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论证指导与训练
一、 何谓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就是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
首先如果使用的是大家不熟知的论据就必须用简练的语言引述,如果是大家所熟知的事例就
不需要再引述,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其标志性词语:
“如果……那么……”、“假如……怎能……".
如有位作者在论证“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一观点时,
他先举了张海迪、莫泊桑、帕格尼尼经历坎坷,因为能自强,最后才一举成名后,分析道:
假如他们没有自强作为精神支柱,张海迪也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卑者,莫泊桑不
会成为著名的作家,帕格尼尼始终是一个坐过二十年牢的政治犯。
某作者在论证“宽容的结果是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这一观点时,他举了
项羽因缺乏宽容,导致屡出奇计的陈平和善于用兵的韩信、最亲近的“亚父"范增被逼离他
而去,最终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这个例子后,议论道:
如果项羽当初能宽容些,又怎会至于四面树敌,陷于困境而留恨千古呢?
假设分析的一般方法是:
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
那么……”“倘若”“若”“试想……”等。
二、假设论证的方式
(一)面例式
记叙文写作讲究点面结合,这种写法其实也完全适用于议论文。如果把详举一例称为
“点”,那么,我们可以把略举一组事例,甚至一句一例的写法,称之为“面”。就“面”
例式而言,又可分为正反对比式与例证式两种。
1、正反对比式
例1、其实,历史已不正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
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能遗恨街亭而伏
诛于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
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听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小老虎”而
吃掉宠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例证式
例2、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
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
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称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
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二)点例式
点例式即前面先详举一例,然后接一层假设分析。如事例是正面的,假设句即从反面
分析:如事例是反面的,假设句可从正面分析。简言之,点例式可分为正例反设与反例正设
两种。
1、正例反设
例3、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
606次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试想,
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两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如果他试验了
一二百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希望已经渺茫,甚至怀疑了原来的设想,因此而
偃旗息鼓,自甘暴弃,不另辟蹊径,那么“606”自然不会诞生。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又
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
也决不会有“606"的诞生。正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最后,他终于获得了胜利.可见,坚持就是
胜利。
2、反例正设
例4、在这类问题上出差错,诸葛亮并非第一次.赤壁大战后,他明知关羽与曹操有知遇
之恩,曹操若经华容道,关羽必然放他过去,但他在关羽一番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之后,
就“留这人情”,让他移兵拦守.结果,关羽果然让曹操逃之夭夭。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
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
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
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的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
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斩了马谡.可是,这只能是明乎法而已了,对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的大业的实现,都无可奈何了。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
以上两例,事例与假设分析明显分开,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式,将举例与假设分析
融为一体。
(三)叙议结合式
例5:我们不是为中国女排再一次争得世界冠军而欢欣鼓舞吗?我们不是赞赏郎平“一
锤定音"的高超球艺吗?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如果没有孙晋芳那巧妙的二传,没有陈亚琼
等的默契配合,郎平能打出“一锤定音”的好球吗?女排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
她们依靠集体力量团结一致的结果.
不会分析,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通病,“观点+材料”便是该种弊病的典型特
征.犯有该种弊病的同学,往往认为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列举一堆例子,便算完成了论证。
因而他们笔下的文章,常常有议论文之名,而无议论分析之实。假设分析,是克服这一弊病
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许多人都偏爱这种分析方法.陈天敏主编的《(3+2)最新高考
应试指南》中就曾指出:“把材料凝缩到议论式的句子里,在转述材料的同时进行评论,有
时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如‘如果爱迪生习惯了黑暗,也许我们至今仍点着蜡烛:如果赵
武灵王习惯了宽大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我们的假设句正是这种
写法,正体现了举例与议论的完善结合.
例1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将举例与说理有机地融为了一体。四个事例正反相对,再加之
排比句的运用、反问句的贯穿,使文章不仅层次清晰,内容紧凑,而且气势充沛,语言雄辩.
例2与例1一样,都是一句一例,这便在形式上限制了对事例内容的陈述,避免了以
叙代议。三个假设句构成排比,前半句写条件,后半句写结果,在内容上,严密紧凑:在气
势上,感叹句加反问句,如江河一泻千里,不仅读之有力上口,而且听之雄壮悦耳。
例3与例4,先列举事例,后假设分析,正例反设,反例正设,在是非、成败的对比中,
有据有理地阐明了中心论点的正确.较之一般的写法,它不仅更易为把握,而且理盛辞壮,更
能增强说理的力度。因为假设句的运用,粘结了论点与论据,有力地揭示了观点与材料的内
在联系。
例5,蓝光中等主编的《高考专题作文训练》对该语段的评析是:“这个事例叙中有议,
议中有叙,叙、议结合得好。”这个评语,一语道出了本种写法的特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
本种形式多用反问句,读起来特别雄辩有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
(1)假设句包含的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如把条件称为A,结果称为B,其表达式就
为:如果没有A,那么就不可能有B。如果没有欧立希一次次失败后的坚持,那么就不可能有
新药606的诞生。
(2)假设句与例证句在内容上截然相反,如果事例是正面的,假设句则应从反面下笔:
事例是反面的,假设句则应从正面下笔.事例与假设句可正反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3)从句式上看,假设的内容常用排比句、反问句表达,不但能增强文章的说理力度,
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总而言之,假设句如运用得当,既可增强文章的说理性、可信性,又可增强文章的语势
文采,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分档次。
三、假设论证示例
【示例一】
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身怀用世之心
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
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
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这一语段,在分论点总领之后,陈述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及成就,其间融人了简单的原
因分析,可以说夹“叙”夹“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细读语段,
发现它是从事例的正面陈述的,那么,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
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
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
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添加语段从事例的反面“杜甫无法正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
“诗史”之作的结论。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缩小痛苦,百折不挠”对于“璀璨人生”的重要
性,深化了说理。
分析:一个材料+多层假设推论+反问+结论
【示例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
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
出更好的画。”老师的谆谆教导,告诉达·芬奇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
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
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
",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
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
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第二段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
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
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示例三】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
意志去练字,王羲之其人也不会被我们所知.正因为他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
的意志去苦练书法,才会成就一代书法家。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9:1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404411759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假设论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假设论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