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之正月初三“归宁”节
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三是女婿看丈人、闺女回娘家看爹妈的日子。
嫁出去的女儿们在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
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
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
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
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
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
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回娘家有很多讲究,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
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
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
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传统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
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因为,已婚女人被认为
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
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
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
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如果由于某种特别
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会十分
的不高兴。这也是一种沿袭以久,而且可能还要执行很长时间的文化
1
现象。
“回娘家”又称“归宁”。过去新妇的回门有许多禁忌,不过是
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
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
中国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讲究,妇女地位很低,出嫁从夫,民间还
有谚语“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指出嫁的女人不得无
故回娘家,更多的时间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过年时女方必须在婆家
过,这是规矩。如果女儿想给自己父母过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后。但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观念的萌芽,女方初一待在婆家,初二、
三就要马上回娘家拜年,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2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6:0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79725175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节习俗之正月初三“归宁”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节习俗之正月初三“归宁”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