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端午诗词”整理
历代“端午诗词”整理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吟咏端午佳节盛况的诗不少,中国历
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端午诗词”留世。在这里,我们采撷几首,感
受端午的独特魅力。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反映了端午佳节最盛大的民间娱
乐活动——竞渡,历来为人传诵。诗云:“五月五日天晴 明,杨花绕
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为把竞渡的热闹场面加以衬托,诗人写道:“两岸罗衣扑鼻香,
银钗照日如霜刃。”连妇女也梳妆打扮,出来观看,一饱眼福。可以
想见,江边是何等热闹。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明快而变热烈:“鼓
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
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
顿时跃然纸上。
在端午节中,由于食粽的风俗盛行,因此在历代诗人笔下也得到
了充分的表现。唐代诗人郑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
反映了当时吃粽子的普遍。
在古代吟咏端午节诗词中,有的'是反映离愁别恨、触景生情这方
面内容的。如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诗:鹤发垂肩展许长,离家
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充分表达了作者长
期离乡背井,而今返里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宋代诗人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棹歌》中道:“月明中,月明中,
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抒发了作者
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明代诗人高启在《端阳写怀》中也写道:“黄伞回廊朝旭淡,玉
炉当殿午熏微,今朝寂寞江边卧,闲看游船竞渡归。”说明诗人对
“竞渡”根本不感兴趣,却另有一番心事。
千百年来,这些诗歌依然能让今人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0:5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97026177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历代“端午诗词”整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历代“端午诗词”整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