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国学经典 践行中华义理
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可细究起来,文化的灵魂又是什么
呢?——唯有经典。何谓经典?经典就是具有永恒价值的法则与书籍,是任何一
个国家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从不过时,一朝学习,终身有用。我们耳熟能详的
《弟子规》《论语》《汉书》《史记》《增广贤文》等就是国学经典,但它绝不
仅限于此,它浩如烟海、博大精深。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弟子规》,下面我来谈谈对于这句
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
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
母生气、伤心。
有人会说:“假如父母误会我们,也不解释吗?”我们应该知道,父母在教
育我们的时候,情绪有时比较高昂,你再回嘴辩驳,只会让情況愈来愈糟,所以
这时应该静静聆听。有些人喜欢辩驳解释,都没有去正视自己做错的地方。所以,
在接受他人规劝的时候,人家讲了五句,其中四句是对的,你没有注意到,立刻
要解释那一句讲错的,以后可能就没有人给你提建议了。
因此,即使父母确实错怪你了,你还是要忍下來,等父母情绪稳定了,他会
觉得自己太过分,主动跟你聊两句,意思就是没事了。假如你处处都能忍,父母
会愈来愈佩服你。如果你贏得父母的尊重和佩服,往后你跟父母讲话,他们就能
听得进去,所以要沉得住气!
“须顺承”的“顺”,有两种情況,父母所责备我们的事都是正确的,要赶
快记住去落实,这是顺;父母的责罚与要求是错误时,不要当面顶撞,要懂得顺
势而为,先退一步等待好的时机再跟父母沟通,也是顺。中国人讲的孝顺,绝对
不是父母所有的要求都照做,首先要分辨对错,要用理智去孝顺。除了父母教须
敬听,老师教也要须敬听。一个人能否有好的道德学问,除了要有好老师之外,
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一定要有虔诚恭敬的心,绝不可阳奉阴违。
一个人有多大的学问成就,可以从恭敬心中判断出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
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国学经典于我们不仅仅是背诵,更是要去理解,并努力践行。让“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植根于我们心中,
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才无德的孩子是危险品、
是毒品。”作为华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品读国学经典,践行中华
义理。让我们优秀的品行在我们的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发光放彩。
品读国学,涉中华之精华,孕当代之精英,让中华传统文明发扬光大,让孔
子学院在全世界每角落开满鲜花,让世人共同沐浴古人的仙露,加强世界和谐与
文明建设个,共创美好的明天。
悠悠华夏,漫漫国语,细心品读,受益终身。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2:4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899021780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品读国学经典 践行中华义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品读国学经典 践行中华义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