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简单介绍
⼀、霉菌分类及⽣长条件
霉菌是⼀种多细胞微⽣物,⼴泛存在于⾃然界中,在微⽣物学上属于真菌。其通过孢⼦的形式繁衍。霉菌孢⼦普遍存在于⼟壤
和⼀些腐烂植物中,经由空⽓、⽔及昆⾍传播到植物上,⼀旦孢⼦接触到破裂的种⼦,就会迅速发⽣霉变现象。
霉菌按其⽣活习性分为⽥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间霉菌是指青霉菌属、麦⾓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此类霉菌属野
外菌株,通常⾕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阴冷潮湿的天⽓更易
于这些霉菌⽣长。仓储霉菌主要是指储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
菌最适宜的⽣长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90%。但是,⽥间霉菌若在适宜条件下、在仓储环境中也会快速繁殖,
造成严重污染。
霉菌⽣长条件四要素:碳⽔化合物(如⽟⽶等⾕物、饲料)、充⾜的⽔分(湿度在85%以上)、适宜的温度
(12℃~25℃)、氧⽓。
⼆、霉菌毒素产⽣、分类及危害
霉菌毒素是⾕物或者饲料中的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农⽥⾥、在收获时、在储存或加⼯过程中⽣长产⽣的、有毒的⼆次代谢
产物。
迄今为⽌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般⽽⾔,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曲霉菌属(主要分泌
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橘霉素等)、麦⾓菌属(主要分泌麦⾓毒素)、镰孢菌属(主要分泌⽟⽶
⾚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串珠镰孢菌毒素),也是最见的⼏种霉菌毒素。不同霉菌毒素的危害能对动物产⽣危害
的、最多见到的霉菌毒素多达20多种,分别亲嗜⼀种或多种组织与器官,并且多能对动物免疫系统产⽣损害,尤其是黄曲霉
毒素和⽟⽶⾚霉烯酮,造成免疫复合性损害,这种病理作⽤⼀⽅⾯与这些霉菌毒素的免疫毒理有关,也与它们泛嗜性的病理损
害有关。霉菌毒素中毒在猪病发⽣学中的地位,全世界的⾕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的污染更为严重,中国农科
院畜牧所的⼀项调查检测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达80%以上。这说明⽣猪中少有不受霉菌毒素危害的,
霉菌毒素中毒的患病率(包括显性患病率和隐性患病率之和)远远⾼于任何⼀种侵袭性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饲料霉菌毒素⽆论是在许多传染病的发⽣上还是⾮传染病的发⽣上经常扮演“始作俑者”的⾓⾊。在饲料霉菌毒
素中毒的基础上发⽣猪瘟(CSF)、猪伪狂⽝病(PR)、蓝⽿病(PRRS)、圆环病毒病(PCVⅠ)已是常见之事。在霉饲料
中毒的基础上发⽣的肝肾综合征(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母猪膀胱炎、蹄叶炎和蹄裂
也不少见。正因为霉菌毒素存在于饲料中的普遍性和对猪组织器官损害的⼴泛性,成为许多传染病与⾮传染病发⽣的始动环
节。霉菌毒素的危害性超出了⼈们的认识,成为⽐许多传染病危害更严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三、霉菌毒素中毒的隐蔽性和微量性
⼈们通常对外表明显发霉的饲料具有警觉性,但是对外观毫⽆发霉迹象的饲料失去警觉。事实上,外观正常的饲料的霉菌污染
率也⾼得惊⼈。据报道,在80份外观正常的饲料样品中,霉菌毒素超标的有66份,占82.5%,加上虽未超标但被污染的饲
料,饲料被霉菌毒素危害的⽐例就更⼤了。外观正常但被污染的饲料原料多由⽥间霉菌引起。因为⽓候的因素,在⼦实成熟前
已感染,种⽪薄弱的胚乳尤其易被霉菌感染,因⼦实的长⼤⽽被包埋,因此,外观正常。⽥间霉菌种类繁多,除了黄曲霉菌⼏
个少数的仓储霉菌外,最常致害的赭曲霉、青霉菌、镰孢霉和麦⾓霉菌都是⽥间霉菌,它们多是形成混合感染,隐藏于外观正
常的饲料⼦实当中,增加了对动物危害的严重性和多靶性,若再次不当储存,条件适宜,就会加重污染,造成更为严重的伤
害,如⽟⽶⾚霉烯酮就是在不当的仓储环境下,污染加快。
⼈们通常认为,饲料稍微有点霉变应该没什么关系,不会引起中毒,从⽽放松了警惕。有些猪场认为,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增
加饲料成本,所以常常是时加时不加,⼩猪饲料加,⼤猪饲料就不加,有的甚⾄母猪饲料都不加。忽略霉饲料中毒的微量性
(见下表),殊不知有时⼤猪的涨⽓、胃溃疡等突然死亡就是霉菌毒素造成的。长期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可降低动物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且还有吸附肠道毒素、控制和减少腹泻,提⾼饲料报酬,是养殖增效的好途径。
黄曲霉毒素 ⽣长-肥育猪 100 µg/kg 没有临床症状,在肝脏中残留。
200~400 µg/kg ⽣长受阻,饲料利⽤率低,免疫抑制。
400~800 µg/kg 肝显微受损、胆管炎。⾎清肝酶升⾼,免疫抑制。
800~1200 µg/kg ⽣长受阻,采⾷量减少,被⽑粗糙,黄疸,低蛋⽩⾎症
1200~2000 µg/kg 黄疸,凝⾎病,精神沉郁,厌⾷,部分动物死亡
>2000 µg/kg 急性肝病和凝⾎病,动物在3-10天内死亡
母猪 500~750 µg/kg 不影响受孕,分娩正常仔猪,但仔猪因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长缓慢
赭曲霉毒素和橘霉素 肥育猪 200 µg/kg 屠宰时可见轻微的肾脏损伤,增重下降
1 mg/kg ⽣长受阻,氮⾎症和糖尿
4 mg/kg 尿频、烦、渴
母猪 3~9 mg/kg 饲喂的第⼀个⽉妊娠正常
单端孢霉菌毒素类
(T-2毒素) ⽣长-肥育猪 1 mg/kg ⽆临床症状
3 mg/kg 采⾷量减少
10 mg/kg 采⾷量减少,⼝腔、⽪肤受刺激,免疫抑制
20 mg/kg 完全拒⾷,呕吐
脱氧⽠萎镰孢烯醇
(DON,呕吐毒素) ⽣长-肥育猪 1 mg/kg 没有临床症状,采⾷量⾸影响较⼩
5~10 mg/kg 采⾷量降低25%-50%
20 mg/kg 完全拒⾷
⽟⽶⾚霉烯酮
(F-2毒素) 母猪 1~3 mg/kg 发情,外阴阴道炎,脱垂
3~10 mg/kg 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孕
> 30 mg/kg 交配后饲喂1-3周出现早期胚胎死亡
麦⾓毒素 各种猪 0.1% 增重下降
0.3% 坏疽
3.0% 采⾷量减少
妊娠最后3个⽉的猪 0.3% 新⽣仔猪出⽣体重下降,⽆乳
烟曲霉毒素 各种猪 25~50 mg/kg ⾎清鞘脂类改变,肝组织损伤
50~100 mg/kg ⽣长受阻,黄疸,慢性肝机能障碍
> 120 mg/kg 急性肺⽔肿,肝病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4:5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249231755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霉菌简单介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霉菌简单介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