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
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领略文中所描绘的六幅乡村风景图,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抓住乡村生活中平凡
事物、普通场面来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3.了解课文通过时间和空间进行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
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品读感悟法 圈点勾画做标注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结合学情设计教案并制作101教育PPT课件。
2.学生进行“走进田园”体验活动,留心活动过程,积累“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
素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当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悠然自得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
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在一望无际的茶园里,开
心地采摘雨后的茶叶,指尖会留下自然的清新,……同学们,经过两天的“走进田园”考察活动,
相信你一定对乡村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作家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再一次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揭题)(师板书:20乡下人家)
[设计意图:观看课件,结合学生“走进田园”的亲身感受,从而让学生进入的优美的情境,激
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单元导语”,圈划单元学习目标。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4.全班交流。
(1) 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a.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
(1)
屋檐 棚架 装饰 瞧见 率领
觅食 捣衣 归巢 和谐 辛苦 率领
鸡冠花 大丽菊 催眠曲 耸着尾巴 搬到门前
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
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b.练习写生字:谐 饰
(2)通过读书,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篇课文中,陈醉云先生用
一句话概括了自己对乡下美景的赞美,这句话也是本文的中心句,你能从文中找出这句话吗?
明确: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指生回答。
2.齐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作者的感觉是什么?理解“独特”、迷人。
3. 课堂趣味练习
乡下人家,______什么时候,_______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引导学生总结:乡下人家的风景在时间和地点的独特、迷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学生概
括)
[设计意图:通过加入101教育PPT趣味练习库的习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
乡下人家的风景在时间和地点上的独特、迷人,同时初步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小结板书:
风景 独特 无论何时
迷人 无论何地
(3) 感知乡下人家美景图。
师:那么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独特、迷人”的画面呢?
师: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独特、迷人”乡村风景?仿照示例,自己尝试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然后同桌相互讨论。
a.教师示范:1.第一自然段:瓜藤攀檐图
b.生读后回答,师及时评价并相机展示:
瓜藤攀檐图 鲜花绽放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秋夜虫鸣图
(学生补充:妇女捣衣图 雄鸡散步图 月夜虫鸣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抓住课文主旨。]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1-4题
2.教师巡视,相机指点。
注意点:a.“和谐”的“谐”右边的最下面是“白”。
b.第四题填写田园风景图,按照提示来概括。
[设计意图:结合人教课标版所配套的课堂作业本,及时巩固新知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陈醉云先生一起领略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画。现
在我们在一起来回顾下这六幅优美的画面吧!
幻灯片出示:
屋前搭( )种( )。
门前种( ); 屋后( )成阴,( )探头。
院前院后( )觅食。
屋后河中( )戏水。
夏日院中( )。
秋夜听歌( )。
1. 学生先自行填空
2. 指生接龙填空。
3. 出示反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巩固学习]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
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这种乡村美,品味这种田园美吧。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哪些图画最能让你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风景?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乡下人家独特、
迷人的词句,简要标注体会,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
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1)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
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这就是一幅“瓜藤攀檐图”,通过朗读,我们眼前仿佛一片勃勃生机。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
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师:是的,你发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喻和对比。
将瓜藤和叶子所展现出的风景比作“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2.师:“装饰”本意是指什么?
(“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比如我们头发上的蝴蝶结或者手上
的手镯等(教师可以指学生的发饰和自己的手镯)”)
师:那陈醉云先生为什么要特意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和石狮子或是大旗杆进行比较呢?
师生交流。
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方法。
若是在门前竖两根大旗杆,让人不免觉得太单调,若是蹲一对石狮子又太威严,让人不由得
拘谨、胆怯,难生亲近之意。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于其中的青、
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人工
雕琢之感。一句比喻和对比,为我们展现了瓜藤攀檐图的别有风趣。(提示做笔记)
4. 生品读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幻灯片)1.“探”字可以换为“钻、长”吗?
2师生交流,反馈:“探”字好在那里?
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春笋长得迅速,展示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
“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
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生品读
(4)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
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出示:时令:季节)
2. 回顾12月花季歌: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3.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句话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重点“朴素”与“华丽”),生读 。
(5)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
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
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 “率领”、“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体现出鸡群的悠闲自在。
3.生读
(6)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
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鸭子的悠闲自在
(7)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
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a.教师范读:用诗句的排版,感受句式美
b.指生3人,有节奏有感情地读
师: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
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8)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
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设计意图: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说。读中感悟,读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落实
语言文字的运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再次感受“独特、迷人”的乡下风光并理解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6.明确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三、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
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情景回顾:写话练习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走进农村生活:
(1)学习课本综合性学习,结合学农,写一写自己再野外学农的一幅画面,可以运用上拟
人、比喻、排比等写作方法,也可以写一首抒情性的小诗。
教师展示自己创作的:《乡下人家》小诗
画堂春*乡下人家
青青藤上六七瓜,
庭前似锦繁花。
弯弯一道竹篱笆,
几个娇娃。
地作席天为幕,
此为乡下人家。
微风向晚伴红霞,
美景堪夸。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
课外得到延伸。教师的小诗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鼓励学生自行创作。]
板书设计: 房前
无论何地
20. 乡下人家 屋后 独特 迷人
无论何地 季节
时间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4:3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96309535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乡下人家 -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乡下人家 -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