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古代人的计数和运算方法

更新时间:2023-05-25 20:50:42 阅读: 评论:0

英文电子邮件-新产品营销策划

古代人的计数和运算方法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波涛汹涌的意思)

古代人的计数和运算方法

516日下午我听了汇师小学张圆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从算筹到

计算器》(沪教版),本教学内容属于数学史知识,在人教版数学教

材里不是教学任务,只出现在“你知道吗?”等阅读环节供学生有大

致的了解。大概因为授课教师从教时间短(才工作两年)又承担着区

级研究课的压力(此次是磨课),所以课上得有点散。本节课的教学

线索记录如下:

用计数器、小棒数数(引入)→手指计数→石子计数→结绳计数

→算筹计数(展开)→筹算(简单加法)→算盘计数→珠算→计算器

计算→总结

我是第一次听这样的数学课,相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我对本课的知

识内容更感兴趣。听完课的最大感受是:数学是中华古学的一支,与

今天我们称而赞之的唐诗宋词、儒道法禅、书画琴棋、兵法武术等一

样博大精深!认识到这一点后随之而来的是我无可躲闪的羞愧:对于

如此丰厚的祖宗遗产我究竟了解多少?更不论继承和弘扬了!我们总

习惯于被告知西方数学的发达,我们总习惯于欧氏几何、非欧几何、

代数、微积分的伟大——当然它们的确了不起;但我们在努力学习这

些的同时,要不要也努力温习一下我们自己的数学遗产?那么就让我

从本节课中的“算筹”起开始一番“亡羊补牢”的学习和思考吧!

第一、什么是算筹?

网上有这样的描述: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

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又称为筹、策、算子等。它最初是小竹棍一

类的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质地与制作也愈加

精致。算筹在中国的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中就有“善

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中国古代的算筹不仅是正、负整数与分数的

四则运算和开方的运算的工具,而且还包含着各种特定的演算。算筹

是在珠算发明以前中国独创并且是最有效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数学

的早期发达与持续发展是受惠于算筹的。

算筹的计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

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孙子算经》);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

算,五不单张(《夏阳侯算经》),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十进制计数法,采用纵横交错的摆法区分不同

数位上的数字,遇零则空位。

第二、如何筹算?

算筹不仅可以计数,还能进行计算,称为筹算。下面是正整数四

则运算的筹算过程:

加法:23+73=96

减法:247128=119(分四步)

乘法:49×36=1764(分四步,积在中间)

除法:309÷7=441/7(分五步)

如果再学下去,明显感觉吃力,只好作罢。稍稍一瞥中已是姿容

万千,其实后面的内容相当丰富,我们会感叹于自身的孤陋和愚钝,

正如一位网友在学习筹算除法时所说:这个是我绞尽脑汁的,至今无法

参透筹算的除法方法(能理解微积分,居然被除法玩死了)

第三、算筹的意义何在?

算筹作为中国独创的在古代相当长时间里十分先进和成熟的计算

工具曾发挥过十分强大的作用:其一、支撑起古代发达的计算及数学

体系。我国古代数学的突出特点是以计算为中心。经几代人整理、修

订而成的数学经典——《九章算术》,形成的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中

心就是筹算计算。在有史料可查的记载中,从春秋时期的“运筹”到

筹算达到极盛的宋元,起码在长达二千年的时间里,我国与计算有关

的数学成就,几乎都是应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可以说,没有算筹,

也就不可能有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其二、支撑起发达的古代自

然科学及社会经济。中国古代依赖于计算的实用自然科学如天文学、

地理学、农学(田亩、水利等)、土木工程学等曾取得过至今令世人

惊叹的杰出成就,这些均受益于算筹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才会出现

我国古代那繁荣的社会经济、强大的国力及灿烂的文明。其三、催生

算盘的产生。筹算在具有简便实用、形象具体、容易操作的优点的同

时,也存在着纵横记数和置筹不便、占用地方面积大、运筹的数字较

大和计算速度加快时摆放容易出现失误等缺点。唐宋以来筹算已经简

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运算口诀,这些口诀用字极少而意义完整。到了

元代,这种简化筹算乘除法的歌诀更加简练和完备。比较重要的歌诀

有“化零歌”、“归除歌诀”、“撞归诀”、“起一诀”等,如朱世

杰《算学启蒙》记载有“化零歌”:“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

留一八七五……”。筹算的的简化,使计算过程中,用手摆放算筹的速

度已不能适应计算的速度,这就产生了计算时得心不能应手的矛盾。

于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算盘应运而生,这是古代中国人民长

期使用算筹进行不断优化的结果。到了明代,由于商品经济繁荣、使

用数学和商业数学的发展,要求计算更简洁、更迅速。筹算的弊端暴

露的也日益明显。珠算因“随手拨珠便成答案”的优点,而备受青睐。

加之珠算吸收了筹算的运算技巧,很快筹算被珠算取代。明代的后期,

算筹最终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其四、沉淀成宝贵的数学遗产。

在虽然进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以其超强的计算能力将算筹和算盘

远远地抛进历史尘埃里。但是,算筹算盘附带着筹算与珠算那精深的

数学思想与方法却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

逝而泯灭。当下不是流行对古代经典的重读吗?央视《百家讲坛》一

类节目已对《论语》、《三字经》、《道德经》、《诫子书》、《易

经》、《山海经》等古学进行解读,并掀起过一波波的争论。什么时

候也有人来解读解读《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到时候我一定做

一名最忠实的听众!我想其意义绝不比前者差。这不仅仅是对古代数

学经典的了解及对我国灿烂文化的感受问题,更重要的是正视我们祖

先几千年积累的传统数学成就、领悟数学经典中包含的深刻而独特的

数学思想与方法。我相信从中我们不仅仅能收获古人的知识,更能传

承古人的智慧,获得创造的灵感与启示。我也相信其中隐藏着通向数

学创新的密码,关键是我们要具有识别他的意识与智慧。写到这里我

越发觉出自身的局限,面对如此美妙的数学遗产我却是个十足的盲人!

深呼吸——夜,已很深……

祝福的诗词-找成语

古代人的计数和运算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20:5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19042178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人的计数和运算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人的计数和运算方法.pdf

标签:计数方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