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区服务节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区域旅游特有的“大跨越、大穿越”空间特征,游客服务体系在空间上扩
展到本区域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游客必经之地,其布局包括区外服务、区内服务和景点服务三个空
间层次。
按照服务功能需求及其等级分布,本区域游客服务体系包括:
1、区外游客服务站2、区内交通枢纽游客服务中心3、门票口服务区4、游线服务点5、游
客服务调度中心五大类型
1、阿尔山-柴河旅游服务站
阿尔山-柴河旅游服务站是本区域“旅游服务外延”战略和“旅游形象外溢”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
阿尔山-柴河旅游服务站是以加油站为中心的服务站点,在通往本区域的各条公路要道上等
距离设置,其中每100-150公里设立一个1级驿站,每50-80公里设立一个2级驿站。
所有驿站均按统一建筑格局、统一建筑样式、统一形象标识建设,按统一价格和标准提供服
务,全部书面服务用语及路标指示系统使用中文、英文、蒙文、日文、韩文五种语言.
1级驿站的标准配置包括:(1)加油站(2)旅游厕所(3)食品饮料店(4)旅游餐厅及咖啡
店(5)汽车维修(6)汽车救援(7)医疗急救(8)钟点床位;2级驿站只配置前面(1)-(3)项
内容。
建设的旅游服务站主要有:
乌兰浩特-明水-阿尔山市新城区;
扎兰屯-柴河;
海拉尔-七仙湖-阿尔山市新城区;
海拉尔-牙克石-绰源-柴河;
2、区内交通枢纽游客服务中心
本规划分别在阿尔山市新城区火车站、公路客运站和阿尔山机场3个交通枢纽设立游客服务
中心,主要功能配置为:旅游咨询服务、交通分流服务、住宿接待服务。
3、门票口服务区
门票服务口服务区是最重要的游客服务中心,本区域有两种类型的门票口及其服务区,均按
照国家AAAA级景区服务标准配置建设。
(1)大门票口服务区
设置三个门票口:金江沟口东、柴河源林场西、好森沟林场北
(2)独立组团项目是否收费根据情况而定
柴河国家野生动物公园
白狼国家野生动物公园
飞仙岭-冰雪童话大世界
金江沟
银江沟
金江狩猎场
。..。.。
4、游线-游客服务点
本区域在大门票口内的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及其核心景区范围内设立1级游线服务点,在各大
标志性项目中心组团的范围内设立2级游客服务点。
游线-游客服务点的标准配置为:导游服务、咨询服务、旅游小商品自动售货亭、报警点、
游线交通站点、旅游厕所、紧急避难指引。
5、游客服务调度中心
本区域在阿尔山市新城区设立“游客服务调度中心(游客服务总部),”该中心是统辖全区游
客服务体系的运营中心、指挥中心、调度中心、监控中心、投诉中心、援助中心、突发事件应急
处理中心和医疗急救护理中心。
阿尔山市新城区游客服务总部和以上分布在全区内外的4大类游客服务站点以及本区内外
游客集散中心(店)联网、联动,全天候24小时运行.
阿尔山市游客服务总部及其网络,与本区内急救医院、110、120等安全保障系统并网运行。
(二)餐饮、购物规划
1、餐饮业规划
旅游区餐饮服务设施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餐饮服务设施;一类是附属于住宿设施内
的餐饮服务设施。旅游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特点可归纳如下:
(1)布局及服务功能应根据旅游路线组织进行安排,如:旅游始点的准备;游览途中的小憩;
中途补充及用餐等;
(2)餐饮设施也是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兼具“途中赏景"、旅途活动、商品
销售、景点导引等功能;
(3)鉴于其使用的不均衡性(忙闲不均),在规划设计上应尽量使其容量富有弹性,在形式
上具有特性,在功能上具有兼容性。
2、饮食业管理
阿尔山-柴河旅游区的饮食业既要为中外旅游者服务,又要考虑到本地居民的需求。为了保
证旅游团队和散客的接待质量,近期有必要指定一批旅游定点接待饭店,使本区餐饮业符合接待
各方旅游者的要求.目前,一些中低档餐馆和摊点卫生条件差,需加强管理,逐步加以改进。
对规划区饮食业实施统一管理十分必要,可按餐馆设备档次、烹任水平、营业规模、卫生条
件和服务水平划分餐馆级别(分甲、乙丙三级),由市场规划筛选出名牌餐馆。
3、旅游购物规划
在旅游业六大要素中,“购”属于相对消费项目,具有很大的弹性与灵活性。旅游者的购物欲
求取决于多种条件与环境,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依赖于当地所提供的商品和用品的品位与种类,
取决于供给者在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能力分析后,如何吸引、触发和满足旅游者的购物欲求.
推出优质旅游商品、用品和旅游纪念品是关键,必须考虑到纪念性、实用性和观赏性。
(一)交通发展现状
1、铁路交通现状
兴安盟的铁路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要发达一些,吉林白城-阿尔山铁路经过乌兰浩特直通阿
尔山,离蒙古国边境只有30公里。铁路是兴安盟的主要客货流交通工具。目前,从乌兰浩特到
阿尔山交通线上,每天每个方向上有两条货运路线和三条客运路线。主要的货物为木材、水泥、
谷物、糖、原油、铁矿、钢材、煤炭和建筑材料,客车将边境边远地区和区域中心联系起来,并
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公路交通现状
(1)省道S202线:省道S202(原0504线)为阿尔山公路网的主线,统领4条边防公路,构
成对外公路交通系统。S202省道贯穿全境,境内长187公里(索伦-杜拉尔),北接海拉尔,
南联乌兰浩特,进而与111国道(北京-加格达齐)相联.
(2)边境公路:4条边境公路分别是五宝线(五岔沟-宝格达山)44。5公里,零阿线(零
点-阿尔山)67公里,伊三线(阿尔山市-三角山)27公里,阿满线(阿尔山-满特乌拉)12
公里。以上5条公路均为四级砂石路面.
(3)旅游专用公路:伊尔施-天池-兴安林场旅游专用公路,78公里.
(4)森林公路:阿尔山-柴河旅游区有大量的森林运材路,全部为砂石路面.
(二)旅游区交通网络体系
旅游交通建设包括三个方面: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交通节点的建设、旅游专线的形成和交
通工具的完善。
1、综合交通网建设
规划区范围广阔,旅游交通网络成为本规划区旅游业开发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针对规划区
面积大,景点分散的特点,旅游交通必须走综合交通的道路,也就是将铁路、航空、公路交通有
效组织,形成连通区域内部的多种形式有效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
在充分利用与部分新建改造的基础上,在规划区及周边形成五个航空港、两条铁路、四大公
路进出口的外部交通,与景区内部支干线、内外环线、游步道共同构成外部“高等级"内部“多模
式”的两大版块三级交通组织格局,以达到景区的“可进入性"与“旅速游缓”的目的。
2、与周边区域联系的外部交通
规划区处于我国东北边缘地区,与周边区域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关系到整个旅游交通网与全
国交通网的连通性.
(1)五个航空港口:
在距离阿尔山-柴河旅游区半径在250公里的范围内,有齐齐哈尔、乌兰浩特、满洲里、海
拉尔四个机场,加上拟建中的阿尔山机场,构成本旅游区的五个航空港。
(2)两条铁路:
白阿铁路:白城-乌兰浩特-阿尔山
两伊铁路:伊敏-阿尔山市,此项目已被列为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这条
铁路的建设将打通边境铁路通道,连通呼伦贝尔市与兴安盟的旅游交通.
(3)四大公路出入口:
公路交通在区域旅游交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旅游交通建设的重点。完善公路和交通骨
干线路网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公路网的旅游服务,打通通向景
区的道路,构建通往景区的四大出入口。
南出入口:乌兰浩特-阿尔山(S202)279公里
东出入口:扎兰屯蘑菇气-柴河359公里(其中蘑菇气-柴河为规划线路)
西出入口:锡林浩特-五岔沟-阿尔山658公里
北出入口:海拉尔-伊敏-阿尔山290公里
牙克石-绰源-绰尔-柴河247公里
3、多结构的内部交通网
由三级(含)以下道路构成,以“多结构"“多模式”的道路模式与不同的交通工具,使游本身
变成旅游项目并达到旅游瞬间高峰时容量动态平衡作用。
基本结构为:过境路,旅游主干道,支线。三个层次道路构成了“二横一纵三环”的道路交通
模式.
一横(过境路):苏中工区-30公里-苏河林场-47公里-桑都尔林场-20公里-柴河源
林场(合计:97公里)
二横(旅游主干道):口岸-27公里-阿尔山新城区(沿哈拉哈河北岸)-22公里-银江沟
口13。5公里-银江温泉-至银江沟口2.5公里处-25公里-小油路-10公里-金江沟口(沿
乌苏浪子湖经天池服务区)-18公里-天池-4公里-地池(经杜鹃湖)-82公里-柴河交界-
40公里-柴河镇(合计241.5公里)
一纵:绰源-119.1公里-柴河镇
城市内环:阿尔山新城区-10公里-银江沟口-13。5公里-银江温泉-8公里-温泉雪街
-18公里-阿尔山新城区(合计49.5公里)
旅游中环:阿尔山新城区-42公里-金江沟林场-36.8公里-八道沟与S202交界处-28
公里-温泉雪街-18公里-阿尔山新城区(合计124.8公里)
旅游外环:阿尔山新城区-42公里-金江沟林场-18公里-天池-104公里-明水-54公里
-五岔沟-42公里-白狼-28公里-温泉雪街-18公里-阿尔山新城区(合计306公里)
景区支线:海拉尔方向主干道-大沙滩 10公里
大沙滩-樟松岭 5公里
樟松岭-口岸 1公里
主干道-三广山15公里
白狼-少林寺15公里
温泉雪街-飞仙岭 11公里
主干道-杜鹃湖 1公里
主干道-兴安天池 10公里
主干道-松叶湖 4公里
松叶湖-特尔美峰 3公里
特尔美峰-岩山火山 5公里
岩山火山-主干道 5公里
主干道-小东沟火山 3公里
南沟林场-兴安林场 40公里
兴安林场-蛤蟆沟林场 23公里
主干道-仙人洞 5公里
主干道-驼峰岭 2公里
柴青林场-布旗外站2公里
柴河源林场-五一林场 22.5公里
柴河镇-一线天 25公里
一线天-水帘洞 50公里
主干道-水帘洞 15公里
主干道-基尔果天池 15公里(沼泽地,新建道路比较困难)
虎啸岩-九里泉 40公里
城市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它是根据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蓝图,对城市土地的利用进行
综合规划,以期充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土地规划能合理利用土地,避免浪费资源。
城市土地规划有助于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城市内的道路、桥梁、公园、文教设施等布局有致,
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而且也有助于城市布局合理化,防止工业污染等对城市环境的破
坏,例如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商业区等适度分离,可以避免相互干扰.
城市土地规划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且对于
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城市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人口、污染等一系列因素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行土地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城市的远期发展有着重要
的意义。
在阿尔山-柴河旅游区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基础上,对阿尔山-柴河旅游区土地资源进行
分析评价的结果显示,土地分为五级不同的生态区域,以引导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合理有序的进
行.五级不同的发展区为:最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基本适宜建设区、较适宜自然区、适
宜自然区.
(一)给水工程规划
1、阿尔山市新城区(伊尔施)给水工程规划
(1)城区用水标准
居民用水标准:阿尔山市新城区(伊尔施)近期为120升/人·日,远期为150升/人·日。
(2)用水量预测:2005年城市总用水量180立方米。
(3)水源工程建设
优先开采地下水,其次开采岸边潜水并以地表水为补充.采水方式为大口井傍河取水,其工
程主要为建设大口井、消毒间、井泵房、高位水池等。供水能力1万吨/日.水源地及水厂安排在
哈拉哈河附近,哈拉哈河附近全部为水源保护带.
(4)供水设施建设
沿规划道路铺设给水管道,给水管道应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配水管网应按环状设计
施工。干、支路配水管径为DN200-DN150.
(5)供水管理
加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卫生防护.城区地表水质均应达到国家1类标准。
坚持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型卫生洁具,通过优化调度和科学管理,减少供水过程中的漏损水
量,加强对免费用水的管理,取缔非法用水.
2、四镇及温泉雪街(柴河镇、白狼镇、明水镇、五岔沟镇)给水工程规划
(1)城镇用水标准;
居民用水标准:近期为120升/人·日,远期为150升/人·日。
(2)用水量预测:2005年城镇总用水量77.76-90万立方米。
(3)水源工程建设
供水能力1-1.5万吨/日。采水方式为大口井傍河取水。其工程主要为建设大口井、消毒间、
井泵房、高位水池等。
(4)供水设施建设
沿城市规划道路铺设给水管道,给水管道应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配水管网应按环状
设计施工.
(5)供水管理
加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卫生防护。坚持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型卫生洁具,通过优化调度和科
学管理,减少供水过程中的漏损水量,加强以对免费用水的管理,取缔非法用水。
(二)排水及污水工程
1、阿尔山市新城区排水及污水工程规划
(1)排水及污水工程
阿尔山市新城区哈拉哈河南岸汇水面积圈套的排水区可划分为四个,自西向东面积分别为
1。9平方公里、4。9平方公里、2.5平米公里、4。9平方公里。
(2)排水工程规划
哈拉哈河做好南岸堤防工程;阿尔善河,河宽应不小于50米;伊尔施东端河渠汇水面积为49
平方公里,下游河道宽度控制在30-40米.
汇水面积较小的排水系统,雨水采用易于接入水体的地面式沟渠系统。雨水就近分别排入阿
尔善河和哈拉哈河,在城区最外侧设截洪沟,城区中心地区的主街道双侧沟渠,其它路段在其低
侧设沟渠。规划渠道总长阿尔山区约13.3公里。
(3)污水量
排除率采用0。85阿尔山市新城区日污水产生量2005年为2700吨,2020年为1。9万吨。
(4)污水处理设施
规划期内建设伊尔施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老伊尔施西北,用地2.8公顷,处理能力2万吨。
污水厂处理工艺为二段法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5)污水管网
污水管力争采用重力流;街道最小管径D300,起点埋深3。0米,最小管坡D300-D400
为1.5-2‰,D500-D700为1-1.5‰;阿尔山管网管径D300-D600,伊尔施区管网管径D300
-D800;伊尔施主干管沿河边敷设,干管总长度约25.6公里,并在城区西部设一污水泵站。
2、四镇及温泉雪街(柴河镇、白狼镇、明水镇、五岔沟镇)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工程规划
汇水面积较小的排水系统,雨水采用易于接入水体的地面式沟渠系统.雨水就近分别排入自然
水体,在镇最外侧设截洪沟。
(2)污水量
污水排除率采用0.85.污水产生量2005年为510吨,2020年为1100吨.
(3)污水处理设施
柴河近期在城镇北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用地1。92公顷,处理规模近期为1000吨,远期为
4200吨。
(4)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厂处理工艺为二段法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5)污水管网
污水管力争采用重力流;街道最小管径D300,起点埋深3.0米,最小管坡D300-D400为
1.5-2‰,D500-D700为1-1。5‰。
(三)供电规划
1、阿尔山市新城区供电规划
(1)建设原则
电压等级采用220千伏(远景)、66千伏、10千伏和0.4千伏;66千伏以上变电所在城区边缘
地带建设,建筑要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阿尔山市新城区10千伏及以下供电杆路注意美观,远
期应采用地下。
(2)用电负荷预测
阿尔山市新城区2005年用电量3000万千瓦时,用电负荷约0。5万千瓦,2020年用电量1。
6亿千瓦时,用电负荷2.7万千瓦。
(3)电网规划
阿尔山市新城区66千伏变电所近期增加一台容量为3150千伏安的变压器,远期更换为一台
2万千伏安,一台3。15万千伏安变压器,即2020年该变电所容量达到5。15万千伏安.
远景在阿尔山区北建设220千伏中心变电所.
2、四镇及温泉雪街(柴河镇、白狼镇、明水镇、五岔沟镇)供电规划66千伏变电所2005
年前变压器更换为一台容量为2万千伏安的变压器.
(四)供热及燃气规划
1、阿尔山市新城区供热及燃气规划
(1)规划原则
城市实行集中供热,并采取燃油、燃气、电能及地热等采暖方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2)热化率、采暖指标
近期城市集中供热热率达到60%,远期达到95%。种类建筑物平均采暖热指标,阿尔山区
为98。7/平方米(85大卡/小时·平方米)。
(3)热负荷
原阿尔山区热负荷2005年为17。8兆瓦,2020年为60兆瓦;原伊尔施区居民、公建热负
荷2005年为43兆瓦,2020年为240兆瓦。
(4)热源建设
原阿尔山区近期建设临时锅炉房,锅炉应选择10吨以上锅炉。远期地热采暖面积达到总供
热面积10%以上。燃煤锅炉改用燃气、油、电等清洁能源。
原伊尔施区近期供热工程主要以扩建原有锅炉,并新建临时大吨位(10吨以上)供热锅炉,
远期在老伊尔施建设供热基础,占地面积3公顷。
(5)热力管网
热力管网采用根据需要枝状管网,并直埋设.供热管道尽量不在主要道路布置,尽量减少横
穿街道,穿越河流、铁路时可采双管,以保证安全供热.
(6)气化率、用气量
近期城市气化率为90%,远期为100%。
城市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为2303兆焦/人·年。居民生活用气量,2005年阿尔山区为2.07×107
兆焦,伊尔施区为6。21×107兆焦;2020年阿尔山区为3。45×107兆焦,伊尔施区为1。5×108
兆焦。
(7)储备设施
在原阿尔山区北建设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占地面积1。5公顷左右;结合居住区规划建设液
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阿尔山区设一处,伊尔施区设4处.供应站用地一般为500-600平方米。
2、四镇及温泉雪街(柴河镇、白狼镇、明水镇、五岔沟镇)供热及燃气规划
城镇实行集中供热,并采取燃油、燃气、电能及地热等采暖方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五)管线综合
为合理利用用地,综合确定管线在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线之间及与其相关建筑物、
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本区敷设管线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各咱管线的位置都要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
2、管线综合布置应与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统一进行;
3、管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近期集中,近远期结合;
4、沿道路设置的管线平行,横行道路的线段应尽量与道路中线垂直;
5、综合布置以下管线,产生矛盾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压力管让自流管;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新建的让现有的;
--检修次数小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
6、改建、扩建工程中的管线布置,不应妨碍现有管线的正常动作;
7、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工程管线之间水平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8、管线共同敷设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9、管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道路的结构、标高和管线的安全要求、交叉情况而定,管顶与行
车路面垂直距离一般不得小于70厘米。
(六)环境卫生规划
1、垃圾治理规划
(1)城市近期实现混合垃圾袋装化上门收集和垃圾箱收集相结合的收集方式、远期实现垃
圾分类收集;垃圾清运实现桔柑化,规划期内购置车辆14台以上。
(2)医疗、涉外单位等产生的特殊垃圾应分别统一收集,焚烧处理.远期全市毒菌垃圾集中
焚烧处理和无害化。
2、粪便清运
城区粪便处理为清运到垃圾处理厂高温沤制堆肥或贮粪池高温沤制。远期粪便有化粪池污水
管道进行无害化处理。
3、道路清扫
道路等清扫实行门前责任制。道路清扫实行人工清扫与机械清扫相结合的形式,远期机械化
程度达到40%。
4、垃圾处理场
近期在原伊尔施西北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场,用地40万平方米。垃圾场应进行环境综合治理,
防止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5、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近期原阿尔山区改造(或增设)5座水冲式公侧,原伊尔施区改造(或增设)4座水冲式厕所;
远期城市共需公厕35座,其中原阿尔山区10座,原伊施区25座,全部采用水冲式,一、二类
达到60%以上。
划沿街设果皮废物箱.设置步行商业街20-50米,便民干道50-80米,一般道路80-100米。
景区按斗径50米布设。
原阿尔山区建设一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原伊尔施建设7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每处用地面积300
平米方左右。
在原伊尔施区西端建一3000平方米环卫专用停车场并相应建设环卫其它设施。
原阿尔山区、原伊尔施区各设一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
资料来源:阿尔山市网站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6:4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044271783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内蒙古阿尔山景区规划之旅游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规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内蒙古阿尔山景区规划之旅游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规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