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
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
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
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学生讨论回答
2、解读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明确: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
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
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
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
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
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
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
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
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
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四、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同学们,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
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植树就这么难呢?
明确:大环境,风沙肆虐
明确:干旱、霜冻、沙尘暴
明确:环境异常险恶
知识链接
师: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
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
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
的故事呢?
明确:早出晚归
明确: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明确: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
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
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
明确: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
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了。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
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
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引)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
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青山
是不会老的!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
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六、畅谈感想
师: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
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
句子。
(2)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
问题?
1、反馈交流。
(1)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
造的”。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
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
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
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
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
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
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
这片土。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
说吗?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
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
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②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③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
意思。
(2)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课文还有哪里还提到老人的年纪大?学习后面文中的一句话:老人拄着拐杖,
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也出不
来了。读一读。
(3)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
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
“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你能把体会写
下来吗?
学生交流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前面学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进行
小结,(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从而解决问题。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
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2、小结并指导朗读: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
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3、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
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
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
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景色如诗如画。在这令人如痴如醉
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
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了:《青山不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昨天老师不知大家预习了课文,“青山不老”在文中的什么地方出现的?
这是写作者感悟的一个句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悟?“青山不老”到底是
什么意思?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老人___艰苦的条件下__创造了奇迹
__,感悟___)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
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读)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
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
的波光。
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
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读)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
吗?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从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自己的感受写一些。(文章哪里写的?)
读一读(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
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的意思。
(出示图片)(再读,应该怎么读?)
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
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如今,这里沙漠变绿洲啊!
你能够说说,老人栽树的意义吗?
这些树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又起什么作用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吗?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着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
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是啊:黄土和树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黄土为树提供了营养,而树木
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种关系正如老人与青山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
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
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导语:
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
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他是怎么想的?(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屋后的青
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
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
创造了无限的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
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
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指导理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
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
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
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
受的话。(应该带着什么样语气起来读?读一读。)
交流:作者从这位老人的身上领悟到了“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
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
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
山是不会老的”。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
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
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
不会老的!
五、再读全文,积累拓展,练习了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对自己说点什么
呢?我们能够做的又有什么呢?
总结:绿化、植树造林的路任重而道远哪!只有一个老农是远远不够的。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老人15年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
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
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
闯关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领悟不紧不慢
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义无
反顾地()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的精神和()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
力!
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
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1、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等。我能
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
通关卡:(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
听写词语
知识宫闯关须知:
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
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
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
我的不会、易错点是:
已解决:
待解决:
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
来精彩生成!加油啊!
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
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演练二:
1、朗读PK秀。我能找出描写景色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形式可以多样:小组比赛,还可以发起挑战)
2、背诵大比拼。青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我想把优美的句子、段落积累背诵
下来。
演练三:读后抒怀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演练四: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分层达标,时间为5分钟)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2:1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15487175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