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3-05-25 16:18:16 阅读: 评论:0

蔬菜瘦肉粥-深湖巨兽

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放飞梦想演讲稿)

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

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

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

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

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

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

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

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

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

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绍兴市区,而峰上更有应

天塔,登塔可俯瞰全城,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

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

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

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

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

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

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

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

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

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

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

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

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

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

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

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

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

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

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

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

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

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

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

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

被用着座右铭。

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译文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

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

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

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缘:因为。

赏析: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

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

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

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

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

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

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

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

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

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

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

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

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

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

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

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

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

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

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

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

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

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

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

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

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

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

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

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

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

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

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

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

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

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

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

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

被用作座右铭。

简析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

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

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

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能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

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

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

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

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一作:自缘)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

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

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

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翻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

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

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

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能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

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

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

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

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生产用水-锁汇是什么意思

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6:1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02696180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登飞来峰原文翻译及赏析.pdf

上一篇:内功心法入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高瞻远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86℃幽默笑话段子
  • 764℃恋爱说说
  • 760℃五儿孝母
  • 578℃陈大惠老师
  • 406℃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401℃银行印鉴卡
  • 356℃联想思维
  • 352℃分门别类
  • 347℃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