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实施意见(征求意见
稿)》
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效能,优化政务
服务环境,推进竣工项目联合高效验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
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2〕11号)、
《关于印发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配套制度的通知》(苏工改办
〔2022〕3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
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22〕128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
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22〕
156号)和《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与竣工验收备案的通
知》(宁建改办〔2022〕1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适用范围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我区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
程项目的联合验收工作,其他工程项目联合验收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二、机构及职责分工本实施意见所称联合验收共包含规划条件核实、
人防工程竣工验收、消防竣工验收、竣工验收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
联合验收按照“统一受理、联合踏勘、集中验收、统一出件”
—2—
的要求,成立江宁区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工作小组,小组由区城建局、
区规划资源分局、区行政审批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
简称联验办),设在区城建局,联验办在市民中心设立联合验收受理窗口
(以下简称”联验窗口“)。
联验窗口统一受理建设单位的联合验收申请,相关职能部门不再受理
有关申请,实现一站式、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模式。
区城建局负责牵头组织建筑工程联合验收工作,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
联合验收工作机制,与相关单位共同研究解决联合验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
问题,确保联合验收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进行。
区行政审批局(区政务办)负责电子政务平台系统支撑和建设工作。
区城建局、区规划资源分局依照职责分工参加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工作。
三、基本要求(一)分期验收要求:分期实施的建筑工程可以分期进
行联合验收与备案,同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的项目分期验收原则上
最多不超过三次。分主楼和裙楼的大型公共建筑,裙楼建筑面积达2万平
方米以上,且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主楼和裙楼可分开进行联合验收与备
案,但单栋塔楼不得再分期验收。分期验收的最小范围和次序需满足各专
业验收部门的要求。
(二)集中验收要求:依据各自职责,各参验单位在统一指
定时间内开展现场验收工作。
(三)限时办结要求:各参验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提出验收意见,并
加盖本单位专用章;需要整改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接到验收整改意见后,
应及时组织整改,并报原验收单位复验,复验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四、工作流程(一)建设工程竣工符合以下条件的,建设单位可申请联合
验收:
1.建设工程已完成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内容,监理单位(建设单
位)已对工程进行预验收,并确认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2.建设工程
已按照规划许可内容实施,报验项目周围道路、绿化已实施到位,临时设
施已拆除;3.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和地下管线测绘等
工作已完成,并取得了成果报告书;4.消防设施已按设计文件要求完成,
并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已完成消防建设工程竣工
图纸;5.人防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建设单位已组织对工程进行预验
收,并确认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4—
6.已通水、通电、具备通气条件、室外排水设施完好;7.其他应具
备的条件。
(二)工程项目具备验收条件后,建设单位通过法人空间向联验办提
交联合验收申请。
(三)联验办在接到申请后两个工作日内由各职能部门确认项目是否
具备验收条件。对于不具备联合验收条件的,由联验窗口告知建设单位,
并说明理由,由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建设单位做好整改;具备联合验收条件
的,由联验窗口生成“一单清”推送至建设单位。
(五)联合验收通过的项目,验收人员在《竣工验收阶段联合验收现
场踏勘记录表》上签字确认。
(六)针对联合验收不通过的项目,出具限期整改意见等书面通知,
涉及到的职能部门负责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
查,复查合格后告知联验办,联验办重新协调各部门进行联合验收。
(七)联合验收合格后,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各部门应在验收合格
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合格(备案、认可)文件,并
送达联验窗口。
(八)联验窗口收到所有相关文书后,区城建局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办理。联合验收事项最终认可文件,由联验窗口
统一发放给建设单位。
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流程示意图详见附件。
五、工作时限联合验收工作时限为9个工作日。
技术调整、专题协调、技术整改、复验和法定公示的时间不计入验收
时限。
六、工作要求各参验部门应将验收的法律依据、验收范围、申报材料
和验收内容等在政务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布,并在信息平台上及时公开联
合验收结果。
附件: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流程示意图
—6—
附件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流程示意图
建设单位发起联合验收提交申请表材料联验窗口审查材料牵头部门组
织联合现场踏勘参验部门出具验收合格结论牵头部门收集验收意见联验窗
口发放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格书、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人防工程专
项竣工验收备案证明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出具专项整改意见
不合格合格合格建设单位整改完成不合格专项复查
新农村建设工程2022年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蓬
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为扎实做好今年工作,推进
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总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旅
游名镇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
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以“十有五星”为
标准,以盘活资源、市场运作、资金整合为手段,以整村推进、多村合并、
城镇吸纳为重点,以“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为路径,
按照集中抓发展、突出抓民生、重点抓“三化”、全面抓提高的工作思路,
努力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中心村镇规划布局,整体新建中心村200个,旧
村改造500个;多村合并140个、撤并自然屯461个;城镇吸纳农民30万
人。建设五星级村50个、四星级村200个,力争三星级以上村发展到
3000个,全省三分之一的村达到新1
农村建设基本标准,使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村面貌发生更大
改观。
二、遵循原则
(一)坚持城乡统筹,强化分类推进。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方向,遵循“向城市靠拢、向小城镇靠拢、向中心村靠拢”的推进路径,
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齐头并进。
(二)坚持全面发展,强化典型引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农村
建设“十有五星”建设内容和标准,促进农村合理布局、全面发展。重点
建设一批机制新、标准高、模式好、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四星、五星典
型村,示范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
(三)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农村特色。结合本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
文化传承和区位实际建设新农村,坚持多样化发展,既有楼房别墅,也有
砖瓦房、农家院,既追求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健全服务,更注重农村的生态
特点和民俗风情,防止盲目模仿照搬、千村一面。
(四)坚持多元投入,强化市场机制。在政府投入、农民出工、社会
捐助、金融支持的基础上,强化资源置换和村企共建等市场化投入机制,
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五)坚持先建后评,强化奖投激励。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星级村评
定工作,达到奖投条件的,给予资金奖励,调动基层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对老少边穷地区给予适当照顾。
三、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个基础和关键,积极强化
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四大”、“八化”
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力争全省粮食增产86亿斤以上,总产达
到1200亿斤。全省新组建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200个,总数发展到758
个;抓好3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
560万亩,总面积达到5277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总
面积达到2605万亩;新增五大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1200
万亩,总面积达到1.7亿亩,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
62.5%以上;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800个以上,总数发展到2.4万个,
覆盖30%农户。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全省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9000万亩,新增144万亩,
水稻5300万亩,新增129万亩。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以蔬
菜、瓜果、花卉、食用菌、北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高效农业,全省蔬菜面
积稳定在650万亩,经济作物总面积3
发展到1500万亩,新建蔬菜温室大棚12万亩,总面积达到67万亩。
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以实施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为重点,新建
现代化奶牛养殖场380个、生猪养殖场1200个,全省肉、蛋、奶产量分
别达到408万吨、119万吨和86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5%、4.4%和
10.9%。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依托乡镇公路通畅率100%、农村信息服务
比较健全等优势,培育壮大农村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餐饮、
旅店等服务业,繁荣发展农村经济。三是扎实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按照书
记提出的“五高”要求和省长提出的多上、快上龙头大项目的部署,继续
实施“上大项目、强大企业、建大园区、做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全
省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
销售收入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1
亿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达到350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11.1%、6.8%和8%。
(二)突出抓好农民增收。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是不断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在努力保持粮食增产增收的前提下,大
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作物生产,组
织农民发展柳编、麻编、草编等各类家庭手工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
特色加工和特色旅游等专业村发展到2160个,比上年增加210个。二是
不断增加农民的4
工资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强化农民转移
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535万人,实
现劳务收入46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和13%。三是不断增加农民土地
性收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完善20个县农村土地流转平台,
流转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农民流转土地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四
是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住房建设,让更多的农民不花钱或
少花钱住上宜居新房,增加财产性收入。力争通过泥草房改造、整村新建
以及农民进入城镇购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50亿元以上。五是不断增
加农民现金性收入。搞好市场对接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使
农民在流通环节实现更大增收。力争开通马铃薯南销专列20列,比上年
增加2倍以上;蔬菜外销量达到150万吨,比上年增长20%以上;农超对
接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个,比上年增加167个。力争全省农民人均纯
收入增长12%以上。
(三)突出抓好基础建设。按照省委书记关于“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争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要求,加快推
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
村内道路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用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资金,完
成4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硬化铺装村内道路2000公里、边沟3500公
里。二是加快饮5
水安全建设。积极推广“一井带多屯,多村联大网,跨乡发展”的供
水模式,探索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模式,解决150万人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加快活动场所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场所和公
益设施建设,建设村活动室518个、文化休闲广场608个,全省农村社区
建设启动率达到70%,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农
村示范社区100个,打造一批文化特色突显、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文明社
区。
(四)突出抓好农房改造。抓住农村住房这一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
推进力度,今年至少完成22万户的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整体新建200
个村,力争使30.6万户农民住房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在推进中重点
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农村特色。深入开展送规划、送图册、送技术、
送培训活动,坚持“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各俱特
色、成本低廉”的理念,统筹建设农村住宅,切实改变一些地方相互仿造、
千村一面的现象。二是强化功能配套。在农村住房建设上,注重配套功能,
方便群众生活,提升居住舒适度。农村新建住房要有室内上下水、厕所和
洗浴,倡导旧房改造室内下水,真正让农民住上舒心房。三是应用新型材
料。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省材、环保、
节能、保暖、抗震性能,降低6
建设成本。农村新建住房一律要达到节能省地的新型住房要求,防止
低水平建设。
(五)突出抓好环境整治。通过规划、示范、治理,广泛发动群众,
深入开展以净化、绿化、美化为核心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整治
环境卫生。在春种前和秋收后重点开展两次集中行动,全面彻底地进行环
境整治,做到道路净、庭院净、村庄净。大力发展小区养殖,净化村内环
境。全省60%的村要成立保洁队伍,配备设施设备,建立保洁制度,实现
环境管护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二是加快推广新型能源。积极推广应用农村
新型清洁能源,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做饭取暖烧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新建大中型农村能源项目55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万台、太阳能路灯
2000盏,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新增农村清洁能源用户2万户。三
是深入开展绿化美化。按照“林木覆盖、乔灌点缀、栽花种草、拆墙植绿”
的要求,三星以上村每条街道两侧都要进行绿化美化,今年高标准绿化村
屯500个,累计完成20000个村屯的绿化任务。制定奖励政策,规范临街
栅栏、院间栅栏,鼓励栽植绿篱,清理残垣断壁、私搭乱建和院内堆积物。
对旧房进行粉刷修饰,保持清新面貌。努力做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
在景中。
(六)突出抓好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
水平。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在落实“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财政
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校供暖给予补贴。落实助学资金,不让一个贫困家庭
孩子失学辍学。选派1500名师范生到农村支教,解决农村优质师资配备
不足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招录“村村大学生”1200名,达到
村村有1名大学生。二是推进农村卫生事业。新建和改扩建55个乡镇卫
生院,建设5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2022年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
98%以上,将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230元提升至290元,政策范围内住
院费用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75%。全省905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施行国
家基本药物制度。对申报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的行政村乡村医生全部进
行培训。三是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动态
调整机制和物价联动机制,根据财力适当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集中供
养、分散供养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年底前基本实
现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四是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24个,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目标。建设村农家书屋1932个。
培育更多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创作群体,不断满足农民日益
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七)突出抓好民主文明。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8
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
创”活动,加强新一届村班子培训及考核奖惩,形成工作有合理待遇、干
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保障和激励机制,切实
发挥好村党组织、村委会的凝聚和带动作用。二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积
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规范率要达到100%。
新农村建设各类规划制定、项目实施和建后管理都要经过村民民主讨论,
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调动广大农民
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
的主体。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集市创
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依托各项载体,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和
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宣讲和科普宣传,引导农民革除生活陋习,形成文明、
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农村新风。积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不断提
高农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八)突出抓好垦地共建。按照省委要求,深入研究和创新推进措施,加
大共建力度。一是扎实推进“三代”。采取单项合作、阶段合作或全程合
作等方式,推进代耕、代种、代收,农垦为地方“三代”面积要发展到
5000万亩以上。二是深化产业共建。双9
方共育基地、共建龙头、共创品牌,联手推进产业共建。发挥垦区龙
头企业带动作用,力争拉动地方种植基地4500万亩。三是延伸合作领域。
积极推进合作共建由单一农业领域向其它领域延伸,由基础设施建设向资
源共享、优势互补延伸。力争垦区与地方共建公路200公里,城镇排水工
程100处,累计共建学校150所、医院150所。四是健全协调机制。进一
步健全垦地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搞好协调配合,共同研究
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北部和东部分片召开共建工作现场会,
推进垦地共建深入开展。
四、主要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进。把握有利形势,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一是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推进。各地要借助省委成立农村工作办公室,
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建立健全机构、职能和队伍,把新农村
建设纳入重要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详细的工作方
案,明确目标和重点,抓好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
部署、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二是强化省直相关
部门的任务落实。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2022年全省新农村建
设工作任务分解》(附后),将今年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10
量化,逐项分解落实到55个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新农
村办定期例会,及时跟踪掌握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三是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尽快出台《新农村建设十二五
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布局、任务
等,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蓝图。制定《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指导意
见》,进一步明确中心村建设的原则、标准、模式、措施等,指导中心村
加快发展。基本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近期将由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颁布,这是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省级标准,通过贯彻施行,进
一步指导全省新农村建设规范化推进。要加强人员培训,与省劳动和社会
保障厅共同作好引智工作,学习借鉴省内、国内以及海外农村发展建设经
验,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多元投入,保障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一是增
加财政资金投入。在保持新农村建设省级专项资金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
省本级用于“三农”方面专项支出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地方
计划投入村屯建设资金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在资金使用上,强化
县级政府的整合平台作用,集中力量,重点建设规划完善、产业发达、特
色鲜明、一体化趋向突出的中心村,防止有限资源分散使用。二是活化市
场筹资渠道。积11
极推广村企共建、资源置换等市场化手段,引进企业资金推动新村建
设。今年已有184个村计划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新农村建设,可引进企业
资金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三是探索金融支持途径。以农民土地承
包经营权、林权、房产、宅基地等做抵押,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部
门的沟通,培育更多的小额信贷组织,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
信贷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新农村建
设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完善星级管理机制。完善《新农村建设星级评定办
法》,提高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通过星级评定活动,评出动力、
评出压力、评出活力,充分调动不同基础条件、不同发展层次的村开展新
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入展开。二是健全以奖代
投机制。进一步规范奖投范围、细化奖投标准、强化竞争激励,调动更多
的村加快提档升级步伐。今年五星村奖励不超过50个,四星村奖励不超
过200个。同时,各市县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以奖代投专项资金,对获得三
星级的村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强化考评奖惩机制。完善考评奖惩办法,全
面准确评价各市(地)、各成员单位和中省直帮建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
今年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省委、省政府给予表彰,进一步激发各
地、各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出一条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的协调型发展道路。
(五)强化典型示范。为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导向和带动作用,建
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在抓好原有典型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发掘、培育和
树立四类新典型。一是民俗名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具有一定的历史遗存
和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村,增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魅力。二是生态丽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具有自然生态特征,建筑风格与
生态吻合,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花园式、田园式的秀美村庄,带动更多
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生态特点。三是现代新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分
区布局合理、人口聚集适度、土地规模集约、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完
善、居住功能配套、环境整洁优美、管理文明有序的村,发展具有时代特
征的社区型现代新村。四是边远弱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发展基础差、没
有明显区位优势的边远贫困村,通过政策扶持、自力更生,化劣势为优势,
改变面貌建新村的典型,引导弱势村增强信心、加快发展。
(六)抓好帮建助推。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保持和发展帮建工作的良好
态势。一是出台指导意见。制定全省帮建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帮建工作目
标、方式、任务、措施,指导帮建单位发14
挥好职能作用,加大帮建力度。二是开展督查通报。今年组织若干工
作组,对中省直帮建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对帮建工作开展不
力、进展迟缓、主要领导不重视的单位,要给予通报,并在省内主要媒体
进行公示。三是现场会议推进。召开全省帮建工作现场会,介绍帮建经验,
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帮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深入试点探索。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不断探索新农
村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一是开展宅基地置换试点。按照省委
书记指示,选出若干有代表性、有探索潜力的村,组织开展宅基地置试点,
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办法,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
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力求在远郊农村宅基地置换
为城镇建设用地方面寻求突破。二是抓好整乡推进试点。及时跟踪依安县
依龙镇整镇推进试点进展,探索重点难点领域的解决办法,及时总结经验,
在有条件、有积极性的乡镇进行推广。三是实施整县建设试点。连片推进
新农村建设。探索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和运作程序,加快
城乡一体化步伐。四是完善垦地共建小城镇试点。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
《关于进一步推进场镇共建小城镇试点工作的意见》,大力支持基础设施
建设、产业项目发15
展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体制融合,探索更多的共建经验。
还可以更好一点。
真佩服这么棒的见解!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5:4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78190176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