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村调研

更新时间:2023-05-24 04:10:08 阅读: 评论:0

捏橡皮泥-描写月亮的优美语段

张谷英村调研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兵行诡道)

张谷英村建筑群调研

摘要:

张谷英村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一个文化底

蕴深厚的传统村落。本文主要从张谷英的地理选址、布局、民俗

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张谷英进行探析。

一、张谷英的由来:

张谷英村又叫是张谷英大屋、张谷英大院,位于岳阳县张谷

英镇。名为张谷英是为纪念其祖先,以张氏始祖谷英公的姓名而

定,张谷英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而经明清

两个年代的多次兴建,至今600多年。在我就读于张谷英村小学

的时候,也就是10几年前,张谷英村以历史古村活化石被发现,

随后便被冠以“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的美名。也有“湘楚

明清民居之活化石”等的美称。

二、张谷英的概况:

张谷英村至今保持着明清时传统民居建筑的风格,目前保存

较好的有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部分,总面积51000平方

米,现有巷道62条,天井206个,房屋1732间。现居住人口有

2600余人,聚族而居于一个大院,是个单姓家族的自然村落。

整个大屋依山而建,每栋房子呈“丰”字形结构。张谷英村最大

的特点是“家家相连,户户相通”,连体的建筑形式,中轴线设

计理念,被誉为“民间故宫”

张谷英的选址:“中和”的思想

张谷英镇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村落选址四面环山,

势北高而南低,有渭溪河横贯全村,俗称“金带环抱”,这是按分

水之说的最佳选址。村落的选址体现了传统的依山傍水、坐北朝

南的原则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有体现了《周易》

中和之易理美学。

在大环境上,当大门建于巨龙若腾的龙兴山前,坐北朝南。

建筑四周,500里幕阜山余脉逶

迤而来,成群山环抱之状与东南

西北四个方位耸立4座山峰——

旭峰山、笔架山、桃花山、大峰

山。从空中鸟瞰,四座山峰如一

朵巨大的莲花的四片大花瓣拥着中间的龙形山,造就了自然中和

的审美态势。

村落选址的风水格局政府和风水理论“吴凤仪散之(生气)

有水以界之(生气)”的指导思想,形具厚实,藏风聚气。从现

代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建筑选址于此,也是对自然生态环镜的

正确认识和利用。

三、张谷英的布局:

村落的总体设计采用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中轴线”平面,

是中和的象征。中轴线上有若干条垂直的横向轴线,呈:“丰”

字型,按纵轴线同样的布局继续规则有序的向东、

西两个方向铺开建筑。

中轴线上的建筑为一组正堂屋。正堂屋是群体建筑的中心,

是主体建筑。横轴线上的建筑为附属建筑,他们是呈东、西两侧

对称分布而垂直于正堂屋的若干组侧堂屋,俗称横堂屋。每一组

堂屋由3-4进或5进堂屋组成,每一

进堂屋两边的房子为正房和厢房。

堂相对高达、空旷、威武而庄严,

长辈使用。最后一紧为祖先堂也称高

堂,有设置神龛供奉祖先。由于侧堂屋的进深、走向与正堂屋的

原理相同,通过建筑内廊相接使整个建筑结构紧凑有序,并且不

断延伸,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构成了外部封闭内

“家家想通,户户相连”的格局,体现了张谷英村民极强的群居

性。

独特布局产生的缺点:由于张谷英

家家相连,户户相通的格局,因此对外形成了比较封闭

的状态,虽然用天井内廊来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但明显还

是能感觉到房内光线通风的不足,特别是侧堂屋。有些走廊

幽深黑暗,虽然夏天比较凉爽,但容易产生潮气并且难以散

发。户户相连的布局使得禽类又不好放养。这些缺陷在一定

程度上造成了居民使用不便。

四、建筑里的典型元素:

·可开可关的屏门

建筑群内美女每一组堂屋都

3-4进或5进堂屋组成,

每一进堂屋都设置一道屏门。

从艺术上看,屏门的安排使空

间有画面感戏剧性的变化,

有趣味。而从使用功能方面讲,又使空间得到更好的支配,建筑

内部可形成可大可小的空间组织,又可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又不

失整体感可相通大家共事。从哲理意蕴上讲,屏门的一开一关又

寓意“有放有收”,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反应了家族和睦相处,

其乐融融的共存心态。

·通达的廊道

62条之多的长短不一交错的廊道将堂屋

灵活的连在一起。四通八达,又有通风的效果,居民走在其中天

晴不暴晒,雨雪不湿鞋。同时也是

大屋场最好的防火带,因小巷宽度

80公分,一旦发生火灾,人只要撑着就近的巷道两边的高墙

直上屋顶把瓦掀开就能使火苗上窜,从而截断火路,阻止火势蔓

延。

·天井--未解之谜

206个天井就有206个天空。天井解决

了堂屋采光通风的一大问题,其排水功能更是巧妙,600多年来

未曾堵塞,没有一个“罢工”,至今无数专家也未能做出个科学

的解释来。它由花岗岩和青

砖砌成,难以找到排水管道。

作大

络,天井比作大屋的呼吸器

官与肛门,实在是形象的一

比喻。

长长得外走廊沿着涓涓渭溪河水也极具

·青石板外长廊

韵味,长廊外侧是长长的美人靠,这是张谷英大屋的一大风景,

也是我们最喜欢喜欢驻足的地方,当地的男女老少也喜欢倚栏而

坐聊天晒太阳抑或是乘凉。自从旅游业开发,当地的人们长廊上

摆着许多卖特产的小商铺,这正好又沿袭了古代的风采,因其在

古代正是各路英雄来往之地,这里曾经酒旗飘扬,店铺林立,吆

喝声不断。来往商贾文人墨客云集于此。在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

左边的建筑,也是旅游业开发后建起的作坊,这里展示有现今少

有的木作的榨油机、风车等,供来往旅客了解和亲身体验古代人

们的农务操作。

五、张谷英的用材与装饰:

建筑为砖木结构,以木为主,以大圆木柱和脊梁承重,并

且巧用石材,切割精细并有多种形状,有制成大门框和10根顶

梁石柱。再细看其砖墙,灰缝均匀精细,硬如金刚。用手测量,

砖厚、款、长为三、六、九寸,显然砌筑前都经过统一精细的打

磨,地面全是用“六寸六”的大青砖铺就,十分平整美观。“数”

的象征来看,六六为大顺,九者久也。由此看出,张谷英的无处

不在追求艺术感的精神。虽为普通

民居,张谷英村的建筑在装饰上面

也不马虎,灰色墙体灰色屋顶给人

以朴素宁静的感觉,更是有精巧的

木雕。许多堂屋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下镂雕有精巧的小鹿,

隔屏上,窗棂上以雕花镶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兽之类,雕

刻精美、笔画简练、线条清晰、形象逼真。

六、张谷英的古风民俗文化:

村落里现在住有600多户,2600多人口,他们都是张谷英

的后代子孙,至今还保存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比如传

统的过年,这是整个张谷英镇都保持着的传统,除了正式的吃年

饭,还有每家每户上门舞龙舞狮;小孩子们的年更是欢乐,过年

可以辞年玩草龙,可以挣到好多吃

的和玩炮的钱。堂屋是村民办事的

公共区域,有多少地方的婚礼会在

天窗下举行呢,而张谷英“天窗下的婚礼”就是它的一大特色民

俗。600余年的历史是个漫长的过程,其特色民俗应该会有很多

吧。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村里将以前办事开会的礼堂做成了现在

的民俗展览馆,让来此的旅客们对张谷英有更深的了解。

关于对张谷英建筑群保护的思考:

2001年张谷英被发掘,并

且成为历史保护对象,小时候每天

上学穿行于张谷英大屋,突然冒出

个称号”天下第一村“,着实令人

惊奇了。那时候人们那个兴奋啊,

都行动起来了,然后忽然听到好些石头啊山的

被赋予了传奇的神秘色彩,人们开始大肆发展

这在深山中隐藏的旅游业。随后在当大门前建

了一当时我认为很恢弘的广场,广场左右石板

地上刻着两排福字,和大多数古建筑的注重脚

踩吉祥意差不多,它寓意着“踩福得福”。广场前有个很大的花

(现在没有了),再前面就挖了一个水池,搬了块石头在中间,

还有几只石青蛙,放养了很多金

鱼,(现在也没有了)再旁边还新

建了一排小竹排屋子,是用来发展

古村经济的······”这是2002

刚开发那会我对张谷英的印象。

张谷英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

自然景观特征和人文内涵的乡村人

文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在旅游开发后的10余年间。古村

风貌遭受严重破坏诸如乱建乱盖、

盲目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景观,大屋内干疮百孔,景观“百步三

桥和龙泉井”虽然风韵犹存不减当年,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气,

长寿井龙涎井里的水也不在甘甜;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价值观念

转变等多种原因也逐渐走向衰落。当地村民开始改建原有的传统

民居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习惯,村落结构逐渐失去了特色,村民

乱建乱盖、拆后重建、重建后又毁坏等的现象比比皆是,盲目建

设破坏了聚落景观和人文内涵。如进村的农田全部建成了水泥地

面、当大门前建的绿色花坛又被停车场取代,建到一半的半拉子

房子、到处搭建的房屋和游乐设施阻隔了原本可以远眺的视

野······同时,这座名村旅游开发的品牌意识淡薄、管理的模

式不规范等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当前历史保护与社会进步对立矛盾面前,对当今

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尤其重要。张谷英政府应

当肩负保护重任,制定相关保护规则与政策。在旅游产业发展时

要提出合理开发项目,切不可盲目重建修建;还可将张谷英村外

的旅游景点共同发展,如刘备洞,桐木水库,还有佛教庙宇等的

长线游览。同时加强村民的古建保护与民俗保留的意识,推进教

育建设,重塑村民的价值观刻不容缓!

环保的手抄报-本科英文

张谷英村调研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4:1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726081766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谷英村调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谷英村调研.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张谷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