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唐家庄第四小学 刘江岩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
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今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
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
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不成比例)
(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
(5)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吨数。(正比例)
2.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
用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中也有很多数学信息。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师: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把例题整理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现)
(1)学生自己用算术法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
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及方法)归一法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点明主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
2. 探究解法(交流小组合作)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
式,然后解答。
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
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
(板书解法1)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
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12.8︰8=x︰10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 :8 =χ:10
8χ=12.8×10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2
师:1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用水吨数) 12.8 :8和χ:10
的比值表示什么?(每吨水的价钱)
师:因为( 每吨水的价钱 )一定,所以(水费 )和(用水吨数 )成( 正 )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水费 )和( 用水吨数 )的( 比值 )相等。
所以列出了这样的比例。
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 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8︰12.8 和10
︰x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板书解法2)
师:在这个比例式中什么变了?(定量).什么没变(水费和用水吨数的关系没变,
他们都是正比例关系)
师:列比例式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前后项的对应)板书:对应
4、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
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
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
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5.即时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
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7.提炼方法
师: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
问题的步骤,好吗?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根据(定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
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3
师:这五步中哪一步最关键?
【设计意图:“检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
正确率。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
1. 教材60页的做一做:1题。
2. 教材练习九的第3、5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实
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四、全课总结。
1.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教材包括正、反比例两个例题,它的知识在一定的
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在某个量不变的情况下,相关联的两个量的
变化与这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
题中不变量、变量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掌握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4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
是在学生学完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以前所熟悉的归一、
归总应用题。
首先,我复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接着,我把书中的例题改成了学生熟悉的速度,
时间,路程的例题,然后根据例题提出问题,设问:用比例解首先要找到什么(两种
相关联的量),判断什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反比例相对应
两个数的什么一定(商、积一定)等,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 。特别是在
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学生放在了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
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呢,学生在这次教学活
动中能得到什么?不同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收获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
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很快学生就掌握了新课
的内容。这节课既重视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化,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是我给了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原有认识
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
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由于解答时
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回顾本次教学,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
一、由于教学两道例题,练习的时间较仓促,要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
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二、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表达的能力。
三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
题,做到复习旧知与巩固新知两不误。同时对于学生的想法要及时肯定,注意保
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一节课下来,感觉是不错的,但作业的效果却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对
用比例来解决问题还是不习惯,有正、反比例互相混淆的现象,说明学生对题中
的数量关系分析的还不是很透彻,特别是当题中的条件有所变化时,学生理解起
来更困难。而且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用这种方法,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应引起我
们进一步反思。
5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58-59例5. 教学
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感受
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环保教育。教
学重难点是: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相等关系列等式。
【关键词】自主 独立 方法
一、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节新课,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
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看样子,同学们都想展现自己的学习风采,老师一定把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记
在老师的教学日记里。那么我们进行第一回合的风采展示:口算,我最棒。
【设计与思考】课前5分钟的口算是我们学校课题实验中的一个突破口,我的口
算设计避免了单纯的为计算而算,是以口算的形式巩固学生已学的计算算理、计
算技巧、几何计算公式等等,这学期的主要内容就是“圆柱和圆锥”和“比例”所以
我的口算分成四块即圆柱的侧面积、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比
例、简便计算。通过口算的形式经常性地复习巩固梳理知识,为今后的整理复习
奠定基础,减轻学生整体复习的压力,我的口算是随新课内容的前进而改变,每
个阶段的口算内容和形式不一样。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给自己记下精彩的表现。现在我们第二回合的精彩比
拼:我会读,我会想。学习委员引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设计与思考】这个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让学生感受到自
己就是班级的主人,有了自己更精彩,不仅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班级凝聚力,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能引导同学们去学习自己就是班级学习的领袖。
学生朗读教师打开电脑
6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那么我们进行第三回合的抢答比拼:
我会想,我会表达。(抢答要求:举手证明你有勇气,你会做,你没有抢答到但
是你的手势判断正确,你仍然是最棒的。)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5道正反比例的判断。
【设计与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不能因为抢答成为优生的专利,也
不让学生因为没有抢答到而挫伤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学习激情。
二、探究新知
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学习正反比例到底
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设计与思考】学习目标不仅教师自己了然一胸,学生也应该十分清楚,在学生
读学习目标,体会目标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初步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当
时何鑫的体会交流让我体会到这个环节设计的意义得以发挥。
过渡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
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
师: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算术方法来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最先帮李奶奶解
决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
师:除了算术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了?
生:比例
师:通过大家的表情,好像老师不用教,大家都敢尝试。大家敢不敢自己试试?
(相信学生,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
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教是为了不教。)
呈现自学提示: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3)根据你判断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吗?
学生交流自学结果,相互补充,教师呈现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
7
过渡语:同学们帮助李奶奶解决问题,李奶奶把大家认真学习,帮助她解决问题
的事情告诉了邻居王大爷,李大爷正为上个月交了19.2元的水费但算不出用水都
少吨而犯愁,就急匆匆地赶过来向大家请教,大家愿意帮帮他吗?
出示对话情景。
师:观察帮助要王大爷的问题和帮助李奶奶的事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认识到 水费:用水吨数=每吨水的价钱(一定),在两道
题中是一个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是一个已知用水吨数求水费;另一个已知水费求
用水吨数。
师:这次还需不需要老师给你一个解决问题的提示?
一名同学在电子白板上做,其余在下面做,形成一个竞赛的形式。演板的同学和
大家交流自己的做题过程,教师进行鼓励和评价。
【设计与思考】鼓励学生逐步从自学交流中转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争做自己学
习的领袖,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养成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
比练习让学生逐步明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师:通过大家亲身实践,你感受到用比例解决问题需要几个步骤?
出示:表达是我的强项,让学生从学习提示、独立解决问题中逐步提炼归纳出自
己做法,交流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真是很棒!通过自学能够感受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次老师想
考考你们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你们敢应战吗?
(教师拉出缩小对话框:“食堂买3桶油用15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
少元?”
【设计与反思】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怎样运用比例解决问题,在学生对比练习的过
程中学生总结出,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这是可以说真正明白的学生的
比例并不大,急需一个针对性的练习,这道题出示在四个步骤的对话框下面,就
是模仿针对性的练习,逐步使学生那种模糊的表象通过实际的实践形成一个清晰
的表象,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师:同学们掌握很不错!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对比发现超越自我。
幻灯片出示两种比例形式让学生进行判断并写出比例。
【设计与思考】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在这组题目中是一道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另一道是用反比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受到怎
样运用反比例解决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有力的铺垫。
8
师:同学们,掌握的的确很棒,接下来老师考考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题目让学生从下面的6组算式中去选择正确的比例式,不正确的说明错的原
因。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我的作业最漂亮。
教学反思:
构建以课题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性课堂教学,培养班级学习领
袖。“学习性”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欲望,具有良好的学
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具有良好的学风和学习集体。这节课的教学整个
教学设想口算(整理复习,新课铺垫)→学习委员引导复习(学生主持课堂,进
一步加强新旧知识链接)→出示学习目标(复习中感知新知目标,找准新知切入
点)→创情境激趣提纲自学(抓基点、出示自学提示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
后创景独立思考(自学提示是扶的过程,独立思考完全放手的过程)→总结步骤
提炼思想(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基本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步骤,培养学生
表达能力)→对比练习超越自我(正反比例的对比,学生初步感受到自己也会运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感受成功喜悦)→我的作业最漂亮(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
惯和答题习惯)。学习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自
学中逐步总结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学习。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
培养,我结合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1、采用多样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更重
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式以听老师讲授为
主,通过其它方式自己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较少。但我们在孙老师的课上却欣喜
的看到了这样的一些学习方式。
(1)学生互学:课前由学习委员引导全体学生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虽然只是一
个小小的举动,但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就能引导同学们去
学习,自己就是班级学习的领袖,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这样的方式,
更让他们感到轻松,更易于他们接受,我认为效果好过由教师来引导复习。
(2)学生自学:“自学”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不陌生,但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
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
在新知教学环节,就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自学环境,他没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
9
析解答,而是给出一份自学提纲,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
的尝试自学。这样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学会学习。
2、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方向。
每节课之前,作为教师心中要明确“教”的目标,那么学生是否也应该明确学的目
标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时,引导
学生复习旧知之后,教师问道“学习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从而引发学生对
学习目的的思考,接着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体
会体会目标,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处理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目标对本
节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更使每个学生明晰了本课学习要
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达成目标的信心。
3、循序渐进的知识建构,让学生有方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但其目的远不只是掌握知
识和解题那么简单。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解决问题之后安排了“表达是我的强项”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回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鼓励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方
法,学生在回忆整理、概括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对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一
个明晰的认识,同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学中不在
乎解决问题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解题前的分析、探索和解题后的反思。正是教师
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才能建构一个清晰的数学模型, 从中吸取解题的方法、思想,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 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最后一部分知识是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后的
实践应用。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借助函数关系间变量的对应规律,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依存关
系,根据它们的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
权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独立尝试、同桌交流、质疑辨析、对比归纳、
概括小结、拓展延伸中轻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我有以下三点感悟:
10
一、课堂永远是无法完全预设的
本节课,课前的复习按照预期的设计顺利完成。当我出示例5后,学生默读题
目,独立分析后,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不到1分钟,同学
们的小手就此起彼伏地浮现在桌面上,个个跃跃欲试,当2名学生将自己的思索
展现在黑板上时,我不禁一惊,这两位学生竟然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除了以前
学过的归一、归总法,又出现了今天的新课方法,按我预先设计的方案,学生用
以前的方法解决后,我将会出示一个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按步骤,按思路来用比
例解决,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理解题意,学会用比例解决。没想到学生自己就能列
出正确的比例,我顺势请板演的同学到黑板前讲一讲自己的思考,真没想到,这
个孩子讲得头头是道,把我的“活”儿抢了。同学们听了她的讲解,顿时茅塞大开,
把我连续出示的两个基本练习做得漂漂亮亮。
课后我反思这个环节,异常感慨,本来以为丝丝相扣的自学提示,会让学生在
老师无形的指挥下,理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没想到一个不到1分钟的独
立尝试,就让学生破解了我的预设,而后我的顺势相邀——请学生讲解,却让课
程呈现了更为灿烂的一幕。课堂永远是无法预设的,当出现与预设不相符的状况
时,教师一定要会调控,得当的调节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二、错误点就是生成点
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展示,马彪同学出现的错误给课
堂带来了新的生成,我们习惯应用“总价÷数量=单价”,当单价一定时,可以列成
正比例式,而马彪同学却将等式的左边写成“数量÷总价”,班内同学议论纷纷,我
借势引导学生,抓住正比例关系的对应量对等的要点,使一个比例式拓展成了两
个,让学生明白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和依存关系。课堂中无意的错误点,
生成了新的知识点,让学广开世面,更深层次地理解最简单的函数知识。
三、真实的课堂,回生阻道
我喜欢真实的课堂,这节公开课,课前我一点儿都没有提示前面的知识。课堂
上,当提问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时,很多学生都有些生疏,对量与量之间的变化
规律有些陌生,经过老师提示后,学生们才回想起前面的概念,这部分所用的时
间比预先多用了1分钟左右,虽然是大约1分钟的时间,却给我敲响了警钟,知
识一定要常温常故,尽量避免学生的回生,更要防止知识的断层。
反思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一位好的数学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科学调
控课堂的能力,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适时点拨,拓展延伸。与此同时,教师
11
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让知识搁浅,做好做实日常工作,让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扎根学生心中。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教材包括正、反比例两个例题,它的知识在一定的
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在某个量不变的情况下,相关联的两个量的
变化与这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
题中不变量、变量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掌握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
是在学生学完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以前所熟悉的归一、
归总应用题。
首先,我复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接着,我把书中的例题改成了学生熟悉的速度,
时间,路程的例题,然后根据例题提出问题,设问:用比例解首先要找到什么(两种
相关联的量),判断什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反比例相对应
两个数的什么一定(商、积一定)等,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 。特别是在
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学生放在了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
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呢,学生在这次教学活
动中能得到什么?不同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收获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
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很快学生就掌握了新课
的内容。这节课既重视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化,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是我给了
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
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
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
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回顾本次教学,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
一、由于教学两道例题,练习的时间较仓促,要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
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12
二、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表达的能力。
三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
题,做到复习旧知与巩固新知两不误。同时对于学生的想法要及时肯定,注意保
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一节课下来,感觉是不错的,但作业的效果却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对
用比例来解决问题还是不习惯,有正、反比例互相混淆的现象,说明学生对题中
的数量关系分析的还不是很透彻,特别是当题中的条件有所变化时,学生理解起
来更困难。而且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用这种方法,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应引起我
们进一步反思。
--------------------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
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
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
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
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
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该怎样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
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
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
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
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
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
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
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
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
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
13
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 由
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
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
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
思维训练做不到灵活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品质了。
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
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
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今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
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
14
生:齐答:有!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不成比例)
(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
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X:Y=K (一定))
3.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
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
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
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把例题整理并以表格的形式展
现)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
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点明主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
2. 探究解法(交流小组合作)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15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 每吨水的价钱 )一定,所以(水费 )和(用水吨数 )成( 正 )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水费 )和( 用水吨数 )的( 比值 )相等。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
式,然后解答。
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
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
(板书解法1)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
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12.8︰8=x︰10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 :8 =χ:10
8χ=12.8×10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师:1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学生可能通过复习题3的复习,想出不同的解法。)
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 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8︰12.8 和10
︰x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板书解法2)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
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
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
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即时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16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
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 例6
7.提炼方法
师: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
问题的步骤,好吗?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检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
正确率。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
1. 教材60页的做一做:1题。
2. 教材练习九的第3、5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实
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四、全课总结。
1.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策
略,即:先判断题目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列出比例式所需的
相等关系列方程并解答。但在教学用比例知识解答例5时,我虽有提出问题让学
生交流,但放手还是不够,似乎还是扶着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式:水费∶吨数=水费∶
吨数,因此交流形式还属于走过场,没有很好地突出学生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
以至于反馈练习情况时,个别学生会出现:数量∶总价=数量∶总价,虽然学生列
出的比例式也对,但从中说明这些学生对正比例的意义理解还不够,不能根据题
目中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因此,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
培养,我自认为做得还不够。
17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例6的教学是应用反比例的意义
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
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
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6及练习十三4~6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2.经历探索反比例应用的学习过程,体会反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决有关反比例的实际问题。
【自评:学生对于指定方法的问题容易解决,不会利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刚刚学过正、反比例的意义,需要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提高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18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自评: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归总应用题”,帮学生理清解决“利用比例关系解
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关于比例的知识,你还能说说什么叫做
比例吗?
学生自由大声说一说,指名学生来说。
【自评:帮助学生回顾比例的意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2、那么,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所成的关系又叫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你能说
说这两种关系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体交流,总结规律:乘积一定的两种量是正比例关系,比
值一定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3、请大家独立判断下面两组数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并能说出理由。
(略)
交流。
【自评:巩固正反比例的特征,为进一步运用做好基础奠定。】
二、学习新知:
1、尝试解决:
师:相信大家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自己解决这个
问题:(学校举行团体操比赛,每列25人,要24列。如果每列20人,要排多少
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自评:相信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解决问题,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
题的机会。在巡视的过程中也确实看到程度差异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学
习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孩子能够运用归总的一般方法解决,能够预习的孩子已经在
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用了两种方法,估计这些孩
子已经掌握了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2、集体交流:
师:刚才大家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了问题,谁想说说自己的方法呢?
生1(平时数学素质比较差的一个男生):用25×24=600,再用600÷20=30
19
师:大家有意见吗?那么你能解释一下你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吗?
生1:先算一共多少人,再用全部人数除以20人,算出要排多少列?
师:说得非常好,没想到你今天说的这么清楚,有条理。
【自评:说实话,今天张云波能够这么流利的解释自己所用的方法我还是非常意
外的,尽管不是重点,但是看着他比较激动的讲解,生怕别人抢了机会似的样子,
还是让我看到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
师: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运用到哪些数量关系呢?
生2(众):每列人数×列数=总人数,总人数÷每列人数=列数
师:大家说的很好,关系找的非常准确,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找
准数量之间的关系,大家做到了。
师:这类问题我们也可以利用比例关系来解决,我先请两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方法。
请-----
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自己的解决过程。
生3:解:设要排X列
20X=25×24
X=30
生4:解:设要排X列
20:X=25:24
X=
【自评: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少数学生的错误,但也真实地看到孩子的困惑,
因此采取大家议一议的办法,共同讨论,帮助学困生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和
方法。】(开始小声地议论)
师:开来大家确实有话要说,但是一个要求:你需要说清楚分析的过程以及解决
问题的依据。
生5:应该是利用反比例关系来解决,第2个是错的
生6:每列人数和列数是反比例关系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听出来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比列关系。
【自评:和这些孩子在一起学习,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习惯了听老师讲解,不
愿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的课堂语言就愈来
愈多。可见我的耐心明显的不如以前,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去
思考、去解释。】
20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分析:
题中有哪几种量?哪两种量是变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什么一定?定量是谁?
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自评:利用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关系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师:大家把数量关系分析的非常清楚,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利用这种关系来解决问
题呢?
生:总人数不变,那么等号的左右两边应该都表示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人数。
师:请你再说的清楚一点。
生:总人数不变,在等式的左边、右边都是表示总人数的式子;题里面每列25人,
排24列,25×24是总人数,每列20人,排X列,25X也是总人数,就能写在等
式里。
师:那么第二种方法呢,问题在哪呢?
生:相关联的量是反比例关系,而他写的是正比例关系。
师:大家能够听明白吗?
(同桌两个人互相讲一讲,有不明白的可以帮忙解释一下。)指名再讲一遍。
【自评:仅仅给学生一个提示、一个表白的机会,就有学生精彩的回答,只不过
想表达、愿意表达的孩子还是不多。】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你发现解决这类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学生不发言)
师:你是否认为判断比例的关系是关键呢?(学生表示认同)
【自评:我再三思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的还挺好的,怎么在这里又
不愿意说了那,难道还是思路不清吗?】
3、自主练习:
如果要排15列,每排能站多少人呢?学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
【自评:通过条件的变换,再一次强化运用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巡视的过程中,的确发现有孩子仍然因为没有能够很好判断比例关系而出错的,
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只是做了个别提示,没有再次强化判断方法。】
4、分析提高:
师: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生:条件一样 生:关系也一
样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相关联的两种量都是反比例关系。 不同点呢?
21
生:一个是已知每排人数,一个是排数已知。
师:看来大家理解的还是不错的。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反
比例
生:解决问题 师:对,是用比例解决问题
三、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4、5、6
【自评: 在教学中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
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以后的理科学科
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
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但是在学生探究时才发
现学生对用比例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存在困难,最后导致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没有
了。课堂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其次,学生习惯
于用算术法解决这类问题,很难接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把学生从传
统的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习惯是难以改变,一种新的思维
的注入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
22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6:5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05026178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用比例解决问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用比例解决问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