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拼音版-诗歌_古词
风韵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拼音版作者:李清照朝代:宋朝夏日绝
句(生当作人杰)原文:【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1]至今思项羽,[2]不肯过江东![3]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拼音版:【xià rì jué jù 】 shēng dāng zuò rén jié ,sǐ yì wé
i guǐ xióng 。[1]zhì jīn sī xiàng yǔ ,[2]bú kěn guò jiāng dō
ng ![3]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李清
照的诗词大全 李清照的代表作 写过的诗词《转调满庭芳·芳草
池塘》 《绝句(生当作人杰)》 《武陵春·春晚》 《菩萨蛮·风
柔日薄春犹早》 《多丽·咏白菊》 《忆秦娥·咏桐》 《行香
子·天与秋光》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蝶恋花·上
巳召亲族》 《忆秦娥(临高阁)》 《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
梧桐)》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点
绛唇·闺思》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摊破浣溪沙·揉
破黄金万点轻》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蝶恋花·上巳召亲
族》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
早)》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
满》 《夏日绝句》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孤雁儿·世
人作梅诗》 《钓台》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入咏楼(千
古风流八咏楼)》 《转调满庭芳》 《点绛唇(寂寞深闺)》 《诉
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 《临江仙·梅》 《清平乐(年年雪里)》 《瑞
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永
遇乐·落日熔金》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如梦令(昨
夜雨疏风骤)》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凤凰台上忆吹
箫·香冷金猊》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 《如梦令·昨
夜雨疏风骤》 《长寿乐·南昌生日》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
碎》 《夏日绝句》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庆清朝·禁幄低张》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如梦
令·常记溪亭日暮》 《临江仙·梅》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行香子·七夕》 《浣溪沙(莫
许杯深琥珀浓)》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蝶恋花(暖雨
晴风初破冻)》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一剪梅·红藕
香残玉簟秋》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行香子(天
与秋光)》 《点绛唇(蹴罢秋千)》 《念奴娇(萧条庭院)》 《临
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 《诉
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浣溪沙·闺情》 《怨王孙(湖上风
来波浩渺)》 《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 《点绛唇·蹴罢秋千》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清平乐·年年雪里》 《念奴娇·春
情》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
迟)》 《点绛唇·蹴罢秋千》 《永遇乐·落日熔金》 《清平乐·年
年雪里》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好事近·风定
落花深》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瑞鹧鸪(双银杏)》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南
歌子(天上星河转)》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庆清朝·禁
幄低张》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满庭芳(芳草池塘)》 《蝶
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浣溪沙·闺情》 《鹧鸪天·寒日
萧萧上琐窗》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蝶恋花·暖
雨晴风初破冻》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摊破浣溪沙·病
起萧萧两鬓华》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译文及注释
译文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
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
韩信是“人杰”。②亦:也。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④项羽(前232-前202):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
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
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
兵的地方,即会稽郡“吴中起义”,秦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
州)。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创作背景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
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
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 ,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
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
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
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
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
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
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
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
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
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
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
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
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
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
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
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
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
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
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
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
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
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
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
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
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
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
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
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
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
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
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
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
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
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
照简介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
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
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
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
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
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
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
(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
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
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
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
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
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
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
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
创为「易安体」,为宋词一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
所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
称词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
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
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
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
谈》)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
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易安佳
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
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9:42: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42138512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