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 2 0 1 7 年 3 月
第43卷第7期
SHANXIARCHITECTURE
山 西建筑
VolNo
. 43 . 7
Mar
. 201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07-0040-02
谈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交接处构造措施
(030001)
山西省商业设计院,山西太原
摘要:结合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的特点,从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和不设沉降缝的角度,分析了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交接处构造措施,
李炜炸
并阐述了设置沉降缝及不设置沉降缝的适用情况,以供参考。
关键
词:高层建筑,裙房,主楼,沉降缝
中图分类号:973 文献标识码:
TUA
〇引言
城市建筑飞速发展,对于建筑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
功能的住宅或商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更多
的是建筑综合体的出现,其中既包含高层住宅小区,也包含临街
商业,由于两部分建筑空间布置、质量、受力均有很大差异的建筑
要形成一个整体,导致建筑设计人员在综合设计时,要利用手段
来消除这类型高层建筑的不合理。情况一般分两种,就是在主体
和裙房之间设沉降缝或不设沉降缝,本文着重对这两种设计情况
进行讨论。
1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主要的作用是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对建筑物产生
的破坏。一般裙房较主楼层数较低,质量较轻,在相同的地基上,
很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加之在抗震设计时,两部分位移不同,
所以这个沉降缝也兼做防震缝。当沉降缝和防震缝结合,要求贯
通到地基。设沉降缝对于结构设计而言,是较方便的处理方法,
计算和构造措施都能相应减少。但对于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交接
处防水问题则出现难度。设缝必然导致双墙和双柱,室内利用率
降低。如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必须设缝,则高层建筑的基础埋
深应大于裙房埋深且不少于3。
2主楼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
高层部分与多层裙房之间,根据地基及上部结构的条件,对
于沉降缝的设置与否也没有定论。如高层与裙房之间不设置沉
降缝,就应当在设计阶段考虑各种措施来减少高层建筑的沉降,
同时要保证裙房的沉降量不能太小,从而使裙房和高层的沉降差
尽量减少。
1a
) 控制高层部分的沉降的措施。.采用筏板基础增加出挑
宽度来扩大基础底面积,可以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地基土
b
应采用高压缩模量的砂类土或砂卵石为基础持力层,该土层厚度
宜大于4 ,并保证土层均匀且无软弱下卧层。.高层建筑物层
mc
数较多、地基承载力较差或地基土层变形较大时,高层地基应采
用桩基(如现浇钻孔灌注桩),也可以采用加固地基方法,以减少
其沉降量。对于采用复合地基的,应具备条件合适并有必要的试
验数据。对于所有采用复合地基的高层建筑,均应进行沉降
观测。
2a
) 控制裙房部分的沉降量不致过小的措施。.提高裙房的
地基承载力。对于地基土的承载力存在大幅度变动,如
80 ~300 ,则取其上限值。地基土的承载力应按照规范要
kPakPa
求进行深度宽度修正,提高其计算承载力,同时应减少高层部分
的基底压应力与裙房部分的基底压应力的差值。.裙房的框架
b
收稿日期:2016-12-26
作者简介:李炜炜(1981-),男,助理工程师
柱基础应尽可能减少基底面积,多选用独基或条形基础,不宜采
用筏板式基础。有防水要求时可采用独基加防水板的方法。此
时防水板下应铺设一定厚度的易压缩材料。.裙房基础的埋置
c
深度常常小于高层的基础埋置深度,以使裙房基础持力层土的压
缩性高于高层基础受力层土的压缩性。例如:高层基础持力层为
密实的砂类土,而裙房基础则可以提高,放在一般第四纪粘性
土上。
3) 高层与裙房之间如不设置沉降缝(防震缝),则应设置后浇
带。一般设于高层与裙房交界处的裙房一侧。后浇带的浇灌时
间一般应在高层主体结构完工以后。但如有沉降观测,根据观测
结果证明高层建筑的沉降在主体结构全部完工之前已趋向稳定,
也可适当提前。
后浇带通常设置在结构的跨中部位,宽度800 左右,内部
mm
钢筋连通,待沉降稳定,再浇筑混凝土。后浇混凝土应采用不收
缩混凝土,且强度应提高一级。此种后浇带应自基础开始,直至
裙房屋顶,每层均留。如果因某种原因,后浇带不能留在梁的跨
中部位,则应注意其对于梁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必要时可在梁
内该部位增设型钢以加强抗剪承载力。
4) 在施工图中必须注明,施工单位应将后浇带两侧的构件妥
善支承,并应注意由于留后浇带可能引起各部分结构的承载力问
题与稳定问题。例如由于设置后浇带,使裙房挡土墙的侧压力不
能传递至高层主楼,可能导致施工时发生事故。
除后浇带所留部位及增设型钢等与做法一不同外,其余如浇
灌时间,浇灌混凝土强度要求等等,采用相同做法。这样可以减
少支承,对于机器设备安装及装修进度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较小。
柱中伸出的型钢宜保留,不要拆除。采用此法要留意构件两端留
缝对于构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必要时采取补强措施。
5)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后浇带存在的时间也
较长。在此期间,施工垃圾掉人带内难以避免,所以,须与施工单
位研究清理垃圾的方法。尤其对于基础梁,宜在施工图纸上标明
以便于清理。
6
) 高层与裙房之间是否设沉降缝(防震缝),也取决于基础受
力层土质情况,如果较好,且该受力层较厚时,在设计人确有依据
的前提下,也可不再验算高低层之间的沉降差。但高层与裙房之
间仍宜设置后浇带。同时,裙房与高层相连接的梁、板,应加强构
造。如梁的配筋上下等量,箍筋加密,增加腰筋等。
当基础持力层土质较差,或虽土质较好但厚度较薄时,应考
虑高、低层之间的沉降差对于结构的影响,并进行验算。
根据大量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结果,砂类土在施工期间并不
能基本完成其最终沉降量,在预估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
第卷第期
437西建筑 山 .43.7
2 0 1 7 3 . 2017 •
年 月 41 •
•岩土工程•地基基础.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17) 07-0041-02
SHANXIARCHITECTUREMar
VolNo
太原盆地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1.030021; 2•030025)
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
摘要:结合太原盆地地面沉降的发育情况,从地下水开采、粘性土分布不均、断层构造、地面载荷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地面沉降的
因素,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以提高观测精度,为地面沉降地裂缝防治、预测及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盆地,地面沉降,地下水,沉降速率
中图分类号:624文献标识码
P:A
太原盆地是山西省最早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也是地面沉降
最为严重的地区。山西省省府太原市位于该盆地最北端。早在
20世纪50年代,太原市就开始出现地面沉降。随着社会经济的
不断发展,以太原市区、晋中市榆次区等为中心城市的经济圈迅 县一平遥一文水一交城县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中心位于清徐县
了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平均速率为 /年~ /年。近些
10mm20mm
年来由于大力开发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水,减少了对第
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开采,地面沉降速率逐步减缓。太谷一祁
与太谷交界地带(代李青村)一带,根据水准监测,2010年5月~
速率最大的沉降区。
赵强 路尧
MM
速形成,同时各县以县城为重心的县域经济也逐步形成。这些地
区逐步成为地下水超采区,导致了地面沉降不断发展。至年, 10月间沉降量达134 ,该地区目前也是山西省断陷盆地沉降
2012mm
太原盆地出现了多个地面沉降区。
1太原盆地地面沉降发育情况
1_3 太原盆地西侧边山沉降区
该区位于太原盆地西部边界、吕梁山前一带,沉降区如串珠
状分布在山前地带,自北而南有交城县县城以北磁窑河一瓦窑
河一三角村沉降区;文水马西至汾阳城关一线的山前沉降区,形
阳的杏花、罗城、略道河、向阳河、禹门河至汾阳栗家庄一带;孝义
边山沉降区,包括孝义市边山倾斜平原区。
1.1 太原市地面沉降区
该区位于太原盆地最北端,主要包括了太原市、清徐县。该
区地面沉降最早于1956年出现于太原市,并逐步向市区南部的
清徐县城西北三国城沉降中心是近年来太原市地面沉降速率最
快的地区,沉降速率达7 /年。
cm
太原市地面沉降区雏形始于太原市吴家堡沉降中心,后陆续
出现了城区沉降区、北固碾沉降区、小店沉降区、清徐县沉降区
等,各沉降区逐步扩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大的沉降区。
小店区、晋源区发展,根据年地面沉降二等水准测量数据,
2012
状似斜条形,范围北起文水南峪口顺西南而下,经文水神堂沟、汾
1_4介休一孝义沉降区
该区位于太原盆地南端,沉降范围主要包括介休市区以北、
孝义市大孝堡一梧桐镇以东、汾阳市演武镇以南区域,沉降中心
位于介休市与孝义市交界处。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1983年在介
休市的义棠、义安一带进行了水准测量,发现有3处水准点下降
100多毫米,1985年以来一些抽水井曾多次出现拔井管现象。根
SO-S -O-S -O-S SO-S -O-S -O-S SO-S -O-S SO-S -O-S -O-S SO-S -O-S -O-S SO-S -O-S SO-S -O-S -O-SSO-S -O-S -O-S SO-S -O-S SO-S -O-S -O-S SO-S -O-S -O-S SO-S -O-S -O-S SO-S -C
1.2 太谷一祁县一平遥一文水一交城县沉降区
该区位于太原盆地中部,是太原盆地最大的一个沉降区,该
区包括多个沉降漏斗中心。在20世纪70年代,榆次区开始出现
9999999999999999999999
的沉降量时,应注意此点。裙房与高层相连的梁,其端部做法一
般有两种:当估计高层与裙房之间的沉降不致过大时,可采用两
端均为刚接的做法,此法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好的条件。当估计沉 必到高层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即可提前浇灌后浇带。
降差较大时,可采用一端刚接、一端铰接的做法。此法适用于地
基土质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
7)高层建筑与裙房的基础埋置深度相同或差别较小时,为加
强高层建筑的侧向约束,不宜在高低层之间设置沉降缝。
较高的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如果要求高层与裙房之间的
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完工以后再烧灌混凝土,有可能使整个施工周
期延长。为解决此矛盾,可以在开工时即开始进行沉降观测,当
高层主体结构施工至一定高度时,如果沉降趋于稳定,则也可不
参考文献:
[1]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S
JGJS
3 — 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
[3]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S
[4] 徐建.建筑结构设计常见及疑难问题解析[].北京:中
M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Li Weiwei
(ShanxiCommercialDesignInstitute,TaiyuanQQQQChina
31,)
Abstract Combiningwiththecharacteristicsofhigh-ribuildingofpodiumfromthemainbuildingandpodiumdirectlyttingandwithoutt
: ,
tingttlementjointangleanalyzedthestructuremeasuresofhigh-ribuildingjunctionofpodiumandelaboratedtheapplicationsituationof
, ,
ttingttlementjointandnottlementjointttingforreference
, .
Key words high-ribuildingpodiummainbuildingttlementjoint
: , , ,
收稿日期
=2016-09-26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2016)(课题编号:160401);山西省地震局科研项目(-1733)
SBK
作者简介
:赵强(1983-),男,工程师
The structure measures of high-ri building junction of podium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9:1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80472250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谈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交接处构造措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谈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交接处构造措施.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