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

更新时间:2023-05-23 09:52:31 阅读: 评论:0

荆棘刺-新东方王强

《上邪》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纽芬兰白狼)

《上邪》

《上邪》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

不变。“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

章中神品”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

君绝!

【注释】①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②上:指天。上邪:犹言“天

啊”。这句是指天为誓。③相知:相亲。④命:令,使。从“长命”句以下是说不但要“与君

相知”,还要使这种相知永远不绝不衰。⑤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

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表达的是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诗的大意是----天啊!

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

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赏析】

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

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

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特别出

奇,表爱的誓词特别热烈,致使千载之下,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

来。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犹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非不得已,不会轻动天的威权。现

在这位姑娘开口便言天,可想见她神情庄重,有异常重要的话要说。果然,姑娘终于把珍藏

在自己内心,几次想说而又苦于没有机会说的秘密吐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相知”就是相爱,相好。姑娘经过自己的精心选择,认为这位男子确实值得相爱。“长命无

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前一句是表白

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爱情,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

无比纯洁美好的。姑娘当然懂得这一点,因此她要进一步表明心迹。不过,她不愿再从正面

直说,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思维,从反面设誓。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

:“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

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

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因此字字千钧,不同

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清张玉穀的《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

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

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月下发尽千般誓,但求与君白首尔。

另外,从反面设誓,正话反说,不仅大大加强了誓词的分量,而且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揭示得

更为深刻了。姑娘设誓,原本是为了强化“长命无绝衰”之意,而设誓的结果,却使人们看

到,原来姑娘对五件非常之事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正常情况下,山陵是坚定不移

的,江水是源远流长的,冬雪夏雷是合情合理的,高天厚地是永存不变的。这一切,都可以

用来象征爱情的品格,都可以代表她对爱情的看法。姑娘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及爱情观之美好,

不难窥见。由相反相成所造成的强烈的艺术效果,使姑娘的形象显得极为可爱。另外,全诗

多以短语出之,一句一顿,若伴喘息,亦与少女吐露爱情时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的声口相吻

合。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

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白

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

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乐府诗是汉代兴起的一种重要诗歌样式,在古代诗歌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在汉代,乐府本是

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制作和收集的曲辞,当时称作“歌诗”,到了六朝,便被称作乐府诗。

于是乐府便成为一种与音乐有关的诗体名。唐代以后,乐府诗的范围更为广泛,包括了乐府

机关中搜集的诗歌及文人仿制的入乐与不入乐的作品。宋、元时期,也有人称词、曲为、乐

府,与乐府诗是两回事。

汉初,朝廷设有“乐府令”,负责掌管音乐。到了汉武帝时期,出于制礼作乐的需要,正式设

立了乐府机构。西汉的乐府曾多至829人,其职责一是谱制新声曲辞、训练乐工、教习歌舞,

以备郊祀之用;二是大规模地采集乐歌。《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

有赵、燕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汉代采诗

的范围相当广泛,《汉书?艺文志》所载的西汉138首歌诗,来自当时的吴、楚、汝南、燕、

代、雁门、云中、陇西、邯郸、河间、齐、郑、淮南、河东、洛阳、河南、南郡等地,几乎

遍及全国。东汉时,朝廷继续派人到各地“观采风谣”,仍有大量乐歌被收集起来。

两汉乐府今存不足百篇,大部分保留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其中汉高祖唐山夫人

的《安世房中歌》17章、司马相如等人的《郊祀歌》19章,是用于郊庙祭祀的歌辞。采自各

地的歌诗今存的50多首,主要见于《乐府诗集》《鼓吹曲辞》《相和曲辞》《杂曲歌辞》

三类。《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作品,《相和曲辞》中的作品大部分产生于东

汉。《杂曲歌辞》出现较晚,里面有一些文人的作品。过去,人们曾把这些采自各地的歌诗称

为乐府民歌。但实际上,这些作品的来源和作者都很复杂。它们有的产生于上层社会的歌舞

宴会,有的出自文人之手,有的是乐府伶人所作,而《鼓吹曲辞》主要用于军乐,这些都不

能称为民歌。因此,还是仍按照传统,称之为乐府歌诗或乐府诗更为合适。

汉武帝立乐府,本为定郊祀之礼,与此有关的作品被《乐府诗集》收入《郊庙歌辞》,称为郊

祀歌。郊祀即祭祀天神地祗的仪式,为这些仪式而编写的歌词多为颂美天神地祗,其风格典

雅博奥,富丽堂皇。其中文学性较强,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是《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

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徕下!

这是一首祭日神的乐歌,前半部分歌颂日神的运行,景象极其阔大;后半部分因此而产生生

命短促之感,渴望乘驭六龙,升天而行,但乘黄终不来下,求仙之愿望也因此化为泡影。作

品在对日神的歌颂中抒发了人生短促之感,带有悲凉的情调。《郊祀歌》中还有一部分作品是

为歌颂祥瑞而作。例如《景星》《齐房》《朝陇首》《象载瑜》分别为西汉得宝鼎、芝草、

白麟、赤雁而作,而作者就是汉武帝本人。这组作品中还有两首《天马歌》,是汉武帝为两次

得天马而作的。《郊庙歌辞》中的《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是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用以祭祀祖

庙。《汉书?礼乐志》说: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

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可知这组作品本为楚声,

汉惠帝时增加了箫管合奏,改名为《安世乐》。乐歌的内容全为歌颂德行和孝道。例如:

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 „„都荔遂芳,窅

(穴瓜)桂华。孝奏天仪,若日月光。乘玄四龙,回驰北行。羽旄殷盛,哉茫茫。孝道随世,

我著文章。

重德,以德保民,进而追求长治久安,是每个朝代开国之君的共同特点,是他们从历史经验

中得出的结论。而提倡孝道,以孝治天下,又是汉代皇帝的一贯做法。刘邦在开国之后,即

以提倡德治和孝道为国策。这些作品代表了汉代统治者的观点,在歌功颂德的同时,宣扬了

人伦道德和以民为本的思想。

在艺术上,汉乐府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性。明代徐桢卿在《谈艺录》中说:“乐府往往叙事,

故与诗殊。《诗经》中绝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很少带有故事情节。汉乐府歌诗中则出现了

较为完整的情节和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孔雀东南飞》那样的长篇叙事诗,也有

《陌上桑》等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的作品。即使那些不以叙述故事为目的的短诗,也往往

有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断和细节描写。如《十五从军征》中,重点描写了那个老兵到家前后的

经历,通过他的遭遇和感触,以小见大,揭露了汉代的兵役制度。又如这首《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

人,览取为吾 。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

如归。

全诗除了前两句的起兴和后两句的抒情,中间叙述了一件主人公流浪途中见到的小事,写出

了飘泊之苦;夫婿“斜倚西北眄”的动作,逼真传神,很有戏剧性。这种写法与《诗经》中

那种直抒胸臆、重章叠唱的作品有显著不同。在汉乐府歌诗中,作者或以第三人称的方式铺

叙故事;或通过主人公的自诉表现生活场面和细节;或在人物对话中展示一定的情节,表现

方式灵活多样。作者特别善于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表现其性情;注意从

不同角度刻划人物形象。《陌上桑》诗中生动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罗敷的形象。她勤劳美

丽、忠于爱情,同时又勇敢、机智,不仅敢于反抗,而且善于斗争。面对太守的调戏,她镇

定从容,一面轻蔑地斥责对方:“太守一何愚”,一面采用夸夫的手段从气势上压倒太守,终

于使太害狼狈而归。这一形象从外貌到精神都是光彩照人的。诗中采用虚实结合和侧面烘托

的手法,写罗敷的美貌,先从她的生活环境写起,一直写到她的妆饰。然后避开对她的容貌

的正面描写,又写旁人对她的美貌的反应,引起读者的联想,起到了正面描写所起不到的作

用;然后又通过她回答太守时的轻蔑、夸赞夫婿时的自豪,表现了她的坚贞和机智,使一个

光彩照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呼之欲出。这样生动的人物描写是以前的诗歌中罕见的。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作者具有深切的生活体验,叙事抒

情皆如信口而出,不假文饰,但又情景逼真,很能感人。如《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

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

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 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

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 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 怆欲

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啗瓜者

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记。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

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主人公用如泣如诉的语言,把自己的生活琐事一一道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状。清代沈

德潜在《方诗源》中评此诗说:“极琐碎,极古奥,断续无端,起落无迹,泪痕血点,结掇而

成。其成功奥秘就在于它是作者心声的自然流露。很多作品用日常习见的事物作比兴,《白

头吟》中用“竹竿何袅袅,鱼尾何漇漇”来比喻恋人间的幸福和谐;《艳歌行》中主人公用“水

清石自见”比喻自己行为磊落,真相终会大白;《古歌》中用“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

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形容思乡的苦况,都写得浅显生动,韵味悠长。另外,《饮马长城窟

行》中不仅用了出色的比兴,而且采用顶真句式,造成步步转折、蝉联往复的抒情效果,民

歌色彩非常浓厚。因此,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阎,非由润色,

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

汉代乐府诗中的有些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

君绝!

诗中用火山爆发般的激情和高度夸张的比喻表达对爱情的坚贞;《战城南》《乌生》《枯鱼过

河泣》中展开了奇特的想象,或让死者与乌鸦对话,或让乌鸦自诉遭遇,或假托枯鱼告戒同

伴,令人拍案惊奇;《陌上桑》中则把女主人公做了理想化的表现,其情节幽默风趣,带有喜

剧性。这些浪漫主义的表现正是民歌的突出特点。汉代乐府诗的形式灵活自由,篇章句式变

化多样。它们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创造了包括四言、杂言和五言的丰富的诗

歌体裁,便于容纳更多的内容,更为自由地叙事抒情。其中的《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

《孔雀东南飞》等已经是成熟的五言诗;《战城南》《妇病行》《孤儿行》等是参差多变的杂

言诗;有的作品还带有一些七言句式。汉乐府民歌是由《诗经》的四言体向五、七言诗过度

的重要阶段。自此以后,五言诗就在诗坛占据了重要地位,七言诗也逐渐走向成熟,杂言诗

则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诗体,受到了历代作家的喜爱。

汉代乐府诗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此诗又名《焦仲卿妻》,最早见

于梁代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前有序云:“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

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

尔。”可知此诗取材于真人真事,约成于汉末建安年间。全诗共340多句,1700多字,是汉

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诗之一。它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婚姻悲剧,暴露了家长制和封建

礼教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和婚姻美满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汉代的风习礼俗。

诗中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悲剧,情节曲折动人,矛盾冲突尖锐复杂。兰芝被遣展开了主人

公同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是故事的开端。刘、焦分手,兰芝回家后受兄长逼迫,违心地应

允了太守家的婚事,是故事的发展,至此,人物关系更为复杂,矛盾冲突愈加尖锐。到了仲

卿闻讯,前来责难兰芝,二人产生误会,后来相约殉情,故事便发展到高潮,各种矛盾充分

展开了。刘、焦二人双双自尽,矛盾得到解决,是故事的结局。最后,二人合葬,墓旁生出

松柏梧桐,令人嗟叹不已,是饶有余味的尾声。全诗围绕刘、焦的爱情悲剧描写了各种矛盾

冲突,情节紧凑集中,剪裁精当,引人入胜。

诗中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温顺,但又柔中

有刚,敢于反抗。焦仲卿同样善良温厚,忠于爱情,但性格懦弱,守礼尽孝,对母亲抱有幻

想。焦母和刘兄是两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前者专横顽固,后者庸俗事例。他们的压迫促成了

刘、焦二人的悲剧。刘、焦两人不向封建势力屈服,用生命去追求爱情和自由,在他们身上,

寄托了人民的美好理想。作者通过富于个性的对话和行动、细节描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主

人公的性格特征。对次要人物,也能用简要的笔墨使其神情毕肖。如焦母面对仲卿“捶床便

大怒”的动作和“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的喝骂,生动表现了她的专横无理;而刘兄对

兰芝的一番劝诱,又活画出一幅市侩小人的嘴脸。

《孔雀东南飞》在叙事中带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运用了很多铺叙、烘托和渲染,以造成感

人的艺术效果。严妆”一节详细叙写刘兰芝被遣时着意梳妆打扮,即刻划了他的美丽和坚贞,

也表现了其复杂心情。太守迎亲一节,极力铺陈其豪华,反衬出兰芝的悲凉心境及不慕荣利。

景物描写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渲染作用。如用“其日牛马嘶”来渲染太守迎亲的热闹场面,

用“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来造成一种悲剧氛围,都从不同方面衬托出人

物内心的悲哀,此外,诗中还出现了一些抒情性的穿插,也有助于对艺术氛围的渲染。另外,

此诗在写实的基础上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诗的末尾写仲卿夫妇合葬华山,墓旁松柏、梧桐枝

叶相交,鸳鸯相向,日夕合鸣,以象征他们爱情的不朽,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是浪漫主义的。

《孔雀东南飞》是汉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叙事诗。千百年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近代以

来,又被改编成戏剧,流传甚广。

汉代乐府诗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优良传统,它的大胆反映现实的精

神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后代凡是反映民生疾苦、暴露黑暗现实的诗作往往采用乐府的形式,

以至于批判现实成了乐府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汉代乐府诗大大发展了我国的叙事诗,它的以事成篇、即事见义的表现方式和叙事写人的技

巧都被后代作家继承和借鉴,成为乐府诗的共同特征。汉代乐府诗的诗体形式也在文学史上

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的五言诗直接影响了文人五言诗的产生,杂言诗也成为诗歌史上的一

种重要体裁,长期被后代诗人所运用.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

所决定的。《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国风》中的《氓》

《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

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

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

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

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

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

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

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芜》《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如果和《诗经》《国风》比较,

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

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 《上邪》等。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

细节的刻划。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

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

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

“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

声,如见其人。

()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

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

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

靡以过之!(《诗薮》卷一)正说明了这一语言的特色。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

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

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

深”《孤儿行》是很好的范例: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

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

汲,暮得水来归。手如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

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翻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

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

兄嫂难与久居! 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

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

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这话很实在,并没有冤枉“后贤”,但他

还未能指出这是一个生活体验的问题。《孤儿行》对孤儿的痛苦没有作空洞的叫喊,而着重于

具体描绘,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

()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

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

《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从那时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新体诗。

这新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杂言体。杂言,《诗经》中虽已经有了,如《式微》等篇,但为数既

少,变化也不大,到汉乐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

的句式都有,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而《铙歌十八曲》全

部都是杂言,竟自成一格了。另一是五言体。这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在此以前,还没有完

整的五言诗,而汉乐府却创造了像《陌上桑》这样完美的长篇五言。从现存《薤露》《蒿里》

两篇来看,汉乐府民歌中当有完整的七言体,可惜现在我们已看不到了。丰富多样的形式,

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

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

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人现身说法,

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

写信,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所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更显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的特色。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

十八曲》说:“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

鬼斧。”其实,并不只是《铙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

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

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

愿望和高贵品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疾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

神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

是不可能塑造出罗敷这一卓越形象的。尽管这种结合,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但作为一种

创作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

1

虬髯客-黄婆

《上邪》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9:5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06751169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上邪》.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上邪》.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上邪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69℃幽默笑话段子
  • 744℃五儿孝母
  • 695℃恋爱说说
  • 518℃陈大惠老师
  • 396℃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6℃银行印鉴卡
  • 348℃分门别类
  • 345℃联想思维
  • 339℃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