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3-05-24 10:57:38 阅读: 评论:0

学生学习计划-党凯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经验材料)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 篇一

【课标与教材分析】

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

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

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

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

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

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第一部

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

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

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

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

人心的力量。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

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

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

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学生想知道的:文章小标题的结构特点,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及精神品质,文章在记叙基

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能够借助网络及课外资料搜集邓稼先的有关资料,对人物做初步的

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

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 情境设置法 讨论法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

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9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

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

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

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

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

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

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9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

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

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

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

作能力。

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

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

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

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由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照片导入本课。

2、资料汇总,了解背景: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展示,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用课件的形式

展示出来。

3、阅读课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侧重,任选一部分阅读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讨论:六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一部分: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引出,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贡献。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表现了

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从另外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可说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重点写出邓稼先浓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

的创造才能、坚强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为什么要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怎样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怎样看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如何理解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

性格与品质

谈谈作者写作此文的思想感情?

……

美读课文,品味赏析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点,然后用我觉得(发现)……用得好,好在……”的句式品评出

这此内容的精妙之处。

颂读课文,体会深情

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

学过此文,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观看影片,结束新课

观看记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片段,在一种恢弘的气氛里用一首小诗结束本课:

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不知邓老今何在/

忠魂长眠长江畔

教学反思:

教师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是此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对这位科学巨人的感情不仅来自于

文本,还建立在学生事先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怀有一颗仰慕之心,自然会缩减对文章

的理解难度。学生的质疑问难、研究讨论、充分地把他们推上主体舞台,它体现了教师的主

导地位。尤其是让学生直面这位科学泰斗与其对话,真正达到了一种对灵魂的净化。让文章

的人文精神达到极至。另外,老师的情感是把文本、学生与教者联系在一起的融合剂,这也

充分说明一堂好课必须有教师的全情投入方可。另外,用真实的场面并配以小诗结尾,使得

本课教学有种令人荡气回肠的感觉。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遵循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这一原则,学生先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思想内

容,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再在小组里选读、交流、质疑,进一步理

解文章的内容,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最后,朗读文章,

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查资料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

启迪。

2、熟读课文,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有条件的

可以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

教师: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

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教师指导: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下列形式A.用文段的中心句;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

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C.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组讨论: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的中心内容关系并不紧

密,能否去掉?

明确要点:A.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

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

手笔的体现。B.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更是邓稼先光辉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与邓稼先

友谊的写照。

三、研读探究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朗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

九、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第五小节,第六部分。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

崇敬之情。

(通过找抒情的语段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最简单、最直接,学生最易掌握,

此教学环节不但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而且教会学生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

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2、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

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

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

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四、巩固拓展

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

练笔:叙述你所知道的邓稼先的故事,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

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结合课文后思考练习进一步阅读课文。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难点;把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记下来;围绕课

文,查找作者杨振宁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像引趣导入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视频资料。

师: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

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9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

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

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

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

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

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9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

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

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躬尽瘁cuì

选聘pìn无垠yíng殷红yānxiǎn为人知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

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

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四、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

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五、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

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

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

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

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

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

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

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

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

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

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

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六、总结存储

传记人物写法:

1、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下来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3、扬长避短。

教师小结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

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

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

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七、布置作业:

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

2、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进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2、使学生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中重点语段,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词的含义,品析句间关

系及段间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教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梳理和恰当引用,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

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有巨大贡献,为何鲜为人知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细读,体会邓稼先尽管历尽复杂恶劣的

人文环境和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德高望重、严谨沉稳、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

首先是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邓稼先所经历的客观条件概括。

学生对于第二部分的探讨可以得到初步的理解,有着巨大贡献的邓稼先性格沉稳内敛,

没有张扬丰功伟绩的内心需求;他长期扎根于艰苦的科研环境中,也没有被宣传的客观条件。

进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下一环节探讨问题:既然邓稼先没有张扬功绩的内心需求,也没有

被宣传功绩的客观条件,那么他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呢?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

教师可以先给出几种假设,比如名誉权力?教师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就这两个

做出贡献的动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精读,体会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真

正动力,进而感受其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

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万里长征”“万里长城僧侣向西朝拜的旅程两个半

万里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共同体会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

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才支持着邓稼先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学

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却甘愿默默无闻。

第三环节:总结与升华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文章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杨振宁找到了与邓稼先的共通之处,同时

也找到了邓稼先永恒的价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价值的呢?回顾

全文,教师做总结升华:只有始终抱有热爱民族、抵抗侵略、结束战争、保卫和平、守护人

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才是个体生命发挥自己卓越的才能创造出穿越时空,抵达永恒的价值的

途径。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设想:

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教师应通过阅读

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

文章的作者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位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知名美籍华裔

物理学家。作者站在友人的立场上,通过特殊的视角,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

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

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教师应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事业的

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文章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刻画。人物,既增强了作品的人文底蕴,

突出了人物的人格魅力,深得以史绘人、以人勾史的人物传记之奥妙,是传记文学优秀艺术

特色的传承。教师不妨与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相联系,

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与

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位伟大科学家的作品。

(学生课堂自读)

二、教师设问导读

1、从教材第注解我们能体会些什么?

提示: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人。

故事: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

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

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

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制造出原子弹?

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2、作者将百年屈辱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

3。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作出了高度评价——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

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些评价下面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题设计旨在探究话外之意、文外之情,是延展性思维训练。

4、第四部分结束一句的讨论、探究。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

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故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

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

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

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结合故事二:除了句中所写的自豪与骄傲,是否有敬佩、悲哀、伤痛等情感呢?

5、阅读、分析教材中两处引文,讨论其用意。

6、总括邓稼先生平,结束教学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

值。

难舍难分的意思-金花鼠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0:5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970581771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