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语

更新时间:2023-05-23 19:14:45 阅读: 评论:0

妇委会职责-满园花菊郁金黄

禁忌语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软驱)

精品文档

禁忌语

1.称谓禁忌

称谓禁忌亦即名讳方面的避忌。讳始于周,《左传·桓公六年》云:"周人以讳事神名,

终将讳之。"(孔颖达)〔疏〕"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礼记·檀弓》云:"

谥,周道也。"(孔颖达)〔疏〕"以殷尚质,不讳名故也:又殷以上有生号仍为死后之称,

更无别谥。尧、舜、禹、汤之例是也。周则死后别立谥,故总云周道也。"可见,自周朝开

始,人们有了讳避称谓的习俗。当时,是在人死后,开始讳称他的名字。《礼记·檀弓》云:

"卒哭而讳。"如必称死者的名字时,应称其讳,即其神名。这种人死后称其讳,而不称其原

名的习俗,是要将一个人的阳世与阴世区别开来,使得鬼神不能知晓他的原名,因而不能危

害与其原名有着许多联系的阳世间的所有事物。周朝讳事初兴,并不完善。到了秦汉时代,

避讳缺席渐臻完备。《史记·秦始皇纪》中已有"秦俗多忌讳之禁"的记载。且,不但人死后

讳名,生前也要讳名了。这可能与当时用名字实施巫术的风习兴盛有关。俗以为默念仇人的

名字,或是书写某人的姓名就可实施黑巫术,将其人致于死地。最初的避讳是在上层社会、

中国人向有尊祖敬宗的习俗,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汉族、鄂伦春

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布依族、藏族等许多民族的祖先崇拜习俗中都有这一类禁忌事项。

鄂伦春族认为直呼祖先的名字是对祖先的不尊,恐触怒了祖先而降灾于子孙。对于长辈,

不敢直呼其名,甚至不能把长辈的名字告诉别人,否则,认为家中会生下没有骨节的孩子来。

如果有什么物件与长辈的名字相同,要把物件改一下名称,改一个说法。否则,就要折寿早

夭。汉族不论说写,都忌言及祖先、长辈的名字。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所以

"赵谈"改为"赵同",把"李谈"改为"李同";六朝时,有人为避家讳""字,把梧桐树改称

作白铁树;清朝刘温叟,因其父名"",竟终身不听""。可见历代家讳之严。直至现时,

子女仍然禁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不能叫长辈的乳名,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者同音的字也有所

避讳。尤其忌讳的是,晚辈的名字绝对不能与长辈的名字相同,或者有谐音字、同音字。否

则,认为不尊长,是"欺祖"的行为。晚辈称呼长辈时,一般应以辈份称谓代替名字称谓,如

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等等。这类称谓可明示辈份关系,也含有尊敬的意

思。不但家族内长幼辈之间是如此,师徒关系长幼辈之间也是如此。俗话说,"子不言父名,

徒不言师讳"

交往中,往往出于对对方的尊敬,也不宜呼其名。一般常以兄、弟、姐、妹、先生、女士、

、师傅等等相称。在必须问到对方名字时,还要客气地说"请问尊讳""阁下名讳是什

"等等。鄂伦春族夫妻间也不能互相叫名字。崩龙族凡结婚生过孩子后,别人就不再直呼

其名,而是按其子女的名字,称为"某某他爹""某某他妈"。汉族也有类似的习俗。甚至一

结婚,一成家,就改了称呼。妻子叫丈夫"外头的""掌柜的""当家的";丈夫称妻子为"

屋里的""做饭的""内当家的"。再不然就是互相认""""来招呼,一般很少再直呼

其名。外人称呼他们,也是"某某的男人""某某的女人""某某的老头""某某的老婆"

虽然这样说着麻烦,而且也指出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但因为所说的不是其本人的名字,所以

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忌讳也很多。避忌与祖先、长辈之名同字、同音之外,还要考虑命

相克妨,比如,命中缺金,忌讳以火或火旁字命名。总之,命相八字不得以相克之字命名。

小孩儿又有小名,据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云:"幼小之名谓之小名。长则更名,而以小名

为讳。"至今此仍盛行不衰。俗以为,称人小名,是对人的不尊重;或者还会被鬼神听去;

使魂被鬼摄去,所以避忌。但历来也有不少人以小名作大名,一生不改者。成年人又忌讳别

人给自己起外号、绰号,俗话说:"地怕走斜道,人怕起绰号。"《礼记·内则》云:"凡名

1

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字,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这其中,命名忌以日

月、忌以国均是避讳神圣的意思,恐有冒犯。郑玄注云,"终使易讳"。忌以隐疾,是忌讳用

身上的残疾、痣疤等命名,否则,将难以治愈。郑玄〔注〕云,"讳衣中之疾,难为医也。"

不敢与世子同名,是出于宗法观念的考虑,对世子的尊重。但若先于世子出生的,亦可不改。

旧社会,有权势的官宦和皇帝还把自己的名讳强令形成法度。例如,州官田登,因避

讳登()字,竟把"放灯"改为"放火"于是留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典故。

历代皇帝更是借此禁俗大耍威风。秦始皇姓瀛名政,为避讳""字,就改"正月""端月"

或改""字的读音为平声。这一类禁忌很多,唐宋期间,讳制已经极盛。元朝法典中"回避

字样"竟多达一百六十个,再加上"随音旁避"的嫌名嫌字,就更多不胜数了。明清讳禁之严,

可谓登峰造极。触犯讳禁成为文字狱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动辄因此而被杀头的事经常

发生。避讳的方式有换字、避音、空字、缺笔等等。避讳最初是有一些规律的,《礼记·

礼》云:"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

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

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等等。然而汉以后,随着讳忌的日益发展,这些"讳法""讳律"

也就逐渐被突破了。这些虽是属于制度方面的事,但因起之于民间俗信,又直接涉及到民间

语言禁忌,所

由于民间有浓重的地方观念和民族自尊观念,所以在地域和民族称谓方面存在着一些带有轻

蔑、歧视意味的贬称或讳称。例如,中国有"南蛮子""北侉子"的说法。就是北南地域中人

对异域人的蔑称、贬称。据说畲族人忌讳外人称他们为"畲客",更不能称他们为"畲客儿"

"畲客婆"。他们以为这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只能称他们为"畲民"或称为"畲族人"。过去,

他们自称为"小姓人",称汉民为"大姓人",或自称"我边人"称汉民为"你边人"这是民族

的惯习,应当尊重;苗族忌讳外人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别人称他们为"亲家"彝族人最

忌恨别人叫他们"老彝胞""蛮子"认为这样称呼是对他们的最大侮辱。旧时,(开封)满族

过节时,长辈要给小辈九十九个钱。其中含有"多而忌满"的意思,也是怕触犯了自己族名的

以上所谈到的称谓禁忌大都与民俗礼法有关,是关乎某种尊卑、上下秩序的俗礼。当然,如

果追溯其原始的禁忌观念,也多是基于吉凶方面的考虑。这方面的例子还有我们在前文"

名、认干亲忌"中所提到的那些。不过,如今这方面的许多称谓禁忌已经惯习化、传统化,

人们只是习以为常地避开了某种称谓,而按另一种称谓去说而已,其中的吉凶意识大转化为

表层的礼貌意识,或者说人们只记住了什么是可行的,而不再去注意那些已经不可行的禁事,

2.岁数、属相禁忌

人的名字要避讳,人的岁数、属相也有所避讳。中原一带最普遍的岁数忌讳是四十五、

七十三、八十四、一百岁等等。据《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朔经》云:"燕人讳言四十

五,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又据河南、

河北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讳言四十五岁的由来是与包公陈州放粮有关。传说包公陈州放粮这

年是四十五岁,中途遇盗,乔装王八(妓行鳖腿一类的角色),逃出险地,幸免遇难;又有传

说为,当年包公设计捉拿赵王。因赵王好淫,包公诈言身死,密嘱夫人与前来哭祭吊唁的赵

王调情,骗取其上方宝剑然后一举将赵王拿获铡死。这些传说虽不一定确切,然而从传说中

可以看出,忌言四十五岁,实际上是与遇险、假死、当王八等凶祸不吉之事相关的。这些事

中任何一点都足以形成民间的禁忌习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至今仍有此俗流行。岁数

忌言七十三、八十四,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

四岁死的。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难以逃避的,一般人更不

用提,所以都很忌讳。俗语中有"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眼窝刺""七十三、八十四,

2

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阎王不请自己去"等等一些说法。此俗流行于中原一带,其他地区也习见,至今不衰。岁数

又忌称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人寿之极限,"百年和好""百年之后"等等都是暗指寿

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到某个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一百岁整,也要只说是

九十九岁。否则,不吉。山东一些地区还有说百岁是驴、刺猬等动物的。关于岁数的禁忌,

各地还有一些特别的说法。例如山东一带,男人又忌说四十一岁,传说四十一妨妻,不知是

根据什么说的。然而到了这一年,则必须跳过去,多说一岁。台湾忌讳岁数逢九。以为九岁、

十九岁、二十九岁……九十九岁等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可能与九是最大的吉

因属相可以标明一个人的年龄,且又指代自我

的本命,所以俗间有忌言属相的禁事。旧时,艺人进宫唱戏除了记住当天宫中的"忌字"外,

还要记住皇上、太后、皇妃等人的名讳、属相的忌字。否则,就要受责罚。清太后慈禧是属

羊的,因而讳忌唱戏时提到羊字。连剧目、台词都要改。像《变羊记》《牧羊圈》《苏武牧

羊》等都不能演,《女起解》中"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也要改成"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据

《清稗类抄》云:"盐城有何姓者,其家主人自以子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

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可见此种视属相为本命忌言及的习俗是有

3.凶祸词语禁忌

民间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畏惧心理,因而禁忌提到凶祸一类的字眼,惟恐因此而

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了。所以""字是不能提及的。《礼

记·曲礼》云:"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是从贵贱、

尊卑方面对死事的异称,是某种等级观念的表现,然而也含有对""字的避忌意义,除了社

会底层的百姓外,其他人均以改称避之。后世人士庶阶层也极力想要摆脱、避开""字的不

吉阴影,士大夫阶级又称"""疾终""溘逝""物故""厌世""弃养""捐馆舍""

弃堂帐""启手足""迁神""迁化"等等;庶民百姓也把""称作"""""下世""

谢世""逝世""升天""老了""不在了""丢了""走了"等等。如今在战场上为国家

和民族而战死的人,也被称作是"捐躯""牺牲""光荣了"等等。以这些满含褒义的赞词来

讳避开那个""字。鄂温克族老人死了,不许说"死了",而要说"成佛"了。小孩死了,也不

许说"死了",而要说"少活了"。回族忌说""字,要用"无常"""等代替。其他各族及各

种宗教中都有许多字词是用来代替""字的。如果认真统计一下,恐怕不下百八十种。产生

这种语言情形的原因,恐怕不能不说是与人们讳言""字有关的。民间平日说话为了避忌"

"字,广州一带,还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就连与""

同音的字也都要避开。有些地方的人们常常有意识地把姓""的史念成""把姓施的""

念成"()"还有的连""""等字音也避忌,因其与""字相谐。台湾医院里就没有

四号楼或第四号病房;连军舰的编号也忌讳用"4"。据香港《大公报》披露,台湾90年代初

计划建造的八艘军舰,顺序编号,却有意回避了"4"字。没有"1102""1104"号。因为前者

4个数字加起来是"4",后者明显含有"4"而不被采用。公共汽车也没有四路,机车牌照的尾

数也没有"94",因"94"台语与"辗死"同音。其他四月忌婚嫁,送礼应酬忌 送四百元等等

关于""事,民间还相信不能儿戏,据清·袁枚《续新齐谐》云,有谦语成谶的实例。

其文说曾有两位好友,一人病剧,另一人往视,随口说道:吾辈均老,不知谁先作古人。病

者拱手相让,说,还是您为先吧。当时只是习于谦让,谁知探病者果然回去后便死了。由于

这一类事情,使得人们不敢在""事方面戏言。惟恐弄假成真,更忌讳有意以死亡事咒人。

如果无意间说出"""" 平时与死

亡、丧葬相关的事,也忌讳提及,以免引起不好的联想。比如民间忌讳说"棺材",要说成"

()""寿材""寿器"等等。殡葬时棺材进门要说"()也来,财()也来,财丁(

3

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两旺一齐来" 为了防止凶祸的事情发生,民间在语言方面还

忌讳说出与凶祸直接或者间接有关的词语。比如太平天国用干支纪年,却因讳言""字,

"""";讳言""字,而改"""";讳言""字,而改""""。广州一带,

旧时因为方言""""同音,所以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乘船的人,忌讳说""

"",所以称"""",称"帆布""抹布"。其它""""""""之类的话语也

都在禁言之列。平时人们忌说"眉毛倒了",是忌讳"倒霉"之意。忌言"""",而称"

""竖笠",是避讳"离散"的意思。忌言"苦瓜"而称"凉瓜",是要避开苦难之""字。忌

"吃药"而称"吃好茶"是忌讳"生病"之意。香港探望病人和亲友时,忌讳送剑兰、茉莉、

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见难"(意为日后难相见了)谐音;"茉莉""没利""末利"谐音;

""""谐音,故被视为"倒霉""不吉利"的花卉。特别不适宜送给病人和从商的亲友。

这一切都是避凶求吉的语言禁忌现象,民间称之为"讨口彩"

冲犯禁忌语常于人生仪礼或生活经历的关键时刻存在。《淮南子·说山》云:"祭之日而

言狗生,取()妇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冢,渡江河而言阳侯之波。"高诱注曰:"

皆所不宜。阳陵国侯溺死,其神能为大波,为人作害,因号阳侯之波,舟人所不欲言。"

间又有地名冲犯的禁忌,以为某些地名有凶厄的意义,或者能够冲犯自己的本命,因而忌讳

提及或者忌讳过往、居住于此地。《三国演义》中凤雏死于"落凤坡"的传说,便是基于这一

俗信禁忌而形成的例证。河南林县有"失阵村"的传说,因其名不吉,商客、军伍向不进驻,

后改为"石阵村"。又有杨家营与郎垒村,毗邻相望,久不往来。皆因""""谐音,""

""谐音,杨家营人恐与郎垒村人往来会被冲破克伤自己的本命。至今两村通婚仍有忌讳。

民间以为睡眠时灵魂会暂

时离开肉体,直到清晨灵魂回到体内,人们才醒转过来。因此,清晨有许多禁忌,如不许讲

龙、虎、鬼、梦等等词语。据说不管是有意无意,说了这些字词,这一日便会遇凶厄、不吉

利。早晨最忌说""字,又忌讳对人讲说自己睡眠时所做的梦,所谓"朝勿讲梦,夜勿讲鬼"

有些数字在民间也有吉凶的分别,因而也有宜忌。数字的单双有吉凶的感应性质,一般

喜事忌单喜双,凶事忌双喜单,这是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反映。然而,人们又常常说,"

无双至,祸不单行。"或许是人们常常不能如愿以偿,故而总结出了这样一条俗谚。各地在

种种场合下单数、双数的忌讳又有这样那样的差别。结合种种具体情况,还有许多数字方面

的禁忌,我们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已谈到过,这里就不多说了。需要补充说明的只是数字吉凶

禁忌的不一致性。比如民间通常是以"三、六、"为吉祥数字的象征的。然而也有以此三数

为凶的。例如广东潮州人言语间就讳说""字。否则,祸不可测。故当地人称三点钟为两点

六十分。湖北天、沔一带,人们以为""是不吉利的,做菜(特别是吃鸡蛋)、送礼物等数目

绝对不能是""。当地人读""""音。因而"""满禄",即""的意思,所以忌讳。

并由此而演化生发出许多骂人的话,"六点"(即钟表的"半转""差火"不成人的意思。

"二百五""半吊"的意思差不多)等等。畲族某些集居地禁忌书写""字。遇""字一律

改写作""据说与畲族祖先为神犬的神话传说有关。""""形近,故忌之。由此可知,

BT34. 旧时,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爱拱手说"恭喜发财,恭喜发财"

因为财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民间很看

重此事,时时处处惦念着发财,也时时处处提防着破财。春节期间,各家各户要祭典财神,

民间有串胡同卖财神画像的。财神画像忌讳买卖,要说""""。串胡同的,带着许多财

神画像,挨门喊:"送财神爷来了。"一般人家,都赶紧出来,到门口回话:"好好,来,我

们家请一张。"如不想买的,也不能说"不要",更不能撵送财神的,只说"已经有了"。否则,

财神爷会怪罪的,假如财神真的不来了,这家就要破财的。香港人过年从不说"新年快乐"

4

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平时写信也不用"祝您快乐"因为"快乐""快落"(失败、破产的意思)听、说起来都容易混

淆,是犯忌讳的词语。所以,一般香港人过年见面时总说:"恭喜发财""新年发财""

事如意"

香港酒家饭馆的伙计及掌勺师傅最忌讳说"炒菜""炒饭"因为""字在香港有"解雇"(

鱿鱼)的意思,不吉利。当然香港的菜馆、酒家也有不少带""字的菜饭,而菜谱上写的则

"爆××""干煎××""炸××""滑××""肉饭""叉烧饭"等,以此来避""字讳。

河南一带做饭时,忌讳说出"""""""不够""""完了"等等不吉利的字

眼。以为说了这些字,饭食就会真的缺少、没有了。这也是一种担心破财的禁忌心理反映。

如果问"年糕还有吧",没有的话,要回答"满了",不能直说"没了"。饺子烂在锅里了,也不

能说"烂了",要说"挣了",挣是"赚钱"的意思。尤其是过年过节,计较得更厉害。包饺子时

连数数都犯忌讳,因为数数本身就包括了"怕少"的意思。俗认为,饺子包好了越数越少,所

以忌讳数数。放鞭炮拟声也忌说"砰砰砰",只能说"叭叭叭"因为在河南方言中,""音谐

"",有"砸锅""事情办糟了"的意思。而""音谐"",则有"发财""发家"的意思。所

广东一带,旧时赌博的风气很浓,因此民间特别忌讳""字。有一种中秋夜所卖的木鱼

书,被叫卖者呼为"月光赢"便是忌讳""""字谐音的。又因广东方言""""的读

音相同,所以把"丝瓜"改称作"胜瓜"。又因为""犯了"输得干干净净"的忌讳。所以便把"

"改为""""取时时润色之意,显得有油水,所以是发财的象征。于是"猪肝"被说成

"猪润""鸡肝"被说成了"鸡润""豆腐干"被说成了"豆润"……广州旧时商行里为了发财,

为了账目上多进少支,特别忌讳支出的""字。为此把长衣(长衫)的读音"长支"改称作"

",以求只""""。香港对中、老年人忌讳称"伯父""伯母"。因为"伯父""伯母"

"百无"谐音,就是"一无所有"的意思。所以,在香港,无论商人、公职人员或是普通家庭

妇女都忌讳这种称呼,而是称"伯伯""伯娘"

四川一带,旧时忌讳说""字,因为""谐音"蚀本""蚀财"""字。为此,便把"

"称作"猪招财""牛舌"称为"牛招财"了。江浙一带,逢年过节,要书写"招财进宝""

和气生财"等字样,贴在门首。因为""字的偏旁""字谐音"违背"""字,惟恐因此而"

背运""失财",所以就把""的偏旁""字有意写成""字。以为如此,便可时时处处见

财,大吉大利了。河南驻马店一带有一座山名叫确山,""在当地方言中有"""""

砸锅""糟糕"的意思,因此,生意人都忌讳称其为确山,而要改称为"顺山",以求吉祥,

避免破财。 总之,这一类有关财运衰败的语言禁忌很多,都是为了避防破财倒运的。说明

社会中人对于谋求生计的艰难有着深切的体会。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使他们不得不将自己

的命运寄托于神灵的护佑,特别是财神,他们绝对不敢得罪。因为他们不愿经受贫困的折磨,

不愿让生活的财路断绝。正因为如此,这一类语言禁忌还有一个特点,即不仅仅停留在避开

不吉的词语不说这一点上,而且还要改凶为吉,力求通过语言上的变通、调整而在现实生活

5.亵渎词语禁忌

民间的荣辱观也促使 民间通常以为涉及到性行

为和性器官的词语是一种亵渎语,一般所谓"有教养的"或者"老实本分的"人都羞于启齿。

不得不说到性器官时,要用"那个""下部""阴部"等来代替。说到性行为时,也要用"

""房事""同床""夫妻生活""男女关系""偷鸡摸狗""寻花问柳"等等委婉词语

来代替。甚至连容易引起生殖部位联想的"拉屎""撒尿""上厕所""月经"等等也都在忌

讳之列,一般要改为"出恭""解手""方便方便""如厕""上一号""例假"等等。骂人

时,常以生殖器或性行为来羞辱对方,说明人们相信这一类词语具有诅咒力,能够毁伤仇人

的灵魂或者肉体。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没有仇人在场,或不想诅咒什么人时,这一类词语就

5

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是应当避忌的了。《清稗类抄》云:"北人骂人之辞,辄有蛋字,曰浑蛋,曰吵蛋,曰倒蛋,

曰黄巴(王八)蛋,故于肴馔之蛋字,辄避之。鸡蛋曰鸡子儿,皮蛋曰松花,炒蛋曰摊黄菜,

溜蛋曰溜黄菜,煮整蛋使熟曰卧果儿,蛋花汤曰木犀汤。木犀,桂花也,蛋花也色黄如桂花

也。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而独于茶叶所煮之鸡蛋,则不之讳,曰茶鸡蛋。"

里讳言""字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骂人之辞。而只所以用""来骂人,是因为蛋指睾丸,

男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因而它有亵渎人、诅咒人的作用。山东一带喜称"二哥"忌称"大哥"

据说是与"武松"的传说有关。武松排行老二,长得高大魁梧,因在景阳冈上打死一只猛虎而

被民间称为"打虎英雄"武松的哥哥武老大却长得矮小丑陋。但光是这些还不足以形成忌称

"大哥"的禁忌,主要的恐怕还在于武老大的媳妇和西门庆勾搭成奸一点上。人们忌称"大哥"

实际上是怕像武老大一样,成为一个"妻子和人乱搞的"人。这种人,民间又称作" "

"乌龟"。龟,在唐宋以前是与龙、凤、麟合称为"四灵"的神物,人多视为祥瑞,并不见有什

么忌讳。以龟命名的人也有不少,如李龟年、陆龟蒙等等。元代以后,开始用龟来羞辱娼妓

之夫或妻子外淫之夫。据说是因为龟不能性交,纵牝者与蛇交之故。现在这种忌讳仍然流行,

若骂人为"龟儿子""王八",其必勃然大怒。民间忌言"",称"""忌讳",也与性行为

有所牵连,因为俗常是把情场上爱嫉妒的人说成是"爱吃醋"的。实际上,不但非正常的性行

为会形成某种语言上的禁忌,就是正常的性关系也会形成某种语言上的禁忌,例如,民间嫁

女忌说""而要说"出门""成人",怀孕、生孩子不说怀孕、生孩子,而说"有了""添喜"

除了以上与性器官、性行为有关的一些语言禁忌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带有亵渎性

质的语言禁忌。例如""""""""等畜类常常被用来咒骂人,因而平时便忌讳在

人前说到这些动物,尤其不能和人相提并论,否则,会伤害别人,引起斗殴纠纷。与和尚、

道士说话,更不能说出""""字,因为和尚最忌被骂作"秃驴",道士最忌被咒作"牛鼻

"。有生理缺陷的人,也讳忌当面嘲笑他的缺陷,这也是对人不尊重的亵渎行为。如当着

秃头的人忌言秃,当着跛腿的人忌言瘸等等。民间一般都喜少恶老,湖南一带,无论老幼都

"芽里"相称。虽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不例外。若称其为"老人家",则要生气的。现时代,青

年女子喜瘦忌胖,若言其瘦,则喜以为是称赞其身材苗条,长得漂亮;若说其胖,则满脸不

悦,以为是挖苦她体形难看,长得不美。类似此种禁忌也是很多的,各地不一,举不胜举。

总起来一点,凡属于对人不尊重、轻慢待人的亵渎话语一般都是有所忌讳的。

6

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7

欢迎下载

高中学生评语大全-我的军训生活

禁忌语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9:1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404851759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禁忌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禁忌语.pdf

上一篇:假设论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变羊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