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

更新时间:2023-05-25 15:05:56 阅读: 评论:0

秋游日记-闲荡

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可爱花朵连连看)

36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

内容提要:日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及山东大学文学院部分教师就当前人文学术研究领域的话

语表达特点、方式尤其是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国学者法兰克福的《论扯淡》一书,进行了一次学术聚谈。

以下是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文字稿。

出席人(以发言先后为序):凌晨光、马兵、何瑛、于洋、李飞、杨建刚、史建国、尤战生、胡友峰、

叶杨曦

凌晨光: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沙龙。我们这呢?那就是“进入前创作领域的空间时,应当首

个话题的缘起与曹成竹老师和马兵老师共同推荐先将凡事之杂质从其所附着的肌体上褪尽。”

的一篇网文有关,《当代艺术理论编瞎话速成指这篇文章还总结了几条所谓的进阶语法:一

南》。这个《速成指南》可能大家都看到了,我是创造并不存在的词。比如说在所有的名词、动

再大致描述一下,做一个铺垫,也当作一个开场词、形容词之后加一个“性”字,“思想性”“表

白,将这个话题的缘由、背景和基本的想法说一下。达性”“单一性”然后就是把意思相近的两个词,

在这篇网文里面,举了一些“提高自己话语表达各取一个字合成一个新词,比如歇止=歇息+

格调”的例子。比如:“我饿了”——“产生了止。还有就是把词语或者成语前后部分相调换,

当下自身生产的需求。”“我订了一个外卖结果奏”说成“奏演”“入木三分”说成“三分入木”

没有买成”——“在对现代科技发起了尝试性的再有一种情况就是挑大词,能把事情说得抽象的

交互后,最终形成了未完成的呈现”……总之呢,就不说具体,能把事情说得复杂的就不说简单,

这些例子好像都是和吃有关,围绕着外卖和煎饼。还要尽量使用错误的语法。虽然这篇文章不长,

比如他提到了煎饼,“在摊煎饼之前,应该先把而且主要是对一种学术现象的讽刺,但是我觉得

手洗干净”那么如何将其表达得更具有“格调”在我们平时写作、阅读所接触到的学术话语当中,

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不是一种很特别的现象。所中并没有将其展开。这是序言里面的第二点。序

以对这种学术话语当中编瞎话的现象、特点、形言里面最后一点谈到,扯淡的危害就是反真相和

成原因以及如何判定一种表达是扯淡或者是编瞎反价值。以上是赵汀阳的序言里主要表达的意思。

话,这些话题好像都可以讨论一下、交换一下看法。再一个就是《论扯淡》的正文,我记得他区分了

另外这个话题还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到的一几个在汉语里面相似,而且据说在英语里面意思

本书,美国的一位学者法兰克福写的《论扯淡》也差不多近义词:他一开始是从humbug这个词

(《On bullshit》)。这本书篇幅不长,翻译成开始,他认为这个词与扯淡有关,但是呢,一般

中文只有一万四千字左右,用一种学术的态度对我们将之理解为“胡扯”,这个词的特点是一种

学术话语中的编瞎话现象做了一个研究和讨论。欺骗性的错误表达。他先从“胡扯”说起,他说“胡

这就是我们这次沙龙的话题的缘起。下面请各位扯”不同于说谎,说谎是明知其说的东西是假的,

老师谈一谈,你们遇到的“扯淡”的现象。却让人信以为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假颠倒,

马兵:还有一个续刊叫《论真实》。或者说是睁眼说瞎话,都属于说谎。但是“胡扯”

凌晨光:但是《论真实》这本书的影响力就则是借助于一种表述,表达出他想让人家接受的

不如《论扯淡》了。后续的东西一般都不如原先的。印象,他举的例子与美国文化有关,但是我想起

在这本书的正文之前,有赵汀阳写的一个序言,了另一个例子,就是看到最近朝鲜有一首歌,其

我觉得序言写的也挺有意思。序言不长,我看了中有一句歌词就很像这里所说的“胡扯”。我们

一下,他首先说扯淡这个事情虽然不是一个正宗先看法兰克福举的例子,他说“我们伟大的且被

的学术话题,但是在日常言谈当中太常见,大家上帝庇佑的祖国,其开国元勋在神圣的引导下,

似乎无时不在扯淡,所以有必要将之拿出来作一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篇章”,他说这句话首

研究,这是他说的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先让人们觉得说话人是一个爱国者,具有崇高的

他区分了扯淡、说谎和无稽之谈之间的区别,关宗教情怀,对国家、对民族的未来有深刻的想法,

于扯淡和说谎的区别,在法兰克福这本书里面讲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这句“胡扯”所要达到的

得比较清楚。说谎是明知道真相存在,但是他要效果,就是说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可判定、可衡量

让你相信虚假的东西;而扯淡则是无关真相,他的东西,只是让人们觉得这个人有这样一种深沉

不关心真假,他不去欺骗和掩盖他已经知道的东的情怀。然后他对bullshit进行分析,他把bull

西。所以扯淡和说谎不一样。然后我觉得赵汀阳shit这两个词根分开,shit有一个特点是非刻

的序言里面,有一个地方是发展了这本书本身所意性,本来这些扯淡的话没有多少深刻的内容,

讨论的话题,就是他提到了“无稽之谈”,他说它是未经刻意就表达出来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

的“无稽之谈”指的是维特根斯坦所谓“不可说张力,当有人刻意去构建这种本质上非刻意的表

之事”,维特根斯坦说,在哲学里面能够说清楚达时,这里面就更有意思。

的就说清楚,不能说清楚的就存而不论。但是“不何瑛:第一次论扯淡,觉得这个非常好玩,

可说”不等于它不存在,“不可说”不是不能说,因为我对这方面也没有研究,所以第一次看到《论

实际上“不可说”是我们在说它不可说的时候才扯淡》这本书就想起了两点。第一点是我们的扯

呈现出其不可说的特质。总之这里面,赵汀阳认淡文化也是非常发达的,因为我的婆婆是威海人,

为可说与不可说的悖论,也是能够拓展扯淡这个她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胡诌八扯”,然后

话题的一个方面,但是《论扯淡》的作者在文章这个翻译成“on bullshit”也是非常合适的。然

学术沙龙

37

38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后第二点就是我早上正好上了一门课,当代文学有些时候还是要建立在某种真实的基础、你相信

经典小说选读,我讲到了马原,我觉得马原就很的东西的基础上,我的意思是说这个所谓的“超

典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马原的小说,他的级保护原则”在文学作品和学术交流的角度上,

小说基本上都在扯淡,而且他是把这个扯淡的形它所起的作用不一样,这也就决定哪些在文学作

式显示出来,告诉大家,你不要相信我说的话哦,品中完全可以存在,但是到了学术话语中就成了

我就是在扯淡给你看,他的代表作有一篇叫作《虚扯淡,这种情况也十分有意思。

构》,非常典型的,整个题目就是告诉大家是在马兵:我接着何老师刚才的说吧。您强调学

虚构,你不要思考是真的还是假的。他有一篇题记,术话语的滋味,我想谈谈学术批评里面的扯淡,

我给大家读一下,“各种神都同样地盲目自信,我想从三个词说起,这三个词让我到现在为止都

它们唯我独尊的意识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它们会特别地保持着警惕,一个是悖论,一个是疏离,

以为唯有自己不同凡响,其实它们彼此极其相似;还有一个就是吊诡。我在读硕士阶段的时候,我

比如创世传说,它们各自的方法论如出一辙,这的一个同学就跟我说你这个地方不应该用这种表

个方法就是重复虚构。 ——《佛陀法乘外经》”。述,你应该用什么什么的疏离感。所以我想悖论、

他在这里引用了一个佛经,但是这个佛经呢,是吊诡和疏离大概就是我们批评话语中的扯淡,明

没有人能查出来有这个佛经的,当然上面他所说明可以有更合适的表述方法,或者更清晰的表述

的假装引用佛经的话也都是他在瞎扯,他就是通方法,但是你不得已去用这种,这是我们经常会

过这句话来表达他整个文章、所有的情节都是在挂在嘴边上的三个词,所以这三个词也让我充满

瞎扯。我介绍一下在先锋文学中,出现的形式主了某种警惕感,就是我也会用,但是我用的时候

义试验中的瞎扯,就是跟咱们的论扯淡的主题有我就在想我是在扯淡,我明明有更好的表达方法。

一点契合。我发现,所谓的这个批评话语,非常适用于凌老

凌晨光:何老师说的这个很有意思。你举的师你刚才介绍的那个,就是明明可以说得很清楚,

这个例子,可以看作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但一定要用扯淡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好像这样

说它是叙事手法也好,突出叙事人的存在感的方才能被接受,否则你的批评就没有学理感可言,

式也好,它跟我们这里要说的扯淡的内容可能不所以这是扯淡的一种方式,就是一定要换一个有

完全一样。但是我觉得,恰好可以衬托出学术话所谓学术外貌的词汇才具备合法性,比如,我不

语中的扯淡和文学创作中的看似的扯淡有什么不说我分几个角度,一定要说我从如下几个维度。

同,所以何老师给了我们非常好的一种参照。因维度这个词,我们查查汉语词典,最早是没有这

为在文学创作话语里面,我们经常说到的一个乔个词,但是随着大家用得比较多之后,就收到汉

纳森·卡勒提出的所谓的“超级保护原则”,另语词典里了,所以这个扯淡开始改变我们的语言

有一个翻译叫做“超保护原则”,这个意思是说体系。那么,学术批评的第二个角度就是所谓的

大家都知道在文学创作的文本里面所出现的各种硬套,这是我们很常见的扯淡方式。我闹过一个

话语样式、文学表达方式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也笑话,当时我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我发言时,

就是说不管它扯到什么程度,大家都觉得本来就举了个例子,说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

是文学作品,我们事先已经原谅或者允许了它可是讨论韩寒和郭敬明的创作的,作者把韩寒和郭

以胡扯,但是学术话语恐怕就不能如此对待,特敬明的作品比作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因为韩寒

别是你写一篇论文,或者说表达某一种观念,它也写那种批判学校教育制度的小说。我说这是一

个非常扯淡的做法,我当然用了扯淡这个词,我个相同点或者进行一番比较,这个东西本身其实

说问题小说是一个有文学史的特定所指的概念,很有意思。我想起了我被人命令去做命题作文的

如果用这个概念的话,是不是所有反映社会问题经历,当时有一份《山东广播电视报》,那个时

的小说都可以称为问题小说,而且这篇文章还是候是四版或是八版的小报,主要是刊登一周的电

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了的,所以我说这篇文章就视预告和电视的节目单。中间有一个小专栏、一

是典型的所谓的一定要给某个文学现象贴一个标小块,叫“我看一周电视”。有编辑找到我,写

签式的手法,这种批判方法是非常扯淡的。然后我看一周电视,要你把这一周的电视节目看完,

我旁边那个人说,对不起马老师,这篇文章就是在下周三之前,就是下周一到周二之间,要写出

我写的。(众人笑)所以我就很尴尬,但是我记一篇文章来,虽然文章不长,也就两三千字,但

忆犹新。当然现在所谓的这种扯淡方式,还是有是这个东西,每周都要写,还都要写出点意思来,

人在用。就是说经常有人把一个其实是有着特定这个就有点难,可能就会遇到点扯淡的困境,不

所指的,至少是在文学史或者文学批评的某一个得不也去扯淡。后来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

背景下它才具备那种我们去讨论他的最基本的合自己造一个主题,随便想一个话题。比如说我小

法性,可是他一定要去用这种概念,我觉得这也的时候,十二三岁,还不懂世事,我在自家的书

是扯淡的一种方式。当然我自己在写的时候,可架上见到我父亲借的一本书,当时叫内部读物吧,

能也免不了,有时候就是说当我们在面对一个让是灰皮本,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书名,那个书到

你束手无策的文章的时候,你怎么去建立你进入现在我都记不清里面讲的什么,但是那个书的书

这个作品的方式,好像扯淡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名我现在记得很清楚,是一个苏联小说家写的,

式。所以我自己也检讨。前两天我写一篇文章,书名叫《你到底要什么》,所以我就从这些地方

这篇文章类似于命题作文,它要讨论一个西方作找话题,其中有一篇就叫作《你到底要什么》,

家和中国作家,类似于对读,它要讨论这两个作围绕着这句话,把当时一周看到的电视剧、新闻

家有什么互见互证的地方,读完之后,我发现这片啊什么东西都给他凑到一起,写一个两三千字

两个作家没有任何可比较的可能性,可是你一定的文章。这种方式本身好像多少有点扯淡的意思。

要在这两个作品之间建立关联,怎么办?我只能但是后来,我最近才看到,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扯淡,所以我就绕来绕去扯了半天,所以扯淡这《政治无意识》的序言里面提到了元批评的方法,

种表达方式在我们批评界中是大行其道的,可能他说要先制造一个阐释概念,围绕这个阐释的总

史老师和何老师都是深有感触的。符号,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我觉得这种方法似

何瑛:不是有一个扯淡的称谓叫作学术话语乎有点像我们说的主题先行,自己先确立一个话

生产嘛。题,让对象围绕着话题进行,或者随着话题改变,

马兵:对,实际上这是一个呈不断增殖的话这本身也是构筑批评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多

语,就是当你无法去进入一个你批评的对象的时少成分是扯淡,有多少是一种比如说智力上的训

候,就只能以扯淡的方式去进入它。练或者操演,好像也值得谈一谈。很多时候你很

凌晨光:好像就是在这本书里面谈到了,当难说清楚,也可能就是在扯的时候,体验到一种

你对本来不熟悉的东西硬要说什么话的时候,就快感,也有可能。

是扯淡。但是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点,就是你说的于洋:我接着马老师的话说。我下面讲的,

那个命题作文,要求你在两个对象之间,寻求一可以看作是现身说法地示范一下,什么叫“扯淡”

学术沙龙

39

40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凌老师刚才提到“主题先行”,比如我们今天就(conversation)还是交流(communication),

定了一个主题叫“论扯淡”,因此我就提前看了如果我们想让该会话成功,分析必须遵循四条基

一下《论扯淡》这本书。同时,我也被安排了一本原则。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基本原则跟康德审

个发言的任务,于是我就想,我应该从什么角度美判断的四个契机有点相似。只不过审美判断的

去谈这个问题。下面我试着用一个扯淡的形式去四个契机依次是质、量、关系和方式。而“会话

论一下扯淡。合作原则”也包含四条,但首先一条是“量”。

因为我的工作跟语言学相关,所以我主要从所谓“量的原则”就是说,当你表达的时候,你

语言学的角度来谈一下。具体来说,我下面聊的给到的这个信息要足够多,但又不能过多。什么

内容是基于语用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语言叫足够多又不能过多呢?我们可以拿刚才凌老师

研究当中,要确定一个表述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提到的给电视报写专栏为例。比如我其实只看过

首先要确定话语的“意思”,这就是要去考虑讲电视台的三档节目,但是报社让我去谈七档节目,

话者用了哪些词,用了什么样的句式,而这些是这个时候我能提供的信息也许只有500字,但为

大家能够相对直观地看出来的东西。这里的“意思”了满足这个专栏的版面需要,我必须写足3000字,

更多地牵涉到的是语义学(mantics)。单从语那这剩下的2500字怎么去填充?那我可能就会开

义角度观察学术界,我们可能不会发觉有什么特始扯淡,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我做了破坏“合

别严重的问题。因为一般来说,你写一篇文章,作原则”的表达。其结果可能是,对读者来说,

用的字眼和行文结构是有一种公约的,我们一般我这篇稿子有六分之五的东西显得比较奇怪,要

称之为“术语”和“学术写作规范”,也就是说,么不知所云,要么令人感觉言之无物。原因就是

其实比较难以在语义层面进行发挥,造成“扯淡”表述者破坏了“量”这个原则,给出了与实际想

效果。因此,我觉得在语义学这个层面,不太容法相比过多的东西。这是第一点,即量的原则。

易解释“扯淡”现象的成因。所以我选择从另一第二点是“质”,也就是你所讲的内容必须

个角度,也就是语用学角度来分析。语用学主要是真实的。这个质的原则在学术圈,尤其是在自

关心什么,其实刚才凌老师也说到过,就是类似然科学圈里,应该不是造成扯淡现象的主要原因。

维特根斯坦所说的“不可言说的东西”。尤其是首先,自然科学的目标是求真。破坏了“质”的

我们东方人,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真正想要表达原则的学术发表,已不再是“扯淡”,而是造假。

的东西并非我们说出口的或者说字面上那些东西,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人文科学中,学

而是通过字面意义产生的效果来间接传递我们的术话语之间较少处于非此即彼的“或”的关系,

意图、实现我们的愿望。这就是相对于我们刚才大体呈现一种兼容式的“和”的关系,就是说这

所谈“言内之意”的“言外之意”,“言内之意”个成立,那个也成立,另一个可能还成立,这样

就是语义学的研究范围,“言外之意”就是语用一来,真值或者说真实性,也就是“质”这一点,

学的研究范围。 在人文界几乎成为了一个伪命题,扯淡形成的本

为什么说语用学理论适合分析扯淡呢?有质不在于此。《论扯淡》这本书反复论述一个点,

一位很著名的美国语用学家叫保罗·格赖斯,他就是扯淡和说谎最大的差别在于,说谎者明确知

最著名的理论叫作“会话合作原则”,可能接触道自己说的是假的,就是与事实相悖的东西;而

过一些语言学的同学都有所耳闻。这个原则是什扯淡者说的是他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我觉得

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一个“会话”,不管是交谈我们在写学术论文或者学术著作的时候,一般都

是认定自己所写是成立的。所以,如果说时下很克福教授也提到德里达,应该说在他心目中,

多学术表述是在说谎或编造,可能不太恰当,因“bullshit”应该是有所指的,或者说他写作的时候,

为大部分人充其量是在扯淡。这是质的方面,即脑中应该有一个“bullshit”的典型。就说我自己,

第二条原则。最初接触德里达的学说时也比较头大。我当时就

合作原则的第三点是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不太理解德里达这个人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只能

你想让一次会话或者说一次交流成功,也就是令尽量去读。从我们目前谈论的主题来看,德里达

大家可以达成理解,第三个原则就是,你讲的东在很多方面确实有“扯淡”之嫌,比如说他自造

西同大家关心的东西是相关的。如果不相关,那了“延异”这个词,其实这个词原先在不管哪个

结果可能就是对方捕捉不到你的信息。或者我可语言中都没有,他自己改了一个字母,然后就变

能只能捕捉到你所述话语的字面意思,但这种意成一个“新”术语。我想问:德里达这样做的时

思与你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没有直接关系或是完全候有没有考虑过读者的感受?或者说换一个角度

没有关系。这是第三点。讲,他有没有想真正达成会话成功这样一个目的?

第四个原则是方式。方式是在学术话语扯淡我觉得他有五成可能是没有想过——他的表达方

方面发挥空间最大的一个原则,换句话讲,是常式就是说自己的话让别人去听吧,也可以说,他

常被破坏的那一条原则。方式原则指的是,理想不太关注他说的这个东西是否成立或者是否真实。

的表述不应有歧义,不能含糊,要有逻辑。如果当然从人文科学来说,真实与否这个问题很难断

你不按照这个基本原则来说话,你说的话对方基定。话语是否能在大家共同认定的一些知识或者

本不能理解。如果把学术发表与阅读视为一种会其他东西上找到依托,或者是否具有被理解的基

话的话,我觉得在学术会话当中可能有很多人在础,这些问题德里达不太关注。这可能也从一定

破坏这个原则。程度解释了,为何德里达在法国没有得到很大的

在这四条原则中,我认为质这一条被破坏的共鸣,反而在美国受到了很大的追捧。法兰克福

程度可能会比较低,或者说学者们一般不存在这教授在那本书《论扯淡》里也说,其实“bullshit”

个主观意向。相关性方面,我感到学术话语中的很大程度上针对的是后现代某些思潮中的某些表

确存在一些硬扯的情况,但是由于学术讨论一般述。我感觉法兰克福针对德里达的态度还是比较

都会确定主题,因此话语的与表达意图的相关性明显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术方面,德里达基本

在相当程度上是受到约束的。故此,我觉得总体上就是扯淡者的一个原型。

而言,学术圈的所谓“胡扯”,或者破坏会话原然后说说其他方面。我觉得有一些比较接地

则的表述更多体现在量和方式方面。气的扯淡。刚才有老师的举的例子让我突然想到,

《论扯淡》那本书的最后面有一篇美国的报“豆瓣”上面有很多扯淡的东西。有一种文体就

纸对法兰克福教授的访问,谈了一些关于他下一“豆瓣体”——“豆瓣”“知乎”不一样,“知

本书《论真实》的东西,这位教授对记者提问的乎”上的内容相对来说杜撰性的东西较少,主要

回答也挺有意思。中间他谈到,他写《论扯淡》是以例证和数据为依托的一些表述。但是“豆瓣”

这本书的时候还在耶鲁就职,刚好此时德里达和上面的东西,有的人读来觉得很惊讶,甚至很震

德·曼都在耶鲁。所以,有人跟法兰克福说,你撼、很新鲜,有各种各样的所谓“审美体验”或

这本书必须以耶鲁教授的身份写才最合适,这样者说阅读的“快感”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豆瓣”

才能最有针对性地批判这个问题。我想,法兰上的东西,你刚开始看前半段的时候会觉得,哇,

学术沙龙

41

42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文笔还不错,思路也很好,语言编织得也很不错,际上跟《论扯淡》后面我没有说的那部分正好能

但是看到结尾的时候,会发现作者的整体写作思够对应起来,就是“bull”的那个部分。刚才说

路,就是从结尾倒推出前面所说的话,也就是说,了“shit”,没有说“bull”,那个“bull”就是

作者仅仅为了推出结尾的几句话而铺垫了前面那中文里面的“吹牛”嘛,很容易解释。他(法兰

么多东西。于是,你就感觉前面都是在扯淡。克福)说了一个跟吹牛有关的词叫“hot air”,

当然,所有的小说可能都具有这样一个目就是热气,从你嘴里只是喷出了热气,但是没有

的。但是“豆瓣体”的这样一种创作模式,我感实际的内容。刚才于老师举的例子,本来500

觉好像基本上大家都是为了最终说那几句扯淡的能够说清的事儿,你硬把它吹成3000字,这里面

话——明显很扯淡的话,而铺陈了前面一些似乎2500字的东西就是“hot air”(笑)就是热气,

不太扯淡的话。当然这个跟学术不是直接相关,没有任何东西。那么说,这就跟扯淡的“淡”字

但我的意思是,如果大家有心感受一下何为扯淡,有关系了,本来它可以是一个比如说很浓缩的、

可以先从“豆瓣”看起。当然在学术圈,有时大精华性的东西,但是你给它注水了、淡化了,为

家可能不好意思把某些东西定性为扯淡,因为读什么叫扯淡,那么这个“淡”字是不是有这个意思,

者有可能认为是自己的学术水平太弱,看不懂人我想这个时候就需要李飞老师从文字学的角度做

家高深的表述。但我今天想说明的是,一些学者一个考据,李飞老师做了一个很认真的准备。

在发表的同时,也有蓄意破坏一些东西,具体来李飞:我这个不专业,说是考据,只有枯燥

说就是破坏“会话合作原则”。因此,你跟他之上比较像考据,我尽量把它往咱们这个扯淡上靠

间产生不了理想的会话沟通效果,这也是在意料一靠。

之中的——在他的意料之中。而且有些时候我们杨建刚:这样吧,李飞发材料讲之前,我就

的学术话语,其实是在故意地构建壁垒,切断大刚才讲的举几个例子,当然不一定合适,算不算

众参与会话的可能,然后形成一个特别小众的会扯淡我不知道。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前段时间讨

话圈子。说白了,我写这篇文章,能看懂的,我论开玩笑说到于丹了于丹做节目的时候(经常用)

把他列为知音或者高手;看不懂的,基本上我们一个散文体的表达,听着很美,词语很多,比如

之间也不存在沟通的必要或者可能性。有些人写说讲喝茶,喝茶是一种文化,喝茶是一种修养,

文章确实带着这样一个动机。当然还有一些,像喝茶是一种情怀,讲了一串词儿,挺好。第二天

马老师刚才说的,你本身想好好说话,但别人认讲这个读书,读书是一种文化,读书是一种修养,

为你这样好好说话过于通俗,你需要写得有一点读书是一种情怀。改天还可以换一个,一堆词儿

格调,或者说有一点层次。于是,你就在被动但摆着很漂亮、很美,但是堆在一块似乎是言之无

有意识的情况下修改了原先的表述,这另当别论。物,这算不算一种扯淡。这是一,再一个就是说

有一些人,并没有经过别人的劝说,他只是习惯于洋举的那个例子,也说到我们哲学中创造词儿,

于这样去表述,所以最终制造了许多大家不太清很多人有一种说法,哲学中或者理论中创造词儿

楚的表述。总而言之,大家顺着我刚才说的这四本来就是理论生产的一种方式,德勒兹也说过,

条原则——就是量、质、相关性还有表述方式——哲学就是创造概念。但是,是不是所有问题都适

去筛,会发现很多所谓的扯淡的情况。合用创造概念的方式解决?有的话就是把正常能

凌晨光:你刚才说的那个量、质、关系还有说明白的说得非常绕。当然我们看西方哲学,有

方式,这四个方面我觉得特别那个量的方面,实的翻译过来的,翻译体也是这样很绕。翻译得绕

到一定程度上我们有的文章写得也是很诡异了。杨建刚:我在网上还百度了一下,这首诗写

举个例子,在这儿不一定合适,但是我们可以探出来之后,有人回应,有人专门写的英文诗回应,

讨一下。比如说某位老师,我们上课的时候,很你说是便条它还有“replay”,回应这首诗,网

多女生迷他。但他讲课的时候,词儿非常多,他上评论很多的。

的文章也是词儿非常多,但都是他创造的词儿,凌晨光:这是另外一个角度了。我想说的

比如“日常生活断裂处自我呈现”等等,很多很是,关于这个意象派的诗,这首诗里面的确出现

多,很漂亮。讲完之后,一想“他讲的什么呢?”了很多意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

老也抓不住他的意思。他写的文章也有这样的情“冰箱”“梅子”,然后“它非常可口,那么

况,当然这是风格的问题。这是一个,再一个还甜,那么凉”,“也许它是你留着早餐吃的”,

比如说,当杜尚把那个小便池搬到博物馆,它成全都是意象,意象本身非常充盈。然后非常有意

为一种艺术品,它最初算不算一种扯淡?还比如思的是,有人这样去分析,从文体学的角度说,

现在很多的行为艺术,我们现在从艺术评论的角你发现了吗,它是三段,三段前两段,它分行之

度来探讨,但这种行为本身有没有扯淡的意味?后只有最后是一个句号:“我吃了/放在/冰箱

哪些是有创造性的,哪些是扯淡的,这可能要区分,里的/梅子。”“I have eaten/the plums/that

我也是区分不清楚,我举这个例子。还有个例子,were in/the icebox.”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它

就是我上课给学生提到、很多文论教材中也提到,分行排列,分了四行,前三行后面肯定都是逗号,

英国诗人威廉斯写的那首诗叫《便条》,“我吃或者没有标点符号,只有最后一个是句号。第二

/放在/冰箱里的/梅子……”个也是,“它是你留着早餐吃的。”也是分行以

马兵:是那么的甜,那么的凉……后三行以后最后一个句号。但是第三段不一样,

杨建刚:他这是更接近于口水诗的,但是他“它太可口了。”“so sweet. so

分了行之后,它就变成一首诗。那么我们评价这cold.”前面还有一句,这四句每一行后面都是句

算不算一首好诗,算不算一首诗,我上课给学生号。这个文体上面不同段落的区别说明什么问题

们讲,让学生们去判断,学生们争议很大。这算呢?所以我觉得这个解释挺有意思,他说它体现

不算诗,有一种评论说它是诗,但如何评价这是了一个人在吃那个美妙的东西之前的一种心情焦

不是一首好诗?反正我遇到这个让学生们分析,虑的、焦急的趋近感,和吃完之后的那种自在享受,

我是评判不出来,它有诗的形式,但是算不算是就像你(马兵)说的你家那个猫,特别喜欢吃草,

好诗?学生于是在QQ群里的聊天都变成了诗体吃完草之后的那种舒坦的姿势,我觉得就是那最

的、分行的……后一节里面的那四行,任何结尾都可以点个句号,

凌晨光:对,像那个“梨花体”,分行排列就到这个时候都可以结束,这个时候你就觉得那

就是诗啊。但是威廉斯那个,所谓意象派的诗,种滋味啊,回味无穷。当你吃到了那个梅子之后,

我记得我给学生,因为教材里有嘛,我给学生上你(感觉)太好啦,那么甜。那么凉。所以从这

课也得讲。个角度来说,我是这么想的,既然已经被某种学

杨建刚对,很多教材、很多地方里提到这个,术共同体认为是好诗的东西,我们还是不要轻易

很难讲,我讲不好。地去怀疑它,它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和道理。

凌晨光:所以,我觉得至少要把自己看到的,杨建刚:我也查了很多关于这首诗的评论,

别人怎么说他的,要给学生讲清楚。这诗发表之后当时英国的一些诗人也有模仿着写

学术沙龙

43

44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过回应的诗;也有做评论的说它的押韵,它的字马兵:还有一首诗叫我爱你的孤独正如你爱

母的运用方法;也有从内容角度来评论的,说通我的什么《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过这首诗体现出了这种人际关系的淡漠,朋友之我忘了题目了,底下说什么赵又霖和刘又源,我

间吃了个梅子还要写个便条,然后通过一种诗的的两个侄子,手拉手出去玩了。

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人际关系的凌晨光:对对对,所以就像乔纳森·卡勒举

淡漠,有各种评论。我看到有这种评论,就说这的那个例子,“充分搅拌,然后放置五分钟”,

种评论呢,这个算不算扯淡,如果从诗的形式角这段话本身似乎就是日常用语,但是他加了一个

度来说有意味;但是从内容角度来说呢,这首诗标题叫《秘密》,“充分搅拌,然后放置五分钟”

是不是体现了人际关系的这种淡漠呢?这算不算你给它起了个标题叫《秘密》这个就完全不一样。

扯淡……当然这诗在文学史上评价很高的,但是这个东西很难讲,你说,“梨花体”就不是好诗,

我们现在拿出来评价的时候,学生就很难理解,“梨花体”的诗就是扯淡,这也很难说。

尤其是翻译成汉语之后,中英文对照来判断的话,马兵:对,这里还涉及一个我们文体边界的

他们就拿不准,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哎,我也固化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这个诗歌观念已经被好

能写诗,我也能写诗!”然后有学生就跟我说,像唐诗这种典雅的诗歌给形成边界感了,那我觉

杨老师您看,我群里写了一首诗——老师的作业,得“梨花体”也好,《便条》也好,它就是要冲

太难了,然后怎么怎么……破这种边界感,就像我们在文学史上讲所谓打破

马兵:还有一种扯淡,就是因为这种所谓的韵文的虚伪,就是有韵体和无韵体一直是现代诗

信息不对等。你比如说吧,“梨花体”这个事件,歌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反反复复,反反复复,

为什么会成为发酵?赵丽华其实在“梨花体”那其实这里面也关涉刚才所说的文体问题。

些被大家所热议的诗歌之外,有很多很优秀的诗李飞:让我们暂时先离开这个华美高深的理

歌。所以她在诗人圈子里,赵丽华其实是大家还论世界,进入到干枯无味的考据中来啊。这个文

比较推重的一个诗人。但是公众去讨论“梨花体”章叫《扯淡考》,当然这个题目本身就有一些是

的时候,比如“我在树下发现了一只蚂蚁,一群扯淡啦。因为这个题目如果就是说做这个“扯淡

蚂蚁,什么无数的蚂蚁”全是讨论这类诗歌了,考”,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一个像搞语言学或者

就变成了一个扯淡了。历史的一个题目,所以如果是一个专业的人士,

史建国:而且即便是这类“蚂蚁”的,我看比如说一个搞语言学的老师或者搞方言的老师做

她自己的解释包括她朋友的解释,看得我佩服得这个题目的话,那当然是一篇论文,那就不叫扯淡。

不得了。确实是,她在写这类诗之前,已经有很但是如果让一个外行来做,那么就有一种刚才所

多很好的诗,包括担任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说的非专业进入到专业领域,加上一个冠冕堂皇

马兵:她很多诗写得挺好的,赵丽华。的名字——扯淡考,考一考,那么就有一点扯的

凌晨光:就包括她的这个“梨花体”本身,味道了。

我记得有一个她说一个人在田纳西……那么我们看一下第一点,因为我想通过这篇

马兵:《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文章呢,虽然是扯淡,但是尽量地想做到证明的

凌晨光:有这么个标题之后,后面那句“我这样一个目的,就是扯淡到底是什么意思?它从

做的馅饼,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我觉得就不哪里来?那么像咱们把这个“bullshit”翻译成扯

一样,没有标题和有标题完全不一样。淡,那么两者之间到底对不对应?那么第一点呢,

扯淡原来只作“扯淡”,就是这个“淡”,做鸡算到他隔壁的邻居要死,所以觉得不利,不吉利,

蛋的“蛋”的“扯蛋”,它是讹体。因为赵本山所以一直到今天中午才开始开铺面,然后大家看

有一个很流行的一个小品《牛大叔提干》,里边最后的一句话,“你道好淡么!”如果大家把这

“终于学会扯蛋了”但是那个只能看作扯淡,个“淡”理解为扯淡,完全没有违和感是吧,“你

不可当真。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后面会看到。道好扯淡把!” 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很没意思,

那么第二点这个词应该是产生于宋元的市井简直是胡说。所以从这儿就可以看出这个“扯淡”

俗语,跟当时的杂剧流行有关系,我引了一段史料,的“淡”只能作这个“淡”,“浓淡”的“淡”,

就是杭州的方言,杭州的方言避讳说本语,而是不能作“鸡蛋”“鹅蛋”的“蛋”。所以这个“淡”

说一些俏皮话,就像希腊人如果说到大神宙斯,分开来解释的话,就是“bull”有点儿像那个“扯”

他不是说宙斯,他说狗啊,这是避免讳语。所以一种夸张,一种充沛的气体,无意义的气体;那

他(杭州人)不叫胡说,他叫“扯淡”,还有的“淡”就像这个“shit”也是一种无意义的组成。

说叫“牵冷”但是“牵冷”这个词我们就不用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我们看第五条,不是所

现在只保留下来了这个“扯淡”。那么田汝成认有无聊的、没意思的话都有可以称为扯淡,如果

为“出自宋时梨园市语之遗”,“梨园市语”,这样的话这个“扯淡”未免太多。看第五条我举

当时的演艺圈,咱们看那个杂剧啊,他们演员经的这个例子,就是明代的神宗初年,高拱他是当

常说的话。为什么认为他这个说法是可靠的,因时的首辅,“被逐家居,患末疾”,“末疾”就

为我们能够在史籍中找到的“扯淡”的使用基本是四肢有病,从他后面可以还在写字儿上看,就

上都是出自于宋元的、明清的杂剧戏曲小说里面。是他脚有病。他的脚有病,不能出门,所以呢“忿

那么它的意义,像经典的《辞源》《辞海》《汉郁无聊”,然后在家里到处写“精扯淡”三个字,

语大词典》解释为无聊、没意思、说无意义的话、“日以百数”,就是扯淡,就是“竟扯淡”的意思。

胡说八道的意思,那么主要归结为两点,一个是他为什么写这三个字,因为“扯淡”是毫无意思

无聊无意义,另一个是没有用处。那么为什么“扯的词,竟是些无聊的话。我们可以同《世说新语》

淡”会有这样一个意思呢?我们也可以根据像解殷浩这个故事相对比,殷浩和他处境相似,他也

释“bullshit”一样来把“扯淡”分开解释。那个“书空咄咄”天天在这儿写“咄咄”这两个字,

“扯”,《汉语大字典》说“扯”,它的第七个咄怪事”“咄咄”大概就是表示惊讶的一种叹词。

意项,就是这个“扯”它有很多个意项,第七个所以这个“扯淡”一方面是说没有意思、好没意思,

意项呢是说“谈话,多指漫无边际的谈话。”像但是另一方面有一点就是出乎我的意料,有一种

刚才何瑛老师所说的她姥姥说的“胡诌八扯”就惊讶、没想到,然后就是不同于寻常的真的好没

是这个意思。所以有点儿像“bullshit”“bull”意思的没意思的那种感觉。所以无论这种惊奇是

就是扯,扯的无边无际,很多都是气体。那个“淡”因为愤怒,还是因为好玩儿,还是因为其他情感

解释为无聊、没意思的意思,像我引的这两个例子,带来的,但总是有些惊喜在里面。所以这个“扯

像杨万里他说“不是樊川珠玉句,日长淡杀个衰淡”呢,是看着没意思,却是有意思;说是有意

翁。不是有多么多么好的句子,可把我无聊死了,思吧,终究还是没意思;所以从这种意义中突出

长夜漫漫,这个“个衰翁”当然是他自指。我觉荒谬,才是真的扯淡。所以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

得第二条史料更有意思,元杂剧《桃花女》这个为什么把“bullshit”翻译成“扯淡”是精妙的,

例子。他说我家主人周公,他是算卦的,他昨天因为这个书台湾有一个更早的翻译,它内容相同

学术沙龙

45

46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但是译名不同,译名叫《放屁》我没看淡乎寡味,率。这样一个目的,也可以被称为“语言的经济

太直白了,没意义;但是大陆翻译成《论扯淡》,性”——这样讲比较经济,不然你说一大堆话就

整个的味道就出来了,跟整部书的基调就很合。不经济了。刚才几位老师也说哲学家们会创造一

我觉得很好玩的是这个译者叫“南方朔”,“南些概念,我刚才举的例子也并不是在反对创造概

方朔”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名字,他是不是也是跟念。不过,刚才杨老师提到的那位老师呢,他讲

这个东方朔故意有一点唱擂台,扯淡的味道。的东西是没有起到经济效果的,而只是为了标新

凌晨光:应该不是真名。立异。这种情况在我看来跟扯淡的关系更大一点,

李飞:所以说译名上,作者取这个名字本身尤其是法兰克福教授笔下的那种扯淡——不管这

也是有一点扯淡的意思,故意有一点性子在里面。个概念是真的还是假的,或者是不是在客观上可

那么最后呢我说法兰克福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因行,只因表述者本人认为是这样,于是他就讲出

为我后来找不到了,然后在孔网上看了看,孔网这样一个自己笃定的事实。另外,刚才我说了半

上《论真实》或者《论真理》这本书最低能到三天好像有点跑题,今天的话题本来是从滋味谈起。

块钱,最高卖到不到十块钱。而《论扯淡》最少其实我也思考了这个方面。比如我刚才讲的那四

也要五十,最高能到299块钱。所以真实或真理个原则,有时我们也可以从味道、从味觉的角度

的价格被扯淡高出十倍不止,这难道不还是扯淡?加以联系。比方说,我谈到的第一点——量:我

我做了这样一个小的类似于扯淡的这样一个考据。们在做菜的时候,其实一道菜应以一个味道为主。

马兵:这个注释特别棒啊!(注释为:本文如果你在这一道菜中吃到了很多的味道,基本上

未获任何项目资助)哪一个味道都不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换一个

史建国:其实按照南方朔,他用了这个放屁角度讲,这时候你也不知道到底该为这道菜起个

就不够扯淡,太通俗了。然后大陆书改成《论扯淡》什么样的菜名。比如明明一道糖醋鲤鱼,偏要在

逼格一下就高上来了。其中又放上辣,再放上咸,最后再加点麻,最后

于洋:我想就刚才杨老师说的内容做一点补这个菜还能不能叫糖醋鲤鱼,就是一个问题。具

充,然后再把我说过的东西稍微修正一下。刚才体到我们学术圈,当我们写一个东西的时候,若

我说的话可能留下一种印象,就是好像我比较反是夹杂了很多、甚至可以说过多的信息,也就是

对学术上的专业表达。其实不是这样的。刚才杨在量这点上超标的话,也许你觉得很好,显示你

老师举的例子,说某位老师在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很博学、你个人知识体系很庞大,可在读者来看,

的时候会刻意创造一些新概念。在我看来,这种你这一篇文章或者这本书核心论点反而不够明确

做法属于扯淡,为什么呢?术语在学术圈有其存了,可以说跟你的标题会有一些偏离,这就叫“味

在的必要,因为术语是在有限范围内提高沟通效道不纯”。就是说,你主观想做到好,但并不是

率的必要手段。就是说,比如我们都处在哲学圈说,一下子给出很多或者说超多的味道就是好。

或者都在化学圈,此圈与彼圈之间不是必须进行可能一道菜有一个味道就够了。还可以从其他角

交流或者沟通,所以在各圈当中有一些只有圈内度来分析。比如说之前曾经有一个例子,说有人

人才懂的术语。这些术语往往会凝炼成在西方语投诉鱼香肉丝里没有鱼,是吧?鱼香肉丝没有鱼,

言中的一个词或字母缩写,在我们汉语言中会被这就是违反了一个相关性的原则。鱼香肉丝是不

简化为一个两三个字的称谓,变成了在普通人眼是必须得有鱼?

中反而不太明白的表达,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效凌晨光:那得看那个鱼是哪个鱼?鱼香肉丝,

鱼是重庆的那个简称“渝”后来大家都以讹传讹,学术论文不要采用带有第一人称的表达,比如“我

就成那个“鱼”。觉得”“我认为”“我相信”等。前段时间程相

于洋:是,所以从这个菜品来说,确实是定占老师拿出他的一篇英文论文,让我们几个人帮

菜名的时候有些任性。着找找问题。我当时跟程老师提出来,他的文章

凌晨光:很容易造成一种误解。里用到了“我”这个字眼,我说是不是把它改成

于洋:对,这就违反了合作原则。普通人对第三人称会显得文章客观性强一些。后来我才发

这个背景不是很了解的话,顺着这个表述去理解现,西方学术界现在根本就不提倡这样做,而是

这道菜,就一定会去找鱼的存在,找不到鱼就说毫不避讳地运用第一人称。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好

你叫不相关。好说话”的一个表现,让我们的理解也变得更直接。

凌晨光:老婆饼里没有老婆更麻烦了这事。尤战生:接着于老师说的。我说一下我对你

于洋:对。就是这个意思,你表达出来的东刚才问题的看法,就是关于这个学术论文当中能

西,别人会从相关的范围去选择一个理解的方向,不能用出现“我”,我是坚决赞同出现“我”的。

进而在这个方向上找不到预期目标,于是就没法以前像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一般一看,

去理解你表达的意思。譬如吃老婆饼的时候没有也是说不要这么写。其实我觉得出于两种原因,

吃到老婆或者送一个老婆,又譬如说鱼香肉丝里第一个原因呢,谦虚和谨慎,一个是谦虚,比方

面没有吃出鱼,那么我算是吃到地道的东西呢,说,不要说“我怎么着”,把你在论文当中突出

还是被骗了?我觉得在学术圈一些话语上面也会出来,那个就是很谦虚的一种说法。第二是谨慎,

有相似的情况。当然我们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因为这个观点,可能不是你自己的观点。学界可

一个必要的方面,就比如刚才凌老师说,你首先能很多人这样认为,这不是你的独创。我说我觉

得知道鱼香肉丝为什么叫鱼香肉丝,然后你才能得,有的人说,你把“我”改成“笔者”,“笔者”

正确地体验或者说是打开这道菜。当你不知道的跟“我”有区别嘛?但是可以换个说法,“本文

时候,这个就不完全是人家的问题,而是你自己指出”因为我这篇文章指出,这文章就是你的。

首先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当我有足够的背景知我觉得如果这个观点就是你的,你的观点跟别人

识时,仍然产生这样误解或者说不得要领的情况,就是不一样,确实有独特性,就“我认为”或“本

那可能表述者方面就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文指出”。有人说“我们认为”,“我们认为”

做一些学术表述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一下好像很谦虚,这不是我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我

这点?比如说我刚才讲的第一点,量的问题——们都这样认为的话,那你写这篇文章干什么?大

其实你这一篇文章有一个很好的观点,就不错了。家都已经这么认为了。你的超越性在哪里?我觉

如果加太多东西,反而会适得其反。还应注意相得这可能要跟这个扯淡的关系,可能稍微远一点,

关性以及方式的问题。就是说,有的时候,我们它涉及到一种做学术的态度问题。那回头说一下

其实好好说、直白地说就很好,但我们会故意绕这个“论扯淡”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很

一个弯子或者说得模棱两可,很有可能是因为我深入的思考,也不像李飞考证地这么严谨。

们对话题的把握也不是特别精准,然后就说模棱讨论人文科学与扯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趣

两可的话。的话题,其实也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这首先涉

最近我看一些西方的论文和专著,发现有一及到人文科学的价值定位。如果将人文科学的终

个表达上的趋势。记得以前写论文时有人提醒我:极目标定位为真理,尤其是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客

学术沙龙

47

48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观的事实性真理,那么可以说人文科学在相当程说扯淡呢?从现实的情况来说,能达到理想目标

度上就是扯淡。因为人文科学的主要任务不是陈的人文学术话语是少数的,大部分人文学术话语

述事实,所以其话语一般不具有可证实性,很难不能说完全无滋味、无韵味,但无疑意义不够充

以真假标准作出判断,而这恰恰符合“所谓扯淡实,或者说带有一定的扯淡性。而这一点恰恰符

就是说一些无关真假的话”这一定义。如果我们合学术发展的规律,是我们从根本上无法避免的。

将人文科学的目标定位为意义,那么它毫无疑问因为学术研究既有其爆发期、高峰期,也有其固

是具有巨大价值的。人文科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解有的平台期、平淡期。这和喝茶较为类似。我们

决“实然”的问题,而是“应然”或“当然”的泡一壶茶,前几泡滋味相对醇厚丰富,后面几泡,

问题。它引导人们向善求美,走向自由解放,追滋味会越来越寡淡。等到实在索然无味时,我们

求可能的生活、理想的生存或者说诗意的栖居。只好弃掉旧茶叶,换上新茶叶,重新泡一壶茶。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决不能说人文科学就是扯学术研究也是这样。一种学术范式初建之时,有

淡。西方的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哲学虽然否定许多真问题等待探讨,这时候的学术话语相对来

了人文科学的真理性,但依然承认伦理学命题和说是意义充盈的。等到这种学术范式的潜力被挖

美学命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西方掘得差不多了,我们就需要重建一种新的学术范

不少人文主义学者都反对科学主义的狭隘真理观,式,重建一套新的学术话语体系。所以,我们不

认为真理包括事实真理和意义真理(或价值真理)能期望学术研究在任何时候都是高峰期,不能期

立足于这一真理观,我们可以说,人文科学是具望任何学术话语都是意味饱满的。这样看来,学

有重要意义的,或者说是具有独特的真理性的。术研究和学术话语的扯淡性从根本上又是无法避

谈到人文科学的意义价值,尤其是涉及文学艺术免的。但是无论怎样,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应

的意义价值时,我们还不得不谈谈快感问题。从该尽量多说些有营养的话,多说些有意义的话,

总体上讲,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在古代阶段,人最起码说些能够带来有益的快感的话。

文学者对快感普遍评价不高或持贬抑态度;到了学术话语的扯淡性还与学术政治、学术权力

近现代,无功利的快感得到肯定;而在当代学术密切相关。不好的学术体制会加剧学术研究的扯

语境中,有利害的快感甚至本能欲望开始得到越淡性,而好的学术体制会使学术话语更加富有意

来越多的学者的肯定。我们甚至可以说,人文学义。这个问题就不展开了。

术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意义和快感。有些文艺作凌晨光:刚才于洋老师提醒我们这个讨论可

品和学术话语过度追求快感无疑是偏颇的,但快能多少有点跑题,因为我们的主词应该是滋味。

感本身对人的诗意生存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快于洋老师一直努力往那个滋味上,往那个正道上

感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给我们带,后来战生老师主要是讲滋味,尤其是

如果我们将人文科学的价值目标定位为意义讲茶。

和快感,那么理想的人文学术话语应当以追求深刚才于洋老师实际上是两次说量,一次是说

邃充盈的意义和高雅的快感为要务。以这一理想量不够的时候,如何把它扩张,另外一次是量过

目标来衡量现实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话语,有多少大的时候,反而会败坏滋味。我觉得他是从两个

能达到这一目标要求,而又有多少却达不到呢?方面强调的量的合适与否。至于说到一个菜以什

换个说法,有多少学术话语是意义深刻充盈的,么样的滋味为主,我就想到了陆文夫写的《美食

而又有多少学术话语是意义贫乏、滋味寡淡或者家》。我记得他说在一次宴请的过程中,最后一

道菜上了一个汤,大家喝了之后说,唉呀至美。肉是不错的,有营养的,是一个美容的食品,但

真好,这个味道。结果后来发现这个汤里边什么操作过程当中障碍还是有的,要通过真学真懂真

都没有放,没放盐,盐和味精都没有,对,什么用马克思主义剩余理论,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

都没有。那就是无味,无味在那个时候变成了至理论创新和政策知识,使红烧肉更好地实现增加

味。营养,避免增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这三种

胡友峰:我讲红烧肉,因为是我看到一个帖是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论文的一个写法,所以我

子觉得挺有意思的,跟今天这个学术话语的滋味,当时我看到这个帖子之后,实际上我是昨天晚上

我觉得有点像,有点相符,所以我想把这个帖子看的帖子,今天我是准备讲这个问题,刚才战生

能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围绕这个帖子,我再发老师,他的茶也谈到了。好,我们喝茶首先我们

表一点我个人看法。所以大家听一下,就是我看喝掉,茶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个树叶子,对吧?

了一个帖子很有意思。写的是什么?就是说本科喝掉之后减肥。这是本科论文的写法,但是后来

硕士博士区别在哪里?以红烧肉为例,来听一下又加了很多的文化因素,达到很多的这个因素之

他怎么写。本科论文:本科论文写红烧肉怎么写后,这个规格越来越高,你就达到硕士的文章,

的?第一章,红烧肉的定义和类型。第二章,各然后后来的话,你再给它提升一点一意义,对吧?

种红烧肉的区别和特点。第三章是东坡红烧肉的再加一点别的话语系统,那就是博士论文写法。

具体特点。第四章是烹制东坡红烧肉的主要问题说实实在在的话,硕士论文,本科论文按照这个

和对策。这是本科论文是这么写的。硕士论文怎来看,后面东西都是扯淡,是实实在在的。所以

么写呢?“关于猪肉做法的文献综述”,这是第说我们讲今天这个话题,为什么我来参加?我觉

一章。第二章是红烧肉做法的历史演变过程。第得很有意思,就是学术话语,它生成机制,它生

三章是传统红烧肉制作和研究方式的介绍和比较。成机制很多情况下是靠扯淡的,你说我硕士论文,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剩余理论对红烧肉做法的启我硕士论文我不写了吗?我读硕士我不写硕士论

示。第五章,剩余价值红烧肉的具体做法。第六章,文吗?我读博士不写博士论文吗?那是不可能的。

剩余价值红烧肉的创新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但是你硕士论文怎么写的,博士论文怎么写?事

他得出结论是什么呢?红烧肉很好吃,但吃的过实上它是建构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之上,后面的

程中要注意区分,在剩余价值理论指导下的红烧加一些学术话语的生成的,这些学术话语的生成,

肉做得会更符合社会实践的发展。这是硕士论文。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扯淡的话。但

博士论文怎么写的?序言、历史中猪肉食谱的文是这些扯淡的话语没有用吗?就是它真的是扯淡

献综述、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不足和问题。第一吗?

编是第一章到第三章,猪是怎么养成的?第二篇,尤战生:能扯出东西来。

第四章到第五章,猪的各个部分的肉质的区分和胡友峰:能扯出东西来,比如说我讲红烧肉

作用。第三篇,第六章到第七章,马克思主义理这个做法,当然这是一个搞笑的东西。我举个很

论不同发展阶段对红烧肉发展的影响和启示。第简单例子来讲,我们很多的学术话语的生成,最

四篇,第八章到第十章,红烧肉制作的实证研究,开始的一些源头性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后来都

变量,选取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他得出结论什返回到希腊里面去,从希腊里面找资源去建构他

么呢?红烧肉是不是可以吃,取决于很多复杂的的文论话语。事实上希腊是非常早的一个源头。

因素。总体来说,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红烧对我们来讲已经是离得是比较远的,我们今天的

学术沙龙

49

50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话语系统和那时候相比的话,已经应该是离得很场的人,阿里斯托芬登场,他本来应该是第三个

远了。但是你看一下,这些文论家,比如海德格尔,登场的,但是因为他不断打嗝,影响了会饮的气

包括我们讲的维柯,他的《新科学》,它是非常氛,但是阿里斯托芬一出场,由于他是一个诗人,

重要的。他为什么要返回到希腊当中,包括尼采,是一个戏剧家,他讲了这样一个神话故事——人

包括海德格尔这些人,一步一步返回到希腊当中,一开始被分成两半,人要追求另一半。他讲诗人

从希腊里面去吸收资源。你说在希腊当中的话语,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后来苏格拉底登场,他

比如说我们讲维柯在《新科学》当中,他谈到一用狄奥提玛的故事来讲,哲人的爱究竟是一种什

个诗性智慧的问题,还有谁是真正的荷马的问题,么样的爱。在我们今天来看,会饮篇完全是扯淡,

他返回到荷马史诗中去找,事实上荷马问题已经大家都在扯。但在扯的过程中生发出很多人类早

是当今荷马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了。真正的荷马是期对思想当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一些基本问

一个人吗,维科提出,全希腊人都是荷马,《伊题我们怎么去看待它。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很

利亚特》和《奥德赛》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人写多扯淡,我们今天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东西,很多

的。这两部书他经过考察至少相差了八百年,他好像不成立的一些学术话语,它在人类的思想话

提出了全希腊人都是荷马。再比如说尼采《悲剧语中可能有一席之地。我谈这个问题是想讲,学

的诞生》,他谈悲剧也是从古希腊悲剧为什么到术话语的生成和增长有它自己的增长机制。当我

最后没有了,理性的丧失以后,古希腊悲剧为什们谈到学术话语的生成和机制的时候,它可能有

么灭亡了,从诞生到灭亡这样一个过程。再比如自己依托的一个话语场,这个话语场就像战生说

海德格尔谈存在论的时候,他回到巴门尼德,谈的一样,我们先定一个话语规范在这里,一开始

design这个词的时候,他谈巴门尼德的“存在”。这个话语规范并非真正的话语规范,因为话语规

所以在这里面我们会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后来范也是后来才生成的,西学东渐后才生成的,一

很多学术话语的生成和演变的过程是有最基本的开始可能就是一个扯淡的过程,但当扯淡涉及到

学术生成的一个点。古希腊给我们奠定了在我们生成的问题,涉及到意义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上

学术话语生成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方式,一些最基升到一个学术上的话语。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按照

本的源头,所以我们后来的学术话语生成可以返今天的话语模式把扯淡当作一个贬义词,或是像

回到这里去谈古希腊这些人谈论的一些问题。比法兰克福所写的书里面这个问题,是不是还要返

如说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里面都是对话,回到源头的知识话语生成上去考察最初人类早期

他谈的很多在我们今天看都是荒诞不经的故事。的时候为什么会谈到这些问题。从我举的柏拉图

但他在里面隐含了很多在人类早期思想生成中的的例子来看,完全是太扯了,但我们今天回过头

一些智慧。可能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会让学生去来看,它真的蕴含了非常高深的意义。这也是我

看菲德罗篇、大希庇阿斯篇、理想国卷拾,我最不断跟学生们讲,为什么这些大哲人们不断回到

喜欢会饮篇。会饮篇我觉得太有意思了,扯淡扯古希腊去,从古希腊中找源泉,从古希腊中找理

的太好了,我会让学生把理想国卷拾和会饮篇做论的源头,事实上古希腊中就涉及了人类最根本

一个对比,做一个比较性的研究。理想国卷拾谈的最本质的核心问题。

的一个问题就是把诗人逐出理想国。但在会饮篇尤战生:你讲柏拉图,它里面讲了很多古希

谈一个什么问题——诗人的爱与哲人的爱,诗人腊神话,正统的古希腊神话中是没有的,完全是

的爱与哲人的爱究竟有哪些区别。你看第四个登自己编的,自己扯的。

胡友峰:是,我们今天看的古希腊神话中的其像尼采,阿多诺。如果我们完全不知道尼采,

神谱,包括后来讲的叙事诗,以前都是没有的。也完全没有读过阿多诺的书,你从他的音乐里面

尤战生:西德尼在写《为诗辩护》里讲,他能读懂他的哲学吗,不可能。他是想说明这么一

针对有个人写了本书叫《骗子学校》《骗子学校》个问题。但是他马上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他说从

里面攻击诗人说,写诗这个职业第一是说谎话,这里我就想到了什么呢,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罗丹

第二败坏道德,第三是虚掷光阴。西德尼针对这有一个雕塑叫思想者,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也

三点提出了批评。第一,他说诗不说谎话,他说许有人会讲出一套他在想什么,但是我觉得绝对

了很多条理由,其中很重要一条是,在太阳底下,不是他想的东西。也许罗丹请的这个模特在做这

唯一不说谎话的就是诗人,因为诗人不需要说谎个样子的时候正在想待会儿拿到这个钱以后晚上

话,他本来造的就是虚构的誓言。第二点关于道到哪儿去“嗨”或者去买个什么礼物给我女朋友。

德培养问题,诗是不是败坏道德,他认为在道德所以你看,他这个逻辑很有意思,他一方面说,

养成方面,在所有人文学科当中,诗是最好的。你不可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马上他就说他有

哲学太枯燥,一般人看不懂,读了历史人们学的可能是在想这样的事情,这个逻辑本身很有问题。

往往是坏的而不是好的。最后讲到写诗,他说,而且他的这种判断,包括他的表达让人觉得很不

在古希腊的历史上,所有的哲学家,那些追求真舒服。“但是我觉得绝对不是他想的东西”,就

理的人,他们最初都是以诗人的面目出现的,也是别人认为他在想的东西我认为绝对不是,但是

就是说真理、哲学是孕育于诗的想象中的。诗培他没有提供任何理由。然后他就提出了一个反证,

养了他们头脑的敏锐,诗的母乳喂养了他们,使也许罗丹请的模特是在干什么,那么这种“也许”

得他们以后可以去吃比较坚硬的思想的食物。现成了他的一种唯一的证明。他对作品的这种评述

在这些人起来攻击诗,就像是一个徒弟学会了师本身格调非常低,是一种绝对的扯淡。下面继续看,

傅的本领,自己开了店铺之后,现在还来砸师傅“但是思想者这个雕塑他塑造了一种思想的状态,

的饭碗,这是非常不道德的。我觉得他讲的还是可究竟想什么实际上你不可能知道,音乐也是如

挺好的,对于人文社会学科来说,它的原初是诗。此。他的儿子说,“现在说这个姿势就叫装X。

想象本身是缺乏明确规则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音乐家又继续说,“尤其是这个模特,我想这时

是扯淡性的。可能在这种缺乏规则制约的情况之他不会想很哲学的问题,但是罗丹会启发他,你

下,可能会迸发出一些东西来。要怎么去想,或者是悲伤地想,或者是欢乐地想,

凌晨光: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们能不能面对就像导演。我的意思不是说思想的痕迹不能存在

一个具体对象,判断出哪些是你们所说的有营养于作品中,它是可以存在的,但这是一种寄托。

的扯淡,哪些是法兰克福所说的没有营养的扯淡,这里面他又去设想罗丹当时是怎么启发思想者,

我们能不能判断?我觉得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还是他一再说这时不会想很哲学的问题,同时把罗丹

应该的。之所以提出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我在朋如何启发模特儿非常生活化地还原了一下。我觉

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是父子两人谈音乐中的思想得最关键的在于他这么轻佻地去讲这个雕塑的时

问题。但他们谈音乐中的哲学和思想问题时,顺候,他在明确表达他认为是什么,而去证明别人

带说了一下大家都知道的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认为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时候,恰恰体现出他个

他本来想说这么一个问题,艺术家、音乐家一定人的格调非常成问题。我想说他根本没有关注到

要记录他的思想,但他们不可能去直接表达,尤这个雕塑雕的是什么东西。这个雕塑为什么这个

学术沙龙

51

52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

样子,他设想罗丹当时就是像一个导演一样,你尤战生:我接着凌老师说一句,哈贝马斯有

想今天晚上有什么好吃的,想今天晚上怎么嗨。一本书,可能做文学的人看的不多,叫《在事实

但是他这种解释让我觉得完全与这个作品不匹配。与规范之间》,是很厚很难读的一本书,主要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个例子,我记得有个综艺讲法律的。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到放到人文学科当

节目,节目主持人出了一个题,让几个参加节目中,我觉得人文学科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事实层面,

的嘉宾根据自己的记忆做出罗丹的“思想者”的一个是规范性价值层面,价值层面可能不同的人

姿势,结果很多人都做了,但没有一个人做对。基于不同的立场,或者不同的需求,会做出不同

比如有人单膝跪地,胳膊肘撑在屈起的膝盖上,的阐释。但是事实层面,就是凌老师刚刚介绍的

手顶着太阳穴。这个思想者的形象,姑且说是个人,事实层面的东西,还是不能歪曲和违背的。

但说到底未必是个人,这个一会再说,这个形象,胡友峰:有些学术话语生产确确实实是扯淡,

他的这个动作的关键在于,他的两个手肘放在一刚刚建刚说到的有些名词的渗透,包括文艺理论

条腿上,都在左腿上,你如果不仔细观看雕塑,界经常出现这个风潮那个风潮,事实上从学术话

很难做出这个动作,必须是在一条腿上,手顶在语生产来讲真的是扯淡的东西。但这种扯淡可能

下嘴唇处,而不是一般人想当然认为的顶在额头也跟学术体制有关,有的时候是争夺学术话语权。

上。关键这个裸体的形象身上青筋暴起,一个思叶杨曦:我这里插一句,那种很有危害性的

想者怎么想得这么苦呢,比如脚趾甚至抠到地下扯淡好像大家没谈到,刚刚像建刚兄谈到于丹那

去。如果不把罗丹雕塑的这个形象的细节还原的种重复的套话,说了让你听了感觉是挺好,但是

话,你只是轻佻地说他在考虑去玩儿去嗨什么的,没什么营养。

好像非常接地气,但那才是真正的瞎扯,无意义杨建刚:词语的堆砌。

的瞎扯。我其实想说明这么一个问题,这个形象叶杨曦: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她现在在媒体

是在罗丹的《地狱之门》里的,这个思想者的形上很有名,很多地方都请她,特别是在央视这样

象实际上不是人,我想让大家来看看这个(放幻一个舞台上去讲论语,当然现在指出她错误的人

灯片),大家注意到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来这个也不少,在这种舞台上讲论语有那种很扯的成分,

形象头上有一只角,所以当初罗丹的雕塑展出的这种成分在中央媒体受众这么广的地方,这种扯

时候,守旧的学院派攻击说怎么能展出这么丑陋淡会不会对社会是一种危害。这种危害性不光是

的一只猿猴。实际上罗丹雕塑的是一个动物,或于丹,还有学术界其他人呢,我们会评判学术界

者说是带有兽性的,向人转变的这么一个东西。的一些论文干货有多少,还要说注了水的,水分

换句话说,一个人,一个正常人在思想的时候完有多少,还有一些论文,所谓前辈大佬的论文,

全不需要这么全身心的紧绷,全部肌肉的紧张,一直是重复他以前的观点。那假如说一些学术论

但是一个向人转变的兽类,一个“独角兽”,他文危害性还挺大的话,这种扯淡的危害性我们是

的思想就应该是全情投入的。我的意思是,当你不是要谈到。

多少知道了这个作品的这些背景之后,像那位音胡友峰:刚讲到的学术话语生成中这种扯淡

乐家先生那样这么轻佻地说这个思想者,就凸显的危害性还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当今学术很

了这个话语本身的扯淡性。所以我觉得哪些东西多情况下不是在追求真理,也不是在追求意义,

可以被判定是否属于法兰克福所说的扯淡还是有每个都是一种话语权的争夺。在话语权争夺过程

标准有依据的。中,有很多学术话语,我个人看来是有害的。但

这种有害的话语,在今天文艺理论界,它已经成凌晨光:可能有些老师还意犹未尽。尤其是

了统治话语界的权力,你也没有办法去反驳它。同学们,本来也是想让大家多参与,但也许我们

作为在这个话语场中的学者来说,你没有办法去占据话语权这个位置,大家说话的机会不多,但

反抗它,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它,我不去附和你,仍希望我们的话能对大家有启发,尤其是友峰老

但是有很多人去附和它,去不断地依附它,他能师介绍的那三种论文的写法对你们应该有所启发,

因此获得现实上的很多利益。当我们做不到这一至少形式上都学会了是吧?咱们这次沙龙话题叫

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远离它。我们不一定要去学术话语的滋味,的确本来还是想落实到滋味,

攀附它,我们可以做我们自己的东西。当然你讲让大家谈一谈切身的体会,你们做学术的过程中

的这种伤害性暂时可能是看不见的,但一旦过了体会到的酸甜苦辣。重点可能被我带得有点偏,

一个话语生成期以后,当这个有话语权的人不在从《论扯淡》谈起的时候可能把重点带偏了。好

场的时候,当他失去这个话语权的时候,可能就在咱们这个学术沙龙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系列的。

能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所在。但当现在他掌握话以后看能不能请每一位老师,尤其像战生、友峰、

语权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的话语生产者你也没建刚老师,文章写得很有心得,你们也谈一谈你

有很大的权力去反驳它,我觉得是这样的。事实们在做学问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上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了话语场域增多的一个非今天还有些没谈透的地方,以后咱们有机会

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续聊。谢谢大家。

学术沙龙

53

房屋协议-友善之臂官网

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5:0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9835618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pdf

标签:论扯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85℃幽默笑话段子
  • 764℃恋爱说说
  • 760℃五儿孝母
  • 574℃陈大惠老师
  • 406℃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99℃银行印鉴卡
  • 354℃联想思维
  • 352℃分门别类
  • 347℃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