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更新时间:2023-05-23 16:49:57 阅读: 评论:0

开学第一课-杨孟衡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持球突破)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篇一: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

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

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自己把

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

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

成单数。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

上奉、故祖考 公老大人收、孙 曾孙 玄孙 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

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上奉、

故考 公老大人收、男 率孙 曾孙 玄孙 祀。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

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

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

以某字为号第xx

其他网上材料: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

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

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某某某 某某某

某氏 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

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

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

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

,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

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

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要朝右挪半个字,

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

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

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

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

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

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

孝顺地呈上。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

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

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

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 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史上最全写袱子知识。祭奠必读

基本知识: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公讳(名字)老大人妣()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氏收用 胞弟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老大人收用 姨侄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妻之姐夫: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妻之姐姐:故姨姐 氏收用 姨妹弟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 故乳母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

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无缘兄 无缘妹

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篇二:中元节烧包格式 写包袱格式写法怎么写】

中元节烧包格式 写包袱格式写法怎么写

七月半 中元节 写包 祭祖 称呼 格式 民俗 风俗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

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

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

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

间来的鬼魂。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

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

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

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

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

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

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

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

超过三年的先人。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

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

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

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

包。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

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

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 上奉(恭敬地奉送给)

第三列:故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 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运 年月 日叩化(农历xxxx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字前空白

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

封数填写。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

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

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

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

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

;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

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第二

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

前填写封数。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第

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字之前写字,如果封皮上无

字的,则写新故新逝二字。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

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字之后

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

;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

则不可称考妣,

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

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为姓,为性别,后二某某

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为夫家之姓,后为外家

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

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

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

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

,这个不用管。第四列:在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

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

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第五列:这列的写法比

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补充一点,就

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字表示密封,意

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字本来

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

封皮上本身有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四、烧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关于烧

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

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其次喂马,就

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

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

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

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第五是画烧包圈,

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

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

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

灯指引马队出发;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

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第八是

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

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

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

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帖子相

关图片:

【篇三: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谢五八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

家祀奉。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怎么,怎

,怎么写封包。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

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但这

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

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

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

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称: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

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

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

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赐福天官叫紫微

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又说,这三元

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

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

一、中元节概说

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

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

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

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

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

罪责,普渡孤魂野鬼。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

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

后,所以叫小秋时节。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

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

让先祖尝新。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

供奉时行礼如仪。这样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只是道教产生之

后,把这一民间习俗上升为理论,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节的

真正起源要远远早于道教产生的东汉,应当是由狩猎社会转化为农

业社会时期。因为中元节有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奠祖宗这一背景情

节,只有农耕社会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质条件与祭祖冲动思想

动机”——见新思旧——见谷思祖的动因。

中元节的时间,一般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但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六

日,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四日。如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区所属县市就是

七月十四日,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傍晚就要将先祖送走。先祖拿着

后代打发的钱财,先到扬州街上看竹子戏,然后才回地府。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每年到

七月初(梅山地区是七月初十),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

准备给老人烧封包。民间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

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

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

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

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在梅山地区,中元节也不叫

中元节鬼节,还是直接就叫接公公奶奶七月半

九、十一、十三??等单数为一叠,用小包袱纸包好。现在市面上有

现成的机械打印钱纸买,省去了许多事。

二、怎样接送与祭祀祖先

1、接先祖。到了七月初一或初十,在傍晚时分,拿一挂鞭炮,三根

香,一叠蓬松的散钱纸,由家长带领一家老少,在屋前坪里或屋前

路口,烧钱纸,焚香,行鞠躬礼,作揖,恭迎先祖,为首者要说恭

迎先人祷告词,如:公公,奶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们

全家在此恭迎你们回家,希望你们吃好、玩好,并保佑全家老少健

康平安??”等等。然后鸣炮,一路烧纸钱引先祖回家。

2、祭祀先祖。先祖接到家里后,在桌子上摆上荼水、果品、点心等,

侍奉刚进屋的老客。以后一日三餐都要侍奉好茶、好酒、好饭菜。

侍奉的茶杯、酒杯、碟子与饭碗的数量,按习俗不同,有些

地方是八个,有的地方是三个(取《道德经》上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之意。在这里,三,表示无限多)。用八个的,桌子四方

每方摆二个;用三个的,三个并排摆放在上座位(即所谓的正位

,一般在房门对应的方位)。农村有厅堂的,如果在厅堂的方桌

上敬祖,杯碗碟则摆放在神龛位置(大门所对方位)。祭祀的秩序,

一般是先焚香烧纸,祷告,先祭酒,次祭饭菜,再祭茶。祭祀时在

每个碗上摆一双筷子,然后在每一个碗上用筷子点一下菜,口云:

请公公、奶奶、父母喝酒,吃饭,呷菜。多呷点。十分钟至半小

时后撤掉饭菜。先拿下碗上的筷子,然后把碗筷移开,边撤筷子时

边说:请放下。然后换上茶杯。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

茶。十分钟后撤掉茶杯,口云:请放下。祭祀的茶、酒、饭都不

要太满,茶、酒盛杯子的三分之一,饭盛一勺,就可以了。天天如

斯。先祖吃过后再阳间的人吃,就吃祭过先人的饭菜,据说先人吃

过的东西有保佑作用,活人吃了好。

3、送先祖。送先祖的仪式与接先祖差不多。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

祭过晚饭后,等到傍晚,就开始送公公奶奶了。先摆上水果茶点,

家长进行祷告:今天是中元日,是公公奶奶在阳间的最后一天,今

天晚上你们就要打转了,我们打发你们一些金银财宝,你们拿到阴

家去用。包袱上都写了名讳,各自莫拿错了。公公奶奶要保佑子孙

内外发达,全家身强体健,官运亨通,财源滚滚,无灾无难。小孩

子好养好带,老年人无病无痛,读书的考上重点大学,当官的连升

三级,经商办企业的早成亿万富翁??”然后烧纸焚香,家长拿着燃烧

着的纸

钱在前面引路,其他人拿着鞭炮、香烛、封包、引火助燃用的稻草

在后,从家里鱼贯而出,到达屋前的路口停下来(引路的纸钱不能

熄灭,一叠快烧完了再点燃一叠,次第向前引),先铺上稻草,再

把装有纸钱、元宝、衣物的包袱放在稻草上,在旁边插上香烛,然

后点燃香烛、稻草、包袱,作揖、鞠躬。并祈祷、告别:公公奶奶,

父亲母亲,中元节就要结束了,你们又要回到地府去,我们尽管舍

不得,但没有办法,只有多打发你们一点钱物,你们在阴家好受用。

现在时间尚早,你们先到扬州街上看了戏再回去。明年中元节再

会。还有一些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体己话都可以告白,诚如活着

时告别一样。

三、怎样写包袱

在中元节期间,要为先人准确一些金钱财物,如金条、元宝、冥钱、

钞票、衣帽、鞋袜、日用品管。现在还有美元、欧元、英镑、人民

币、汽车、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物品,阴家也与时俱进了。这

些东要用用包袱包起来,便于携带与邮寄。有的用笼箱装起来,显

得更客气。包袱或笼箱的封面就要写上姓名地址、物品名称、数量

等,便于投递与收执。但是现代人对这种老格式比较陌生,不会写。

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包袱买,印上了格式,但一些人还是不会填空。

下面介绍包袱的写法。

带我去山顶-个人简历背景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6:4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3179717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pdf

标签:烧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70℃幽默笑话段子
  • 747℃五儿孝母
  • 706℃恋爱说说
  • 527℃陈大惠老师
  • 397℃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81℃银行印鉴卡
  • 352℃联想思维
  • 348℃分门别类
  • 340℃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