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五带的形成

更新时间:2023-05-23 20:22:56 阅读: 评论:0

我害怕-交强险条款

七年级五带的形成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石门坊)

七年级-五带的形成

五带的形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

有规律的往返运动。每年321日前后,春分,太阳直射

赤道;过了这一天,太阳进入北半球,到每年622日前

后,夏至,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然后,太阳直射往回

向南前进,在每年923日前后,秋分,太阳直射点回到

赤道;过后,太阳直射点进入南半球,于每年1222日前

后,到达南回归线;之后,直射点又回头往北前进,于每年

321日前后,春分,直射又重新回到赤道,完成公转一周,

直射点循环一个周期,这就是一年。

当太阳直射点直射点北回归线时,北极点侧向了太阳,

球自转一周,都能被太阳照射到,虽然阳光比较斜,但昼长

达到24小时,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夏至是北极附近极

昼范围最广,整个北极圈范围都会出现极昼。在一年中,距

北极越近,极昼越长,北极点可达半年,北极圈上只有一天。

而在夏至,我们再看南极圈内,就全是极夜了,漫漫的长夜

十分难熬,距南极点越近,极夜时间越长,南极点的极夜能

达到半年,而南极圈上只有一天。

太阳不会偏爱北半球,而对南半球存有偏见。上帝还是十

分公平的。等到冬至日时,整个情况就彻底倒过来了。这时,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有极夜

1/4

现象。

我们更喜欢极昼还是极夜呢?(学生:极夜。)肯定会喜

欢极昼,极昼时期每天有24小时的白天,想怎么安排就怎

么安排,并且,这时的气温相对较高一些。比如,南极洲每

年都有一些科考队员,他们更喜欢在1月在那里工作,还是

7月在那里工作呢?

(一部分答:7月。一部分答:1月。

应该是1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1月,北半球的冬季,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极附近才有极昼现象。在极昼时期比

较好安排科考工作,气温相对来说也偏高一些。

根据太阳直射的最北、最南界线和极昼、极夜的界线,我

们把全球粗略地分成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

南寒带。四条界线的纬度分别为:南北纬23.5°和南北纬

66.5°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叫做热带。这里是

地球上太阳唯一能够直射的地区,而且昼夜长短的变化不

大,因此,地面获得太阳的光热是全球最多的。热带地区没

有寒冷的冬天,终年都很炎热。我们的教材上在热带里特别

画了一个黑人。当然了,热带里不都是黑人,我们国家的海

南省就在热带,也是长夏无冬,那么是黄种人。但是,我们

四川省许多去打工的人,几个月以后皮肤就黑了很多,可见

那么太阳辐射就是要强得多。

2/4

2、寒带: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叫做北寒带;南极圈以南

的地区,叫做南寒带。这两个地带每年都有一段时间是极昼

或者极夜。极夜时,一连好几个月都见不着太阳;在有阳光

照射的日子里,太阳照射的角度也是非常小的,微弱的阳光,

像我们这儿冬天傍晚的夕阳一样,地面得到的光热极少,因

此气候终年寒冷。

有这样一个童话:

企鹅住在南极,白熊住在北极,它俩都被运到了一个动物

园里,而且做了邻居。有一天,它俩闲聊起来。

企鹅说:我的老家在南极,长年冰天雪地,冷极了。在

每年中间的那几个月,我们企鹅挤在一起,好难受哟。但是

越往北走,越暖和。可见,这个世界是一年中间那几个月难

过,越往北方越好受些。

白熊说:不对。北极才是长年冰天雪地呀。我往南走,

越走越热,应该说北方冷,南方热。还有,一年中,不是中

间那几个月难过,而是两头的那几个月难受,那几个月,我

们白熊都要钻进洞里进行冬眠。

企鹅和白熊争论不休。

3、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叫做北温带;

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地区,叫做南温带。这两个地带,

太阳不能直射,但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像寒带那么小;昼夜虽

然有长短变化,但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获得的太阳光

3/4

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冷暖适中,四季分明。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少部分地区在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的漠河镇,它称为我国的北极村。漠

河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但夏至的时候,它的昼长达到了近

17小时,夜长只有7小时。而且漠河夏至前后的夜晚不黑,

完全能够从事户外的体育活动。所以,每年漠河在夏至前后

的一周要举行夏至节,通过活动吸引全国的旅游者来这里旅

游。

(这节课讲半节课,后半节课学生在课堂完成填充练习,

作业尽可能不拖到课后。

4/4

范字组词-个人

七年级五带的形成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20:2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44576176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五带的形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五带的形成.pdf

标签:五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