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上册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专题阅读指导部分
(一)《吕氏春秋·高义》节选
(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
原文: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
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翻译: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
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
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
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二)《新序》节选
(对比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
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
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
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
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
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
家。[2]
(三)《资治通鉴》节选
(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
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
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
治,强于天下。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
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
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
1
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
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
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
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
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
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四)王嘉《拾遗记》节选
(对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
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
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
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
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
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
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
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
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
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五)《题孤山夜月图》节选
(对比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孤山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
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忽为孟旸写出,真画中矣.
译文:曾经和印持等诸位兄弟朋友在喝酒后乘小船游览,从孤山回来 .当时是初
月照耀的在新修的堤上 柳树枝都倒影在湖面上 很是空旷 好像镜子一般 又像
画一般 (吾才疏学浅 只能翻译到此)
(六)《诗人玉屑》节选
(对比阅读:《醉翁亭记》)
原文: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
一居士”。客有问日:“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
①
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
②
2
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
③
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④
译文:欧阳修被贬到滁州,自取别号叫“醉翁”。年龄老了,身体又(日渐)衰
弱多病,于是就隐退到颍州,又另取了一个别号叫“六一居士”。有门客问他:
“‘六一’指的是什么呀?”他说:“我家藏书有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
的金文石鼓文遗文一千卷,有古琴一张,有围棋一局,又常常备酒一壶。”门客
说:“这才只是五个一啊,怎么是‘六一’呢?”他说:“因为(还有)我这个
老翁,慢慢老死在这五样物事中间,这岂不就是‘六一’吗?”门客笑着说:“您
想逃离官场尘世的名利之争吗?”他说:“我正是因为知道名利无从逃避,然而
也知道那名利是没有必要逃避的;我取这样的别号,不过是姑且以此来表达我的
内心之乐罢了。”
(七)《国语》节选
(对比阅读:《曹刿论战》
原文: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
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1),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翻译: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
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根据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
能(开)战了。如果能从内心里百姓考虑,即使智慧达不到,也一定能达到目的。”
(八)《水经注·江水》节选
(对比阅读:《三峡》)
原文: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
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
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
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翻译: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
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
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
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
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3
二、综合测试
(一) 袁宏道《荷花荡》节选
(对比阅读:《醉翁亭记》)
原文:荷花荡在葑门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渔舠小艇,
雇觅一空。远方游客,至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舟中丽人,皆时
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如雨。
译文:荷花荡位于苏州的葑门外边,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游览的人最多。游
船像云一样聚集在荷花荡中,(甚至)连小渔船也被雇一空。远道而来的游客手
持数万钱也无从雇得一只小船,像蚂蚁一样岸上来回走动. 船上美貌的女子,都
是时兴的装饰打扮,穿着淡素的衣着,游览的人肩碰肩,脚碰脚,非常拥挤,汗
水纱衣透过纱衣,像下雨似的往下滴。
(二)《旧唐书》节选
(对比阅读:《小石潭记》)
原文: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1),尤奇待(2)宗元。与监察吕温密
引禁(3)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
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4)
涉履蛮瘴(5),崎岖湮厄(6)。蕴(7)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翻译: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两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
和监察御史吕温一起被秘密召入宫中,一起商讨国家革新大事。柳宗元转任尚书
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
名同辈一同被贬。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既遭遇贬逐,又经历蛮荒之地瘴疠之苦,身处崎岖道路阻塞的环境,内心
积聚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他写了十多
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三)《洞庭山看梅花记》节选
(对比阅读:《爱莲说》)
原文: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舆马相望。洞庭梅
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
庭。
4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玉叠,红白梅相间,
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
叫浮白。口占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译文:江苏吴中的梅花,要数玄墓、光复两座山最为出名,刚进入春天的时候游
人便会纷纷而至,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梅花不必这两座山差,而且
又在偏远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 游人到达那里。所以啊我年来都会避开玄墓、
光复这两个地方,专门到洞庭湖中观赏梅花。
花园中有梅花百余株,一眼看去如雪一般,芬芳的花香就飘荡在袖间。临近
池塘的地方也生长着几棵,绿色的花萼像玉一样层层相叠红白色的梅花镶嵌与期
间。仓古枝干和繁盛的花朵,交相映照在池塘的清波之中。其中一颗梅花横于水
面之上。我酒喝正当尽兴,便躺在它的上面,看水中的额花影和人影。灵感突然
涌现,随口咏诵了两首绝句,大醉而归。
(四)《汉书》节选
(对比阅读:《马说》)
原文:《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
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
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翻译: 《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
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
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
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
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
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五)《板桥自叙》节选
(对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
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译文: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
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
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
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
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
5
(六)
曾国藩《冰鉴》节选
(对比阅读:曹刿论战)
原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
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
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
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
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
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
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
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
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
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
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6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8:5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120021785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