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
年级:初三 字数:1200字以上 体裁:记叙文
从小就读苏轼的诗篇,但自以为了解还是甚少。
在查阅了很多资料之后,还是觉得很不了解,人无完人,但所有材料
都一致指明,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优秀得让人产生敬意,直至有
些畏惧。我固然可以用很多很多华而不实的词来装扮他,使人更不理
解他,但这是很没有意义的,在搜索了许久后,我决定读一读别人眼
中的东坡,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苏轼——一个人。
其实“苏轼”这个名字我就很喜欢。总是有一种大家风范的味道。
他是一位诗人,终其一生,他写的最多的也是诗。他的诗随着年龄的
增大有变化,从豪放到婉约,再从婉约到豪放。但他终究,从他的本
心来看,是一个率兴而为的人,比如我还不识几个字时就会背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那种波澜壮阔的豪情,显现出
了苏轼的一种奇才,这并不代表他不努力,小时侯由于父亲苏洵的刻
苦努力,使苏轼耳濡目染,只有二十一岁的他便考取了进士第二名,
他本是应考得第一的。他的诗词与同一朝代的李清照形成鲜明的对比,
何尝不可以说此二人性格也是如此,苏轼牢记着忧郁不可以当饭吃,
抑郁多了,会把自己逼疯的警句,成为宋朝,特别是后期,少有的乐
天派。
在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后,不禁感叹北宋神宗年间朝廷的
混乱,黑暗。其实主要是王安石不停在变法惹的乱。看着这些尔虞我
诈就足以让人头痛了,苏轼竟还写了一些反对新党的诗,结果很自然
地就被找个借口捉进监狱了。后来又被不停地谪迁,来到了杭州。从
此我对王安石感觉极坏。
不过人家毕竟是苏轼,被贬到哪就玩到哪。在杭州为官的时候,不但
疏浚西湖,把挖出的土建造了“苏堤”,还经常泛舟西湖,享尽欣赏
美景之乐。常与黄庭坚,佛印和尚开玩笑,先不断其真假。其中实有
一例另人捧腹,摘录如下:
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
坚进来了。知道又是来蹭饭揩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
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
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
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
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
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
苏轼有时候开玩笑也会开得过头,也会刺到某些人的痛处,但大部分
人还是真心钦佩他的,以至于他被谪迁到哪,哪里的官员百姓会尽可
能地帮助他。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李定等人如何对待苏轼,苏东坡从未恨过一个人,
最多只是不喜爱而已。在他看来,恨一个人代表自己的无能与懦弱。
在他的这种观点下,一些“坏人”试着改变自己“坏”的身份。当然
这也使他自己少受一些苦。可谓是利人利己了。
很有意思的是苏轼与高俅的关系。高俅是《水浒》里最大的反面角色,
差不多有点“恶贯满盈”的意味了。而实际上是苏轼向当时还是太子
的宋徽宗推荐的高俅,使得高俅平步青云,官升的非常快。且不说这
对梁山起义有什么后果。后来苏轼去世后,高俅对苏轼的子孙可算是
报恩了,这一点高俅做的还是不错的。苏轼是爱才如命,但他接触,
推举的人中,很少有人会不去害他,更不要提回报了,可苏轼依然过
他安安稳稳的日子,后被贬到海南,仍旧是陶潜一般的田园生活。有
言道“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
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子由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
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尽管如此,他仍
宽以待人,让人实在佩服。
匆匆几行。似不可述尽我心中东坡形象,他既才华横溢,又很幽默,
很豪放。更多的是他一种处世不惊的宽阔心胸。不管他被贬到哪里,
他还会用他微笑风趣的心看着一切。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6:5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4795879174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眼中的苏轼1200字以上作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眼中的苏轼1200字以上作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