一生以泪洗面的遭遇。文学语言的魅力
可谓强矣!
5、“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说法对吗?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专有的交际工具。动物界是
没有语言的。
我国古代有“公治长知鸟语”的传说。据说有一天,公治长读书
时,忽听窗前鸟叫声:“公治长,公治长,南山坡上虎拖羊,快把死
羊拖回来,你吃肉,我喝汤。”公治长到了南山坡,果然见了一只被 虎
咬死了的羊。汉语成语中有“鸟语花香”、“檐前雀语”等。神话、童
话、寓言中很多动物更是像人一样说话。俗话也有“人有人言,兽有
兽语”之说,好像动物能讲话似的。其实不然。公治长的传说不可靠;
成语、俗语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神话、童话、寓言中的动物说话是
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鸟语言跟人语言不是一回事。人类的语言是与逻辑思维相联系
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之
一,是人类共同劳动的必然产物。鸟语、鼠语、猫叫、狗吠等声音,
只能是动物的条件反射,不能称之为语言。“鹦鹉学舌”不可能真的
学会人类的语言,所学也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说:“鸟言兽语”跟人类的语言是不同的。“鸟有鸟语”之说,只
是描写性的语言。
6、什么叫雅语?
所谓雅语,指的是我国上层知识分子交谈时,采用一些特殊用语,
以显示自己“高雅”的语言。
有一则笑话,说有一位身着新袍的儒生去会见一位朋友,主人不
在。他静静地坐着等候时,一只老鼠打翻了近旁的油瓶,油泼到他的
新袍上,弄得他满身油渍。主人回来后,他说:“鄙人坐在贵室的宝
梁下面,因一时疏忽,惊动了尊鼠,尊鼠跑动时打翻了令油瓶,里面
的贵油,洒在了小可的敝衣上面,因此鄙人在尊驾面前露出了丑态,
请尊驾海涵!海涵!”加黑点的文字就是“高雅”用语。在旧社会,
上层人对别人要称“尊、贵、令、大、宝”等;对别人的妻子称“尊
夫人”,称别人的母亲、儿子、女儿为“令堂、令郞、令嫒”;称别人
的店铺为“宝号、大号”;称自己为“贱、鄙、敝、小”;称自己的妻
子为“贱内”;称自己的家为“敝舍”、“寒舍”;称自己为“鄙人、小
可”;称自己的儿子为“小犬、犬子”。一些知识分子还割取“经书”
中的词语,造成特殊用语,如三十岁叫“而立之年”,四十岁叫“不
惑之年”等。
这种雅语,是阶级习惯语的一种。有时为了表示客气和谦虚使用
几个也是可以的。但在今天,如若故意卖弄,则会使人感到陈腐、寒
酸了。
7、什么叫客厅语?
在国外,有一种“客厅语”(音译为“沙龙语”)。如法国上层人
物把日历叫“将来的记录”,把森林叫“乡村的装饰”。女主人招呼客
人入座时还说:“请您满足这把想要拥抱您 的椅子的愿望吧!”真是
高雅得使人失笑。果戈里的小说《死灵魂》,莫里哀的喜剧《讲究客
套的女人》等作品,都有这方面的描述。
除此之外,不同的阶级和团体,应有不同的习惯 语。如劳动人
民骂国民党警察叫“黑狗”,士兵叫“丘八”,称中央军叫“种殃军”,
称工厂工头叫“拿木瘟”。不同的人群也有一些习惯语,如解放军消
灭敌人叫“吃掉”,学生听不懂课叫“坐飞机”,周末叫“绿色的日子”,
农村把工间休息叫“吃烟”等。
无论雅语、客厅语还是习惯语,虽然都蒙上了一层阶级的色彩,
但从数量看,与全部词汇相比,乃大海中之一滴;从结构看,无特殊
的基本词汇、语法规则及语音系统。所以,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燕不能改变语言的全民性质。
8、黑话是不是语言?
黑话是特定的社会集团秘密使用的一种隐语。
曲波《林海雪原》里“杨子荣智取威虎山”就有一段杨子荣与土
匪的黑话对话。土匪说:“蘑菇,溜那路?什么价?”(意为:什么人?
哪里去?)杨子荣:“嘿,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的
人,小孩他舅舅来啦。”(间屡:找同行。)就因为杨子荣懂土匪黑话,
才得以“深入虎穴”.
这种黑话只是在全民语言中夹杂一些特殊的、不为一般人所懂的
杂质,不能看成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只是某个特殊的社会集团所规
定和使用的特殊用语而已。旧社会使用默许最多的是盗贼集团或“绿
林”好汉。小说《说唐》写程咬金入伙劫“靠山王晌杠”时,尤俊达
对他说:“原来兄弟对此道中的哑谜都不晓得。大凡强盗见礼,谓之
‘剪拂’,见了些‘客商’,谓之‘风来’,来得小谓之‘小风’,来得
多谓之‘大风’。若杀之不过谓之‘风紧’,好来接应。‘讨帐’,是守
山寨,问劫得多少。”这种哑谜,也是黑话。姚雪垠写的历小说《李
自成》中,把强盗去的人叫“肉票”,把女的叫“花票”,杀死被
的人叫“撕票”。旧社会,强盗把钱叫“杵头”,把眼睛叫“招路
儿”,把老太太叫“蘸果”,把吃饭叫“安根”,把兵叫“跳子”,把药
叫“太平”,把入伙不盗叫“做太公”,小偷把衣服叫“仓儿”,把衣
服叫“叶子”,把偷行李叫“滚大个”,把什么都偷叫“大抓”。旧社
会商人把钱叫“湿柴”,把港币叫“咸龙”,把九叫“大钩钩”,把六
叫“小钩钩”,把三叫“香炉脚”,把四叫“板凳脚”,把五叫“一巴
掌”。商人对数目字有统一的叫法。如:一叫平头、旦底,二叫缺工、
空工,三叫横川,四叫侧目,五叫缺丑,六叫断大,七叫皂底,八叫
分头,九叫未丸,十叫田心等。
解放后这种黑话已逐渐消失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种黑话、
隐语,具有一般人不懂的保密性质,是一务虚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自由、民主与法制的进步,隐语、黑话在一
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会消除的。
9、手势语、体态语、手指语、旗语是语言吗?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德提出了一种“手势语”的理论。认为
先有手势,然后才有有声语言。这种理论是错误的,是一种喧宾夺主
的违背语言现实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一开始
就是有声语言主。(见斯大林《马克斯主义语言学问题》)诚然,善于
说话的人部是在说话的同时,运用各种手势或姿态来加强自己的表达
效果。毛泽东提倡的十大“教授法”中有一条就是“以姿势助说
话”。
手指语指的是聋哑人和的交际动作。这种手指语其实也是在以有
声语言产生以后制定的。原始人不可能有手指语。手指语是以有声语
言作基础在分析出语言的语音系统后,再规定用不同的指式分别代表
不同的音素或字母的。然后将不同的指式搭配起来,拼出不同词语的。
如“国家”,由六个字母“ɡ、u、o、j、I、ɑ”组成,六种指式结合则
表达“国家”一语。这种手指语是后来产生的。它不可能脱离有声语
言,更不可能代替有声语言。现代聋哑人语言的存在。不能证明原始
人只能用手说话和理论。
在航海和航天时,还有一种与手指语相类似的旗语。它是用旗或
灯光打出不同的符号表示一定意义的无声语言,其性质与手指语相
同。因此,我们不能因旗语的存在而证明原始人只能用手说话的理论。
10、诸葛亮的母亲姓“何”吗?
一位相声演员说,他经过多方考证,发现周瑜的母亲姓季,诸
葛亮的母亲姓何。听众听得出神之际,私服想知道他是怎么考证出来
的。他说罗贯中写的
《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写到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被气死之前
曾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即“季氏生了同瑜,何氏生了诸
葛亮。”相声说到此处,听众哄堂大笑。这是相声演员利用汉语中存
在的同音字既(季)所收到的效果。
我国历史上利用汉语的同音混意逗人的故事早已有之。五代时,
艺人李可及曾说:佛教的释迦,道教的太上老君和儒教的孔丘这三教
首领都是女人。为什么?因为《金刚经》里说“敷坐而坐”,如释迦
不是妇女,为什么要说“夫坐儿坐”(当时女儿自称为“儿”)。《道
德经》写着:“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太
上老君不是妇女,怎么可能“有娠”(即“怀孕”)呢?怎么会把“怀
孕”看成是可怕的事呢?《论语》有:“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
也。”说明孔丘要等着嫁人呢 !他不仅是女人,而且还可能是个大
姑娘。李可及是利用“敷、夫”,“而、儿”,“身、娠”,“价、嫁”的
同音混意,逗得众人捧腹大笑的。
汉语中同音字的存在,有时能起到谐音的修辞作用。如:外甥打
灯笼—照舅(旧)。同时还可造成讽刺呀反语。如解放前,人民把国
民党的中央军称为“种殃军”,把所谓“民国万岁”称为“民国万税”。
可见进行文字改革,实行拼音文字,正确区分同音词。确实是一个重
要的问题。否则会产生岐义。
11、“浒墅关”的“浒”为何读“xǔ”?
我国沪宁铁路上有一个小战(苏州附近)叫“浒墅关”。江浙一
带人都读成“许xǔ墅关”。此字明明与 “水浒”中的“浒”字一模
一样,应念成“hǔ”,却念成了“xǔ”。传说这是因为清乾隆皇帝游江
南时读了别字,于是大家跟着讹传,一直沿袭下来,最后反而排挤了
正确 的读音。据此,有人提出语言是可以由个人(皇帝)决定的。
语言具有社会性、会民性。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使用语言(包
括读音)都应遵守确定的语言规范,不能凭自己的意愿任意更改语音
也不能随便违反共同的语言习惯,否则不可能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上面例子所说的,只是一种讹传,它或许是古今音变,或许是方言的
特殊读音,因而并不能说明语言可以由个人决定 。传说从前罗马帝
国有一个日尔曼民族的中王西几斯门德,有一天他主持会议时,用拉
丁语发表演说,劝告到会的代表设法取消派别分裂,加强统一团结地。
但他把拉丁语的中性名词“分裂”一词,错用成了阴性形式。一个修
道士毫不客气地纠正道:“陛下,‘分裂’是中性词。”这个国王却说:
“我相信我的说话不比任何修道士坏!”l国王骄横的话,立即引起一
场哄堂大笑,林彪一伙曾使用“最最最最……”的重叠形式以显示自
己对毛主席的“忠心”,以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结果被人民当作笑
料而残存在反面教材中。因不汉语程度副词“最”字就已达到顶点了,
连用很多个“最”,不仅不舍语言习惯,而且在表达上也毫无必要。
所以,大家都必须遵守语言规则,不能随意改变一个词的语法形
式和用法。因此,我们不能因乾隆皇帝将“浒”读成“许”而被人强
行接受以讹传讹的个别特例,而得出个人能决定语言的结论。
12、“正月”为何读“征月”?
读古书常会在人名处有时空一个字,或写为“某”,或写为“讳”。
这便是封建社会中流行的“避讳”。这种风气最初是后代子孙对祖先
尊敬的表示,不敢直称其名,后以展成为维护帝王将相及宗法制度的
尊严与权威。臣下不得直书君主之名,凡人不得直书圣贤之名,子孙
不得直书父母之名,而必须用别的名字代替。
秦始皇名政,为避讳,秦时称“正月”为“端月”,“正”读作“zhē
nɡ”不读“zhènɡ”。汉光武帝名秀,因而“秀才”改为“茂才”。田
登作州官,百姓也不准说“灯”而改说“火”, 上元节家家户户放灯,
只好说“放火”,因而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谚语。
孔子是圣人,名丘,金时下令,不得用周公、孔子之名。“丘”只能
写成“上”或“邱”。司马迁父亲名谈,他编《史记》提到赵孟谈,
改写为赵孟同。袁世凯复辟帝制,由于他姓“袁”,因而煤铺墙上写
的“元煤”二字与“袁没”谐音而被涂掉。“元宵”也得改为“汤圆”,
因为“元宵”与“袁消”谐音。
13、有世界语吗?
“爱斯不难读”是一个带有开玩笑性质的翻译名词,它是世界语
Esperɑnto这个词的译音。世界语本来叫做“博士的国际语”,是波兰
眼科医生柴门霍夫的笔名,意思是“希望者”。后来人们就把柴门霍
夫所创制的那种国际辅助语简称为世界语。这个词我国最早译成“万
国新语”,后来统一成“世界语”。不过所谓“世界语”,并非是全世
界通用的语言,而是一种人为的国际辅助语罢了。
柴门霍夫创制的世界语,是以印度欧罗巴语系为基础加以简化而
成的。它是采用28个拉丁字母拼成单词,形音永远一致,基本语法
只有16条,简便易学。所以,短时期内,世界语就传遍了欧、美、
亚洲。它的出现,为全世界不同语言的人的相互交往提供了方便。
14、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语言学家确认的独立主席有2900种,其中百分之七十还无通用
文字。经过分析研究的语言只有500种左右。目前使用人口超过5000
万的大语种共有13种,即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
拉伯语、印度斯坦语、日本语、印尼语、德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
和意大利语等。使用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语言共有177种,使用人口
在1亿以上的语言,仅有11种。
15、全世界的语言会统一吗?
根据以往历史上语言发展变化的情况及科学的预测,全世界的语
言将来是会逐步统一的。
所谓“统一”,从数量上看是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现在世界上
还有两千多种语言,但比起古代来,已经少得多了。已消失的语言要
比现存的语言多得多。根据这种发展趋势,将来世界上的语言只会有
减无增,总有一天会统一的。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时
代以后,语言的统一过程特别活跃。语言的分化则停止下来。未来的
语言,只有从多到少,从分歧到统一的。
16、外国人的名字为什么那么长?
外国人的名字长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欧洲人的姓名是由三部
分构成的,即字、父名、姓。如列宁全名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
宁”,斯大林全名是:“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外国人
名字长的另一个原因是翻译造成的。因为翻译时要“名从主人”,对
外国人的人名、地名要采用音译,不能采用意译。音译则涉及到不同
语言的语音结构特点。外国语言的音节结构比汉语复杂,又加上有复
辅音,因而在翻译时,必须要把外国人名字中的一个辅音字母译成一
个音节,即用一个字来表示。如“斯大林”在俄语中是两个音节,译
时却成了三个音节;“克鲁普斯卡娅”俄语中为三个音节,译成汉语
则成了个音节。因此,译名比原名长。苏联汉学家“龙果夫”的名字
是他用一半(取意“龙”)意译、一半音译的办法译的。这是一种特
殊情况,所以他的名字才比较短。
17、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普通话是一个科学概念。它的含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
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汉语书面语大量使用
北方话词汇写作,在群众中有广泛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不等于北方话或北京话。因为普通话包含语音、词汇、语
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使表现为传递信息的口头语言的语音,普通话
也只是指的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的语音,北京土话的主题也并不是普
通话的语音。
18、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它的语音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
统一的规范化汉语语音。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是人为
规定的,而是由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近八百年来,
北京已成为全国
政治、文化的中心,是辽、金、元、明、清历代的都城所在地,北京
话被称为官“官话”(由官府用语逐渐变成大家共同使用的话)逐渐
在全国通行。“五四”以后的白话和国语运动,逐步为汉民族共同语
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解放战争双促进了北京话向全国范围内的传
播,解放后实现了空前未有的统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已是大势所趋。
兼之北京话是北方方言的代表,全国各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
围最广;同时北北京语音清晰悦耳,说起来抑扬动听,具有音乐美,
已为全国人民所喜爱,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它已逐渐成为全国人
民公认的“普通话”了。
19、普通话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选择哪种方言作为普通话,是根据某方言客观造成的社会历史情
况来决定的。北方话这所以成为汉民族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其原因有
四:
(1)中华民族古代生活的区域和活动的中心在北方,即黄河流
域。
(2)我国古代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大多建都在北方;从辽、金、
元明、清以来,都建都在北京。长期以来,北京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
是号令四方的心脏,对各地政治影响最大。
(3)、一千多年以来,北方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我国主要
的文学作品,如宋代的话本,元代的戏曲,明清的白话小说,都是用
北方话写成的,由于作品广为流传,北京话和北方话的传播和影响遍
及全国。
(4)汉民放使用北方方言的人数,数量最多,约占全国人口听
百分之七十;从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看,约占汉民族居住地区的四分
之三。
20、为什么地方戏不能用普通话演唱?
每一种地方戏都是在该地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
艺术特色不仅表现在曲调、表演特点和服装等方面,而且还相当重要
地表现在方言的应用上。
我国有丰富的地方戏种,北京有京戏、评剧,上海有沪剧,浙江
有赿剧,福建有闽剧,四川有川戏,湖南有湘剧、花鼓戏,广东有粤
剧,安徽有黄梅戏,陕西有秦剧,山西有晋剧,湖北有汉剧,河南有
豫剧,云南有滇剧,贵州有黔剧……倘若这些地 方戏都用普通话演
唱,则会使这些地方戏曲大为减色,失去了地方戏的特色。一些相声
演员改用其他方式不演唱地方戏,只是为了逗乐,引起好笑而已。
因此演出地方戏不能用普通话演唱,否则,地方戏则成了非驴非
马的杂凑滑稽戏了。这样,演出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
21、“宁听苏州人相骂,不听宁波人说话”的说法对吗?
有人说:“宁听苏州人相骂,不听宁波人说话”。这种说法是不妥
当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跟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有着深厚的感情的。
上面的说法,苏州人听后当然满意,而宁波人听后不仅不能接受,甚
至会十分反感。民间还有着宁波话似音乐之说。请下面一段宁波人家
庭的对话。阿嫂对小姑说:“棉纱线拿来!”小姑问:“啥棉纱线拿来?”
阿嫂说:“蓝棉纱线!”小姑调皮地说:“勿拿来!”阿嫂生气地说:“拿
来勿拿来?”小姑说:“勿拿来么勿拿来!”这段对话,恰是唱歌的乐
永调声,跟以下简谱相似。嫂:“35712!”姑“535712?”嫂:“2357!”
姑:“412!”嫂:“12412?”嫂:“4123412!”你能说宁波话难听吗?
我们不能只凭某一地方人的主观听感和主观感情,妄加评论某种语
言。我们可以说,难听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人们褒贬某种语言,往往
是和人们使用某种语言或某种语言有否感情联系在一起的。
22、语音和语义有无必须联系?
语音和语义无必然联系。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在特定的人类社会
中获得的。一组声音在不同的社会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内容。例
如:“人”,汉语用“ rén”表示,英语用person表示,这几种语言发
音不同,内容对却是一致的。这说明如果离开了特定的社会条件,声
音的表义作用是不存在的。
唐朝张鷟(zhuó)《朝野佥(qiān)载》中记载了郭纯哭母时,
总有大群飞鸟到他家来,郭纯因此而挂匾为孝子。其实不是郭纯
孝心感动老天爷,而是他哭母时总在地上撒一把食物喂鸟。宋代
陈善的《扪虱新话》中写了一个“牧鱼投饵”的故事。有一个人
在自己家里的池塘养鱼时,总是弹着琴并往池中投掷饼饵,鱼一
到此时便游来争食。难道能说“哭声”是鸟啄食,“琴声”是鱼争
食的意义吗?不是的。这两种声音和喂食之间的联系,仅仅是因
为多次出现而给鸟、鱼形成的条件反射,它与人的语言中声音和
意义的联系是有区别的。
23、现代汉语中有哪些方言?
现代汉语有八大方言。
(1)北方方言:也叫官话区。它既包括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华
北、东北、西北方言,还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湘西、
桂北等地的西南官话,还包括苏北、安徽、南京一带的下江官话。
北方方言使用范围广,人口多。
(2)吴方言:以上海话、苏州话为代表,包含江浙一带地区。
(3)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包含广东大部、广西南部地区。
(4)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包含湖南大部、江西西部地区。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包含广东、广西、福建、
江西、台湾等省、区及湖南、四川部分地区。
(6)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包含江西大部分地区。
(7)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包含福建南部、广东东部潮
州、汕头一带及雷州半岛、海南省和台湾省。
(8)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包含福建北部及台湾省。
24、何为语文的朴素美?
朴素美是运用语文的重要要求。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美的东
西都是十分朴素的,因不朴素就是美。”想到美的标志是:自然、简
朴、精练、含蓄,具有个性化的活语言。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语言明白如话,但又自然流畅,28个字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
无限深情,可谓精练简朴,但又十分含蓄。船已远去,作者站在江边
目送好友东去,久久不肯离开,直到看不船帆,只见长江向天边流去。
作者虽没有说他对孟浩然如何情深,却在字里行间表达了真诚的友好
情谊。从气势上看,豪迈、奔放,从语言上看,自然、朴素。
25、何为为语言的绚丽美?
语言的绚丽美是指用语言文字作画,使语言富有文采。它的标志
是:色彩斑斓,词汇丰富,善用比喻和联想写出事物的静态与动态之
美。如严阵的《牡丹园记》:
整座山头。全是牡丹,这时正值春风送暧,牡丹初开,红白相间,
香飘万里。风过处,千姿百态,流光溢彩!远远一望,就像一片彩云,
罩满山头。在千万株牡丹中间,来往着一群群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她
们就是这所专门学校里的一些学生,正在忙着为牡丹锄草追肥。在她
们中间,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一身蓝衣,满头黑发,看到我
们,便笑着迎了上来。
《牡丹园记》是严阵游皖南“狮子山牡丹园”时所写。这里哟引
的是片断,但已描绘出了“牡丹园”的动人画面,可谓人在图画中,
实在是景美 ,人美,语言美。
鲁迅、茅盾、郭沫若、冰心、朱自清等现代文学的语言大师的作
品的语言,更是绚丽多彩。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等散文,
可称得上是语言绚丽美的典型。
26、何谓语言的音乐美?
“言为心声”。人的感情总是通过语调、旋律反映出来的。当人
的情绪悲哀的时候,声音急促低沉;情绪欢乐的时候,声音和缓宽舒;
情绪恼怒的时候,声音粗莽严厉;情绪喜悦的时候,声音响亮清脆;
若怀敬仰之情时,声音呈庄重雄浑;怀爱慕之情时,声音则和婉柔美。
又如萧声沉,易使人悲;莺声脆,易使人喜;涛声壮,易使人奋激;
鹤声唳,易使人惊悸。我们若将人类社会、大自然作用于人的这些丰
富的声感,通过语调、旋律、节奏等体现在语言文字中,便使得语言
具有音乐美。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抑扬钝挫,和谐动听,流畅自然,
掷地如作金石声。比如孙犁的《荷花淀》写几位青年妇女离村去找丈
夫时,像出笼的鸟儿,心情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驾着小舟在淀上行驶
中,淀水发出畅快轻松的“哗、哗、哗”的声音。而当鬼子发现她们
追赶上来时,心情紧张,船 加速行进,这时发出的是“哗哗、哗哗、
哗哗”的声音。显然双声相叠的“哗哗”声就比前者单纯的“哗、哗”
声要急促、紧张得多。又如坐包车,“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
抢到了前面”,与钟声发出的“叮当……叮当……叮当……”显然不
同,连续的响亮、清脆的锣声会使人感到紧迫,间隔而又浓厚的钟声
则使人感到凝重而有力。在写作中,给用语言传达出特定情景的声音
和生活的节奏,则能使自己文章的语言富有音乐的美感。
27、语言音乐美是怎样构成的?
富有音乐美的语言,由诸多因素构成:
(1)节奏。不, 有节奏,就不, 有动听的音乐。节奏是艺术
的生命,在写作中,文句的长短、散整,语势的疾徐、曲直,字音的
响沉、抑扬,诸多因素,错杂相间,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和谐流畅,便构成语言的节奏美。
(2)平仄。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没有了
入声,平声分不阴平、阳平,仍然是四声。平仄搭配,四声交错,能
避免语言的平板,增强声乐的美感。如“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
..
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画“ ”处为平声;画“·”
..
处为仄声,平仄搭配得当,音节也一一对应,两组句子错落有致,流
畅上口,读来别有韵味。
(3)押韵。在文章句子同一位置上使用同一元音的字,形成声
音的回环,从而产生音韵的美。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名”和“灵”押韵,读起来铿锵悦耳。
.
(4)修辞。修辞不仅使文章语言生活活泼,而且能够调剂音节,
增强文章的声感。如“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往空中
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放在原旧安
处……”“提”、“掷”、“接”三字顶针,就构成一种响亮而明快的音
韵和节奏,显示了武松神力。
(5)拟声。用象声词不但形象逼真,而且未完能显示出响亮的
音韵美。比如“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描写,
和谐悦耳,读者还可以因声而得义。
28、何谓语言的形式美?
语言的形式美是指运用语言在组合排列上体现出来的美。它的标
志是:通过句式的变化,整散句、长短句的巧妙结合所表现出来的语
言的整齐美和参差错落之美。如逢乃莹的《星辰》:
“蓬莱秋天的早晨,薄薄的雾,爽爽的风……宝蓝色的海水轻轻
卷着,低吟着,绽开出一簇簇如雪的野菊花。我漫步在沙滩上,等待
着海上瑰丽的日出。许是来早些了,天边只有淡淡的月,疏疏的星……
忽然,一阵悠悠的笛声,渺渺地飘来,像一缕幽香沁入肺腑。”
引文虽是片断,却已表现出语言组合的形式美。它有整句:“薄
薄的雾,爽爽的风”,“淡淡的月,疏疏的星”,又有散句:“许是来早
些了”;它有长句:“我漫步在沙滩上,等待着海上瑰丽的日出”;又
有短句:“低吟着”。这种整散相间,长短结合,使语言富于变化,既
有整齐的美,又有参差错落之美。读者吟诵自然朗朗上口,不语言的
形式美所陶醉。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22:2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24424178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趣味语文一千问之语言篇解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趣味语文一千问之语言篇解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