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浅析电影白毛女中及音乐特点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24 06:51:49 阅读: 评论:0

爱国的理由-中班德育教案

浅析电影白毛女中及音乐特点开题报告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红颜为谁)

浅析电影白毛女中及音乐特点

开题报告

一、课题意义

理论意义:电影 《白毛女》不论是其音乐还是电影本身,都堪称经典之作。其人物塑

造和音乐设计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影视创作方面都具有示

范性。因此,本文对电影《白毛女》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电影艺术是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它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文化

的水平,中国电影从自从诞生以来,经过几代音乐家的改良创造,在今天形成了一种既

具有西洋歌剧特征又富含民族个性的中国流派。那些优秀的词曲作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

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渐趋多元化的今天,电影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如

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歌剧文化,探究电影与民族声乐的相互关系是我们致力于电影、

民族声乐研究的人所面临的共同话题。电影《白毛女》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强烈的戏

剧冲突、以及传唱不衰的经典唱段,它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传统的改革和创新。

仅承载了民族新歌剧的精髓和革命印记;同时又赋予了它浓郁的新时代元素,在演员、

剧情、舞台设计、表演方式上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正是这样一些合理因素的存在才

促使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析电影白毛女中的音乐特点

二、文献综述

理论的渊源:《白毛女》从民间传奇到红色经典,其胚胎最早形成于1945年的延安“鲁

艺”“喜儿”由被辱者到反抗者的人物变化,也成为了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的历史缩影。

无庸质疑,《白毛女》是翻身农民把歌唱的艺术史诗,它鞭笞“旧社会把人逼成鬼”,赞

美“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众多

轰动一时的红色经典中,惟有《白毛女》难觅其生活原型,它几乎完全是一种艺术虚构,

同时又被强化为历史真实,最终使人们在忆苦思甜的感恩教育中,混淆了艺术真实与历

史真实的严格界限。

演进过程: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电影局局长袁牧之和艺术处处长陈波儿决定把舞台歌剧 《白

毛女》拍成电影。舞台歌剧 《白毛女》产生在解放区延安。拍成电影以后,可以把延安

产生的新文艺推广到全国。 《白毛女》在解放战争中得到广大观众的喜

爱,喜儿的命运在解放了的地区家喻户晓,而且对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起到了重大的

作用。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与歌剧《白毛女》相关的硕士论文有 12 篇,期刊 600 多篇。从笔者搜集的资

料来看,目前国内对民族歌剧的研究还是比较详尽的,包括大家熟知的歌剧《江姐》《刘

胡兰》《红珊瑚》对于歌剧《白毛女》的介绍也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对于电影《白毛女》

的音乐特点展开研究的比较缺失。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电影《白毛女》展开地研究,本文查阅了大量文献,相对来说还是相当缺失

的。

有待解决的问题:

希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能够令自己对剧中人物有更加全面与深刻的理解与把

握,同时提高自己在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技术技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

陈永红(2011)在《赏析民族歌剧《白毛女》》中指出,在歌剧《白毛女》的音乐设

计上,作者大量的运用了地方传统戏曲跟民间小调的曲调风格,如,河北梆子、河北花

鼓、山西梆子、秦腔、昆曲等多种传统的戏曲调式唱腔,但是它却不是民间戏曲的扩大,

更不是中国传统的板腔戏或宫调戏。它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些

处理手法,利用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音乐曲调来表现该剧中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丁蜀还(2010)在《对我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的再探讨———以歌剧《白毛女》唱

段为例》中指出,我国的民族歌剧从它的诞生,就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土壤里,因为它

的演唱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以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突出民族地方音乐特征,通

过表演者由内在与外在的情感表现有机结合,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剧中人

物形象,从而产生其丰富的演唱艺术感染力。

郭颖(2009)在《真善美的完美结合———谈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中指出,

《白毛女》汲取了西方歌剧的创作手法,突出了歌剧长于抒情的特点,一些精心设计的

唱腔非常注意展现艺术的氛围和人物的性格发展。例如,《扎红头绳》《北风吹》《我们

的喜儿哪里去了》等。

综上所述,电影 《白毛女》不论是其音乐还是电影本身,都堪称经典之作。其人物

塑造和音乐设计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影视创作方面都具有

示范性。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课题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剧中音乐对人物的刻画,第二

部分为丰富的音乐创作形式和手法,第三部分为电影 《白毛女》在音乐设计上的特点,

第四部分为电影 《白毛女》音乐在乐器演奏以及唱腔处理上的特点,第五部分为《北风

吹》旋律贯穿全剧。

文章的主要结构:

引言

一、剧中音乐对人物的刻画

(一)喜儿

(二)杨白劳

(三)黄世仁

二、丰富的音乐创作形式和手法

三、电影 《白毛女》在音乐设计上的特点

四、电影 《白毛女》音乐在乐器演奏以及唱腔处理上的特点

(一)乐器特点

(二)唱腔特点

五、《北风吹》旋律贯穿全剧

(一)北风吹音乐特点

(二)作为背景音乐起到的作用

结论

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法:在图书馆和网上搜集相关资料文献。

2、整理法:搜集原有的资料。

3、交流法:请教论文指导老师,和同学探讨论题。

4、发现法:认真查找论题中所存在的误区。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20141110-20141124日:选定题

220141124日—20141128日: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课题任,务收集论

文资料。

32014121日—2014122日:撰写、指导老师批改开题报告,并进行更

正。

42014124日—2014127日:完成开题报告,及打印稿并上交。

52014127日—20141220日:收集更多的资料,详细整理分析资料,完

成毕业论文初稿。

62015210日—2015420日:根据修改意见及建议,进一步修改完成论

文二稿、三稿,并交由指导老师修改。

72015410日—2015430日:确定毕业论文定稿。

82015517-2015518日: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 曹晋杰. 贺敬之与歌剧《白毛女》[J]. 文史春秋. 2011(12)

[2] 陈晓敏. 析歌剧《白毛女》选段“恨是高山仇是海”[J]. 音乐生活. 2011(11)

[3] 郭颖. 真善美的完美结合——谈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J]. 戏剧文学.

2009(12)

[4] 陈永红. 赏析民族歌剧《白毛女》[J]. 黄河之声. 2011(12)

[5] 王昆. 谈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1(02)

[6] 胡颖. 由歌剧《白毛女》谈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2011(03)

[7] 丁蜀还. 对我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的再探讨——以歌剧《白毛女》唱段为例[J].

南学院学报. 2010(04)

[8] 焦雯. 长盛不衰的《白毛女》[J]. 传承. 2010(07)

[9] 胡士平. 歌剧《白毛女》的魅力[J]. 人民音乐. 2005(07)

[10] 秦扬. 歌剧《白毛女》声乐艺术之戏剧冲突浅析[J]. 四川戏剧. 2007(04)

[11] 李杨著.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12] 李杨著.抗争宿命之路[M].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3

[13] 韩嵩楠. 歌剧《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2012(02)

[14] 吴情. 歌剧和舞剧《白毛女》的吊诡[J]. 扬子江评论. 2013(02)

[15] 黎辛.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公演[J]. 党史文苑. 2013(21)

注:本表装入学生资料袋。

业务拓展-社会实践报告内容

浅析电影白毛女中及音乐特点开题报告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6:5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823091768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析电影白毛女中及音乐特点开题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析电影白毛女中及音乐特点开题报告.pdf

标签:白毛女电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