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更新时间:2023-05-23 10:08:28 阅读: 评论:0

手拉手活动-酒的唯美诗句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田翌臣)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单选题

1、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

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D.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答案:C

解析:

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可得出,随着中外贸易联系的加强,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因此在19世纪前期白银的购买力下降,但随着英国贩卖鸦片,中国的白银又大量流出,又使白银减少,购买力

有所上升,因此出现波动,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

项;D项是在明朝,排除D项。故选C项。

2、雍正在批复福建布政使的密折中写道:尔可凡事与督抚开诚,就尔所见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半,有实

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寻常地方事宜,非尔奏之任。据此推断,雍正皇帝实行密折制度意在(

1

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

A.杜绝了官员专权B.体现了皇帝勤于处理政务

C.极大削弱了相权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帝时期实行密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递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

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

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项正确;“杜绝了官员专权”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仅凭一道奏折,

无法体现皇帝勤于处理政务,排除B项;密折制度与相权无关,且清朝不存在宰相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小提示:

3、“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王阳明的知行合一B.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道教的顺其自然D.朱熹的“格物致知”

答案:B

解析:

材料“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反映了反对向客观事物探究真理的主张,即心外无物,属于心学,B

正确;知行合一强调行,与材料探究理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顺其自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格物

致知”主张探究事物,不符合心学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4、王阳明的弟子王艮,进行广泛的讲学传道。他“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以社会为讲坛,以下

2

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

A.标志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B.反映了当时生产关系的转型

C.瓦解了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D.推动了儒学思想趋向平民化

答案:D

解析:

王艮是陆王心学的传承人,其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种做法推动了儒学思想的平民化和世

俗化,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A项;B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陆王心学并未瓦解程朱理学,

排除C项。故选D项。

5、魏晋时期,礼仪中所用的音乐,既有中国传统的雅乐正音,又有《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天

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材料反映当时文化发展的特点是

A.世界领先B.影响深远C.兼收并蓄D.全面繁荣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音乐中有少数民族和国外音乐,这说明当时文化发展兼收并蓄,C项正确;音乐中

带有异域风格不能证明其世界领先,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魏晋音乐对后世的影响,排除B项;D项表述绝

对,排除D项。故选C项。

6、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以君为尊,形成了“民本一尊君”的政治思想。明代中后期,一些儒生、

士大夫在与专制君主的“冷战”和对抗中,特别是在明清易代的刺激下,提出了“民本一限君”的政治思想。这一思

想的变化

A.顺应主流意识的嬗变趋势B.具有近代民主思想的色彩

C.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D.根源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从“民本—尊君”到“民本—限君”这一思想的变化,体现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具有近代民主政治色彩,

B项正确;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是非主流思想,不能顺应主流思想的嬗变趋势,排除A项;明末清初对君主专制

的批判是少部分士大夫阶层提出的,不能代表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C项说法不严谨,排除C项;其根源是

时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7、下表据《通考·田赋考四·历代田赋之制》整理而成。据此可推知

3

年代 户数 垦田亩数 每户平均亩数

976 3090504 295332060 95.5

996 4132576 315525125 76.3

1021 86771677 524758432 60.5

1066 12927211 440000000 34

1083 17211713 461655000 26.8

A.土地经营方式变化成为可能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政府不注重对小农经济保护D.土地兼并导致人均亩数减少

答案:A

解析:

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平均土地占有量不断下降,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而人口数量却在不断增长,因此

大量农民成为了佃农,租佃经经营的方式逐步发展与普遍,这也为土地经营方式变化成为可能,A项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南北经济对比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人均亩数变少是因为

人口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

8、宋代陆九渊认为,朱熹格物致知式的认识论使求理缺乏系统性,应当自省内心;明代王阳明进一步提出致良

知理论,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只是被私欲掩盖,故发现人内心的知且知行合一就可以达到圣贤之境。这反映

心学

A.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突破儒家思想的精神桎梏

C.反对士人研习儒学经典D.受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陆九渊主张应当自省内心,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理论,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这说明心学强调人的

主观能动作用,A项正确;心学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排除B项;反对士人研习儒学经典,不符合史实,

排除C项;受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9、清代嘉庆年间编撰的《珠里小志》记载了当时朱家角镇人口分类统计,除了户数(1502)、口数(5937)以

外,把人口分成:男口、女口、幼童口、幼女口、店伙口、雇工口、奴仆口、婢女口、僧口、道士口、女尼口。

其中店伙口267人,雇工口99人。据此可知,朱家角镇(

A.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工商业人口不断增多D.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答案:D

4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朱家角镇已经拥有雇佣工人群体,构成了劳动力市场,这是早期工业化的特征,D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排除A项;明代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体现不

出朱家角镇“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推断出工商业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排除C

项。故选D项。

10、王阳明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

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王阳明在此强调(

A.自我修养的重要性B.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C.士人阶层的责任感D.君主制度的腐朽性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可以看出,王阳明认为世事无常,但

我们要修养心性,不至遇事愤怒、忧惶失措,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不是社会矛盾的复

杂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不是士人阶层的责任感,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自

我修养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君主制度的腐朽性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1、图1、图2分别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对此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B.受海禁政策的影响

C.政府强化丝织业控制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A

解析:

材料体现唐朝时期丝织业中心分布更广,而到了明清时期明显分布更少,这说明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A项正

5

确;受海禁政策的影响,仅仅只是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的一个因素,排除B项;单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政府强

化丝织业控制,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A项。

1217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

已经取代与周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朝贡贸易”,大量白银流人中国市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外贸逆差已经扭转B.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C.商战思潮广泛传播D.传统宗藩体制解体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八十年代后即清朝前期,中国与英荷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已经取代传统“朝贡贸易”,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市场等,反映了传统经济仍具优势,B项正确;17世纪中国在外贸中处于顺差而非逆差,排

A项;直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才兴起“商战”思潮,排除C项;传统宗藩体制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

D项。故选B项。

13、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

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下列对此认识正

确的是

A.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

B.维持了东亚诸国与清朝的朝贡关系

C.反映出清政府大力扶持海上贸易

D.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答案:D

解析:

根据“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可得出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

的巡查范围,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D项正确;康熙1683年收复台湾,排除A项;材料与东亚诸

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海上贸易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14、明万历年间,兖州府的藤县,凡“沮茹膏腴”之地,尽为稻麦所占,有“千亩麦”“千石稻”之称。沂州府的水稻

更是名播遐迩。《莱州府志》的《物产门》中,已将稻谷列为本地的五谷之首。据此可以推断

A.华东地区开始种植水稻B.山东水稻种植已很普遍

C.山东是全国水稻主产区D.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6

答案:B

解析:

万历年间山东的膏腴之地多种植水稻,而且地方政府将稻谷列为本地五谷之首,说明当时水稻种植面积较大,

种植范围较广,水稻较为普遍,B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山东和其它地区水稻种植进

行比较,无法得出比较性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各种粮食作物进行比较,无法得出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

物,排除D项。故选B项。

15、清朝把全国划分为如下图所示的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

蒙旗等。据此可知,清朝

A.地方管理比元代行省更先进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推动了传统朝贡体系的发展D.国家的地方治理方式灵活多元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清朝时期国家对地方治理在继承明督抚制度的同时,还设置了5个将军辖区和2个办事大臣辖区,

这说明国家对地方治理的方式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D项正确;清朝对地方治理的主体仍然是明朝时期的

督抚制度,其实际上是行省的发展,但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在省制之外补充了将军辖区和盟旗,所以不能说比行

省制更先进,排除A项;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清朝对地方的因俗而治,不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B

项;朝贡体系指的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政治等级秩序,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而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中

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填空题

7

1616世纪中期,_______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_______的租住权。

答案: 葡萄牙 澳门

解析:

结合明朝的对外关系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世纪

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稍晚来的荷兰和西班

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17、传统科技

1)李时珍的《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

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答案: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徐霞客游记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

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对各自领域的传统科学技术进

行了总结。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所以空白处依次为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宋应

星、徐霞客游记。

18、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________,打败________,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

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________的统治。

答案: 山海关 李自成 全国

解析:

结合明清易代的内容可知,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

灭亡。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

8

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19、商业

1)自明朝中期起,_______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_______通过_______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

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_______的集聚。

2)一些地方的人以_______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_______和山西的_______

3)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_______功能为主的_______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

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答案: 商品 白银 海外贸易 商业资本 经商 徽商 晋商 经济 工商业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

商。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

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20、明朝中期,_______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_______”为核心的理论,形成_______

1)“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_______”,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

圣贤境界。

2)陆王心学强调______________,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_______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

_______色彩。

3)陆王心学带有______________倾向。

答案: 王守仁 致良知 陆王心学 天理 主观能动性 内心 平等 叛逆 主观唯心主义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

王心学;其中“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

以达到圣贤境界;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

和叛逆色彩;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材料分析题

9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元朝形势图 图二 明朝形势图

材料二 观点①: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囿于空洞的天朝大国框架,一

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整理

观点②:晚明的大变局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激荡下逐渐显现……一

个启蒙时代来临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元、明两代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及其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主张,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释:选择观点①的用明

代政治经济的史实说明之;选择观点②则用明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说明之。

答案:(1)元朝:设辽阳、岭北行省。

积极意义:扩大疆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回答边疆管理与内地一

体化趋向,酌情给分)。

明朝:修筑长城;议和、册封,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积极意义:修筑长城,一定程度上防御少数民族南下,保护中原政治经济稳定。议和和恢复贸易,维护较长时

间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稳定发展。

(2)观点①主张:明代没有发展活力。相关史实:(政治)明初废宰相制度,专制统治日益僵化;后期宦官专权,

政治黑暗。(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仍占据压倒优势;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政策,限制私人

海外贸易。

观点②主张:晚明出现大变局,是有活力的启蒙时代。相关史实: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分发立

10

志,隐含平等叛逆色彩;李贽等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等人

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等思想,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西学东渐,通过传教士,西方科学知识和测绘技

术传入中国。(答出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小说和戏曲繁荣,酌情给分。)

解析:

1)措施一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元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了辽阳、岭北行省等地方行政区;积极

意义,可以从扩大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回答。明朝:明朝在边疆地区修

筑长城、议和、册封、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积极意义,可以从防御少数民族南下、保护中原政治经济稳定、

议和和恢复贸易有利于维护较长时间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稳定发展回答。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归纳和选择一个观点,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如:选择观

点①,首先归纳出观点:明代没有发展活力,然后结合明朝的政治、经济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论述;选择观点②,

首先归纳出观点:晚明出现大变局,是有活力的启蒙时代,然后根据明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来进行阐述即可。

2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纺织)一机一

杼。”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材料二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惰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

描写,扬州府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是各州府进士平均数的三倍左右),其中一

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

厨师、理发师和剃脚匠。仅理发剃须头铺就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脚,嗅袋烟来剃须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

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扬州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阅读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出现的系列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完整地解读清代的扬州。

答案:(1)新变化:提供大量赋税收入;商品经济发达繁荣;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出现了自由雇佣

劳动。

11

(2)解读: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便利,工商业繁荣,社会富庶,是重要的盐商中枢;经济的繁荣推

动了扬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成为国家官吏选拔的重要来源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也造就

了扬州丰富的社会休闲娱乐和服务业发展,形成了崇尚物质享乐的社会风气。

解析:

(1)

新变化:依据材料一“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纺织)一机一杼”可以得出提供大量赋税收入;依据“盛泽

镇”、“王江泾镇”、“南浔镇”可以得出商品经济发达繁荣;市镇经济繁荣;依据“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

千余家”、“俗皆织绢”可以得出纺织业显著发展;依据“计日受值”可以得出出现了自由雇佣劳动。

(2)

解读:依据材料二“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惰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并结合所学可知,扬

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便利,工商业繁荣,社会富庶,是重要的盐商中枢;依据“清代扬州府共出348

名进士(是各州府进士平均数的三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

书’之美誉”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扬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成为国家官吏选

拔的重要来源地;依据“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师和剃脚匠。仅理发剃须头铺就有数百

家”、“这描绘的就是扬州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扬州丰富的社会休闲

娱乐和服务业发展,形成了崇尚物质享乐的社会风气。

23、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塞二首》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写怀》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材料二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拓土”,就是

国家对边糧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12

——摘自成崇德《论清朝堿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材料三 唐代对外交流史料

B.西安出土(阿拉伯)金币

A.日本书圣空海手迹

C.向达著《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3

E.日本遣唐使船模型

F.《大唐西域记》(玄奘弟子)

D.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1)材料一两首诗词中的“胡”各指什么少数民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清朝对地图中ABCD四处“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的措施,简析清

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________;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________(填

写字母)

(4)古代中外交流存在不同方式。将下列历史事项按交流方式填写完成(填写字母)

A.张赛出使西域 B.翻译《几何原本》 C.遣唐使来华

D.汉倭奴国王印 E.造纸术传到阿拉伯 F.沿海口岸设立市舶司

方式 历史事项

学术传播

民间贸易

政府措施

答案:(1)两首诗词中的“胡”分别指匈奴和女真。

(2)措施:A设台湾府,隶属福建B改土归流C派驻藏大臣,共治西藏D清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意义:统一

(或: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或: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和经济文化往来。

(3) AE ABDF

(4)

方式 历史事项

学术传播 BC

民间贸易 E

14

政府措施 ACDF

解析:

1)《出塞二首》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指的是汉将军李广,结合所学可知“胡”指的是匈

奴;《满江红写怀》为南宋岳飞所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结合所学可知这个“胡”指的是女真族。

2)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处为台湾岛,清政府在此设台湾府,隶属福建;B处为云南地区,清政府在

此实行改土归流政策;C处为西藏地区,清政府派驻藏大臣,共治西藏;D处为新疆地区,清政府设伊犁将军,

管理新疆。

3)材料A体现的是唐代与日本的交流,属于东亚文化圈史料;图片B体现的是与阿拉伯的交流,不属于东亚

文化圈;图片C是与西域的文明交流,不属于东亚文化圈交流;图片D是与大秦也就是古代罗马的交流,不属

于东亚文化圈;图片E是与日本的交流,属于东亚文化圈;图片F不属于东亚文化圈。综上,第一空的答案为A

E。一手材料包括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当事人所做的笔记、著作、记录、出土的当时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等,上

述六幅图片可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为ABDF

4)根据所学可知A张赛出使西域为政府措施;B翻译《几何原本》属于学术交流;C遣唐使来华属于政府措

施、学术传播;D汉倭奴国王印属于政府措施;E造纸术传到阿拉伯为民间贸易;F沿海口岸设立市舶司属于政

府措施。综上:学术传播的为BC;民间贸易为E;政府措施为ACDF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初年,大运河已千疮百孔,处处淤塞难通。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部分漕粮改道走海路运送

至天津。从1900年开始,由天津至北京的南漕改为火车运输。1901年,清廷颁布了停漕改折(折价征银)的

命令。次年,清廷正式颁令:“此后屯丁、运军名目,概行删除。其原高之卫守备、千总等官,并著裁撤,改归

营用”。及至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奄奄一息的清朝政府便完全放弃了恢复大运河航运的企图。京杭大运

河已名存实亡。

——摘编自王频《清代运河衰落原因论析》

材料二 历史上的淮安素为南北必经之孔道,“九省通衢,漕运要津”。在漕运发展的全盛时期,淮安确立了其

“运河之都”的地位,一跃成为江淮地区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1905年,淮安漕运总督部院因无粮可运而撤销,

这标志着淮安不再具有南北漕运枢纽的地位。同时,漕粮改由海运及漕粮改折后,淮安商品市场出现严重短缺,

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也消失不见,“沿途居民籍此以为生理者”也深受打击。

——摘编自伍月明《浅析大运河的衰落对近代淮安的影响》

(1)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晚清运河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大运河衰落对近代淮安的影响。

答案:(1)受自身地理环境的制约(或黄河水患、河道淤塞);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新式交通运输的影响;漕

15

运制度的结束;河政的腐败;巨额赔款等使清政府财政日渐匮乏等。

(2)使淮安丧失了原有的政治地位;使淮安城市经济迅速衰败;造成以运河为生者的破产。

解析:

1)原因:根据“处处淤塞难通”及所学可得出受自身地理环境的制约;根据“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部分漕

粮改道走海路运送至天津”及所学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根据“由天津至北京的南漕改为火车运输”“及至

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可得出新式交通运输的影响;根据“1901年,清廷颁布了停漕改折(折价征银)的命

令。次年,清廷正式颁令:‘此后屯丁、运军名目,概行删除。其原高之卫守备、千总等官,并著裁撤,改归营

用’”可得出漕运制度的结束;根据“1901年”等时间信息、“奄奄一息的清朝政府”等及所学可得出河政的腐败;巨

额赔款等使清政府财政日渐匮乏等。

2)影响:根据“一跃成为江淮地区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1905年,淮安漕运总督部院因无粮可运而撤销,这

标志着淮安不再具有南北漕运枢纽的地位”可得出使淮安丧失了原有的政治地位;根据“淮安商品市场出现严重短

缺,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也消失不见”可得出使淮安城市经济迅速衰败;根据“‘沿途居民籍此以为生理者’也深受打

击”及所学可得出造成以运河为生者的破产。

25、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图1至图3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架构示意图,图4为民国初年中国政体架构示意图。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16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两项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图1所示中央官制是什么?指出其中丞相的地位及职责。

(3)概括图2与图3所示中央官制对相权进行调整的相同目的,并指出其做法的不同。

(4)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

(2)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位及职责: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3)目的:加强皇权。 不同:分散相权;废除丞相。

(4)皇权不断加强(或皇权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解析:

(1)

根据材料“皇帝信玺”、“秦朝主要郡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秦朝的皇帝制度和地方上的郡县制。

(2)

17

根据材料图1中的“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得,图1指的是中央的三公九卿制;

丞相是百官之首,其职责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3)

根据材料图2和图3的“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得,图2与图3所示中央官

制对相权进行调整的相同目的是加强皇权;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通过分散相权来加

强皇权;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皇帝管辖,加强皇权。

(4)

通过以上材料得出的主要信息,各个朝代都是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在这个过程中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小提示:

18

锋芒是什么意思-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0:0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07708175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pdf

标签:莱州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