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山怪石的词语
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
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1黄山四绝之一:奇松其实,黄山"
无处不松,无松不奇",黄山奇松,是黄山的奇绝景观,位列"四绝"之冠,是我国东部高
山的主要松属中的一种。
黄山松松的生长高度,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花岗岩分布区,其松针叶短粗而稠密,
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盘根于石,傲然挺立,以天然造型而称奇,它以坚石为
母,云雾为乳,在极艰难的环境中缓慢生长,一株外形矮小的黄山松,树龄往往也在几百
年,甚至千年以上。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松,生于危崖,立于绝地,是大自然优胜劣汰而生出的天子骄子。它形态奇美,
神韵非凡,“矫如龙,盘如虬,昂如鹤,立如人,偃如雨盖,卧如扶栏”,是安徽省得省
树。
黄山是松树的海洋。“峰峰石骨峰峰松”。
目前黄山十大名松中,如裸根似盘龙五爪的龙爪松,盘曲生长、伏卧昂首的卧龙松,
探海凌波的探海松,引入仙境的接引松和生长有56棵枝桠,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
结松,以及黑虎松、连理松等,无不令人叫绝,拍手称奇。黄山四绝之二:怪石在波澜壮
阔的黄山峰海中,怪石嶙峋,星罗棋布,形态殊异,争相竞秀,可谓“峰峰无石不迷人”。
目前载入《黄山志》中有名的黄山怪石就达121处,还有许多颇具观赏价值的怪石,
至今还尚未命名,正待我们敞开思维,为他们命名立传。黄山怪石,大者就是一座玲珑剔
透的小山峰,如仙桃峰、笔锋,老人峰等,这些亦峰亦石的景观,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称奇
于世的奇峰,盖由于这些峰上形象生动的怪石而得名。
而小型怪石,却恰似一座大的盆景,如“猴子观海”上的“猴石”,“鳌鱼吃螺蛳”
中的“螺蛳石”等,块石大小均在3米以内,如雕如塑,妙趣横生。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
改变,景致随之变化,具有移布换景的奇趣, 如天都峰侧的“金鸡叫天门”,由天门坎
再回首东望,石景变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门溪旁的“喜鹊登梅”,若从皮鹏的入口处
观之,则又变成了“仙人指路”。
这些怪石,均属变换岩石地貌景观。黄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义,也饶有趣
味,主要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与宗教仅相依联,带有浓重的仙家色彩;或以
禽兽形象或以物件状态、人物行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对各种形态毕肖的怪石
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给静态的石景赋予了活力。
有些石名,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如“关公挡曹”讲的是“义”,
“周王拉车”体现的是“礼”,“孔明借东风” 宣扬的是是“智”,“武松打虎” 宣扬
的是是“勇”,“介子背母” 宣扬的是是“孝”,“苏武牧羊”宣扬的是“节”,这些
寓教于游的石名,能给人们的认识以深刻的启迪。黄山四绝之三:云海"黄山自古云成海",
这是已故的刘伯承元帅在畅游黄山后欣 然留下的诗句。
云海是山岳风景区的重要景观,而黄山云海更为千山之最,是黄山最引人入胜的景观。
云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规律,黄山山高谷地,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
因而湿度大,水气多。
雨后常见屡屡青烟,自山谷升起。全年平均有雾天250日左右,真可谓云雾之乡。
而每年的冬春季节,因为冷空气活动频繁,在雨雪天气后,常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
尤其是壮观的云海日出,让无数游客流 连忘返。黄山云海,令人叫绝,其山秀峰叠峙,
危崖突兀,幽壑纵横。
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跌,环流活跃。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峰飘移,时而上
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古人有诗赞曰: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楫随波
漾。
黄山四绝之四:温泉黄山因群峰高耸,暖、冷空气在其上空对峙时,成云致雨,落即
为涧,山涧溪流,汇聚而下,瀑布飞虹,冲积成谭,潭溢而成溪泉。黄山有名可数的就有
36源、24溪、3名瀑、15潭、15泉、7池和2湖。
山中水体胜景,随处皆是。溪流纵横交错,深潭清澈见底,流水潺潺,如同鸣弦;听
涛看泉,别有风味。
黄山以瀑水景观为最,悬垂如练,溅珠喷玉。黄山瀑水,以九龙瀑、人字瀑,百丈泉
最为壮观,或悬垂喷涌,或迂回奔鸿,或飘忽潇洒,气势各一,饶有情趣。
温泉是黄山四绝之一,因为此泉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又称“灵泉”,水温常年保持在
42℃左右,日出水量达400吨。黄山温泉水质纯正,温度适宜,清澈甘醇,来黄山游览的
历代文人雅士均曾沐浴期间,并留下了大量的诗词誉之.贾岛就称: “此水真吾师”。
郭沫若赞曰“黄山黄山诚是奇,尚有温泉足比华清池”。
1. 山可真险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黄山上的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
阔的黄山之中。这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
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妈妈站在鳌鱼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动好像就会从山崖上跌
落下去。
2. 鹰石高高耸立在几株矮松间的石头,直上蓝天,鹰嘴向下勾着,翅膀向下夹紧,
傲视着蓝天。
3. 石头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信你看山野里到,那里到处都是石头,河边
上、海滩上也能见到各种各样滚圆的或有棱角的小石头,就连我们的城市里也拥有大量的
石头:石头铺成的路面,石头砌就的建筑和台阶,石头装饰的墙面和雕塑。
4. 登上曙光亭向东边远眺,在始信峰右侧,立着一排石头,好像几位穿着道袍、头
挽发髻的仙人,其中两个面对面坐着,中间一棵树冠平平的松树,像平放的棋盘,这就是
传说中对弈了千年还不够的“仙人下棋”。
5. 登上光明顶,我眼前呈现了壮丽无比的云海奇观:无边无际的云,宛如一片汹涌
澎湃的大海,波起峰涌,雪浪千堆,成千上万座青黛色的峰尖峙立在云雾里,危崖突兀,
幽壑纵横,云雾忽而像条白龙,悠然地在山峦中游走,上下飞跃,忽而像一群身穿纱衣的
仙女,翩翩起舞,忽而像千军万马滚滚而来,忽而像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在两座山峰之
间一泻千里,奔腾而去。
6. 这一大堆岩石守卫着一个隘口似的地方,……再过去一点,山已经抖掉了草地和
花朵,只剩下石楠做衣服,巉岩作宝石--那儿,山把荒芜渲染成了蛮荒,把娇艳换成了严
峻--那儿,山守护着孤独的残余希望和寂静的最后藏身处。
7. 黄山不仅有奇石,奇松,云海,而且有壮丽多姿的瀑布美景。
8. 山,好似让众人拥戴的伟人,仁厚是他的本色,静立,献出了唐古拉山的皑皑白
雪,献出了黄山的温泉、云海、迎客松;山,相信沉默是金,他无语、无怨、无悔、无去、
无从。然而冥冥之中,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动人的神话,最美的风景。
9. 黄山可真险啊!我从来没看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峰危屹立,怪石嶙峋。崖
峭似刀削,几乎是九十度垂真的真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好像一失足立刻就会从崖
上跌下去摔的粉身碎骨似的。
10. 这一处的悬崖峭壁,壮观雄奇,最怪异的是两条形状像蛇的石头,从几块较小的
石头中伸出来,伸向山石上一片小小的松林。
11. 原来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看这些山石,形状趣味也不相同,正如苏轼诗中
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2. 千奇百怪的松树破石而出,迸发着顽强的生命力。我感到十分惊奇,导游解释说,
松树的种子被风送到花岗岩的缝中,生根发芽,靠吸收雷雨天气产生的氮和花岗岩中的钾
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下,它们坚毅傲然,历经风霜雨雪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13. 在光明顶上远眺,嘿嘿,我终于找到“猴子观海”了,北海景区的那只猴子猫着
腰蹲在山顶上,俯瞰着云海起伏,有趣极了。
14. 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黄山真奇妙。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
图画,内容异彩纷呈,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
15. 黄山是一片松与石的海洋,山峰也是石头,石头也是山峰,千奇百怪的松树长在
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到处都是松树,到处都是石头,奇松怪石,相映成趣。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怪石,千奇百怪峰峦雄伟 峰峦叠嶂 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连绵起伏 千峰万仞 危峰兀立 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连绵起伏,重峦叠嶂,孤峰突起众
喣漂山 〖解释〗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
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渊停山立 〖解释〗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义
海恩山 〖解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移山造海 〖解释〗移动山岳,造
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移山填海 〖解释〗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
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移山跨海 移山竭海
移山回海。
犀牛望月:景点位于玉屏景区至莲花峰间,在原八百级莲花岭旁,蒲团松上方,有一
奇石,酷似犀牛,仰头向天,形似望月。
虽然犀牛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可它也有温顺的时候。那只屹立在山顶上的石犀牛既不
在乱蹦乱跳,也不在大声吼叫,而是头仰望着天空,半蹲着,就想在做美梦。他的神情十
分专注,凝神地望着又圆又皎洁的圆月,痴了一般,仿佛见到了广寒宫里的嫦娥姐姐和玉
兔。我想这该是“犀牛望月”了吧!
犀牛望月: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
初不在角。”谓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吕东莱畜犀
带一围,文理缜密,中有一月影,过望则见,盖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后因形
容长久盼望
远远望去,只见一只犀牛站在山头望着西天,形似犀牛望着夔门秋月,故得名“犀牛
望月”,“犀牛”山色铁青,在蓝天的衬托下,如同一幅剪影悬挂在峡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8:0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22486177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黄山怪石的词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黄山怪石的词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