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之国”爱铁骑——新加坡坦克装甲
车辆一瞥
作者:徐志伟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1期
徐志伟
弹丸之国 国小志大
新加坡,别名“狮城”,国名新加坡共和国,首都还是新加坡,因为它本身就是东南亚的
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的东大门,是亚洲海上石油运输的必经通道,被誉为“远
东的直布罗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论国土面积,新加坡只有683平方千米,还不到北京市的二十分之一,只相当于北京市通
州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论人口,2010年达到了508万人,仅相当于北京市的四分之一。就是这
样一个“弹丸之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盛名的小而富的国家之一。2010年的人均GDP达到了
30 228美元,雄踞亚洲四小龙之首,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2009年成为当年世界上最具影响力
的国家和地区。当然,这一切都和不久前仙逝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打下的良好根基有直接
关系。
在兵工企业方面,小小的“弹丸之国”竟然拥有三家军工企业,可生产轻武器、直升机和
小型舰船,近二十多年来更是涉足装甲战车的研发和制造,令世人侧目。
经济实力的强大,使得新加坡拥有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目前,新加坡军队的总兵力
5.6万人,其中陆军为4.5万人。若按人口比例来计算,中国应当拥有1 400万人的军队。若
按地域比例来计算,中国应当拥有7.84亿人的军队!简直成了全民皆兵的天文数字。
新加坡拥有庞大的军队,除了地缘关系之外,还是历史上一段惨痛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使
然。
惨痛历史铭记在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新加坡战役和随后的新加坡大屠
杀。让我们简要地回顾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吧!
二战期间,新加坡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号称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颗宝石”。1941年
下半年,德军开始东线进攻苏联,大英帝国本土所面临的压力减轻,同时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战
略意图已十分明显。此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才派遣“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为首的新太平洋
舰队(Z舰队)奔赴远东。12月4日,Z舰队抵达新加坡,成为防守新加坡的全部海军实力。
再加上英国殖民的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8.8万人的陆军和150架飞机,英国人自
恃兵力强大,认为日军不敢贸然进攻马来亚和新加坡。但是,英国佬完全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
而日本方面为了攫取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必须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于是,日本军队开始
了攻占马来半岛的战役。
就在Z舰队到达新加坡的同一天,日军的登陆舰队浩浩荡荡从海南三亚起航,向马来半岛
进发。12月8日,大批日军在马来亚哥达巴鲁登陆,新加坡战役爆发。
开战之初,日军的第22航空队85架飞机只用2个小时就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
战舰击沉,英国远东海军主力不复存在。
在登陆和随后的作战中,日军的司令官是号称“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领的是日军精
锐的第5师团和第18师团,战斗力较强。尽管日军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日军训练有素,敢于
大胆突击,打得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军队溃不成军,“失败的阴影像瘟疫一样在英军中蔓延,
撤退像决堤的洪水无法控制”;而日军步兵则骑着自行车追赶溃散的英联军,他们“三人一排,
有说有笑,好像去看一场足球比赛”。这种情景,后人称之为“自行车战”。
和英联军的溃败相对应的,是当地华人自发成立的“华侨抗日义勇军” (号称“星华义
勇军”),成员有数千人之多。他们同仇敌忾,奋勇抵抗,曾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义勇军也
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尽管义勇军的反抗对全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也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使得日军怀恨在心,为随后的“新加坡大屠杀”埋下了伏笔。
1942年2月8日,山下奉文向狮城发起最后的攻击。一周内,日军攻占了新加坡的一些战
略要地。随后的2月15日,守城的英军白思华中将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狮城沦陷,几万名英
联军成了俘虏。得知这一消息后,丘吉尔沉痛地说:“英国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规模最大的投
降,就在新加坡”。
新加坡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开始对当地华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种族清洗”,史称“新加
坡大屠杀”。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惨遭日军杀害的新加坡华侨有10万人之众!成为二战中日
军三次大屠杀之一(另两次为南京大屠杀和菲律宾大屠杀)。尽管大屠杀的确切人数各方说法
不一,但被害总人数在5万人以上,是毋庸置疑的。二战结束后,下令屠城的刽子手山下奉文
等被处于极刑,落得个可耻、可悲的下场。
正是历史上有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新加坡人才领悟到建立强大国防的意义。1967年2
月15日,在这个新加坡沦陷的纪念日子里,“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落成。新加坡前
总理李光耀发表了沉痛的、振聋发聩的演说,号召新加坡人民勿忘历史,勇敢地面向未来。
国防政策“毒虾”理论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没有战略纵深,因此,必须能“御敌于国门之外”。针对这种情况,
国父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虾”理论。即,新加坡应成为“能产生剧毒的小虾”,既能与
“鱼群”共存,又不会被“大鱼”吞掉。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强调新加坡要有强大的武装力
量,保持足够的威慑能力,成为新加坡“全面防御”国防政策的基石。
与“毒虾”理论相配套的是“鱼群”原则和“大鱼”原则,强调联防自保、集体安全和拉
住美国这条“大鱼”做靠山。
依靠着三条原则,新加坡建立了一支完整、配套的国防军。陆军编制有5个师,装备有
350辆坦克、各种火炮150门、装甲输送车1000辆等,一个“弹丸小国”拥有上千辆坦克装甲
车辆,令人惊讶。海军有4500人,装备各型舰艇40余艘。新加坡空军号称是“东南亚各国中
最强大的空军”,人员6000人,拥有4个空军基地,装备各型飞机和直升机200多架,还配有
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等,装备先进。
狮城铸剑偏爱铁骑
令人称道的是,小小的新加坡在武器的研发方面甚是积极,尤其偏爱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发
工作。近二十多年来,先后独立研制或与其他国合作研制多种装甲车辆,包括:“比奥尼克斯”
履带式步兵战车、“特雷克斯”轮式装甲车、“野马”全地形履带式铰接车、8x8轮式自行火
炮等,积极性之高,令人刮目相看。下面简要地介绍新加坡研制的这几种装甲车辆。首先来谈
一谈新加坡军方引进德国“豹”2主战坦克这件事。
亚洲“豹”2独占鳌头
尽管新加坡军方引进德国“豹”2主战坦克,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但是,至今看来,仍
然是亚洲武器采购上的一件大事。
道理很简单,新加坡是亚洲唯一一个引进“豹”2主战坦克的国家。而目前装备“豹”2主
战坦克的国家仅限于欧洲和北约的国家(包括加拿大)。须知,新加坡陆军先前装备的坦克,
主要是从法国购进的AMX-13轻型坦克,数量高达350辆,而AMX-13轻型坦克还是上个世纪50
年代的产品,尽管AMX-13坦克的性能当时比较先进,但毕竟是60多年前的产品,又是轻型坦
克,火力和防护力已明显落后;新加坡军队还有一批英国的“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已是将近
70岁的“老兵”,性能更是落后。从21世纪开始,新加坡军方就准备购进先进的主战坦克。
经过综合对比,新加坡军方最终选定了德国的“豹”2A4坦克。
2007年底,新加坡军方和德国陆军处签订了订购96辆“豹”2A4主战坦克的合同,2008
年起开始供货。2008~2010年间,交付了66辆,已经在新加坡军队中服役,剩下的3 0辆将
作为储备。这些“豹”2A4坦克在交付之前,均由克劳斯·玛菲一韦格曼公司进行了翻新和升
级,包括安装德国IBD公司生产的被动装甲组件,以提高生存力。接受之后,新加坡还在这批
坦克上加装自制的战场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网络作战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接受后的这批
坦克称为“豹”2-SG主战坦克,率先装备新加坡装甲团第46坦克营。
尽管“豹”2主战坦克已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但其A4型则是80年代末期的改进型
坦克,依然具有先进性,在3 000米开外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击穿T-72主战坦克的首上装甲。
这里还要说上一段小插曲。2007年间,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先生到德国斯图加特训练基地访
问,参观“豹”2坦克的行驶表演。德国的坦克兵特意将一杯斟满酒的酒杯放到“豹”2A4坦克
的瞄准镜上。坦克跑上一圈下来,竟然滴酒未洒,显示出极好的行驶稳定性,令这位张部长频
频点头赞许。
除了性能先进之外,在价格上这批坦克也极具诱惑力。这批“二手坦克”的总价只有4
500万美元,合一辆坦克只有50万美元,简直是“主战坦克卖出了白菜价”。而采购一辆最新
型的主战坦克起码要500万美元以上。这批坦克至少可以在新加坡军队中服役20年以上。
对于新加坡采购“豹”2A4坦克的做法,包括伦敦战略研究所的军事专家在内,大多数都
表示认可“点赞”。
我们再来看一下新加坡和“左邻右舍”的各国装甲实力的对比。和新加坡直接接壤的马来
西亚,仅仅装备从波兰引进的PT-91M主战坦克48辆,显然不是“豹”2A4坦克的对手。隔海
相望的印度尼西亚,尽管是拥有2亿人口的“大国”,但之前仅仅装备AMX-13:PT-76、“蝎”
式一类轻型坦克,数量虽多,但不经打;据说印尼已经引进了两辆“豹”2A4主战坦克,最终
准备引进103辆,但目前情况下仍不是新加坡装甲部队的对手。至于比较邻近的泰国,其陆军
还装备着M60,甚至M48A5这样“老掉牙”的坦克,尽管近年来打算引进乌克兰的T-84“堡垒”
主战坦克,但也仅仅打算买49辆,实力仍然在新加坡装甲实力之下。
装甲战车轮履兼顾
新加坡军方除了引进“豹”2A4主战坦克作为装甲力量的骨干之外,还积极研制各种装甲
车辆,而且是轮式和履带式兼顾,品种和配套齐全,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看一看
新加坡研制的装甲战车究竟怎么样吧!
“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 新加坡的科技集团自动车分部于1989年开始实施“步兵战车计
划”,用以取代已显过时的M113装甲输送车。由于广泛吸收和借鉴西方各国步兵战车的先进理
念和成熟的部件,并适当加以简化,加上采购了主要武器和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使研
制过程少走了不少弯路。1995年7月设计定型后,定名为“比奥尼克斯”(BIONIX)步兵战车,
1999年开始装备新加坡军队。10多年来,新加坡军队共装备了300辆“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
“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有25型和40/50型两种车型,以25型为主。
“比奥尼克斯”25型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23吨,乘员3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
载员7人,主要武器为一门M242型“大毒蛇”25毫米机关炮。这种机关炮是美国M2“布雷德
利”步兵战车的主要武器,在海湾战争中有出色的表现,在2 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以轻而
易举地击穿30度倾角的25毫米厚的钢装甲,具有同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的能力。所不同的是,
25型上未装反坦克导弹发射器。也就是说,新加坡军方赋予它的作战任务,主要对付敌方轻型
装甲车辆和步兵,没有和敌坦克作战的任务。
其动力装置为美国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制造的涡轮增压、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为349千瓦。
变速箱也是美国造,为通用动力公司的静液机械式变速箱,和M2步兵战车上的是同一系列。公
路最大速度为70千米/小时。“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可以空运,但不具备水上航行能力。
40/50型步兵战车采用的是单人炮塔,外观上不难区别,战斗全重为21.5吨,乘员2人,
载员9人,主要武器为一门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一挺12.7毫米重机枪。请注意!这里的50代
表机枪的口径(英寸数),50的真正含义应是0.50英寸。40/50型主要用于近程火力支援和
战场上运送步兵。
2006年起,新加坡军方又推出了升级版的“比奥尼克斯”2型步兵战车。主要改进是:换
装威力更大的“大毒蛇”30毫米机关炮;加装战场管理系统(BMS);带热像仪的稳像式火控系
统;改进车内空调系统;彻底采取防雷措施等。
应当说, “比奥尼克斯”步兵战车的性能还是不错的,尽管没有更突出的亮点,但总体
上还是中规中矩的。
“特雷克斯”轮式装甲输送车“特雷克斯”(Terrex)和“比奥尼克斯”堪称是“两兄弟”。
不过,“比奥尼克斯”为履带式的步兵战车,而“特雷克斯”则为轮式的装甲输送车。
“特雷克斯”装甲输送车于2003年研制成功,2009年开始装备新加坡陆军。新加坡陆军
的总需求量为300辆,首批订购了135辆,已经装备了新加坡第一机械化步兵营等,每营45辆。
“特雷克斯”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为24吨,采用8x8驱动型式,乘员2人(车长和驾驶
员),载员11人,可配备不同的武器系统,如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7.62毫米并列机枪组合的
武器站或40/50武器站(和40/50型步兵战车的武器站相同)。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美国
货”,最大功率达450马力(336千瓦)。公路最大速度达10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600
千米。
“特雷克斯”装甲输送车的亮点是信息化程度高,可融入三军作战网络。新加坡《联合早
报》的报道称,“‘特雷克斯’装甲车已经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和城市化,整体信息化水平
达到了世界上最先进水平,将在未来作战环境(特别是城市战环境)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野马”全地形铰接车 全地形铰按车,也称为履带式铰接车,是一种有前后两个车体、
铰接在一起的履带式车辆。最著名的当属瑞典赫格隆公司的Bv206铰接车和英国BAE公司的
BvSl0铰接车,具有超强的越野机动性和通行力。而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研制的“野马”全地
形铰接车,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总体性能上已经超出了前两者,在国际军火市场上
红红火火,英国军队就采购了115辆“疣猪”全地形车(“野马”的改进型),部署到驻阿富
汗的英军部队(关于全地形铰接车的有关分析,请参阅本刊2012年第5期《独树一帜的铰接式
装甲战车》一文)。
“野马”全地形铰接车从2011年起已经在新加坡武装部队中服役。其战斗全重为16.5吨,
前车体配有4人座椅,包括车长和驾驶员,后车体配有8人座椅,具有更高级别的弹道防护能
力,并能有效地抵御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攻击。从其超宽的履带可以看出,这种铰接车具有
极低的地面单位压力和超强的雪地或沼泽地的通行能力。
“野马”全地形铰接车的基型车为装甲输送车型,可以很方便地改装成弹药补给车、工程
保障车、救护车、,维修工程车、迫击炮车等,变型能力较强。
全地形铰接式迫击炮车 在“野马”全地形铰接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装,制成了铰接式追击
炮车 (MTC)。主要武器是装在后车车体上的一门120毫米超高射速先进迫击炮(SRAMS)。这种
迫击炮为后装式迫击炮,有半自动装弹机,射速高达10发/分。车上配有综合式火控系统和定
位导航系统,具有“连打带跑”的机动射击能力。炮口两侧装有特制的炮膛抽烟装置,使迫击
炮发射时的后坐力降至26吨力。辅助武器为一挺7.62毫米机枪及烟幕弹发射器。
“普利姆斯”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普利姆斯”(Primus)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全重
为28.3吨,乘员为4人,采用履带式底盘,主要武器是一门39倍口径的155毫米榴弹炮,装
有计算机化的火控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具有“连打带跑”的机动射击能力。前20秒的突发射
速为3发;前60秒的突发射速为6发;30分钟的持续射速为2发/分。公路最大速度为50千
米/小时。
轻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也称为轻型攻击机动车(LSV),在轻便的特种突击车的基础上制成。
中央枪架上装一具“长钉”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车上可携带5枚“长钉”反坦克导弹。车体前
部还保留了多用途机枪,使它具有长短兼备的火力。和敌坦克作战时,采取 “打了就跑”的
战术,很灵活。最大速度达110千/小时。这种轻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上只有两名乘员,可以
说是一个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和打击能力的反坦克小组。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外,新加坡军方还研制出装甲架桥车、全地形维护保养车、轮式自行
火炮、装在“悍马”轻型车上的“蜘蛛”120毫米追击炮等。看来小小的新加坡对装甲车辆还
真是有点偏爱。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22:4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53396176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弹丸之国”爱铁骑——新加坡坦克装甲车辆一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弹丸之国”爱铁骑——新加坡坦克装甲车辆一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