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师德 铸造师魂

更新时间:2023-05-24 01:05:54 阅读: 评论:0

陶渊明的简介-思美人兮

弘扬师德 铸造师魂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习中)

弘扬师德 铸造

师魂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

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

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

一切教育工笔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

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合的道德观点、情操和品

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

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

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

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

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

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所以,能够说教

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

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 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

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

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

率。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

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

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

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

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

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

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

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

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水准是同其受益水准成正

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

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

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

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所以,

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点,在学法的同

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

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

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

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

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

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

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

习的水平,具备了可不断发展的水平,才能获得生存的

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水平,

还要把这种学习水平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

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

: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

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

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

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 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水准

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

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

是神圣!”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

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

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

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所以,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

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

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

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

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

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

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

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

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

同心”。对于教师来说,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

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

体”;对学生来说,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

?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

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

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

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

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

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老师,他接手一年级,班上有

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

言,到了二年级这位学生仍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

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

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不过头是低下的。老

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

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

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

“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

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

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不过,一句话,不但伤害了

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能够引导着师生关

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

求的目标,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

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

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

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

三. 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

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点,树立开放意识。教师

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

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

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

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

理解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寻找自我素质

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当前

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表现的未

来前景。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

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

色,但教师与学生是能够互相促动、共同增益的。教师

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

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个规律的《学记》

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

记》的这个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

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

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

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

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

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

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

提出的准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

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

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生之间存有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

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

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

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

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

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

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

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

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

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

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

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水平,会把握

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

系,促动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能够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

——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

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

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

容与毅力。研究并协助后进生实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注

重并协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

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

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

事。“哀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

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

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

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

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注重另

外的三个弟子,仅仅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

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能够为师矣!”让我

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

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点、行为习

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使社会风气、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

替教师教育的优秀。所以,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

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

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

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点、

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

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

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

推动作用。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

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升教育效益的保证,

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之,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

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

用高标准的师德观点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素

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

育推向新的辉煌!

健康教育课教案-罗盘使用方法

弘扬师德 铸造师魂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1:0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615541763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弘扬师德 铸造师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弘扬师德 铸造师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炼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