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_三月三歌圩节

更新时间:2023-05-23 13:46:55 阅读: 评论:0

滴墨-优秀家长主要事迹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_三月三歌圩节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寒花晚节)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_三月三歌圩节

一、三月三歌圩节的起源及活动内容

在广西,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又称三月三歌

三月歌圩 歌圩在壮语中又称为圩欢圩逢笼峒

窝坡。尽管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

坡场上会歌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在广西有很多著名的歌圩,比

较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田阳的乔业、都安的棉山、宜山的

下涧、田东的仰岩、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

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每次歌节会持续两三天,歌圩活

动主要内容:以歌传情,即男女青年以歌为媒,唱歌求偶,所唱有

见面歌、求歌、接歌、对歌、交情歌、定情歌、誓盟歌、思恋歌、离

别歌、相约歌等歌式。参加者也多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有时老人

和小孩也前来助兴游乐;赛歌赏歌,歌手们通过赛歌来展示智慧,

有盘歌、猜歌、对子歌、故事歌和斗歌、抢歌、和歌等歌式,众人也

多以以赏歌为乐;游艺自娱,有抛绣球、斗蛋等活动,还有壮戏、

师公戏、唱采茶和其他歌舞表演。歌圩所唱涉及到内容也很广泛,有

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

各个方面,几乎无事不歌。

至于歌圩源起于何时,意见各异。在广西崇左宁明县古老神奇的

岩画上,我们可以看到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歌圩场面,这告诉我们

壮族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集体歌唱的风俗习惯。据古代文献的

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

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

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宋代《太乎寰宇记》的记载

女盛服……聚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

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

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

举行。关于歌圩的起源,广西先后形成了很多有关歌圩的传说。民间

有祈祝年丰、对歌择偶、纪念歌仙刘三姐等多种。学术界对壮族歌圩

的起源也有很多的研究,主要有祭祀娱神和对偶婚二说,他们认为歌

圩应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

始性的以娱神为主的群众集体歌舞逐渐向娱人过度,从而形成了今天

这个有着深厚民歌传统的民族。

二、三月三歌圩节的文化功能分析

(一)三月三歌圩节的调节功能。节日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的重

要载体,是构成某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

中写道:一物品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在人类用着它的地方,只是

在它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地方所有的意义都是依它在人类活动的体

系中所处的地位,它所关联的思想,及所有的价值而定三月三歌圩

节作为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之所以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得以传承和壮大,也充分体现出它满足了壮族人民的生活需要。

月三歌圩节不仅使得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演化和发展,

为该民族的生存和劳动带来信心和乐趣,体现了该节日的文化功能。

特别是一些节日性歌圩,在特定的节期和地点举行,带有节庆、纪念

和祭祀的性质。这种为了敬奉神灵,求得神灵的保佑,以获得心灵上

的愉快和慰藉,而创造了盛大的集合,并周而复始地定期进行,特别

是在每年的春种和秋收时节,壮族人民的民歌就可使一度紧张的劳动

生活得到暂时的放松,在歌舞游戏中娱乐身心。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

下的情况下,歌圩活动往往和求存愿望相连结,为生产和生活斗争提

供直接的信心、勇气和动力,同时也让大家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二)三月三歌圩节的经济、文化交流功能。文化也和其他物质

一样,具有向四周扩散的特性。一种文化元素被创造出来以后,不可

能只为创造者独有,必然向周围扩散,变成一群人共享的东西,这才

是文化。这个共享的文化元素,又向临近的群体或社会扩散,被他们

采纳或接受,这就是文化传播。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

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

之与主题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当一种外来

文化元素传入时,人们很自然地用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标准去审视它,

看它适用不适用。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种惰性,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

外来文化是一种异端,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认为是有害的。对异质的

经济和文化的好奇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壮族人也不例外,他们利用三

月三歌节民族大汇集的机会开展经济贸易,这种通过与异地异族异样

的经济往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要求尽管没变,但经济行为人的道

德价值观念、美学评价标准、商品交换思想和消费时尚等,无疑会给

当地的文化传统带来冲击、造成文化的渗透。同时,在与异族的经济、

文化的比较之中,也利于族人加深对本族文化的依附和认同。

(三)三月三歌圩节的祈婚配求生育功能。壮族三月三正是农

忙前夕,此时不仅要为农耕做好准备,也要重视求偶、求子,这样年

尾才能生育新生命,而秋收后所提供的较多粮食,恰恰能为新生命提

供充裕的食物,这也是三月三歌会男女求偶的重要原因之一。远古

先民在祈求生殖繁盛的祭祀场上对歌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求偶求育

的舞蹈。原始人(古代人)之所以在婚配集会时既歌且舞,这是因为原

始的歌舞,尤其是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始人

除了利用它再现生产活动之外,也是激起性感、摄取配偶的一种手段。

原始人用于后一种目的的舞蹈,普列汉诺夫称之为恋爱舞,所以,有

的人类学者认为,跳舞是人类求爱行动的最纯粹表现。刘锡藩在其

《岭表纪蛮》中,谓壮乡无论男女,皆以唱歌为其人生观上之主要问

题,人之不能唱歌,在社会上即枯寂寡欢,即缺乏恋爱求偶之可能性,

即不能通今博古,而为一蠢然如之顽民。

税法二-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_三月三歌圩节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3:4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208151755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_三月三歌圩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_三月三歌圩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歌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