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绝句》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23 15:29:16 阅读: 评论:0

往事作文-我的变化作文

《绝句》教案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全国社保查询系统)

《绝句》教案

关于《绝句》教案(精选5篇)

《绝句》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

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

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

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

“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

黄鹂、白鹭、积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

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

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

)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

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

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八、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绝句》教案2

一、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初步感知

三、教师出示挂图,范读古诗《绝句》

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绝句》

(一)学习第一诗句

1、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讨论诗句意思

3、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4、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诗句

1、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背诵

五、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全诗

2、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让学生朗读

4、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

让学生画词

六、体会背诵

《绝句》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

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三、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

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4、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绝句》教案4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

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

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

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

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

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

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

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

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

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

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

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

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

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绝句》教案5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

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

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

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

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20xx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

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

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

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xx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

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

上适度发挥。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

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

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

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

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

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

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

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

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的目标。

【教学重点】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

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

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

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

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

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2、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引入《绝句》

三、讲解《绝句》

(一)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

(二)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

点。

1、分析动词入“情”

鸣:①请同学找出能够形容鸟叫的词语并归为两类

②创设情境表现黄鹂的存在状态

上:①如果用“冲”字代替会改变什么?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这个动作

小结:表现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诗人喜悦的情怀。

含:引导得出“含”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泊:通过此字体会作者思绪

小结: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分析形容词入“境”

可以根据四个形容词制成四幅图画,在引导学生给四幅画命名、调配画面色彩

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

3、分析数词入“趣”

用对比法使学生看到数词的作用

黄鹂加上两个,成对出现,当然就雌雄合鸣,具有喜庆意味,气氛就融合协调

了。

白鹭加上一行,就写出了白鹭成行起飞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实而富韵味。

雪而千秋,言其积累之年深日久,可见西岭之高寒。(时间)

船而万里,言其来程之遥远,重游江南之思绪,越迁越长了。(空间)

总结:一鸣一上,近景清脆,远景悠扬,一收一放,远大的要收回来,近处的

却放出去。在空旷辽阔的画面中,雄浑博大的境界出来了。

四、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五、作业:

根据所讲鉴赏方法鉴赏《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背景: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

官,但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

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确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与

心同”,表示自己虽怀智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

为。

3v3篮球赛-宁夏国税局

《绝句》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5:2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26956175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绝句》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绝句》教案.pdf

标签:绝句作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