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艺术之悟性
什么是悟性,通俗一点说就是透机,心眼活的意思。在职场中悟
性必不可少,有的人一点就透,有的人却吃不透,下面简单给大家说
说什么是悟性?
悟性高常常能让人脱颖而出。同是干事,有的吃亏,有的能够事
半功倍,关键是有没有对上领导的路。因此,任何事在干之前,必须
悟得上级的意图,谁把领导的思想付诸行动,提供了范例,谁的工作
也就在面上具有了指导意义。悟性也常让这种人获得“德性好”的美
名。有的人喜欢当面吹捧,显示上级的威势,可大多当事人失掉了气
节,也让受捧者的英名贬值。悟性高的不这样,不在面前张扬,却默
默地扩大领导的影响,把其一言一行往功德无量处阐释,真正夯实群
众基础。
悟性高还体现在协调上的胜势,细微处的善解人意。举个简单的
例子,在领导办公室谈话,来了客人如何安排,悟性可见一斑。来的
是其同级、领导,或者是异性,得知趣告辞,他们的事不是能掺和的。
而来的人如果不受欢迎,得留下来,让来人感到你们有事,不能打扰,
无形中帮领导推却了麻烦,甚至唱唱双簧将来人打发了事。有时,来
的人一般化或是圈中人,知道听听无所谓,也必须客气回避,千万别
自我抬举,这时领导会说:“急什么,没什么听不得的。”领导体现
了气量和关爱,你也体现了分量。
悟性高的人,还会成为给领导撑门面的人。领导下去检查工作,
会带他去,座谈会上也让他亮相。他们逐渐由走进视野到走入领导的
圈子,由工作圈子又到生活圈子,交往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就形成良
性循环,他们耳濡目染,会得到更多的启示,悟性更高。
先是一点即通。领导不点,不是水平;点得太多,也就没了余味,
也没耐心。这时领导会夸:“有悟性。”说此话时,领导也有种自得,
发现悟性也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你得马上回话:“还需要点化。”
该知足了,领导这话说出来不容易,这是一种对成熟的嘉许,对前景
的暗示。
这才能进入领导信任的层面,搞行政工作,要的是顺畅、和谐,
很多时候需要心领神会,心照不宣,说穿了谁都尴尬。某次,领导身
边的朋友透露一个重要的人事信息,叫我大吃一惊,这人一向严谨,
难道不怕泄密?他笑了笑:“领导告诉时,秘密已经泄了。”那笑意味
深长,有些秘密嘴里说不能泄,也许真意并非如此。以人事而言,思
想不统一时,必要的舆论,可以让人看清风向,而于提拔的当事人而
言,又知道了真正是谁帮的忙,泄之利大于弊,只是一般人悟不得这
么深。这还不算什么,还有许多麻烦事不便启齿,能办好,又让领导
有退路,这种放心是真正踏实的放心。
点也不好,不点也好,都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再发展
下去,有悟得深的,不光领会,还能给领导当参谋,成为知音,共同
品析一些从政的妙法,这时的情感会更进一步,更多的是欣赏、叹服,
这种感情是由衷的、健康的、高尚的,领导会排除一切困难重用这种
人,否则,认为是一种罪过,浪费了人才。
仕途上要悟到这种程度需要相当的努力,有一个朋友在这方面简
直有点痴迷,每次见面,总是问:“有什么情况没有?”一答没有,他
又追问:“瞒啥,我请客。”这样让我们占了许多便宜。
有悟性的人领先一步必成事实,至于能走多远,还在于更多的悟
了。悟到了,并不一定说。并不一定做,假装糊涂。郑板桥“难得糊
涂”,有人看到的是消极抗争,更有人看到的是一种仕途学问。《三
国演义》中的杨修如果不诠释“鸡肋”的口令,自然不会得到那样的
下场。聪明到领导前头去,你的悟性会报废,领导往往反其道而用之,
给你个灰头灰脸。所以,怎么悟法,要先求自我保护,再求进取。这一
点很难,悟到了不说很辛苦,总想炫耀小聪明,即使忍住了,又容易
颓废,好像世人皆醉唯我独醒。
悟性最高的境界,是不该悟的不去悟。曾国藩在同治五年写给曾
纪泽、曾纪鸿的信中劝谕:泽儿天资聪颖,但嫌过于玲珑剔透,宜从
浑字上用些工夫。这“浑”字意蕴深长,为人做官都值得玩味,全面
理解就不说了,但其间必含有粗放之意。假装糊涂,还没真糊涂好。
别太辛苦了,生活中到处是题目,毕竟要留一些去思考去解答。尝试
着为别人的聪明而快乐,那是一种聪明的快乐、轻松,可以毫无顾忌,
而且是一种无私,还能快乐出一种美好的德行。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8:3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38145175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官场艺术之悟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官场艺术之悟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