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25 19:00:58 阅读: 评论:0

胡适的作品-冷库租赁合同范本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28 枣核

【简案】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板书课题,师生交流,理解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

文,了解人物,理清脉络,学会复述,完成练习和作业。

1.借助拼音,认读“核”“妻”“爹”等十个生字,认识多音字

“折”“涨”。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

3.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用具

通过朗读课文、课堂交流,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最后能复述

故事。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课题,师生交流,理解课题,引导读好:枣核。识记“枣”字。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词。

2.借助拼音,认识多音字。

3.大声朗读,整体感知。

探究二:精读课文,了解人物。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说说枣核的来历和他的特点,划出相关句

新授 子。

1)了解来历,读好第一自然段。

2)了解人物特点。

3)找出过渡句。

2.引导学生读4-13自然段,讲一讲枣核智斗县衙的故事。

1)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说说枣核是如何赶回牲口的,引导学生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想想枣核为什么大声吆喝惊动衙役。

4)学习枣核是如何智斗县官的。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你认为枣核和县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探究三:理清脉络,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2.借助图示,复述课文

练习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口头练说:

同桌相互说一说这个故事,复述课文。

1.基础作业: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2.拓展作业: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详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核”“妻”“爹”等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

3.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堂交流,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最后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借助结构梳理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师生交流。教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

2.(课件出示3)理解课题,读好课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枣核”在文

中的意思。读好“枣核”,认读“核”。

设计意图:

从谈话交流入手揭题,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理解课题的意思,更好地进入课堂学

习。

二、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课件45)借助拼音,读准字词。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去拼音

读。

2. (出示课件6)借助拼音,认识多音字。出示多音字,认识多音字“折”“涨”,

组词。

3. (出示课件7)大声朗读,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自定义动画点击圆点)

设计意图:

在预习的基础上,出示词语认读,认识多音字,一气呵成。正音后再读文,了解文

章主要内容。

探究二:精读课文,了解人物。

1.(出示课件8)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说说枣核的来历和他的特点,划出相关

句子。

1)了解来历,读好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划出“山脚下的村庄里”“生了一个

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出示课件9

2)了解人物特点。引导学生从特点去找相关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人小、

自信、勤快能干)(出示课件1011,自定义动画点击圆点)

3)找出过渡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抓住

枣核的另一个特点—聪明。(出示课件12,自定义动画点击圆点)

2.引导学生读4-13自然段,讲一讲枣核智斗县衙的故事。

1)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出示课件13,自定义动画点击圆点)

起因: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

经过:枣核赶回牲口。

结果:枣核智斗县官。

2)说说枣核是如何赶回牲口的,引导学生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

1415,自定义动画点击圆点)

3想想枣核为什么大声吆喝惊动衙役。引导学生品读衙役对枣核无可奈何的句子,

通过对比,感受枣核的神奇,对衙役的讽刺。(出示课件16,自定义动画点击圆点)

4)学习枣核是如何智斗县官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枣核如何智斗县官,划出

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171819,自定义动画点击圆点)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你认为枣核和县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抓住

枣核的语言、动作,理解枣核智斗县官的经过,体会枣核的聪明。(出示课件20,自定

义动画点击圆点)

设计意图:

通过读文,了解来历,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

了解。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养成通过关键句子体会意思的好习惯。

探究三:理清脉络,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理清脉络。引导学生读全文,说说文章的写作顺序,同时出示结构图

作辅助。(出示课件21

2.借助图示,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借助ppt中的结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

事,指名说。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复述,先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后理清文章脉络,再借助结构图

复述课文,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三、练习(口头练说)

(课件出示22)同桌相互说一说这个故事,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

四、小结

引导学生知道枣核虽小但正义感强,再次强调通过抓住关键句子,人物的语言、动

作等可以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好方法。

五、作业(课件出示23

1.基础作业: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2.拓展作业: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围绕课前提示中的两大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复述,并能发挥想象力试着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枣核

外表 枣核一样大

勤快 扶犁 赶驴 打柴

内在 聪明勇敢

聪明 智斗县衙

半日活动设计方案-什么是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9:0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1245853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pdf

标签:核的拼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