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1
【设计说明】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__借对山水风物的描绘,往往蕴
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__是苏轼的代表作,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都是上
上之作。对这类作品的解读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体会为主,让学生了解__诞生的背景,了解苏轼这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
有二的”人物;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蕴含在文字里的感
情,从喜欢这篇__开始,喜欢苏轼。思考苦难、坎坷给生命带来的价值;思考当
有一天世界以痛吻我时,我该以何相报。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很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探究,独立的表
现,课后的延伸,我想把一颗种子埋进学生的心里,可能现在看不见他们的不同,
但也许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这颗种子就会生出根,发出芽,甚至长出一棵参天的
大树。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督促学生读懂__的字词句含义,并自主对内容
进行梳理。
2、启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并表现__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蕴。
3、让学生在读懂__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面对人生风
雨时的达观态度,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诵读合作探究延伸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你课前的学习和阅读,说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黄州赤壁苏轼
由于“乌台诗案”苏轼才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谁能根据我们自学方案中
的资料,点出这个案子的关键。
冤案,文字狱
余秋雨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
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
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
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于是,在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当他再一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时候,所有
的一切似乎都太过平静,他却突然之间把自己化作了千古绝唱。
二、逐段品读__,梳理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思想,并用声音传达自己的理解。
1、学习读第一段,展示自学成果
梳理内容:
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画面和人物活动?
明确:画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活动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面对此情此景,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容、洒脱、自由、高雅……
作者也写了他置身此境的感受,那就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诵读实践:
请试着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我们对文本的感受。
提示:注意重音、节奏,读出意境。
点评:随堂
2、学习第二段展示自学成果
梳理内容:
“饮酒乐甚”是对第一段的概括,那第二段作者的'情感是否发生变化了?
明确:由乐到悲。
什么触发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诵读实践:
请试着读出这种感情上变化。
提示:注意停顿、声调变化。
点评:随堂
3、展示自学成果,学习第三段
梳理内容:
解释“愀”的含义。
容色改变。
苏子容色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扣舷而歌——正襟危坐。
“客”的这段话联想到了历史人物曹孟德,主要想到他的哪些事迹?
文治、武功
与赤壁相关的失意和得意的经历
这个联想的目的是什么?
和现实的自己形成对比
合作探究:
对比曹孟德的一生,“客”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可以用一个悲字来概括,这个
悲有几层含义?
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
槊赋诗”,可谓既有“武功”又有“文治”,“固一世之雄”。这样一个功业卓
著、名垂千古的英雄,又能怎样呢?“而今安在哉”,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
烟尘之中。而作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等闲之辈、戴“罪”之臣,功业全无,理想
旁落,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
生命短暂、平凡、渺小而宇宙江月无穷,岂不悲乎?
愿望与现实相左之悲。试图“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不可乎
骤得”。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只能“托遗响于悲风”了。
这样的悲,用李泽厚先生的话说,就是一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
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诵读实践::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英雄与凡人的对比?我们的人生也是短短的几
十年,平凡而渺小,能读出共鸣吗?
提示:注意内容和情感的关系:铺垫——转折——悲凉、深沉
诵读与理解是相互促进的,诵读别人的文字,往往也能得到内心的共鸣。
4、学习第四段
梳理内容:苏子也觉得宇宙的无穷值得羡慕吗?他的观点你理解吗?
而又何羡乎?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水与月自变化的角度来看,不能有一刻的永恒,这一刻的水已经不是上一刻
的水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月自然也不是上一刻的月了。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物无尽,我也无尽。
永远流逝,永不消失,盈虚有变,皓月长明。我如何无尽?
我价值的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跳出个人小我的局限,人类的大我是生生不息,与万物同在的。
请问同学们,苏轼是以何种方式、何种路径感悟宇宙人生,化解郁结,超越
人生困厄?
此时的苏子已处在不辨水天,无尽空明之中,全然不受时空局限。人们常说,
心有郁结,必须要找到一个散郁化结的出口与通道,亦即要有一个合适的路径,
方能走出心灵的阴霾。一般而言,这样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外释”,通过融
合于外物以转移注意力,消除怨悱;另一种是“内释”,通过内在的心灵审视、
通变,在自我观照中达到超越“旧我”走向“新我”的圆通之境。
“而又何羡乎?”一句该怎样来读,轻而易举又重若千钧。
这一段话里还有怎样的胸怀?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共适清风明月。
不祈祸福、忘怀荣辱、超脱死生、旷达自适,与清风明月融为一体,实现了
人生的圆融。最难得的是此刻的苏子被记录了下来,成为后世莫大的一笔财富。
清代古文家方苞曾经这样评价《赤壁赋》:“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
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
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诵读实践:谁能为我们读一读苏轼实现了人生超越后坦荡的襟怀。
提示:诵读是一种有声的成长。
5 、学习第五段
客喜而笑,宾主尽欢,洗盏更酌,相与枕藉,东方既白。
三、学习总结
时间:月出——东方既白
情感变化:乐——悲——喜
诵读心得:注意重音、节奏。
注意停顿、声调变化。
诵读与理解是相互促进的,诵读别人的文字,往往也能得到内心的共鸣。
诵读是一种有声的成长。
四、课外阅读
我给大家找到了几篇跟苏子相关的__,“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
希望我们能将对苏轼的品读延伸下去,延伸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五、合作探究
1、__由“乐”而起,极“乐”而收,两次乐的是否相同?
2、你在__中能读出“乌台诗案”与被贬黄州之事对苏轼的影响吗?
3、有人说苏轼去的地方叫赤鼻矶,跟赤壁远着呢,他犯了常识性错误,你
认为呢?
4、“客”是真有其人吗?他在文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苏子与客本质的不同
在哪里?
5、理解苏轼的胸怀对你有影响吗?老师提供的相关文本,你会选读哪一个?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习文言知识
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 遗世独立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取
之无尽 用之不竭 水光接天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__《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__的生命力之旺盛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__
二、诵读
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
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
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
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
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
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
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
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
三、感情概况
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
(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
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
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
悲,又为何而喜呢?
四、赏析“乐”
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
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
到悟读
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
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
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
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
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
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
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
现了出来
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
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
融为一体
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
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
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
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
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
写作此文,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
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
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
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知人论世)
五、赏析“悲”
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
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
体
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
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
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
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
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4、方其??而今安在哉!:
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
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
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
到这里如果__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
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
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
六、感悟“喜”
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
悟
(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
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
(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 从
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
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
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
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
(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
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
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
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
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
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
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
七、自我救赎
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
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
这种和谐?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
的________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
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
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
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
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
“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
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赤 壁 赋
苏 轼
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4:0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7258051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