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
为“诗史”。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杜甫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
读学习
杜甫的生平经历
1.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
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
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
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
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
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
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
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
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
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
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
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
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五百字》。
2.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
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
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
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
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
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
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
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
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
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
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3.为官时期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
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
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
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
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
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
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
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
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
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
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
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
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
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
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
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
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4.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
《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
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
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
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
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
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
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
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
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
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
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
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
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
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
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
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
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
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
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
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
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5.江舟长逝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
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
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
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
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
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
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
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
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个人成就
1.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辑有
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
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
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
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
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
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
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
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
“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
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
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
《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
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
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
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
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
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
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
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
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
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
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
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
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
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
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
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
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
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
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
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
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
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
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
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
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
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
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
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 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
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
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 点、
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
施鸿保有《读杜诗说》。 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
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
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
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
馆的《杜甫年谱》。
2.书法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
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
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
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
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
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杜甫的人物评价
《杜工部诗话选》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
可以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
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
皆见于言外。藤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
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也。此皆工妙至
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
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隘,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
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
削之痕七言难于气象雄伟,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
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
宋叶少蕴《石林诗话》
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
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
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有此
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浪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
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
“百年地僻柴门回,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者,当
与渠同参。
宋司马温公《续诗话》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
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
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
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
皆类此,不可遍举。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孟嘉帽落,前世以为胜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
笑倩傍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
胸中度世尔。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余顷年游蒋山,夜上宝公塔,时天已昏黑,而月犹未出,前临大
江,下视佛屋峥嵘,时闻风铃铿然有声,忽记少陵诗“夜深殿突兀,
风动金琅铛。”恍然如己语也。又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道交阴,惟
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又
暑中濒溪与客纳凉,时夕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曰
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此诗平日诵之,不见
其工;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妙。作诗正要写所见耳,不必过为奇险也。
凡诗人作语,要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余读太史公天官书“天一
枪培(注:改为木字旁)矛盾动摇角大兵起〔注:不知在哪断句,存
疑〕”,杜少陵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盖暗
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
宋强幼安《唐子西文录》
古之作者,初无意于造语,所谓因事以陈词。如杜子美北征一篇,
直纪行役尔,忽云“或红如丹砂,或黑如沾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
结实。”此类是也。文章只如人作家书乃是。
宋许顗《彦周诗话》
老杜不可议论,亦不必称赞,苟有所得,亦不可不记也。如唐太
宗,相者如是之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而老杜诗云:“真气
惊户牖”,可谓简而尽。又经昭陵诗曰:“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辞宁戮辱,贤路不崎岖。”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
最盛德也。老杜衡州诗云:“悠悠委薄俗,郁郁回刚肠。”此语甚悲。
昔蒯通读乐毅传而涕泣,后人亦当味此而泣者也。齐梁间乐府词云:
“护昔加穷裤,防闲托守宫。今日牛羊上邱陇,当时近前面发红。”
老杜作丽人行云:“赐名大国虢与秦。”其卒曰:“慎勿近前丞相
嗔。”虢国秦国何预国忠事,而近前即嗔耶?东坡言老杜似司马迁,盖
深知之。
清《全唐诗》
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
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
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
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
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
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还活在我们堆
里似的。”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
“五四”w w w . x u e x i l a . c o m / n e w s / w e n h u a / " t a r
g e t = " _ b l a n k " b d s f i d = " 1 3 4 " > u b d s f i d = " 1 3 5
" > 噀 S / u >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1:2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988641772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