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
【必备】《荷塘月色》教案三篇
《荷塘月色》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
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程序
课前:①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②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
②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
课后:①整理课堂笔记
②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
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四、教学过程
阅读训练资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
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
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
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
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
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
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
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
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
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
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1、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处的环境是由哪几个空间立体地构成的?
析:院子、夜空、墙外、屋里、门外)
(2、在本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叠词?有何作用?析:日日、渐
渐、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
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
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
的。)
沿着(为什么不用通往?析:沿着是围绕,才可见荷塘四面的景色,而通
往则表示还走在往荷塘的路上,无以得见荷塘四面。)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
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
情景前后有何联系?析: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
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
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在
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析: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
析:淡淡;流露了怎样的心情?
析:淡淡的哀愁。)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若换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
踱: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
若有所感,在幽闲、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
融合的神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联系上下文,
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析: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
以超然;自由的人)到了别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
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
我且受用(妙处和受用两个词,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析:从淡淡的哀愁
到淡淡的喜悦)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上下文的联系中
有何作用?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弥望何解?析:充满视野,满眼,如春色弥
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亭亭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它修饰
的是舞女还是裙?析:与高相呼应,修饰舞女)的舞女的裙。(本句运用了比喻修
辞,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本体叶子;喻体亭亭的
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层层的叶子中间,(田田与层
层是对前面哪个词的具体解释?为什么?析:曲曲折折;田田描其连绵不绝,层层
描其高低有序),零星地点缀(点缀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析:零星)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若换用其它
修辞手法好不好?为什么?析:拟人;不能换用其它修辞手法,因为拟人的运用可
以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同样千
姿百态,楚楚动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
本体白花;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1、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
似;2、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
3、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微
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了通感的写
景方法,试述什么是通感?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有何相似?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析: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
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
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似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
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
深远地想象和联想。)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颤动的原因是什么?
析:微风)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
便宛然有了一道(为什么只有一道而不是几道?析: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凝碧
的波痕。(波痕为什么是凝碧的?析:田田、层层、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
下是脉脉(写出的流水的什么特点?析:无声、含蓄)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
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一段所写的景物的顺序能不能调动?析:不能。因为叶子出水很高,
而且是田田的,目之所及肯定首先是叶子;因为白花是点缀其间的,而且白而发
亮,所以接着写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花是零星的,所以微风过处有清香;因为有
微风,就有了波痕;因为有了波痕,便看见了底下的流水;因为有流水,所以叶子
更见风致。作者的目光又回到叶子与花上,从而顺理成章,从容不迫地引出下文对
静静地泻在叶子与花上的月光的描写。景物出现的顺序是有着极强的前后关联的,
极富层次感,绝不能调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
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
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
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
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
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
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
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
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
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
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
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
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
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
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
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
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
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
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却和谐如
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
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
淡淡的喜悦。)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
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
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
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
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树梢上隐隐约约的
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
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
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析:由路
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
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
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对古
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
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
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
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o首徐回,兼传羽杯;��将移而藻挂,船
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
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
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
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
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
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
了)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
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
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
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
绪如何?析: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
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缘由:心情颇不宁静(情感基调,下文不断揭示和照应)
一、月夜出门
目的:看月下荷塘
小路:曲折、幽僻、寂寞
总写荷塘月色
树:蓊蓊郁郁
月光:淡淡(景物色调)
心情:淡淡的哀愁
二、漫步小路
感想一:象超出平常的自己
勾勒荷塘轮廓
直抒胸臆
感想二:觉是个自由的人(照应一)
感想三: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
心情:淡淡的喜悦
荷叶
多、生意盎然:田田
高、美:亭亭、舞女的裙
颜色:点缀着些白花
荷塘
荷花
姿态:袅娜地开着(盛开)
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
光亮:明珠、星星
荷香:渺茫的歌声
荷波:象闪电、霎时、凝碧
三、细写
荷水:脉脉
荷塘月色
(叶子:更见风致)
从月色的角度,正面写:如流水、泻
青雾:薄薄,似牛乳
似轻纱
从景物的角度,反衬:
叶子与花:似梦
月色
树影:黑影、倩影
光与影:不均匀、和谐
如名曲
写月光下
近景
从面上写:树色阴阴、
的荷塘四周
似烟雾
静态
从点上写:杨柳丰姿
远景:隐隐约约的远山
(仰视)
平视:路灯:无精打采
动态:蝉鸣、蛙叫
心态:我什么也没有(照应二)
淡淡的哀愁
四、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照应三)
《荷塘月色》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根据本
单元学习重点揣摩语言,那么教学本文,应从感受景物的特点入手,来把握作者的
感情,进而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品味语言时先让学生充分地尽情地朗读,感受和
理解语言之美,然后要求每人选择一段或一两个句子评点,老师适当给以点拨和引
导。引入《杨义评〈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评〈荷塘月色〉》两篇观点相左的文
章,让学生交流讨论。课后以我对《荷塘月色》语言风格的看法为题写一篇短评。
[得意之笔]
1.作者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
志。在作者的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这一
切,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自华,后该名自清,
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荷月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一个清字:出淤不
染,皎洁无瑕!而作者一生都无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贫,清白,清廉。
(只有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独到的艺术魅力)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比喻形象生动,形神兼
备,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形态美,而且化静为动赋予了荷叶勃勃生机,展现了荷叶少
女般的纤柔娇美、绰约丰姿。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无精打采的,是瞌睡人
的眼。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写出了月色的迷蒙暗淡,显示作者渐露忧烦伤感之
情。描摹物态,信手拈来自然成文,毫无斧凿之痕,非大家不能为也。
(用词设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联想)
3.(1)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都写到了月光,借月光来抒发自己的
某种情思。下面四句都描写了月光,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l.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l.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l.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象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
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l.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
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下面四句诗,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写《荷塘月色》一文的动机和心
情?
l.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l.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l.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l.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题目,有助于能力的迁移)
[思想感片]
朱自清中国知识分子自画像
月夜下,荷塘边,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在不停地徘徊,他偶尔驻足望
一眼点点荷花,随即又陷入了沉思。此时月色迷离,夜阑人寂,蝉声和蛙声不时传
来,撩拨得人心烦意乱。
每每读《荷塘月色》,就想见了这种情景,不禁暗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
样,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细多感的人。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
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先生的形象无疑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欲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先生
无疑是最好的样本。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多难。
先生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但穷困潦倒一生,虽与身处乱世有关,却足以
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蹇。历代统治者都是五大郎开店,对知识分子既嫉妒又
惧怕,再者是轻视,斥之为书呆子,迂腐可笑不谙世事。他们官场上不会阿谀奉承
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赏识;商场上不会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故发不了横财。清
苦寂寞,注定是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精神翱翔在科学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却深陷
于龌龊的大地上,灵肉分离苦不堪言。做中国的知识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时是清华的教授,但日子据说过得很拮据,然而先生人穷志不
短,而且历久弥坚,情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面粉,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宁折不弯
的骨气和正气。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可杀而不可辱,头可断而魂不
死。这种特立独行高傲无羁的人格,最大地显示了生命的高贵和尊严。伯夷不食周
粟,有人视之为傻瓜,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把他做为义的化身歌而颂之。朱自清做
的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人以此非议之,但事实已经证明,现在的中国最缺乏的
正是这样的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爱国。
先生教务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经常是身心俱瘁自顾不暇,但他仍密切关
注时局发展并为此寝食不安,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爱国精神。位卑未敢忘忧
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尤甚。这种爱国情感,仿佛与生俱来至死不
悔。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奔走呼号的是他们;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
时候,不甘现状居安思危的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古一脉相传。他们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为己任,真正是中国各阶层中最杰出最优秀的一群人。
中国知识分子,可怜!可敬!可爱!
[一孔之见]
(1)《荷塘月色》整篇文章设喻达14次之多,除少数堪称佳构外,大
多均不足称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平淡无奇,了无新意,比作刚出浴美人,
又有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声,把月影比作名曲,更是牵强附
会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视之,认为神奇之至,未免有些夸张。
(2)《采莲赋》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向,令人无从把
握。作者饱受国事家事之忧,意欲寻一别样天地,以求解脱,解脱不成,便借诗抒
怀,这可以理解,可诗中明明表现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戏缠绵悱恻的恋情(《采莲
赋》)、女子对心上人的表白和思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于情感生活上有
难言之隐?联系1927年的社会大背景,又不能这样理解。前后矛盾,白璧有
瑕,实在遗憾。
《荷塘月色》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结合本单元的推荐阅读,由学生自己向同学推荐自己所读过的朱自清的散
文,导入课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
1. 自读感知
(1)布置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或者书籍查找朱自清的生平作品以及《荷塘
月色》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发言适当补充。
(2)整体感知:多媒体课、录音带或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反复朗
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学生自读,边读边作圈、点。
2. 理清本文的感情线索
(1)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
句,并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明确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
失宁静
本文写到结尾,作者的心情其实并未平静下来,为何他“心里颇不宁静”
呢?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可根据当时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性格等分析,有多
种原因,但要在文中找到根据。
3. 探究阅读
(1)结合初中时所学过的朱自清所写的散文《春》,自由讨论:《春》
与《荷塘月色》,比较喜欢哪一篇?
(2)当你心情郁闷时如何排遣烦恼心情的?请你向朱自清推荐一种更好
的排遣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发言结果。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3:0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904703177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荷塘月色》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荷塘月色》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