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救赎与爱

更新时间:2023-05-25 09:42:41 阅读: 评论:0

舔小豆豆-学籍管理规定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救赎与爱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狗的特点是什么)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救赎与爱

印象中的阿富汗是充满了战乱与暴力的,但是当我起初翻

开扉页,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空气清新、绿草如

茵、一群少年乘风而狂奔,追逐着漫天的风筝。风筝在此书中

不仅承载着友谊、善良、勇敢等等太多美好的字眼,还象征着

主人公心灵救赎的希冀,当他再次放飞风筝的那一刻,他的心

中满是纯粹的爱与虔诚。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背

负罪恶的十字架是痛苦的、内疚的,而做到“勿以

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则会给内心带来丰盈和自由。

故事的开篇向我们呈现的正是人性中最干净清澈的品质

和真善美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读来倍觉轻松舒畅。主

人公阿米尔与哈桑情同手足, 他们之间没有隔阂、 无话不说,哈

桑虽身为仆人却果敢坚决,在追风筝大赛中对阿米尔鼎力

相助。但随着时间轴的推移,阿米尔为了得到父亲的肯定与

爱,懦弱、自私的个性逐渐浮出水面,眼看着哈桑受辱他选

择了缄默、后又在愧疚和自责中一度沉沦,想方设法诬陷并

逼走哈桑。紧接着战乱来临、家国破灭,当富家少爷的身份

转变为流落他乡的普通人时,随着主人公的成长,他迎来了

自我救赎的征程,踏上了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却得知哈桑

与自己血浓于水,而斯人已逝、追悔莫及只是无济于事,这

一次主人公终于鼓起勇气,选择用爱呵护着、温暖着哈桑的

儿子索拉博,与他一起追逐同一天空下曾经追寻过的珍贵的

美。

正如书中的一段话所说: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曾不

惜一切去追逐当下最执着的想要得到的事物,它也许只是爸

爸的专宠、兄弟的情谊、对那个一直暗恋的王子抑或公主的

爱慕 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

奔跑着,一直向前,眼中心里想的都是它。可是当时光滚滚

向前,我们是否发现曾经执着追寻的、或为此放弃了的都是

值得的呢?为了得到,我们曾选择放弃、背叛、谎言、隐忍

可是那短暂的得到又会怎样呢,幸福和快乐只是慢慢淹没在

自责、愧疚和恐惧中!当真相揭示出哈桑就是阿米尔同父异

母的弟弟后,我终于明白,阿米尔的父亲为什么要一生行

善,体恤穷人,帮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他是在

用这种方式来自我救赎,救赎自己对真相的隐瞒,救赎哈桑

本可以得到的父爱和温暖,于是通过善来战胜自己曾经的

恶。

其实书中的大部分篇章读来是让人遗憾的、可惜的,甚

至读完心中久久郁结着不畅的情绪,我想这不仅仅是由于主

人公曾经因嫉妒、逃避所产生的负面行为,以及一些反社会

暴乱分子的出现、战乱频繁导致的民不聊生等,同时某些细

节就像面镜子映射出平日社会上常有的一些欠妥之举,比如

得失心的失衡、 言语上对他人的伤害、 危急关头的推诿塞责,

等等。或许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我们有着诸多不善的时刻,

或许提及善恶这样一个挖掘人性的命题太过沉重,但当我们

因为怯懦、自私、贪婪而饱受心灵的鞭挞和愧疚,我们又能

否安心?又如何不去重新审视自己,找寻救赎之路?作者卡

勒德·胡赛尼的笔触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我们的内心,

让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是否真的做到了问心无愧?

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向我们缓缓道来:我追。一个成年人

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

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救

赎是难的,它是一场与自己的博弈,是善与恶的较量;救赎

亦是简单的,秉持更多的善念,勇敢地追寻,终会到达爱的

彼岸。

什么运动瘦脸-小学300字作文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救赎与爱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09:4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78961177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追风筝的人》有感:救赎与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追风筝的人》有感:救赎与爱.pdf

标签:心灵救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