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技术

更新时间:2023-05-24 09:11:16 阅读: 评论:0

盛开近义词-犯罪心理学专业

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技术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关于动物的说明文)

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技术

一、急救及治疗原则

(一)急救定义

对于危重创伤首要的是抢救生命。在处理复杂伤情时,应优先

解决危及生命和其他紧急的问题。必须优先抢救的急症有:心跳骤停、

窒息、大出血、开放性和张力性气胸、休克、腹部内脏脱出等。

创伤急救应从现场开始,近年经验证明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或急

诊车手术抢救,能挽救不少危重伤者的生命,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

生命

抢救危重患者的基本措施可概括为“ABC”的支持:airway(气

道)breathing(呼吸)circulation(循环)的支持。

急救注意事项:①要有积极稳定的情绪,紧张有序的工作;②不

可忽视沉默的伤员;③防止抢救中再损伤:血管神经伤、脊柱脊髓伤;

④防止医源性损害(肺水肿、溶血反应等)

(二)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1)体位和局部制动:伤者所取的体位应有利于呼吸运动和保

持伤处静脉血流,减轻水肿。局部适当制动,可缓解疼痛,利于组织

修复。如有骨折、血管和神经损伤等,更需制动。

2)预防和治疗感染:任何开放性损伤,均必须重视感染的防

治;胸腹腔内组织器官受损的闭合性创伤,也需防治感染;伤口的清

洁、清创和闭合伤的手术应及早施行;沾染较多和组织破坏较重者需

用抗菌药物,并用破伤风抗毒血清。

3)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代谢:伤后有口渴和尿少提示体液不

足,应及时检查和输液补充;较重伤员更应注意防治酸碱失衡和电解

质紊乱;较重的创伤可使机体能量大量消耗,不利于创伤恢复,且易

发生并发症,因此需选用要素饮食或静脉高营养。

4)镇痛镇静和心理治疗:在不影响伤情判断的前提下,选用

药物镇痛镇静,可使伤员安静休息和恢复生活起居;适当进行心理治

疗,可使伤员配合治疗,利于康复。

2、闭合伤的处理

1)软组织挫伤:早期局部冷敷,减少组织内出血;中后期温

敷和理疗,以利炎症消退、疼痛缓解和肿胀消退。

2)骨折和脱位:复位和固定,复位有手法闭合复位和手术开

放复位两种。

3)胸腔和腹腔内脏器伤:大多需行紧急手术处理,以免因出

血、消化液漏出等原因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血气胸可先行穿刺或加以

引流。较轻的腹腔脏器伤,无明显腹膜炎者可暂予支持疗法,并密切

观察。

4)头部伤:头皮血肿先行加压包扎,血肿液化后可穿刺抽吸

并继续加压包扎。脑震荡和脑挫伤,需用脱水剂治疗,以防颅内压增

高。如有意识障碍可行头部降温,颅内血肿和颅内压增高脱水无效时,

则需手术处理。

3、开放伤处理

1)清洁伤口:通常是指无菌手术的切口,缝合后一般都能达

到一期愈合。创伤的伤口难免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沾染程度轻的,

经处理,使其成为清洁伤口,可以当即缝合。

2)污染伤口:指沾有细菌但尚未感染的伤口,般认为伤后

8h以内的伤口属此类。但伤后伤口感染的早晚还与污染的程度、细

菌的毒力、受伤部位的血循、伤后应用抗生素情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污染伤口经过清创处理使其转变成或接近于清洁伤口,当即缝合或延

期缝合,争取达到一期愈合。

3)感染伤口: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

切口感染等,有渗液、脓液、坏死组织等。伤口需经过换药,逐渐达

到二期愈合。

4)存留异物:伤后异物原则上取出,感染病灶内的异物尤应

及早取出。某些深部的异物,或数量多而分散者,如不损及重要组织

器官,可以保留和观察。伤口愈合后的异物,如一定要取出,术前须

确定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途径,并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血清。

功能锻炼是创伤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治疗既要达到组织

修复,又要恢复生理功能。结构的病损常使功能不全,而功能废用可

使结构萎缩。

(三)院外急救的原则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

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

础。经过院外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优先抢救。这是总的原则。为了更

好的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还必须遵守以下6条原则:

1.先复后固的原则是指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

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到心跳呼吸恢复后,

再进行固定骨折的原则。

2.先止后包的原则是指遇到大出血又有创口者,首先立即用指

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创口进行包扎的原则。

3.先重后轻的原则是指遇的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就优先抢

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伤病员。

4.先救后者的原则过去遇到伤病员,多数是先送后救,这样常担

误了抢救时机,致使不应死亡者丧失了性命。现在应把它颠倒过来,

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顿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

伤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平安到达目的地。

5.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在遇到成批伤病员时,又有多人在现的

情况下,以较快地争取到急救外援。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原则过去在搬运危重伤病员时,搬运与医

护、监护工作从思想和行动上的分家现象。搬运是由交通部门负责,

途中医护是卫生部门来协助,好似只有协助之责。

(四)骨科的急救原则

急症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继发性心、肝、肺、肾多器官脏器功能衰

竭。因此要提高此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需采用科学的急救原则,目

的在于:抢救生命,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固定和保护患肢,安全而迅

速地运送至附近,以便获得全面而有效的治疗。

1.一般处理

首先抢救生命,若病人处于休克状态,应以抗休克治疗为首要任

务;注意保温,有条件时应立即输血、输液。对有颅脑复合伤而处于

昏迷的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一切动作要谨慎、轻柔,不必

脱去闭合性骨折病人的衣服、鞋袜等.以免过多搬动息肢而增加疼痛

和损伤。若患脓肿胀较剧,可剪开衣袖或裤管,解除压迫。闭合性骨

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和神经的危险时,先用夹板固定,小心搬运

病人,防止骨折的移位。

2.伤口包扎

绝大多数创口出血用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若现场无无菌敷

料,可用现场能得到的最清洁的布类包扎;用止血带阻断大血管时出

血,但必须记录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防止由于使用止血带过久而致

肢体远程缺血坏死。露出伤口的骨折端不应回纳,以免将污物带进创

口深处。

3.妥善固定

目的是避免在搬运时骨折端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

脏;固定后疼痫减轻,有利于防止休克.便于运输。固定以专用夹板

为佳,亦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木板等都可作夹板之用。若在

高速公路上发生创伤,周围无棍棒类,也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

将受伤的下肢与健侧捆绑在一起。

4.迅速转运

四肢骨折经固定后,可用普通担架运送,脊柱骨折病人必须平卧

于硬扳上,固定头颈部,运送时迅速、平稳。运送途中注意观察全身

情况及刨口出血情况。危急生命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二、急救护理技术

(一)中医护理急救技术

1.中医护理运用于患者急救

中医的护理技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殊的效果,中医急诊护理人

员必须努力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合格

的护士除了理论知识外,最关键的是熟练运用各种中医护理技术,

样让中医护理真正发挥作用,与其它护理技术相比,中医护理技术具

备器械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等优势。如:中暑抢救时的刮痧疗

法,外感风寒是的火罐推拿疗法,厥证的针刺或指掐法;突然昏迷、

口噤手握、牙关紧闭的患者,可针刺或指压人中、合谷、百会、十宣

等穴位,可促使患者苏醒;高热不退,无汗的患者,可针刺大椎、曲

池、风池等穴位,或十宣放血,退热效果显着;小儿抽搐大发作时,

科针刺或指压人中、涌泉穴、缓解抽搐;急性口服中毒的病人,除选

择催吐、洗胃外,还用中药甘草、大黄制剂胃管内注入而导泻,从而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痛经的患者用艾灸配合解痉药效果比单纯用解

痉药显着的多。中药技术操作如何进一步运用和吸收现代化护理技术

操作相结合,不断创新,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使之操作规

范化、标准化,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适合现代中医医院的需要。

1)红花酊制剂——用于皮肤护理、头发护理

红花酊制剂,即可代替究竟为病人做皮肤手法按摩护理,气道活

血化瘀作用,放置褥疮发生,又可将其中充为50%的红花酊制剂额为

病人进行头发按摩护理,可替代了病人在床上洗头的复杂程序又清洁

了头发,还达到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的作用。

2)中药漱口液——用于口腔护理

不同的症型,选用不用的中药煎剂漱口液,如清热解毒漱口液,

用于口腔黏膜溃疡、糜烂、口臭等症状、收敛止血漱口液用于血液病

的牙龈出血等症状。抗霉菌漱口液用于口腔霉菌感染,鹅口疮等。此

三种漱口液经临床应用均无副作用,病人含淑后可吞下。

2.情志护理运用于重病救治

早起的急救观念中并没有对患者的情志护理给予重视,这容易造

成病人在心里上出现波动起伏,不利于后期的抢救处理。但随着医疗

理念研究的深入进行,对于情志护理的认识更加全面,不少专家指出

采取情志护理是很有必要的。护理事件表明,情况严重的患者更应该

接受情志护理,为重患者因病情严重,伤残率较高,这些都会给病人

的心里造成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

负担,甚至会出现圣经官能症状,造成患者拒绝配合医生参与治疗,

者显然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中医护理理念中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看成是互相融合的整体,

情志为病,一可影响脏腑;二可影响气机失调,因而采取情志疏导是

不可缺少的工作。情志护理不仅有利于脏腑功能的协调,也加快了患

者病情的有效康复。如:悲能胜怒或气伤肝者,使其大哭一场则能消

除怒气;忧虑过渡而伤脾者,则通过语言交流沟通等则能辅助病情治

疗,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关注的。

3.生活护理运用于日常看护

中医疗法重在调理,患者病情的恢复需要经历一定的周期过程,

这样才能发挥更加理想的医疗效果。生活护理方案的运用则要求护士

联系生活实际,为患者营造良好地生活条件才能有效地引导治疗。

活护理方案的制定必须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环境,这是由于各种

疾病的发生往往和病人的居住条件有关。如:急性哮喘发作、肺源性

心脏病者,应熟悉气候的变化规律,避免风寒表邪侵袭,同时维持新

鲜的空气程度,放置空气指数不达标造成的感染问题。对于急性有机

磷中毒的病人,其接受血液滤过透析阶段也要严格控制室内的空气,

防范感染问题的发生。《灵枢·顺气一口分四时第四十四》中记载: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这一种以研究表明,患

者的病情会随着天气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这一中医理论,护士在

看护病人时要注意跟随时间的变化而调整护理方案,做好夜间的患者

病情观察和巡视,为后期的抢救工作提供帮助。生活护理是中医护理

的一个重点、难点,当病人住院加收治疗期间,护士应结合病人的具

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从室内环境、生活调养、日常训练等方面为患

者营造良好地条件。

4.饮食护理运用于病情调养

饮食是患者补充营造的主要途径,中医护理中对饮食习惯的调养

也要提出来科学的引导。饮食护理要求护士在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

上,合理安排生活饮食习惯,定期补充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机能。如: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第一周是危险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将活动减

少到最少化,若饮食不合理则会导致便秘,用力解便可诱发心脏骤停,

这就要求医生安排好饮食计划;寒证虚证要给予一些热的药物或饮

食,热证实证饮食要相对温凉一点;对于高血压危象、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的病人,则需要对饮食加以调控,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有显着

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言,中医护理方法的运用对病人急救有着重要的作用,

显着控制病情的加重,为后期的治疗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急救技术

1.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内涵

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中、西医护理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

中医护理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重视人

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并通过辨证施护、三因制宜的方式,针对患者不

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

的护理措施[1].这种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体调整的思想,符合

人类健康需求。西医护理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更强调有针对性地

对临床出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它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

事物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估计、诊断、确认结果、

计划、实施、评估,是一个动态的、有步骤的护理过程,并在这个过

程中进行评价,周而复始,不断修正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如果能够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医理论融入护理程序当中,那便是一个

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及时的护理。

2.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具体措施

1)中西医结合观察病情

?在西医护理中,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来判断颅脑的损伤及转归,

通过观察呼吸的性质来判断呼吸系统的疾病,通过观察皮肤巩膜黄染

及大便颜色来断定胆道梗阻的程度;而在中医护理上,是以整体观为

指导思想,以四诊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因人、因时、因症而异采取不

同的护理措施。如高热的患者,西医常规是物理降温,而中医则要分

清寒、热、虚、实、表、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降温,以免闭门留

寇、湿邪内留或汗出过多而虚脱。在观察病情时,除运用西医理论外,

按中医理论要求,结合脉象、舌象的变化进行观察,既辨病又辨证,

不仅克服了各自的不足,而且丰富了病史资料及病情观察的内容,

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准确的临床信息,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轻

重、疾病的预后作出正确判断,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心理护理

?急诊科的护理对象多数以急、重、危、险症候为主,常伴有烦

躁、易怒、沮丧,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恐惧等

心理问题,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西医护理心理学观点与中

医“七情”致病的学说,对患者精神状态的观察、分析及护理措施均

有其特色和针对性。中医认为,任何一种情志过激,均能导致人体阴

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因此,在护理上要使患者心身尽可能

处于康复的最佳状态,就必须做到根据不同的心理需要进行不同的心

理护理与情志调节。如对危重患者或患不治之症者,不可如实告之病

情,以免引起患者的惊恐和失望。对慢性病患者,让其知道“七情”

致病的道理,如“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悲伤肺”等。

所以,肝病患者应戒怒,心脏病患者应防止过分的兴奋激动,肺病患

者应保持乐观情绪等。总之,人的心理变化与脏腑的阴阳、气血有密

切的关系。心理因素,能“致病”也能“治病”,直接影响疾病的变

化。

3)中西结合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丰富了整体护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耳穴埋籽对术

后排气的缓解、捏脊对小儿消化不良的作用、刮痧对高热患者的降温

等。西医护理更是以现代护理技术为发展方向,如重症监护技术、新

型材料的应用、器官移植护理技术等都是中医护理无法介入的。中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护理操作与西医护理操作结合运用于治疗工

作,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果。如西医有些药

物常用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若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

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能使小剂量的药物或不用药物,即能产生显着

效果。如发热患者,可曲池穴注射柴胡注射液;腹痛患者,针刺足三

里穴;呕吐患者,针刺内关穴;牙痛患者,针刺颊车、合谷。在抢救

过程中,在实施西医抢救措施的同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

穴位,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窗口科室,

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发生医疗纠纷,甚至暴力事件的科室,因

此,做好急诊科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是科的两

个分支,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殊途同归。

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和中医护

理飞速发展的需要,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现代化护理,如能借

助传统的中医优势,将中医基础理论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护理程序

与辨证施护相结合、护理技术操作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将会

产生更加完善的护理效果。

白厅-文具盒作文

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技术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9:1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9067617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技术.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72℃幽默笑话段子
  • 751℃五儿孝母
  • 719℃恋爱说说
  • 546℃陈大惠老师
  • 402℃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82℃银行印鉴卡
  • 353℃联想思维
  • 350℃分门别类
  • 345℃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