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孙权诸葛亮烛之武三人的语言智慧
孙权诸葛亮烛之武三人的语言智慧要点:
①作为君主的孙权设身处地为吕蒙考虑,且现身说法,取得实效;
②作为臣子,诸葛亮注意君臣之礼的同时,以情动人,让刘禅顺利接受自己的观
点;
③烛之武面对犯边的强国最高统治者,避谈郑国利益,站在秦国立场分析当时形
势,实现退兵目的。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第9—11题。(共7分)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
谏之路也。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根据语境,为下列加点字选择词义或用法准确的一项是(2分)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以光先帝遗
德 (3)夙夜忧叹
A.(1)看见 (2)因
为 (3)通“肃”,肃
敬
B.(1)知道,理解 (2)表示并列,有“并且”的意思 (3)向
来,往日
C.(1)遇见 (2)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示修饰 (3)
早,早晨
D.(1)知道,理解 (2)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3)早,
早晨
1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您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吕蒙了。
理解:通过鲁肃对吕蒙如今才干和谋略的赞叹,直接展现吕蒙学习取得的成效。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
存亡难料的时候啊。
理解: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谈当时的严峻形势,与其后的有利条件一道为后文
提建议作准备。
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翻译: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去消除蜀汉朝中那些奸邪凶恶的小人,复兴
汉朝王室,迁回原来的都城。
理解:“庶竭”“攘除”“兴复”“还”这一系列词语,表明了诸葛亮决心完成
先帝未完成的事业,体现了他的耿耿忠心。
11.根据目的,说话人需要根据听话对象、场合讲究说话的策略方式方法。结合
上面两则材料和下文,说说孙权、诸葛亮和烛之武三人的语言智慧。(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①②③④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⑤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夫晋,何厌
⑥⑦⑧⑨
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⑩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左传·僖公三十年》)
①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郑伯:指郑文公。佚之狐、烛之武皆为郑
国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为秦国大夫。②贰:有二心。③军:屯兵。④汜
(fán)南:汜水之南。⑤缒(zhuì):用绳子缚住身体从城墙上送下。⑥越国:
越过晋国。⑦鄙:此处指相对于秦,因为中间隔着晋,故郑属于边远之地。⑧陪:
通“倍”,增益。⑨厌:满足。⑩阙:损害。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7分)
9.答案:D
评分:2分。
10.答案:B
评分:2分。
11.要点:①作为君主的孙权设身处地为吕蒙考虑,且现身说法,取得实效;②
作为臣子,诸葛亮注意君臣之礼的同时,以情动人,让刘禅顺利接受自己的观
点;③烛之武面对犯边的强国最高统治者,避谈郑国利益,站在秦国立场分析
当时形势,实现退兵目的。
评分:3分。每个要点1分。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22:3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52782176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说说孙权诸葛亮烛之武三人的语言智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说说孙权诸葛亮烛之武三人的语言智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