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3-05-24 04:48:03 阅读: 评论:0

东北马鹿-阅读的近义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对皮肤好的食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

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第3

一、问题描述

3课《比较韧性》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难以比较

柔韧性,学生实验效果不明显。

二、原因分析

三种实验材料要求同宽度、厚度都相同,同“厚度”很难办,学生无法公平

地开展科学对比实验,实验材料的准备是个难点。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材料与工具

40厘米长的铁条1(4mm×3cm×40cm)、塑料条1(4mm×3cm×40cm)、木

1块、200g钩码6个(或相同的矿泉水瓶三个,里面装满水)、美工刀1把、

电钻1把、木锯一把。

2.制作过程

先用木锯将木板锯成3厘米宽的木条,再用美工刀将木条削成一根

(4mm×3cm×40cm)的木条;然后,用电钻在铁条、塑料条、木条的一端1厘米处

钻一个小洞,最后,分别把钩码(或水)用小绳子系到铁条、塑料条、木条上。

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第7

一、问题描述

皮革、金属是属于什么材料?学生的科学概念没有清楚地建构。

二、原因分析

学生对“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工材料?”科学概念没有从本质上理解。

三、针对性教学策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本单元实际观察研究的物体为例,让学生理解天然材

料和人工材料的科学概念。

2.补充相关科学知识:

1)天然材料,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只经物理处理或未经处理的材

, 常见的有木头,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云母,沙子,自然金块,竹子,

动物皮毛……

皮革是属于天然材料。

2)人造材料,是天然材料经过人为的化学方法加工而制得的材料。常见

的有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玻璃,陶瓷,涂料、钢铁等。

金属是属于人造材料。

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一、问题描述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教

材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种植凤仙花,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彻地了解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进而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在学期教学中学生

不能完整的观察到凤仙花的一生。

二、原因分析

由于凤仙花的生长期较长(一般为4月—8月),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暑

假,在得清县范围开花、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基本上在暑假,对教学工作带来

了很大的不便。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教学的策略:

根据凤仙花的生命周期采取与其他教学内容穿插教学;

凤仙花可种植在校园的生物角,也可种植在家里;

教师做好学生观察记录的指导与评价。特别是要组织好暑假期间的较长期的

观察记录与秋季开学后汇报、交流与评价活动。

2.针对性补充凤仙花一生的生长资料:

3月底4月初(最迟清明节前后,气温20度左右)凤仙花萌发出了根或者

有的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几天之后(一周以内)子叶枯萎,茎逐渐变粗变高,叶

子也越来越多;3周之后植株再不断长高,并且越来越“枝繁叶茂”;再过4

之后开花、结果;6月、7月长成了许多粒种子;7月、8月下旬收获种子。

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第7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第7课《我们的大丰收》,学期末,凤

仙花还没有成熟,没有果实,无法统计一株凤仙花的种子数,也不能让学生观察

凤仙花的整个生命周期,该怎么办?

二、原因分析

在本地区凤仙花一般在4月播种最为适宜,结果一般要在7月以后,成长期

约半年,这时学生已经放暑假,难于开展此课的教学。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影像资料的方法来取代,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也可以引入前一届学生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数据来开展研究,同样效果也不错。

当然,要把观察凤仙花果实,统计一株凤仙花种子的数量等观察活动,布

置成暑假作业的形式去进一步开展研究,这样不仅同样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

观察到了整个凤仙花的生命周期,而且探究活动还拓展到了课外,许多同学会养

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当然教师要有一些督促和调控的措施,比如:利用家校

通平台适时发给家长短信提醒学生,暑假上来组织相关的汇报活动或成果展示活

动。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1

一、问题描述

发给学生学具袋中的蚕卵孵化过早,而且先后不一,而且此时桑叶还很小,

怎么办?

二、原因分析

学生储藏蚕卵的地方温度高低不同,导致孵化早晚不一,而且大部分过早,

导致没有食物被饿死或天气太冷被冻死。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农村养蚕的蚕卵是蚕种场统一配发的,而且在配发之前统一储存在冷库中,

所以不会过早孵化,导致孵化时间早晚不一。指蚕种场指导员会依据当年气候科

学调整催青时间和发种时间,时间基本统一。

教师不要把蚕卵过早发给学生自己存放,而应该由老师统一存放在冰箱的

冷藏箱中,并随时关注周边农村的发种时间,与农村同步发放蚕卵,这样可以利

用蚕种场的科学安排为教学所用,既统一了蚕卵的孵化时间,而且学生在饲养过

程中也可以得到农民的有效指导,另外万一饲养失败,蚁蚕还可以及时从农村得

到补充。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蚕的外形和行

为的描述不科学。

二、原因分析

1.蚕体较小,很难观察清楚。

2.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很有限,不容易表述清楚。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记录、表达,并把学生的语言上升到科

学的语言,逐步指导学生准确地表述。

2.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

蚕的形态是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 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

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胸部由3个体节

组成,各具1对胸足。进食时,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由10个体节组

成,第3, 45, 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一、问题描述

养蚕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及时获取桑叶,导致蚕吃不上新鲜的桑叶或没桑

叶吃饿死,该怎么办?

二、原因分析

城镇的学校中,寄宿生无法获取桑叶,走读生大都住在城镇上,不具有采桑

叶的条件,故导致亲自养蚕的学生比例很低。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可以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到周边地区的农村采集够蚕吃一周的桑叶,

后分成几小包,用保鲜袋密封,冷藏于冰箱中,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桑叶的新鲜度,

可以够蚕宝宝吃上一周的新鲜桑叶。同时,也可以发动学生进行互助,有条件的

家长多采一些桑叶,送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班级,只要有五六位家长去采集,

就足够全班饲养了。

2另外一种方法,教师还可以联络一名周边农村的农民,每周一次或两次

定时定点为学生提供新鲜桑叶,学校可以适当出一点点劳务费。而且,学生的蚕

宝宝万一死了,还可以由农民给予补充,孩子还可以像农民咨询一些养蚕的技术

和小窍门,让学生掌握科学养蚕的方法,保证学生能经历蚕的整个生命周期。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4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

疑点: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

二、原因分析

教材第30页中只出示了两张蚕蛾的照片,没有注明哪只是雄蛾,哪只是雌

娥,也没有任何说明,而且现实中也是很难区分。

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

雄蚕蛾身体较小,腹部较瘦,触角稍大,爬动较快,翅膀可以飞快地振动并

且飞行;雌蚕蛾身体较大,腹部极度膨大,但触角稍小,爬动慢,几乎无飞行能

力。还可以观察它们的外生殖器:有产卵瓣的是雌蛾,有阳茎的是雄蛾。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1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和

4课《蛹变成了什么》

疑点:到底蚕的生命是从哪个阶段开始的?

二、原因分析

教材三下第22页有“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2页又有“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那么,蚕的生命到底是从卵

开始的?还是从蚁蚕开始的呢?

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

对这两句话,我们认为,前者的“生命”是指生命周期,而后者的生命是指

具体的肉眼可见的生命活动。因此蚕的生命应该从受精的蚕卵开始。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难点:学生不能很准确的发现蚕吐丝前后的变化?

二、原因分析

蚕吐丝后就被包裹在茧子中,根本观察不到吐丝后蚕的状况,所以也就无法

比较蚕吐丝前后的变化。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可以用拍照的手段记录蚕吐丝前的状况,至于吐丝后的样子,可以由教师

到农村(学生估计都不舍得伤害自己饲养的蚕)找一个刚吐完丝却还没有化蛹的

茧子剪开,拍成照片进行对比。不过教师得要留意,掐准拍摄的时间。当然也可

以通过网上找视频和相关照片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看,这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疑点:蚕的一生共蜕皮几次?

二、原因分析

对问题中“蚕”一字的理解不同,有人理解为“幼蚕”,有人理解为蚕的一

生,包括幼蚕期、蛹期和蚕蛾期。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与补充相关知识

如果理解为“幼蚕”,共蜕皮4次;如果理解为蚕的一生,包括幼蚕期、蛹

期和蚕蛾期,那么共蜕皮6次。详解如下

蚁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蛹→蛾

┗━━━━━━━━━━━━━┛┗━━━┛

蚁蚕到五龄蚕蜕皮四次 在茧内蜕皮两次

┗━━━━━━━━━━━━━┛

所以蚕的一生共蜕皮六次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一、问题描述

疑点:教材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种植、饲养的进度有冲突怎么办?

二、原因分析

由于本地区气候的原因,蚕、凤仙花的成长期较晚、较慢,而这两个单元

又安排在第一、二单元,两者时间发生冲突。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可以根据蚕、凤仙花的成长期调整教学时间,与后面的单元穿插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安排什么时候主要根据蚕、凤仙花已经生长到阶段。

2.教师要提早备好各个单元的课,特别是《动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的生

长变化》两个单元的教案,做到心中有数,并随时留意学生种植的凤仙花、饲养

的蚕已长到哪个阶段,最好是自己也亲自饲养,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时间的恰当安

排与调整。

关于雾霾-财务通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4:4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74883175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长高小窍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