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赠汪伦古诗配画

更新时间:2023-05-24 15:45:10 阅读: 评论:0

文化素材-学生自我评价15字

二年级赠汪伦古诗配画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忸怩作态)

二年级赠汪伦古诗配画

【注释】

1.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

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2.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

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4.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不及:不如。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

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

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

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

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

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

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

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

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

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此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

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

味。

【创作背景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

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

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

汪伦。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

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

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教学目标:

1、会读“赠”“伦”两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诗情。

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最要好的朋友吗?感情怎样?谁来说说?生:

(略)

师:是啊,朋友之间的真情值得珍惜!在古代也有两个人,他们之间的感情也

很好。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32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5课,古诗三首中的其中的一首 ——《赠汪伦》。板书课题:《赠汪伦》。

2、释题:师:“赠”会读吗?“伦”呢?读一读。“赠”什么意思?赠给谁

的?谁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作者: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请看大屏

幕。(出示李白的简介)

4、《赠汪伦》诗的由来:师: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吗?请看大屏

幕,教师解说。

二、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1、配乐朗诵。(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认真听。)(播放课件)

2、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生:(略)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生:(略)

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生:(略)

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生:(略)

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

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

读,来吧,开始!

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生:(略)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生:(略)

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踏歌”呢?生:(略)

师:这句诗该怎样读?生:(略)师: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从哪里看得

出?

生: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

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从“踏歌”可以看出。

师:是啊,多感人!多意外!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意外,和感激的

心情来读。谁来读这句?

4、总结一二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略)

师重复同学的回答,板书:---------------------,并指出这两句是

“叙事”。板书:叙事

5、激发想象。

师: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回到李白那个年代,回到汪

伦送别李白的那个场景,去亲身体验一些他们离别时的情景。教师指出:可以从动

作、神态、语言、离别的画面去想象。

师:谁来说说?你想说那个方面?生:(略)(动作,可表演)

6、解读三四两句。

师: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一方面,诗句讲究凝练,不枝枝节节,另一方

面,对于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而言,再多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再多的言辞也是无

力的,再多的表达也是多余的,他们只有默默相视对方,唯有任桃花潭的水静静的

流淌,以此来叙说着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齐读三四两

句!

师: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1、我读懂了它的意思: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

的情谊深啊!

师:“不及”什么意思?生:(略)

师:这句诗还可以怎样理解?

2、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3、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怎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呢?

师:这两句诗你还读懂了什么?生:他们的感情深厚。

师: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板书:-

-------------。谁来读这两句?生:(略)

师:这两句在语调上应该怎样读?生(略)

师总结:第三句要读成升调(示范),齐读!还不够深,再读!对了!第四句

要读成降调,(示范),齐读!还没降下来,再读!对了!这样一来形成了对应回

环,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

师: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还要用什么语气来读?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生:

饱含深情!

师:是啊,饱含深情!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想不想再读这两句诗?

站起来读,好吗?读呀!

三、整体回顾,升华主题

师:感觉累吗?甩甩膀子!好,现在我们再来看整首诗,这首诗前两句叙事,

叙述了-----,后两句抒情,抒发的感情是---------。(师生共同完成)

师:从整首诗看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生:(深

厚、深情厚谊)师:对!这首诗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板书:深情厚

谊。

师:会读吗?一起来读!开始!

师:会背吗?合起书本,试试!

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

师:古诗美吗?生:美

师:是啊,古诗很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音韵谐和,很过瘾!但这首诗更美的

是李白和汪伦之间真挚的情感!想不想再读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请听!(播放课

件)

师:是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

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

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我们再来欣赏李白的《赠

汪伦》播放配乐朗诵。

五、作业设计,延伸课堂

师: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生:(老师)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生:(想)

师:敢不敢?生:(敢)

师: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

六、结束语

师:时间匆匆,转眼间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通过交流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啦!我

会记住你们,你们会记住我们吗?生:(会)谢谢大家!我想会的,因为李白和汪

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在我们心间流淌,就让我们在李白和汪伦之间的真挚感情中结

束这节课吧!(播放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zèng lún

25

李白

古诗《赠汪伦》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

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难理解的;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又是很难上的,不好把握,

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

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本学期初,我尝试了一节古诗教学,有成功的地方,

更有很多方面需要再努力的。

新课伊始,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诗句进行对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

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首先

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

感。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

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

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

升华。

设计练习: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历与老师、同学、亲

戚、好友分别, 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这些

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古诗或名句送给你的老师、同学、亲戚、好友 ,也可以自

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

下雨的作文-心理健康活动

二年级赠汪伦古诗配画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5:4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14310177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年级赠汪伦古诗配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年级赠汪伦古诗配画.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