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
⼉童诗《蘑菇》的诗意美
摘要:⼉童诗《蘑菇》是台湾著名⼉童⽂学作家林良的作品,是⼀⾸⼗分短⼩浅显却蕴含着丰富诗意美的⽣活⼩诗。本⽂将通
过对该诗的品读分析,指出其三⽅⾯的诗意美:⼀是浅语的艺术美;⼆是优美的意境美;三是纯真的⼈性美。
关键词:《蘑菇》;诗意美;语⾔美;意境美;⼈性美
中国的诗歌创作不仅历史悠久并且题材丰富,从⼭⽔⽥园诗到边塞⾏役诗,从咏物怀古诗到思想离别诗,⽆不都是中国诗歌独
有的典范。⼉童诗作为诗的⼀个分⽀,它与成⼈诗有着很⼤的差异,但也有着共性。它是献给⼉童的诗,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考
虑到⼉童的⼼理接受程度和教育上的要求,因⽽,⼉童诗需要以⼉童为接受对象,切合他们的⼼理特点,适合于⼉童倾听、吟
诵、阅读欣赏。《蘑菇》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蘑菇》的作者是台湾著名⼉童⽂学作家林良,作为台湾⼉童⽂学的功勋作家,林良以笔名“⼦敏”发表散⽂,⼜⽤“林良”本名
为⼩读者写作,为读者创造了⼀⼤批优秀的⼉童⽂学作品。下⾯就让我们⼀同⾛进《蘑菇》的世界。
⼀、浅语的艺术美
孩⼦作为⼉童诗的阅读对象,其⼈⽣阅历必定没有成年⼈那么丰富,孩⼦的理解能⼒也没有成⼈那么强,这就要求⼉童诗要以
⾃然的语⾔⼊诗,尤其重视语⾔的⾃然、简洁、易懂。优秀的⼉童诗总是在清浅之中寄寓深远,于朴拙之中蕴藏睿智与幽默。
《蘑菇》作者林良先⽣就曾把⼉童诗喻为“浅语的艺术”。
《蘑菇》这⾸⼩诗也不例外。《蘑菇》全诗是这样的:
蘑菇是
寂寞的⼩亭⼦
只有⾬天
青蛙才来躲⾬
晴天青蛙⾛了
亭⼦⾥冷冷清清
全诗短短六⾏,共计32个字,均以⼉童熟知的事物⼊诗,每⼀句诗⾃然朴素,明⽩晓畅,仿佛在与孩⼦细语轻聊。浅显、易
懂、简练是这⾸诗的显著特点,充满了真诚与柔情,直达⼉童的内⼼,扣响⼩读者的⼼弦。孩⼦们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领
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进⽽产⽣了对蘑菇的理解与同情。这就将浅语的艺术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优美的意境美
诗歌⼗分注重意象,需要通过诗歌的意象来抒发诗⼈的内⼼情感,以达到把握世界,反映⽣活的⽬的。⽽⼉童⾝⼼发展的特殊
性,决定了他们对于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感知、更容易接受。所以⼉童诗总是致⼒于创造鲜明⽣动的诗歌意象,让
孩⼦们在具体的可感的画⾯中感受诗情和诗美。
《蘑菇》是⼀⾸优秀的⼉童诗,诗中描写的意象“蘑菇”、“⼩亭⼦”、“青蛙”等都是⼉童所熟知的事物,作者正是利⽤这些鲜活的
意象再加之⽐喻等修辞⼿法,营造出优美的意境,传达出直觉感受和体验,以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
以“蘑菇”开篇拉近了诗与⼩读者的距离,带领⼩读者来到蘑菇⾝边;⽽后将蘑菇⽐喻成⼩亭⼦,彰显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同
时也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寂寞”⼀词来形容⼩亭⼦,则让⼩读者感受到了蘑菇的孤单和⽆助,让⼩读者产⽣了⽆⽐的同
情和怜悯之⼼。短短的两⾏诗,作者就在⼩读者的眼前描绘了⼀幅带有悲伤意境的画⾯。紧接着青蛙出现了:⾬天,青蛙在蘑
菇下躲⾬;晴天,青蛙离开了蘑菇,⾃⼰去玩了,留下了蘑菇⼀个⼈孤孤单单。于是,⼀组带有对⽐性的画⾯出现在⼩读者的
脑海⾥。画⾯虽简单,却营造出了凄清的意境美。
三、纯真的⼈性美
蒋风先⽣在《中国当代⼉童⽂学史》中有这样⼀句话“童话必须有童话的意境,⽽构成童话的意境,常
常借助于丰富的幻想和夸张,使童话的环境罩上神秘的⾊彩,⼈物戴上幻想的光环,成为理想的化⾝。”⼉童诗也同样具有这
样的性质。所以,在众多的⼉童诗中,除了营造美的意境外,作为理想化⾝的⼈物也要体现出它独特的⼈性美来。
《蘑菇》塑造了两个真挚动⼈的拟⼈体形象:蘑菇和青蛙。
初读这⾸诗,我们仿佛看到,那寂寞孤独的蘑菇,就像是⼀位孤寞的⽼⼈。他久久地伫⽴在门⼝,眺望着远⽅,希望在远处的
巷⼝,会突然出现他的孩⼦们的⾝影。可是,在这个忙碌的社会,谁⼜会想到,有这么⼀位⽼⼈在守候,在期盼那⽚刻的温
情?也只有在节假⽇,⼉⼥们才会带着他们的孩⼦去看望⽼⼈,如同诗中所写的“只有⾬天/青蛙才来躲⾬”⼀样,家中才会有短
暂的欢乐、热闹。可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孙们离开后,⽼⼈⼜开始了⽆尽的寂寞,漫长的等待。⼀如诗中“晴天
青蛙⾛了/亭⼦⾥冷冷清清。”
再读诗作,⼜觉那蘑菇,⼜成了⼀个倚在窗⼝的孩⼦。寂寞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由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渴望。此刻,他正回想
着,昨⽇和⼩伙伴们在⼀起的快乐时光,尽情的享受阳光,享受友谊的温暖。可现在,他却是那么的寂寞!
诗中的蘑菇,⽆论我们把它看作⽼⼈还是孩⼦,我们都要知道,诗⼈所要向我们传达的是:让我们多⼀点爱⼼、多⼀点同情
⼼,彼此温暖对⽅!
四、结语
《蘑菇》虽然只有六⾏,仅32字,但蕴含着丰富的诗意美,带给我们以浅语的艺术美、优美的意境美和纯真的⼈性美,不愧
为⼉童诗中的佳作。
1、⼉童⽂学艺术样式上的独特性,根源于读者对象的年龄特征,⽽决定这个特征的因素是、和。
2、寓⾔是⼀种的简短故事,⼀般可分为两部分:“⾝体”,即,“灵魂”,即。
3、⼉童⽂学有别于成⼈⽂学的四⼤特征是、、和叙事性。
4、童年期⽂学主要的样式有、、、和、科幻作品等。
5、童话常⽤的表现⼿法主要有、和。
6、⼉童⽂学的三⼤母题是、和。
填空题答案
1、⽣理因素⼼理因素社会化程度
2、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故事教育(教训)
3、韵⽂性直观性幻想性
4、⼉童诗童话寓⾔英雄故事⼩说
5、夸张拟⼈假定
6、爱的母题顽童母题⾃然母题
鉴赏分析题
阅读寓⾔《北风和太阳》,回答下列问题:
1、以《北风和太阳》为例,说说寓⾔常见的两个组成部分。
2、分析这则寓⾔的主旨。
3、以《北风和太阳》为例,说明寓⾔和童话的主要区别。
北风和太阳
有⼀天,北风和太阳为谁⼒量⼤⽽发⽣争吵。“如果我⽤⼒吹的话,可以把⼈们冷的动僵。”北风说,但太阳不服⽓:“如果我⽤
⼒照射的话,可以把⼈们烧死。”太阳和北风谁也不服输。“那么到底谁厉害,让我们来⽐⽐吧。”北风建议到。太阳也赞
成:“如果谁能把那个路⼈⾝上的⾐服脱下来,就算谁胜,怎么样?”
北风得意的说:“那我赢定了。你看我只要吹⼀下就可以把他的外套吹掉。”北风深深的吸了⼀⼝⽓,然后吐出来。⼀股寒冷向
路⼈刮去。过路⼈从包袱⾥那出许多⾐服加在⾝上。北风⼜吹⼀次,结果⼀样。这次轮到太阳了。太阳发出帜热的光向过路⼈
射去。过路⼈脱掉了⾝上穿的全部⾐服。被风对太阳说:“你得⼒量⽐我⼤,我⽢拜下风。”
答题要点提⽰:1.寓⾔常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体”和“灵魂”。(需结合寓⾔做具体分析。)
2.结合作品⾃⼰总结分析。
3.寓⾔和童话的主要区别有五个⽅⾯:(1)童话⼀般都有⼈物形象、情节变化、场景转换的描述,⽽寓⾔则没有太多的要
求,点到即可。(2)在⽤拟⼈、夸张⼿法的时候,童话要求“⼈性”与“物性”的统⼀,⽽寓⾔则要求有利于寓意的表达,可只顾
⼀点不及其余。(3)结构⽅式不同。寓⾔由“⾝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童话则基本上通过形象、情节来表情达意。(4)
读者对象不同。童话是专门为孩⼦创作的,⽽寓⾔的创作主要并⾮为孩⼦。(5)篇幅长短不同。寓⾔篇幅短⼩,童话则要长
得多。以上五点还必须结合作品进⾏论述。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22:2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518241761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儿童诗——精选推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儿童诗——精选推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