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 弹 力9篇
弹 力 1
[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
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
(一)形变
(1)形变
(2)弹性形变
演示图示1中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 / 42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
③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
(二)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④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
⑤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
与钢尺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
力。)
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
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①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②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
2 / 42
体)。
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
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③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
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
的弹力,与 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
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
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
长或压缩形变。
三、小结
四、学生练习:阅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3)(5)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业本上写(2)
(4)。
3 / 42
弹 力 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分析
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
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
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
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
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
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
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⑵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⑷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
4 / 42
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
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
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
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
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⑵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
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
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
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
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
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5 / 42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
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导、
启发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用具
⑴演示用具:弹簧、钢丝、激光笔、细竹竿、微小形变放大器一
套、已拉坏了的弹簧、钢尺。
⑵学生探究实验用具:铁架台(带支架),两个原长一样但劲度
系数不一样的弹簧、刻度尺、钩码10个、长20cm的细铁丝。
弹 力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的有无和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6 / 42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
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
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7 / 42
1、介绍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
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
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
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
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
于观察.
二、关于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
——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
题简单化.往往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的作用.配合教
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8 / 42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
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
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
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
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的概念: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
用.这种力就叫.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的方向
9 / 42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
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
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
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
的方向.
7、胡克定律
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越大.弹簧的,与 形
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的大小 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成正比,
即:
式中 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
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
10 / 42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
的串并联进行研究。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研究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
记录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
理以及结论。
弹 力 4
第一节《弹力 弹簧测力计》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1 / 42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使用弹簧册立等活动,提
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乐于探究,勤
于动手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三. 使用说明: 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2—53页,未学懂
的用红笔标记
2、.用3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
分,并准备课堂交流
四. 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养成严谨的科学态
12 / 42
度。
课前复习提问: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合作学习:
一、形变、弹力(预习书上p52页“弹力”完成下面实验)
(一)实验1 :压气球或拉橡皮筋
(请大家同学们压气球或橡皮筋,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体会你
的感受,然后谈谈你的发现。)
1. 手压气球,气球会________;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________;
物体的形状或者体积改变,叫__________。
2.我们把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_______。
请你说说: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________。
点拨: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
中我们所说的
13 / 42
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就是弹力。
4. 弹力产生的条件:(1)发生弹性形变 (2)相互接触
5. 坚硬的物体是否也会发生形变吗?___________。
6. 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_________。
弹簧弹性的特点:在一定的限度内,能恢复原状,超过了这个限
度,形变将无法_____________,因此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
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弹簧。
试着做一做:
1. 拉弓射箭,弓由于受力而发生_______,松手后弓产生的_____
将箭射出。
2. 跳板运动员练习跳水时,跳板发生了______,便对_______
产生向____的_______,从而使运动员向上跳起。
3. 请你以“用弹弓打鸟”为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弹弓是怎么
打到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当命题人,举一个和“弹力”有关的例子?
14 / 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 关于弹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二)实验2:用手揉纸
这样的形变和弹性形变不一样,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
形状,我们把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_。
请你说说: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着做一做:1、一个苹果掉到地上,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且
不能恢复原样,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放在桌面上的苹果 (填“会”或
“不会”)发生形变。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实质是 。
2.通常情况下,如下物体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一组是( )
a. 揉好的面团、橡皮泥、弹簧 b. 弹簧、橡皮筋、木板
c.钢板、木条、泥团 d.钢板、铁块、橡皮泥
15 / 42
二.弹簧测力计(预习课本p52页下半部分至p53页完成下面内
容)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_______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观察书上图13.1-2及手中的弹簧测力
计可知)弹簧测力计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组成。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实验探究: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的关系
提出问题: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什么关系?
猜想: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系。
进行实验: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橡皮筋,用的力越大,橡皮筋伸长就
_________。
(2)用大小不同的力压气球,用的力越大,气球形变大小
_________。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___________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
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16 / 42
总结:一定范围内,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一定范
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
小。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拉伸弹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大,弹簧的伸长就______,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
的。
(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使用前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老师帮你:请你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测量仪器使用前应
该注意的三点)
2、总结: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1)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加在测力计上的力
不能超过其_______;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_____;
(2)测量前,沿力的方向轻轻来回拉挂钩几次;
(3)使用时测力的方向应与测力计内的弹簧的______方向一致;
(4)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________垂直。
练习: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1n,2n,5n的大小。
17 / 42
2、 用小纸条拉弹簧测力计,一直到小纸条拉断为止,注意拉断
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有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
大些,你知道为什么吗?
知识拓展:弹簧测力计的种类
你预习了本节课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作业:1. 自制弹簧测力计(注意刻度的划分)
2.用自制弹簧测力计测量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并且记录下来课堂
展示自己的成果。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 导学案作用:
2. 构造:
导学案导学案导学案 弹性形变 弹力 弹簧测力计 3.原理:
4.使用方法
18 / 42
形变
塑性形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初
步的观察能力,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
力为宗旨, 学生课前已经通过教学案作了充分的准备,通过一系列的
活动和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和展示,学生的兴趣很浓厚,达到
了变”我要学”为”我要学”的目的.只是课堂还需要老师再加强组
织,部分学生还是不敢发言,时间有些紧张,练习偏少.课后给学生布
置了适合学生动手的作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弹 力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的有无和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的大小.
19 / 42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
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
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20 / 42
一、关于讲解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
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
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
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
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
于观察.
二、关于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
——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
题简单化.往往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的作用.配合教
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21 / 42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
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
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
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
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的概念: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
用.这种力就叫.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2 / 42
(2)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
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
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
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
的方向.
7、胡克定律
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越大.弹簧的,与 形
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的大小 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成正比,
即:
式中 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
23 / 42
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
的串并联进行研究。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研究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
记录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
理以及结论。
弹 力 6
教学目标:
24 / 42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
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
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
三、德育目标:
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能力,结合实际的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2、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答疑
教学用具:
25 / 42
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
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得力子,谁
来说?
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
……
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形变的概念
2、理解弹力是因为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3、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4、知道形变的种类
26 / 42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1)实验演示:
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
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
老师:对,这就是形变。
板书: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
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
的作用,就被弹起。
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
引导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
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
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
生地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7 / 42
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2、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实验操作: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
(1)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
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用力压桌面,同学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
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
变化。
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
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
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
形成。
3、弹力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
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
支持的物体。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
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
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
28 / 42
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
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
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
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
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
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
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1) 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
(2)师生共评: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
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
弹力垂直于这个共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强调:象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
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
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这是判
29 / 42
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得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
有发生形变。
5、形变的种类
请同学阅读p6,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生:形变分为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比如弹簧的伸
长或缩短为拉伸形变,弓、跳板的形变为弯曲形变,金属丝被扭转为
扭转形变。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
弹力就越大。
三、小结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的确定
3、形变的种类
四、作业
p8、练习二、3、4、5
五、板书设计
弹 力 7
一、 说教材
30 / 42
设计意图:孩子们玩过各种各样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
玩具保龄球等,并且知道这些球的特点和玩法,它们都具有弹性,而
弹力球具有比其它球都大的弹性,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发现弹力球在
有些地方跳得高,有些地方跳的低。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精神,促进幼儿动手能力,设计了大班科学
活动《弹力球》。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操作,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
的多种方法。
三、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2、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四、活动准备:
1、活动要在玩过几种球的基础上进行。
2、弹力球或玻璃球幼儿每人1个。
3、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使弹力球跳的低的辅助材料(如木板、
地毯、海绵等)
五、教法与学法
31 / 42
教法:
1、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让
孩子快乐的玩弹力球。
2、引导法:针对幼儿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
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的调控能力。
学法:
1、自主探索法:为幼儿准备多种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主
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弹力球的弹性。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
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
的互动。
3、记录法:幼儿在记录表中填写探索结果。
六、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你玩过什么球?
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
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
32 / 42
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
2、弹力球跳起来。
——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
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
——怎样让弹力球跳得高?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比较:那个球跳得高。
通过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与交流。幼儿总结:弹力球跳得最高。老师:
“咱们再来一次弹力球跳高的比赛,看看谁的弹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
——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
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
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
一试吧!
——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
33 / 42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
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
低。
4、操作记录。
——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
七、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教师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教学模式,
从感知弹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弹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
了丰富的材料,目的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一步步的启发引
导,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很
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弹 力 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的有无和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
34 / 42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
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
35 / 42
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
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
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
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
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
于观察.
二、关于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
——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
题简单化.往往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的作用.配合教
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36 / 42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
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
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
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
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的概念: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
37 / 42
用.这种力就叫.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
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
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
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
的方向.
7、胡克定律
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越大.弹簧的,与 形
变的关系为:
38 / 42
在弹性限度内,的大小 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成正比,
即:
式中 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
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
的串并联进行研究。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研究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
记录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
理以及结论。
39 / 42
弹 力 9
[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
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
(一)形变
(1)形变
(2)弹性形变
演示图示1中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
40 / 42
③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
(二)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④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
⑤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
与钢尺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
力。)
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
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①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②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
体)。
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
41 / 42
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③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
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
的弹力,与 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
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
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
长或压缩形变。
三、小结
四、学生练习:阅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3)(5)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业本上写(2)
(4)。
42 / 42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0:5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834581779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一物理教案 弹 力9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一物理教案 弹 力9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