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25 15:24:08 阅读: 评论:0

军训心得体会大学-助学金申请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反思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体位性蛋白尿)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反思

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需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综合的维度上。对家乡人的认同是帮助学

生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内容之一。家乡人是学生在家乡这个生活圈中共同生

活的群体。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人的认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家乡人的了解及对他们劳

动的认同;二是对家乡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认同。低年级学生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尚

处于感知与体察阶段,为此我们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意识引导,促使他们主动感知、体察,在

人格上对家乡人表示尊重,在心理上对家乡人表示认同,由此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家乡的公共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需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们,树立人与人之间共

生共存的生态观。《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7条明确指出:“尊重社会各

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11条将“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

光荣事迹”,作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重要内容。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与工作情况,

知道各种工作的辛苦与贡献,为家乡人感到自豪,并与家乡人建立积极的共存观。本单元前

两课从家乡的环境、物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了自己的家与,感受到家乡自然环境对

自己的滋养:本课在此基础上,创重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人文环境培有着家乡人的品行。

此,我们认为从物与人这两个综合的维度上认识家乡才是立体的、完整的。

本课编写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自主探究获取信息,主动了解各行各业的家乡人,

感受他们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热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主动探究获取信息能力

的培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一。同时,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两个教学观念,即学生

对家乡人的了解关注需要从家乡名人走向家乡的普通人,需要从了解事迹走向学生个体的体

验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能够实现生命的融入,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

真实而非虚假的感受。

如何让学生在探究调查过程中生成对家乡人敬佩、热爱的情感体验?低年级学生生活圈子

狭窄,知识储备少,缺少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他们和很多家乡人都没有直接的接触。因而,

指导学生认识了解身边家乡人的事迹,从而感受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对于低年级学

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在学生探究调查过程中培养与周围人友好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家乡人的认同

是对家乡认同的重要方面,对家乡人的认同中除了包含对家乡人的理解与尊重的情感态度外,

还包含了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家乡人,珍惜他们的

劳动成果,主动与家乡人友好相处,传递家乡人彼此间的温暖是本课的重难点。

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感受与家乡人相处的温暖。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是最有价值

的学习资源。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身边接触最多的人,如邻居、校工、

关于草莓的作文-相随是什么意思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5:2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99448535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反思.pdf

标签:可亲可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