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3-05-24 09:14:30 阅读: 评论:0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相逢有时

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生长型)

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

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前言】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词作,曾被誉为《淮海

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

哀愁和轻轻寂寞。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

立,显得格外清幽。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

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

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

小巧的艺术品。

【注释】

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

称《小庭花》《满院春》。另有一体五十六字。

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科峭春

寒。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

尽头。

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

1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翻译】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

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

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

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赏析】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

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OrG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

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

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

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

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

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上片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词的起调很

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著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

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

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2

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

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

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

凄清的景。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

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

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

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

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

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

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

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

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

浑的佳句。

下片写倚窗所见,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

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

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

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

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

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

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

佳例。词人将“梦”“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

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

3

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

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

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着我之色彩”“自在飞花”

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最后,词以“宝帘

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细推词脉,此句应为过片之倒装

句。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

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

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

化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

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续编草堂诗余》曰:“后叠精研,

夺南唐席。”正是对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评赞。句中“闲”字,本是形

容物态,而读者返观全篇,知此正是全词感情基调──百无聊赖的情

感意绪。作为红线贯串打通全词,一气运转,跌宕昭彰。张炎说:“秦

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词源》卷下)试观此作,正是如此。

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

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

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

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

独特感受。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

也包蕴着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古之伤

4

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

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

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此词曲折

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作

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

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

缪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

就思想内容来说,秦观的词多写艳情,与晏几道、柳永相似,但

却能以语言的翻新、情致的幽趣历来受人激赏。这首词写的是春愁,

一种细微幽渺的、不容易捉摸的感情,但作者以他非凡的功力,借具

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它表现了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它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

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

以接触的具体形象。沈祖棻《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

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

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

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

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

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

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

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

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5

在文学大家的笔下,对情、意表达的处理常见“举重若轻”“举

轻若重”两种方式。它们都会有理想的表达效果,但秦观在这里的幽

情轻吐却有如此的效果,依赖于其善于渲染、语言精美、比喻神奇,

但更关键的是内中的那种情致。冯煦称赞说:“他人之词,词才也;

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秦

观的个人气质与文体特征已经融而为一。这首词没有一处用重笔,

有痛苦的呐喊,没有深情的倾诉,没有放纵自我的豪兴,没有沉湎往

事的不堪。只有对自然界“漠漠轻寒”的细微感受,对“晓阴无赖”

的敏锐体察,对“淡烟流水”之画屏的无限感触。这春愁,既没有涉

及政治,又没有涉及爱情、友谊,或者其他什么。它其实只是写了一

种生活的空虚之感。在一个敏感文人的心里,这种空虚寂寞伴随生命

的全程,它和愿望、和理想、和对生命的珍视成正比,无边无际,无

计可除。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6

买多-参股

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9:1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90870177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浣溪沙秦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