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阿房宫赋》赏析

更新时间:2023-05-23 20:04:17 阅读: 评论:0

小人之过也必文-肌肉针

《阿房宫赋》赏析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人才建设)

《阿房宫赋》赏析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监察

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

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

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

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

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

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晚年

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

【题解】

阿房宫赋,读ē páng gōng fù。这里“房”的读音为páng,为旧读音。

本文选自杜牧的《樊川文集》。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所建,未竣工而秦亡。

赋中使用丰富的想象,极力形容阿房宫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奢侈荒淫,进而指出

秦朝不惜民力,只知穷搜民财,终于亡国。意在借秦之喻,谏当朝帝王,讽谕唐

代统治者(唐敬宗)借鉴历史教训。辞藻华美,语言流畅,结尾含蓄有味。

事实上,依据当代现有考古证据,历史上的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而杜

牧所写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只存有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赏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分析:《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

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

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

不死之灵药,所以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

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

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

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

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1: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

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2: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

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

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3: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

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

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

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4: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1段铺陈

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

: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

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

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

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

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

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能够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

四)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

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

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

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

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

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

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

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

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

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

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

的印象。作者描写阿房宫的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

“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

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

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

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

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

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

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

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把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

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

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

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

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

在哪里?

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

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

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

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

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

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

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

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

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

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

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

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

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

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

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

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

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

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

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

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

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

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八)文章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

分析: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古文观止)编者的评语是:“起四语。只十

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

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

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

总结历史教训的。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

之规模浩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

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

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纵心溢志”,

“骄奢淫逸”,正是取祸之由。起首4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

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

兀可喜”。

文中言简意深之处并不少见。又如第2段写秦人挥金如土,用“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八字,构成4个比喻。一面是挥霍无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

处铺叙也为下文生发议论奠定基础。作者锤字炼句皆有所指,这些地方宜深入体

会,认真学习。

(九)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

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

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

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

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

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

“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

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

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十)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

的异同。

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

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

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

荒淫。《过秦论》和《六国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

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

己的观点。

英语课堂教学-入团誓词全文

《阿房宫赋》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20:0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43457175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阿房宫赋》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阿房宫赋》赏析.pdf

标签:阿房宫读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