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
转变河蟹业发展方式
一袁国荣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上海的河蟹资源优势、养殖技术
一
、
上海河蟹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优势和资金投入优势,又发挥了外省市拥有大量生
上海市是全国河蟹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年销
售量约5万吨。上海市崇明县三岛地处长江入海口,
是全国最大的河蟹产地之一。2009年l0月,上海到
崇明的长江隧桥全线通车,对推进上海河蟹产业发
展带来新的契机。 蟹面积84万亩。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
长江口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发源地,常年
天然蟹苗捕捞量在6 l0吨,丰收年份捕捞量达到 26个县(市)32个湖泊,重点在安徽地区。全市预计
20余吨。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蟹苗具有品质好、 河蟹总产量1万吨,总产值7亿元,成为全市农业中
成活率高、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大、肥满度足、肉质鲜 的重点产业之一。
美等优点。随着上海河蟹产业的不断发展,上海依靠
新农艺、新技术成功培育优质蟹种已有20多年历
态湖泊资源优势、廉价劳动力优势,促进两地资源优
势互补、共同发展。2010年,市内外河蟹养殖总面积
达到92万亩,其中市内8万亩(蟹种培育5.5万亩,
鱼蟹混养2万亩,成蟹精养0.5万亩),开发市外养
北、湖南、山东、河南、河北、江西、青海9个省所属的
二、不断探索养殖新模式。促进
增长方式转变
上海的河蟹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新经 史,并形成河蟹种源品牌优势.为服务全国发展河蟹
验,推广新技术,不断提高土地、水面利用率,取得了 养殖业提供优质安全的“瀛螯”牌蟹种,赢得全国养
显著成效。
蟹企业和农户的信任。
上海河蟹养殖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基本以小规
模分散型养殖为主,以培育蟹苗种和出售河蟹资源 式,亩产量实现翻番。蟹种培育从开始时亩产量
为主,市内少量养殖的成蟹,以本地市场销售为主。
但是,这种小规模分散养殖模式,河蟹资源优势难以
充分发挥,发展河蟹产业的潜力有限。所以必须解放
思想,转变观念,走跨区域发展之路,形成产加销一
(一)致力于标准化养殖。通过不断改进蟹塘模
100~150斤提高到现在的250 300斤,最高亩产量
突破400斤,蟹种培育面积从原来几百亩发展到如
今的5.5万亩,河蟹养殖从原来几百户增加到目前
的5000多户。
(二)大力实施种养结合。原来的蟹塘都是单纯
的用作蟹种培育,后来大力推广蟹田种稻。到2010
体化联动发展的格局。于是,我们确定了“走出去”的
发展战略,实行市内发展与市外开发并举的方针,即
在市内主要发展蟹种生产,市外主要开发成蟹养殖。 年,全市5.5万亩蟹种塘推广种稻面积达到3.5万
上海农村经济2010年第9期
13
现代农业
亩,折算纯种稻面积1.8万亩,亩产稻谷达到800余
评议等,最后研究确定20家单位(户)为2007~2008
年上海河蟹诚信生产(经营)企业,其中企业9家、合
斤,这样既确保蟹种产量不减,又确保粮食稳定增
产,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三)着力推广蟹鱼混养。在市内总结池塘鱼蟹
混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外生态型湖泊 诚信经营。
作社7家、养殖户4家。通过评选,鼓励一批河蟹养
殖企业和大户坚持走健康养殖之路,推进健康养殖
(九)实施河蟹品牌战略。为提高上海河蟹在市
场上的知名度,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在
资源优势,大力宣传推广蟹鱼混养的模式。经过几年
的努力,2010年实施蟹鱼混养面积达到了3.5万亩,
使湖泊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增加了养殖效益。
(四)注重拓展精养规模。原来湖泊养蟹都是粗 介会和信息发布会、两届河蟹苗种质量安全研讨会
上海、北京、安徽、香港等地,成功举办了六届河蟹推
放型养殖,产量较低,后来逐步对有条件的湖泊,采
取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拓展河蟹精养、半精养模式, 迎春大联展和国际渔业博览会以及一系列河蟹产品
以提高亩产量。到2010年,河蟹精养、半精养面积达
到3.1万亩。
(五)积极发展河蟹加工。到2010年,河蟹深加 被列入全国45个最优良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上海河
工产品量预计达到4O余吨,初步形成了蟹粉、蟹肉
等系列产品,并列入世博会特供产品。
(六)建立实施监管机制。在抓好河蟹健康养殖 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崇明县申请了崇明老毛蟹
过程中,建立监管机制,由行业协会、渔政、水产技术
部门联手,重点强化养殖基地及产品的监管。按照河 论证,2007年10月正式批准,同时注册了“崇明老
蟹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要求,严格苗种、饲 毛蟹”商标和崇明“瀛螯牌’蟹种商标。
料、渔药等投入品使用的监控,推行投入品塘口记
录、生产日志和用药处方制度。每年对河蟹生产基地
和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查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
公开通报,提高了社会公信力。
(七)制订规范养殖标准。为了保证上海河蟹的 批养蟹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先后在市内建立了
质量和安全,相关行业部门制订了“长江水系中华绒
螯蟹养殖技术规范”,包括蟹种培育技术、池塘生态
精养技术、湖泊养蟹技术、鱼蟹混养技术等四个操作 海,从事河蟹养殖和经营,聘用当地渔(农)民1500
规范,有效地规范了蟹农的养殖行为。同时,经上海
市水产办立项批准,全市已有十家企业和合作社养
殖基地列入标准化蟹塘改造计划,涉及面积4374
亩,投资总额达4036万元,现大部分养殖基地已完
成改造。
(八、树立典型促进诚信。为了维护上海河蟹的
信誉,还开展了规范养殖经营行为评选活动。评选活
动在5065个养蟹企业和养殖户中开展,采取由河蟹
协会推荐,经评选领导小组考核,并上网面向社会公
示,听取社会各方和广大市民意见,请公众参与百姓
14
和河蟹苗种产销对接会,多次参加了市农委组织的
展示展销活动。2006年,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农
产品交易会,在“一村一品”馆独家展示,崇明河蟹
蟹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有了很大的
提升。此外,为保护上海中华绒螯蟹的特有品质,根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经国家质监总局和专家考察
(十)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作用。在河蟹产
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挥了很大的作
用,尤其像上海瀛生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宝岛蟹业有
限公司、上海中江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和
一
具有一定规模的蟹种培育基地,市外开发了大面积
商品蟹养殖基地,并带动本市1000余农民走出上
余人参与河蟹养殖和捕捞,还每年帮助蟹农销售蟹
种4O余万斤。
三、对今后五年河蟹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河蟹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以建设高效产业型、生态养殖型、质量安全型、打
造品牌型为抓手,全面推进河蟹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标准化基地蟹塘改造建设和小面积分散型养蟹
基地归并工作,努力发展蟹业旅游基地,加大河蟹品
上海农村经济2010年第9期
]_
牌创建和市场拓展力度,完善健全养殖安全体系建
设,发挥好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构建和谐
发展的产业环境,为蟹业增效、蟹农增收和新农村建
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进,崇明岛的蟹业旅游正在兴起,逐渐成为游客游蟹
塘、看蟹景、品蟹味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5、打造形成一批河蟹系列产品品牌。今后五年,
为了提高河蟹系列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大力打
造形成一批河蟹系列产品品牌,即瀛螯牌蟹种、大规
格商品蟹、崇明老毛蟹、蟹田米、河蟹深加工产品等 今后五年,市内外河蟹养殖总面积继续保持92
系列品牌。
6、全力拓展一批河蟹营销市场。一是多层次、多
渠道加强与全国重点河蟹养殖地区的相关部门和企
万亩的总规模。市内养蟹面积8万亩,其中蟹种培育
面积5万亩,大规格商品蟹养殖面积1万亩,鱼蟹混
养面积2万亩。市外商品蟹养殖面积稳定在84万
亩。全市到2015年末,努力实现河蟹总产量达到
1.05万吨,比2010年增长5%。全市到2015年末,争
取实现河蟹总产值7.5亿元,比2010年增长7%。 同重点市场部门沟通,营造销售环境,建立营销网
(三)工作措施
l、全面推进河蟹养殖模式转变。一是大力推进
蟹田种稻和蟹鱼虾立体养殖新模式。全市5万亩蟹
种培育基地坚持以蟹为主,同时提高蟹田种稻的覆
盖面。还要根据湖泊条件,因地制宜实施蟹鱼虾立体 大户在上海河蟹产业发展中“保面积、稳基地”的带
养殖模式,提高湖泊资源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效。二 头作用;带动河蟹产业发展的领头作用;诚信生产经
是大力推进生态型池塘河蟹精养、半精养模式,适度 营的榜样作用;确保产品质量的保障作用;拓展市场
增加蟹种投放量,同时做到种好草、多投料,提升河 建立营销网点的促销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增
蟹亩产量和品质。三是大力调优河蟹养殖区域。在发
展和实施河蟹养殖中,要选择区域优势明显,湖泊生
态条件好、治安环境稳定、地方领导重视管理到位, 施河蟹养殖质量安全监控力度,重点做好渔业相关
河蟹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生产得到保障的地区,在
巩固原有养蟹基地基础上,适度推进发展规模。 使用药物、饲料的检查,加强对养殖水质、蟹苗、蟹种
2、改造建设一批标准化养蟹基地。今后五年,改
造建设一批500亩以上的标准化养蟹基地,总面积
达到1万亩,把标准化养蟹基地建成为高产出、高质
量、高效益的示范样板基地。
3、推进小面积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在
积极鼓励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企业和合作社
的同时,将一批20亩以下的小规模分散型养殖基地
逐步予以归并,使小面积分散型养殖户向规模化养
殖公司、合作社转变。通过归并规划建成100亩以上
的规模化、规范化养蟹基地100个。 讨互利双赢新机制,巩固开发养殖成果,共谋两地和
4、大力发展一批蟹业旅游基地。坚持把养蟹基
地与开发旅游相结合,全市发展蟹业旅游基地20
个。随着上海长江隧桥的贯通,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推
上海农村经济2010年第9期 15
业联系,提供上海商品蟹和河蟹种源可供信息。二是
组织供需对接交流,拓展销售领域和渠道。三是加强
点。努力把河蟹产品拓展到境内外市场和超市、酒店
及企业。
7、充分发挥一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作
用。继续发挥一批诚信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和养殖
效、农民增收的贡献作用。
8、进一步完善养殖监管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实
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养殖档案记录和
和商品蟹的检测,确保养殖水质安全;确保使用药物
安全;确保蟹种质量安全;确保商品蟹进入市场安
全。
9、进一步营造河蟹产业发展环境。每年组织考
察调研,重点放在市外。经常与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
加强沟通与交流,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维护
上海市企业和蟹农正当的生产与经营权益,营造一
个有序生产、有效经营的良好环境。同时与当地政府
进一步探索两地优势互补,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探
谐发展新途径,保持上海河蟹产业发展在全国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河蟹行业协会)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6:4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313341756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转变河蟹业发展方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转变河蟹业发展方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