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范文
一
解花语
文/啊那是
犹记得儿时岁月,不解花语,那花开得再美,再盛,我也仅仅觉得,这花开
得美,开得盛。看得高兴了,便做出辣手折枝的事情来,没有一丝不忍,也没有
一丝愧疚。
那是因为,在我眼中,花,只是花。
渐渐的,我长大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再也不忍去折花。我发现,花,有
自己独特的语言。这门语言非常精妙,却并不精深。说它精妙,是因为要用独特
的方式与它交流,方能够领略到花语之美;说它不精深,是因为要听懂其实很简
单,只要静静站在花前,用心去聆听,就能与它交流。
初春之际,一个个花骨朵挂在树梢,嫩嫩的,柔柔的,卷曲着身子揉着惺忪
的睡眼,在熹微的日光下,渐渐精神起来。这个时候,它在告诉我,它好想绽放,
它一定要成为最繁最盛的艳丽花朵。
到了仲春,花开得正盛,清香四溢,花团锦簇压满枝头,在灿烂的阳光下,
嬉笑争春。这个时候,它在充满自信地笑问我,它好看吗?
直到暮春,数场春雨,几阵东风,于是红稀香少,绿肥红瘦,落花满地堆积,
那香艳繁华终化作尘土,只有零星残红,瘪挂在枝头。这个时候,它在啜泣,它
在向我低声哭诉,告诉我青春已去,来日犹长,没有了最美的样子,终日何以为
继?
于是,我生出一阵伤春惜春的情感来。
现在,在我眼中的花,已经不是花了,它是我能够与之感同身受的伙伴。它
茁壮成长之时,我能感受到它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它青春靓丽之时,我能够感受
到它欢喜昂扬的自信;它凋零衰败之时,我能够感受到它的伤怀悲哀。
有时候我在想,上天赐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或许一颗读懂万物之灵的慧心。
若想照见这颗慧心,便需留心身边的景致,去发现遗失在角落的美。山涧静流,
落花浮水,盈盈动人之美;清露晨流,隽红微润,楚楚可怜之美;漫天花雨,
随风飘飞,清扬洒脱之美。这些美都源自于花,普通的花,不同的姿态,若不主
动去发现,又怎能欣赏得到呢?
这个世界,有太多出其不意的美好,而这些美好就像一道题,你如解得了,
便能享受到一种内心照澄的惬意。这个时候,或许你会发现生活的姿彩远远不止
你所见到那些。
万物有灵花有语,春来春去几多情。只有窥得妙径,一解花语,方才知道春
来春去,竟是这般令人心怀旖旎。
解析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抒情散文,在全文的前半部分中,儿时的“不解花语”和如今的
“感同身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立意:这个世界,有太多出其
不意的美好,而这些美好就像一道题,你如解得了,便能享受到一种内心照澄的
惬意。
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匠心,很值得各位小可爱借鉴!另外,文章中诗一
般的语言,也给读者一种轻快幽美的感受。可以说,在“立意”、“结构”、“语言”
这三个方面,作者都做的相当不错。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还存在着一些“遣词造句”层面的失误,比如说,第八段中
的“它是我能够与之感同身受的伙伴”这一句,若改成“它是我心有灵犀的挚友”会
更好呀~
二
春风花信 人间歌满
文/月移花影
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天真烂漫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
怆江潭”的深情无奈;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宁静到“杨柳岸,晓风
残月”的离愁别绪。大自然于无声处诉说着最生动的语言,这些“语言”进而被采
诗人,诗人,词人捕捉,融进他们的诗歌,他们的诗歌又被装订进史册,构成
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大自然是无声的智者,却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展
现着动人心魄的美。美国作家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看到那些岁月
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梭罗于瓦尔登湖畔建起自己的小屋,
远离喧嚣红尘与工业文明,与松鼠,鸟雀为邻,用心倾听自然的语言,感受自然
之美,怡然自得,并收获了内心的宁静。
世界诸多语言中皎皎似明珠者数不胜数,而我独爱汉语中的诗词歌赋。以自
然之景入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而将诗人特殊的情感寄托在具
体事物之中,从而形成意象,则是中国诗歌独有的语言。皎若天上月,以月寄相
思。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是以月寄托对朋友的关怀与
祝福。辛弃疾的“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以月自喻,体现
词人冰雪般剔透的报国心和百川般宽阔的胸襟。元代散曲家张鸣善的“月有盈亏
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以月之盈亏喻指人家的团圆与别离。这些诗歌的
语言融在我们的骨血中,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分隔两地的亲朋好友只要
抬头望一眼那冰轮,自不必说,我又想起的远方的你。
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歌赋对于记录我国传统
节日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诗歌教学也是汉语美学教育的课程之一。过去春节时,
人们饮着屠苏酒,燃放鞭炮,更换桃符,于是有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的温馨平淡。重阳节时人们登高望远,是有插茱萸,簪菊花的习俗,
于是有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脍炙人口。我们注重保护传统节
日,并将其列入法定节假日。若是在传统节日时,吟诵传统佳句,不仅可以增进
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与名
篇也许曾令不少学子为之苦恼,可如若将自己置身其中,与古人对话,想必更
能体验汉语之美。
自然与文字耳鬓厮磨,谱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
蹀躞,以此为归。
解析
“自然与文字耳鬓厮磨,谱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这样的立意新颖、独特,令人
眼前一亮。文章的前半部分谈论自然的美和自然的语言,后半部分谈论汉语的独
特与汉文化的精神。最后,作者给出自己的立意,即:“自然之美”与“汉语之美”
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结构上的编排,可谓独到。另外,从文章的“旁征博
引”中,我们也不难感受到作者的渊博学识,这可是征服阅卷老师的一大利器,
望作者继续保持,再接再厉,其他的小可爱也要跟上,认真学习、用心积累。
不足之处就是有些地方表达欠清晰,用词欠准确。比如说,第三段中,“则是中
国诗歌独有的语言”中的“语言”一词,如果改成“特点”,就更符合语境了。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8:3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24725531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8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和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8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和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