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高考满分作文
在我的钢笔上,刻有一行字-----“一生俯首拜阳明。”阳明,是
王守仁的号,而王守仁,是我最敬佩最崇拜的人,因为他提出的一个
观点,那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高考作文1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
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
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
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
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
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
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
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
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
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
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
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
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作文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
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
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
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
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
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
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
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
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
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
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
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
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
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
进。
知行合一高考作文2
在我的钢笔上,刻有一行字-----“一生俯首拜阳明。”阳明,是
王守仁的号,而王守仁,是我最敬佩最崇拜的人,因为他提出的一个
观点,那就是“知行合一”。
千百年来,关于知和行的关系这个问题,人们总是争论不休,有
人说知难行易,而有人说知易行难。经历了几千年,王守仁站了出来,
提出了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说:懂得道理与实际应用
都是重要的。说得再明白些就是要想实现理想,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方
法。这看上去是句简单的话,实际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关于知易行难,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纸上谈兵”了。故事内容是
这样:赵括饱读兵书,但却不能领悟兵书真谛,带兵时,死套书上的
办法,不能灵活应用,结果,40万赵兵全军覆没。由此看来,似乎是
实践更重要。但反过来说,要连道理都不懂,又如何去指导实践?因此
“知行合一”这种观点便被提了上来。
虽然这是个看似守中立的方针,况且有时凡事守中立不一定对,
但这个观点无疑是对的。懂得道理也好,实际运用也好,都不能只强
调一个方面:有了理想,空喊口号没有行动,最终一事无成;埋头蛮干,
而没有目标,也只能是像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时效。所以在生活中,我
们做事要有一定的目标,并加以切实的行动,有力目标,就有了方向;
有力切实行动,就有了前进的动力。这样,二者合一才能做成一件事。
我最讨厌的人,就是古代的隐士,他们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他们
也有满腹的才华,却偏要隐居避世。我不知道什么厌恶官场,不媚流
俗;我也不知道什么不攀权贵,隐居避世。我只知道既然看到了社会黑
暗我们就应该立下改变社会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运用“知行合一”,
来让社会不再黑暗,这才是应该做的。而像隐士那样,非但不会有何
好处,还会让社会更黑暗。
是,我们看到了某些不良现象,就应去立志将其改善,然后付出
行动。
生活中,不乏空喊口号的人,比如某些政府官员,整天叫着降房
价,减课业负担等,就是不见实际行动,不来真格的。当然也有不少
只知蛮干的人,比如有的学生,只知学习,没有目标,一旦进入社会
就晕了,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所以说“知行合一”是一个伟大的观
点。
有了志向,就要有切实的行动,知行合一,这个伟大的观点希望
每个人都能明白它的真谛。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知行合一高考作文3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对手,要知道,在不
同的情况下,
对手和朋友是时刻变化的。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根本是什么,只有将自己的最擅长的发挥好,
你才可能做好别的。
多看书,多读学报,多了解国家大事,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
的人才。
认清一个目标,执着追求下去,这是成功的关键。
知行合一,桃李天下——专访全国模范教师方晓培
拨通方老师的电话,伴着“嘟嘟”的声音,几十秒后是一个铿锵
有力的声音:“喂,你好!我是方晓培,请问你是……?”我们简短地说
明了我们的目的。联系好之后第二天我们一行六人乘车去了合肥一中,
中途转车多次,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们一群坚强的孩子冒着酷暑为
我们目标而奋斗。
说实话,采访方老师是费了一番周折的,之前也联系过多次,倒
不是因为他架子大,而是因为他太忙。
来到合肥一中,我们打听了一下,便找到他的办公室,一进门,
便看到伏案写作的他,办公室很宽敞,一眼望去凡是可以空余的地方
都放了各类试卷、书籍。天利三十八套、黄冈高考题……那些熟悉的字
眼让我们也突然回到了高中。方老师上身白色衬衫,干净素雅,戴着
一副银色金属镜框的眼镜,一如我们想象中的样子,穿着打扮和我们
之前对他的了解和他那些赫赫扬扬的成绩配合地恰到好处。
方老师看到我们来了,很是热情,立马起身和我们握手,接着带
领我们走进六楼的会议室,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各种奖杯,证书安放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橱窗里,尽显合肥一中的风采,方老师一直保持着
微笑,让人觉得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紧接着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记者:方老师您好!您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又是教科组组长、科技
创新教练员……身兼多职,您觉得累么?
方老师:怎么说呢,你热爱一项工作,你就不觉得累,兴趣是最
大的兴奋点,我每天不仅要教书,还要弄科研,写论文,我的生活里
有多项角色,但是我觉得生活很充实。
记者:在您的多项角色里,您最喜欢哪一个角色呢?
方老师:地理!因为这是我的根本,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根本是什
么,只有将自己的最擅长的发挥好,你才可能做好别的。我是八五届
安师大国旅学院地科专业的学生,这么多年来,无论我做什么,我都
将地理作为我的本职工作。无论是什么事,我都会从地理这个角度去
解决问题,比如说,我带我们学校的学生参
加国际机器人比赛,我们的朋友和对手在不同的比赛中是变化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对手,要知道,在不同的
情况下,对手和朋友是时刻变化的。我就画了一张地图,每一场比赛
我们的对手朋友各是哪个队,以及详细的作战方略都在图上一目了然,
因此我们的条理非常清晰,连胜八场,一个外国小男孩用不熟练的中
文说:“中国队,我害怕!”这算是一件我比较自豪的事情吧。
记者:那您觉得自己最自豪的事是什么?
方老师:我的学生喜欢我,我觉得就算我在科研上有什么成就,
我带领过我们学校的学生去日本代表中国学生进行友好访问,我带的
队在国际机器人比赛获奖等等,这些都比不上我的学生喜欢我让我觉
得自豪,因为我是一个老师,因为我让他们学到了知识。
记者:您觉得您对您教过的哪些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方老师:合肥一中是安徽最着名的中学,我教过很多在科学方面
有杰出成就的人才,有一个人,你们可能更感兴趣,就是许嵩。
记者:许嵩?您是许嵩的老师?就是那个唱歌的许嵩?(激动)
方老师:是啊,我是他的高中班主任,那个孩子在高中时期就很
喜欢写作,经常没事就写,很有天赋的一个孩子。
记者:嗯,真的很意外我们今天竟然采访到了许嵩的班主任,我
们还想问问您对于地科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是怎么看的呢?
方老师:专业无冷热,在一个专业能做到拔尖,就是最棒的!但是
还有一点,专业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要结合自己实际,不能仅仅
局限于一方面,要拓展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多向前辈学习。遇到新
事物要用于面对,不退缩,这样才离成功更近一步。
记者:那您觉得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
方老师:认清一个目标,执着追求下去,这是成功的关键。
记者:很感谢方老师的精彩回答,听了这么多,我们从中真的学
到了很多,在这里先表达我们的敬意,最后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您
表达一下自己对母校的祝愿吧!
方老师:母校啊!地理系培育了我啊!我对她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学
弟、校友越来越好吧,也希望母院的科研成果越来越丰富!
记者手记:一直以为方老师是全国模范教师,又取得过那么多成
绩,肯定会很有架子,可是当我们见到他的那一刻起就发现我们错了,
方老师很有亲和力,待人热情有礼貌,眉宇间透着一股正气,眼睛炯
炯有神,深邃而遥远,在谈及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像是在说自己的孩
子,又仿佛是自己私心的杰作,那么幸福地微笑着。听到他的经历,
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热爱地理的人,就像他说的,用地理的思想去思考、
解决问题,人一旦涉及到痴迷的事情上,无可救药的爱戴就会现身,
因为本性使然,也算是作为个人标签而持续贯彻,只有拥有真正的热
爱,才会在说及的时候,如此幸福、甜蜜吧。嘴角扬起的微笑、锵有
力的声音和早已被三十六度热气划破的夏日透过他晶莹的汗珠被冻结
在那个温馨的上午,我们感到无比荣幸,与智者对话,与良师为友!
“知行合一,桃李天下”是我对方老师的概括,他的形象和光辉
或许远远超过这两个词吧,这是一名真正的地理爱好者,这是一名真
正的知识的传播者,他是用他生命的本质奏响知识的华章!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7:5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99533503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知行合一高考满分作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知行合一高考满分作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